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加拿大
文章: 2,391
|
引用:
這對我來說問題不大, 家裡兩三台電腦, 就算要查攻略也是滿方便的 我要的是遊戲今天出, 我今天去買, 就要有應有的效能水準, 除非AMD能推出一個通用的驅動程式讓雙 GPU 有該有的基本效能而不用等新驅動, 否則謝謝再連絡 個人覺得, 支援雙GPU可以從 Driver 層面也可以從遊戲引擎層面來進行. 不一定要全靠Driver, 甚至可以雙管齊下. 就像雙CPU的情況, OS可以自動協調CPU核心的工作分配, 而不是全部推給應用程式 同理, 支援多 GPU 的情況下 Driver 就一定要做好協調的任務, 這是無庸置疑的 遊戲能支援多GPU, 當然是最好, 除了驅動程式的協調, 遊戲引擎也可以在效能與畫質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
Rule #12: Never date a co-worker. Rule #13: Never involve lawyers. Rule #23: Never mess with a Marine's coffee if you want to live! Rule #51: Sometimes you are wrong 純白の吸血鬼は微笑む:私を殺した責任、とってもらうからわ - アルクエイド ブリュンスッド 貴方に出逢い STAR輝いて アタシが生まれて Was aus Liebe gethan wird, geschieht immer Jenseits von Gut und Böse - Friedrick Wilhelm Nietzsche Cain was the first man ever to strike down another... and when the Lord came to him and said ‘What have you done!?’, Cain could not hide his crime. For the voice of his brother’s blood cried out from the very ground The world has been your battlefield, everywhere you go. The blood of brothers and sons screams out against you. Perhaps you cannot yet hear it, because the soil is not your own, but you will... you will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
沒用到的功能, 當然不會造成困擾, 不過要敗卡當然希望是所有應用/功能都OK,不會遇到限制.
![]() 不然消費者要自己躲地雷也是很辛苦的. ![]() 任何"硬體跑軟體"的情況, 本來就是兩者相互搭配的最佳化會好於硬體自己靠驅動蠻幹. 顯卡跑遊戲的情形自然也不例外. 單靠驅動程式若能這麼輕鬆簡單最佳化各遊戲, n社不需要 花大把資源去搞綁樁, 在開發階段即與遊戲商合作, 只需要自顧自的搞driver就行了. ![]() "理論上" 各模組的功能該能理想的各司其職, 但實際上就是還有很多"眉角"在裡面. 今天就算假設AMD天縱英才, 架構/製程/驅動 樣樣領先, 但誰主動掌握 遊戲 對你的產品做更好的支援 這也是在實戰上能獲得領先的關鍵之一. 單核卡若是如此, 雙核卡又怎會例外 ![]() 效能表現的"結果"是很多環節所構成, 若自外於遊戲廠商合作/支援來閉門造車, 縱使驅動有再多人寫, 理論上也寫得動, 也寫得出來, RD與user也會是疲於奔命, 如同今日之實況. 若能先有遊戲商的支援, 減少後期的問題, 相較於 後期遇到問題再去解決, 先機之利,已不說自明. 雙卡雙核的設計, 沒有遊戲廠商的奧援, 任你硬體商有通天本領, 也不可能做到最好,最多堪用. 消費者是不是一定會買單, 還是一個問號. 這個難題, 不獨AMD才有, nvidia也是一樣. 而今天兩家架構迥異的情形下, 已很難有一個 共通/高效 的方式讓所有遊戲輕鬆容易的對兩家雙卡同時做出優化, 既無規則可循,軟體商當然就不屌妳, 我遊戲能先寫到 準時出 + bug少 就要偷笑了. ![]() 遊戲商不會管你是用哪家卡, 幾張卡下去跑, 自然不會特別標註, 沒限制才能抓到最大數的客戶. 至於多卡跑出來是怎樣的效能, 請用戶自負風險吧~ 要抱怨也是找顯卡商去. 所以要雙核卡跑得好"僅靠驅動不需遊戲主動支援" 雖可行但難做,不會是最完整的解法, 大家可合作好好幹,不然硬體商你事後靠自己補強來配合遊戲, 用戶嘛~ 買之前自己想清楚. 短時間內, 雙核卡還甩不掉這個包袱.這也是marketing之用的簡報檔不會揭露的問題之一. ![]() 簡單講, 多核卡要是真的沒有現實上的難處與困境, 開發快速又便宜高效低功耗功能完整, 又豈是只有AMD想得到? ![]() A/N兩種研發策略有各自遇到的挑戰罷了. 還是要看市場的反應才會知道結果. 至於更遠的未來 就留給廠商繼續去比創意與研發吧~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SG最多的地方
文章: 483
|
有ruby demo的影片可以線上觀看或下載嗎?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313
|
引用:
哪裡傳出來的消息 ![]() 可不可以貼一下原文網址,我想看一下原文 ![]() K6架構的 FPU 太弱了,所以AMD才出個 FPU 比P3強的K7架構 按照常理推斷K11應該會是大幅改進版的K10,用K6會不會太.... ![]()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457
|
引用:
http://www1.oc.com.tw/forums/msgexc...&page=1&itype=1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3
文章: 57
|
引用:
可是他發布的日期是"四月一號"... 強烈懷疑他是...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457
|
引用:
誰知道呢 2011年才可能問世的產品 AMD支票越開越久 不想�**紈10跳票的窘境嗎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7
文章: 159
|
引用:
這樣感覺不像Base on K6... 只是把K6的一部分概念拿出來加入Bulldozer裡面 2011年...真是好久啊XD 和Nahalem有點類似的是L1和L2都縮小了 ![]() 然後L3變很大 ![]() 此文章於 2008-06-19 08:59 PM 被 zs766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