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臉書之 高苦茶
文章: 4,519
|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梁朝偉戛納輸得不忿:14歲小朋友有什麼演技﹖
引用:
我的媽呀........我最怕看這種電影 因為一個老男人邊看電影邊哭 ![]() ![]() ![]() ![]() 可是又很想看一看........ ![]()
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著作 : <人間書話>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208
|
我覺得我們是不是該先發展商業電影
再用商業電影賺的錢來養以參展為目標的藝術電影 發展國片的商業電影有個好處 就是能先培養國人看國片的習慣 有了更多的人會去注意有什麼好國片可以看 才會有人學著去欣賞國片裡的藝術電影
__________________
allen 音樂是我的信仰,沒有音樂,比沒有信仰還可怕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縣三重市
文章: 277
|
引用:
唉…現在只好把希望放在魏導的"賽德克巴萊"了!! 希望這部片能夠順利集資完成,成為台灣電影工業的救世主。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2
文章: 210
|
台灣的導演喜歡拿政府補助金拍些參展用的藝術片....
沒錯是得獎了 可是誰看的懂? 電影是大眾藝術缺了 大眾的興趣還混的下去? 台灣導演再去拍些讓人看不懂的電影阿 (我承認我比較沒水準 比較喜歡看好萊塢的片) 等到連影展的風向球都變了...看要怎麼這些導演怎麼生存? 現在台灣電影給我的印象就是讓人看不懂很悶....沒什麼娛樂效果 相信有不少大眾是這樣感覺 不會去看這種電影.... 沒人要看的電影 導演又自以為是有水準的導演只拍藝術片 誰要出資給你拍 只好去哀求政府給錢讓他拍他喜歡但是大多人不看的片子 躲在象牙塔裡覺得自己拍的片是好片 大家不懂的欣賞 最後台灣給人的印象就是一些藝術片(這還是影展的評審才知道唷) 世界各國則是根本不知道台灣有電影工業(我也很懷疑) 結論是大家要早點適應台灣什麼都被邊緣化的現實.... 有這種電影工業我覺得倒了算了 拿政府補助的錢 拍些自己爽的電影 卻不能開拓市場.... 根本就是浪費預算 還不如拿去救濟孤貧 還比較有意義! 台灣電影安息吧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Taipei,ROC
文章: 573
|
商業片很好拍嗎?藝術片就一定得嚴肅嗎?
朱延平是台灣之前商業片的代表人物, 評價如何? 不過以後的台灣, 只有每況愈下. 人文、思想越來越狹隘的台灣, 還搞什麼同心圓、還搞中古世紀版本的台灣地圖, 真的是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有開闊的心胸, 才有創造的可能.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臉書之 高苦茶
文章: 4,519
|
引用:
台灣地圖該怎麼擺是可以討論的 怎麼擺都可以 只要沒有畫錯 方向指北沒指錯 應該沒問題吧 我想說的是 他的擺法也是一種創新思維 正是一種突破人文、思想越來越狹隘的思維 我們應該以開闊的心胸來看待它 否則以後誰還敢提出創造的可能???? ![]()
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著作 : <人間書話>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
2004.5.23. 自由時報 焦雄屏╱坎城傳真
幾年前,韓國人在世界影壇毫無地位。那時的坎城,只偶爾出現一、兩張韓國面孔。韓國人崇拜港星,也豔羨中國電影及台灣電影在坎城的實力,加上政府向美國電影教父傑克瓦倫帝投降,取消了電影院保障韓片的「銀幕配額制」,使韓國電影幾乎抬不起頭來。 本土派大團結 找回電影春天 然而,這個民族慓悍,他們悄悄地立了志。先是辦了釜山影展,把全世界可結盟及投資的人花大錢請到國內,聯合國外勢力及本土抗爭,由法國總理親自出面,讓韓國總理理解保護文化的重要性。加上本土電影界團結,大家剃了光頭靜坐或吶喊,終於喊回了配額制。 你別以為配額制是唯一的法寶,他們的政府主管單位真是人才,從根本上改進產業結構︰增加放映銀幕、提出各種投資方案(貸款、融資),以及大量減稅。於是,韓國電影復甦了!他們的市場占有率從最低潮二十%左右,一直爬升到過了五十%,今年更飆到新高七十三%。不僅在國內振興,他們也忙著向鄰近的國家傾銷。七年前,他們影視產品外銷總值只有五十萬美金;到去年為止,每年已達三千萬美元出口。尤其電視劇,竟然可以做到七十七%出口(其中又以台灣為消化大宗占四分之一,中國十八%)。 十年前,韓國人做夢也不敢想進坎城。他們有好多年輕導演拚命模仿楊德昌、王家衛,一點兒自信也無。三年前,他們首次入圍競賽,韓國代表團頓時來了一百人,陣仗嚇人一跳。那一年,韓國鎩羽西歸,啥獎也沒領到。去年,捲土重來,「醉畫仙」終於揚眉吐氣,導演林權澤拿了最佳導演大獎。 成績拚過華人 神氣前進坎城 今年,他們更神氣了,兩部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Old Boy」和「女人是男人的未來」同時入圍;反觀中國人只有王家衛的「二○四六」入選競賽片,杜琪峰的「大事件」和張藝謀的「十面埋伏」都只是「非競賽」。 其中,「Old Boy」導演朴贊旭宣稱自己受希區考克影響最大,但他的殘忍暴力剝削風格無寧更像塔倫提諾、或徐克、或美國B級片。所以有人說,他的入圍是為了讓幾個評委有認同感、高興。朴贊旭坦言自己好像做夢,謙稱韓國電影「表面進步」,實際卻拍不出如黑澤明和小津的渾厚電影,更無法與中國第五代的「黃土地」、「紅高粱」氣勢相比!電影雖形式暴力,卻強調自己的哲學背景,動輒引述莎士比亞,卡夫卡,杜斯妥也夫斯基、巴爾札克、左拉、史丹達爾和馮內果的名言。彷彿提了這些大名,他的作品便有了意境? 「女人是男人的未來」也是吊書袋的產品,導演洪常秀說片名來自法國詩人小說家路易阿拉崗的句子。如果說朴贊旭節奏快,影像具爆炸力,心態近藍領的顛覆美學;那麼洪常秀便是精緻、緩慢、具內省風格,採日常生活的寫實和運鏡,心態則不外是男人的軟弱、虛無和都市幻滅,完全是中產階級懷舊、哀怨、生活失去理想及未來的消沈。 官員深謀遠慮 業界攻城掠地 兩部片子入圍坎城,韓國政府自然又大肆宣傳。重要的兩份產業雜誌都分別做了詳盡的宣傳。當然,街上的韓國人已多得數不清啦!他們的政府更適時宣布鼓勵產業政策︰如三○九○利潤免繳稅法案(用作下部電影的籌拍金和五年內的虧損平衡),研擬銀行貸款的立法保障投資權益,戲院銀幕由五百家擴張到一千家,還有九百家在營建中…。 甫得威尼斯最佳導演的李滄東更當上了文化╱觀光部長,大力支持韓國的大片強勢作風。 在坎城看到這些升遷實令人感慨!過去,我常善意地在影展中幫釜山影展的主席金東虎介紹各種不同的主席和媒體,如今他走在街上更像個大亨。過去,韓國那些小製片常常擠到我旁邊,熱忱地要與我合作,如今他們都是動輒談數百萬美金大片的投資者。過去我一去韓國,總有一堆媒體和KOFIC電影署派人成群結隊問我怎麼推動國際市場和電影節,如今他們個個身手不凡,用國家的力量在做大規模的國際行銷。 華語電影的確在坎城引領風騷十年,三十年風水輪流轉,如今韓國的氣勢唯有「意氣風發」可以形容。他們真是深謀遠慮,不但長期在坎城租用大型韓國亭,訓練賣片及行銷人才;而且直接攻城掠地,在北京和東京都設了發行公司,準備搶食中國和日本的市場大餅了! 而我,今天在路上偶遇希臘大導安哲羅普洛斯,他以一貫憂傷的臉孔詢問台灣市場的衰落原因,以搖頭和不解看台灣影界的敗亡。 在坎城擁擠及益形商業和觀光化的街道上談這些,似乎格外不合時宜。其實他看看周圍,就知道為什麼韓國「in」了!繁榮、年輕、成功、企業化…我還可以想一堆名詞。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縣三重市
文章: 277
|
引用:
推…這文章寫的真精僻,韓國電影工業真的這樣活起來的? 現在換我們羨慕韓國人了,一年不知多少部國片可看呢?! 台灣啊台灣!!政府還是得帶頭來做才會有希望!!!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y 2004 您的住址: TW
文章: 1,043
|
![]() 我個人是覺得...台灣的電影會沒落
其實是跟台灣的導演堅持拍藝術性的電影有關 今天其實台灣的導演想要拍啥類型的電影,是導演的自由 但是依照台灣現在的電影的環境來說 台灣電影是不缺乏好的導演 就我的看法來說,台灣電影最為缺乏的,就是有著商業性和娛樂性質的電影 大家不妨想看看美國的八大影業... 假如他們都拍藝術性質的電影...最後會倒掉幾家? 依照現在大眾的忙碌的生活 有時候想看場電影,都會想要看能解除壓力,或是有著大卡司或是特效的電影 今天倘若你剛下班,你會選擇充滿藝術氣息的國片還是有著大卡司或是大量特效的電影? 或許我這樣比較不是很正確 但是我認為,在台灣導演們都想要拍攝具有藝術性質的國片之前 國片市場的環境能夠容許他們 一直拍這樣的電影嗎? 倘若台灣導演每位都願意多少拍一部商業性質的電影 吸引台灣民眾去戲院觀賞,增加發片公司的收入的話 只要有資金以及各種支援,想要不斷的拍攝藝術電影,甚至壯大國片的市場 我想都不是難事 只是...台灣導演都只堅持自己的藝術性... 都未考慮到拍一部能夠賺錢的商業性電影... 或許有些導演對於商業性質的電影不屑一顧 但是他們要曉得,往往最能夠吸引民眾前去戲院觀賞電影的,不就是商業電影嗎? 當他們只願意一直拍攝藝術性質的電影之際,要如何的讓普羅大眾去支持他們呢? 難怪現在不僅是西片...日片...港片...等在台灣受到歡迎 就連韓片也開始受歡迎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