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5 您的住址: TW
文章: 214
|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3&highlight=ncq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3&highlight=NCQ 爬一下文吧~~這有詳細的說明 sata有他的好處,如點對點傳輸,熱插拔,排線短小,尤其是點對點傳輸,真的用起來跟ide有差,當2顆硬碟再互傳資料時,電腦真的沒那麼頓,個人用過的經驗 沒NCQ有可以用,至少硬碟就不會虛擬成IDE的了,不過號跑出"安全地移除硬體"(因為支援熱插拔,不過系統碟是移除不了的)不已歡的人就不用去開啟吧, 此文章於 2006-02-23 11:26 AM 被 阿哲~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240
|
SATA 150 其實沒比IDE快多少
即使是SATA2 3G 只比SATA 150 快一點而已 而且要快 要萬轉以上 不過小弟都買SATA2 因為只差200元 而且向下相容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36
|
原來是NCQ的問題,不過我的ICH5根本沒支援…12月買的主機版ORZ…,而BIOS也設定成SATA的了(就直接用由BIOS把原IDE的辨視設成SATA的了),MIB可以開的都全部都開了,難怪硬碟傳輸速度,和我那WD 80G ATA100的效能完全不相上下…真是想欲哭無淚...
此文章於 2006-02-23 03:42 PM 被 STARSING 編輯.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金剛總持
文章: 699
|
跑133差不多吧
[ WDC WD2000JS-00MHB0 ] ATA 裝置內容: 型號 ID 參數 387621 磁柱, 16 磁頭, 63 磁區 / 磁軌, 512 位元組 / 磁區 LBA 磁區 390721968 緩衝 8 MB 多磁區 16 ECC 位元組 50 最大 PIO 傳輸模式 PIO 4 最大 UDMA 傳輸模式 UDMA 6 (ATA-133) 作用中 UDMA 傳輸模式 UDMA 6 (ATA-133) 未格式化能力 190782 MB 此文章於 2006-02-23 01:38 PM 被 j120506 編輯.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36
|
主要是我主機版,只能跑ATA 100又沒有支援NCQ...><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614
|
引用:
ATA133也只是名字打好聽的,只單純宣傳介面頻寬容許至133M/S而已,硬碟根本傳不到那樣的速度,有在做ATA133的似乎只有馬思多這牌的,也不見有其他家跟著做 http://big5.tomshardware.com/article_000074704.html#tv 所以ATA133的也不一定比別家ATA100的快,外圈最高也是60M,還不到它打的****133的1半.. SATA或SATA2也的沒那麼重要吧...就算模擬成ATA100,速度上也應不會有差異 至少也相信一下湯姆大叔的測試 http://big5.tomshardware.com/article_000099130.html 以日立7K250及T7K250來說 ATA100介面的和SATA2的從外圈至內圈的讀寫傳輸幾乎是一模一樣 是否可簡單這樣看,除了介面那個接頭以外,硬碟廠商做的不管是ATA100或SATA根本是一樣的東西..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土城人
文章: 8,854
|
引用:
這一句話,兄台的說法有一滴滴瑕疵..........感覺上少說了「平均」二字..... 因為最近這幾季(2005 Q2 ∼ 2006Q1)的硬碟, 它們的「最大」傳輸(外圈)都超過 65MB/sec,甚至超過 76MB/sec, 不過如果兄台所說的是「平均」傳輸量,那就比較接近了。
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電腦、攝影,旅遊、玩車其實也是我的最愛! ☆雙核遊戲機 E8600 oc 4.3G+P5Q-E+G'Skill-DDR2 1066 2G*2+ ATI 4870 1GB ☆四核轉檔機 Q9550 oc 3.77G+友通DK P45+創見D9-DDR2 1G*4+ nVIDIA GTX285 1GB 攝影器材: Nikon D80 Canon EOS 3 / 300D / 450D SONY W300/FujiFilm F100FD+F50fd/Sony 707/Sanyo J4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614
|
大大指正的是
![]() ![]() 小弟主要是希望樓主能跳出對廠商規格的迷信,IT產品的規格陷阱實在騙了很多消費者 小弟許多同事看到廠商的****,就真的以為他買的隨身碟速度就是480M/S(有的人還以為是480MB/S..所以還在問這樣不是二秒就傳好一張VCD了嗎.. ![]() 不過題外話,大家為何把raptor翻譯為暴龍呢?是廠商翻譯的嗎?暴龍頭大大的應該跑不快 ![]() ![]() 有玩過太11的,裡面有隻叫raptor的命名就較傳神,背上有翅膀,跑的速度和攻擊的速度也快 所以一定要龍的話,迅猛龍應該比較貼切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66
|
引用:
進口商命名的員工應該沒那麼用功唸書吧 反正是恐龍 能賣錢就好了 (連這個環節都 cost down.... ![]() 另外Raptor 真的是迅猛龍 T.Rex 才是暴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