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儲存媒體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idio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214
C1 和 C2 要低的理由

I'll translate this to chinese tommorow as its getting late.

from

http://www.mscience.com/faq16.html

it says

引用:
Another practical justification arises from the deterioration of discs. New discs that pass BLER and BURST requirements but have E22 and E32 errors may initially be readable. These discs will soon become unusable when packaging, shipping, storage, and handling result in scratches, fingerprints, particulates, and other contamination of the readout surface. New discs that have zero E22 and E32 errors will have a much longer life under such conditions.


so basically a low c1/c2 means that the disc have more of its error correction headroom left for future damages to the disc such as scratches and fingerprints.
     
      
舊 2002-06-25, 11:03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iot離線中  
天之涯水之巔
Master Member
 
天之涯水之巔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辦公桌?!生產線??
文章: 2,116
Re: C1 和 C2 要低的理由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idiot
I'll translate this to chinese tommorow as its getting late.

from

http://www.mscience.com/faq16.html

it says



so basically a low c1/c2 means that the disc have more of its error correction headroom left for future damages to the disc such as scratches and fingerprints.

基本上是說低BLER及BURST(=C2)的片子對於刮傷,指紋還有印刷,包裝,裝貨櫃,
及運送途中的碰撞抵抗力較強.
如否則碟片壽限相對較短.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02-06-25, 11:31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天之涯水之巔離線中  
takuro
*停權中*
 
takur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屏東 光華
文章: 1,506
Re: Re: C1 和 C2 要低的理由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之涯水之巔

基本上是說低BLER及BURST(=C2)的片子對於刮傷,指紋還有印刷,包裝,裝貨櫃,
及運送途中的碰撞抵抗力較強.
如否則碟片壽限相對較短.


CD片(不一定是CDR)偵錯碼的用意
原本就是為了可能發生的刮傷,碰撞所做的預防措施(除非是用caddy)
如果出廠時本身C1C2就高的話
那再不小心刮傷一點點可能就讀不到了
舊 2002-06-25, 02:53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akuro離線中  
Piano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161
takuro兄說的沒錯!C1C2是光碟片基本的偵錯修正使用次數值,無論是音樂片還是VCD或是資料片都有。但資料片本身除了有C1C2之外,還有276Byte以及4Byte的額外ECC及EDC,等於是第二道檢錯與修正,這是因為儲存的是對象是[重要的資料],所以需要更嚴密的修錯能力!
舊 2002-06-25, 05:18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iano離線中  
takuro
*停權中*
 
takur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屏東 光華
文章: 1,50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iano
takuro兄說的沒錯!C1C2是光碟片基本的偵錯修正使用次數值,無論是音樂片還是VCD或是資料片都有。但資料片本身除了有C1C2之外,還有276Byte以及4Byte的額外ECC及EDC,等於是第二道檢錯與修正,這是因為儲存的是對象是[重要的資料],所以需要更嚴密的修錯能力!


感謝piano兄補充
我漏了說ECC和EDC了
舊 2002-06-25, 06:11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akuro離線中  
傲笑紅塵
Power Member
 
傲笑紅塵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0
您的住址: 綠色矽島
文章: 596
Re: Re: Re: C1 和 C2 要低的理由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akuro


CD片(不一定是CDR)偵錯碼的用意
原本就是為了可能發生的刮傷,碰撞所做的預防措施(除非是用caddy)
如果出廠時本身C1C2就高的話
那再不小心刮傷一點點可能就讀不到了



有沒有想過BLER值偏高的原因,Jitter,SYM,ATER,I3R and I11R....這些都會影響到BLER值
__________________

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自己決定。
舊 2002-06-25, 08:40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傲笑紅塵離線中  
takuro
*停權中*
 
takur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屏東 光華
文章: 1,506
Re: Re: Re: Re: C1 和 C2 要低的理由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傲笑紅塵



有沒有想過BLER值偏高的原因,Jitter,SYM,ATER,I3R and I11R....這些都會影響到BLER值


不過這些原因都是我們消費者無法控制的
還好大大願意提供我們Liteon的測試程式來檢視手上的空片
舊 2002-06-25, 08:44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akuro離線中  
Piano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161
會影響到光碟片品質的參數實在是粉多,認真地考慮當然是每項都得衡量,不過就使用者可以自己得到結果的測試,現在似乎也只有C1C2比較容易取得.....雖不算完美,但總也是個參考啦
舊 2002-06-25, 09:34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iano離線中  
idio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214
謝謝各位大大的指導

我本來想說的是

C1 和 C2 的錯誤糾正法的限制都是把整片的資料切成一個個的
區段(frame, which contains 24bytes of data together with sync, subcode, and P/Q parity)
在每一區段中最多可矯正兩個錯誤.
所以當一個壓製或燒製好的片的C1 和 C2越低 那片子就有越多的餘裕度來糾正
未來可能受到的傷害
如:
刮傷,
指紋
灰塵
等等

如果壓製或燒製好時C1C2就高的話,表面再弄傷一點可能就讀不到正確的資料了

對不起中文打的實在很慢
舊 2002-06-26, 06:28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iot離線中  
Piano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161
idiot兄真是聰穎啊!原文中所指C1C2要低的原因就如你所言的那般!而C1C2的構成基本上是98個Frame為一個單位,其中每個Frame的第一與第二糾錯碼各有4Byte,而資料如你說的只有24Byte,因此C1C2(第一與第二糾錯)要達到演算修正的話,必須是98*(4+4)=784Byte一同為98*24=2352Byte做修正,此外因為還有加入[交插內跳]的防範機制,所以C1C2能修正的錯誤可以達到頗大的次數,只有當該錯誤在C1上來說是[連續二個],同時對C2也剛好是連續二個時(也就是存在著呈現梯形排列的四個錯誤時),則C1C2將無法修補。(但如果有超過四個可是卻不是連續的,則C1C2還是可以解的!)
舊 2002-06-26, 04:59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iano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44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