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442
					
				 | 引用: 
 不會啊... 去國賓看那些芭樂動作片 重低音鬧鐘每5分鐘響一次...想睡都睡不著.....    
				__________________ [COLOR=sky blue]Nothing perfect lasts forever, except in our memories......[/COLOR] | ||||||||
|  2002-12-03, 01:30 PM
			
			
	#21 |   |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452
					
				 | To twearthling: 沒錯..如果歐洲人跑來看台灣的歌仔戲 也會像我們去看義大利歌劇那樣覺得是古典藝術嗎? 歌仔戲是台灣的文化藝術....不會有很多人看的不懂吧? ********************************************* 關於台灣電影之死 跟ethanethan標題上的遠因..我轉貼以前我自己寫的 。 *我過去的文章*---順便提了新銳導演一詞 跟公路電影的起源。 ***** 我一直思索 台灣對於電影的欣賞為啥那麼的兩個極端化.不是極歐洲的冷門電影就是 非常好萊塢的商業制式電影....我想應該歸咎在早期出版的體制跟寫電影評論的人..........對於美國新銳時期的發展跟他們成長為美商業主流的走向採取駝鳥作風。會靜下來寫電影觀感的人 通常在學校都傾向乖寶寶形的人 而七零年代 正是美國思想文化的轉變期 當時給本土學生的印象是 反戰 長髮 大麻 搖滾樂---在白色教育下 那些都是非道德性的表徵--因此那些美國新銳電影的內容 也間接的不道德起來。就像我不喜歡喝酒 相對的我也討厭酒鬼 可是在看到遠離賭城 那個沒有攻擊性又善良的酒鬼 我完全改了成見。 我曾經在學生期做過一個 搖滾樂電台節目 當時還拿過早期的金鐘獎項--曾經就遇到辦書刊的乖寶寶 為****報告 來訪問我 她的 命題是 熱門音樂對年輕人的危害 -也許在當時這是個很道德拿高分的議題--我就反問她 聽過 披頭四的作品沒? 你知道 Yesterday 是披頭的搖滾樂改成輕音樂的嗎?---最後當然訪談不歡而散 後來那個女孩畢業後走的是官營機構。 於是乎 同樣體系的學校 乖寶寶寫影評 影評累積成書 作者也變成老師 (當然別提 拍電影現場到過沒)。 開始回學校賣書跟教育新的台灣電影後繼者。 七零年代 到 八五年 美國的新銳 幾乎把 歐洲 坎城 威尼斯給包了 於是歐洲的老電影人 希望討回那光輝時代 正好結合了 台灣的乖寶寶 加上台灣錢淹腳目 於是 歐洲影展就完全變質了-----而美國的新銳 已把好萊塢 世交替 開始撈錢 沒時間 跟 歐洲那些人周旋 因此 惡魔的天空下得獎了。 研究七零年代思想的人 應該瞭解 Make Love Don.t War 的意思 應該是 創照生命 不要毀滅生命的白話。 但是跟流行的世俗年輕人 會覺得 是不要打仗 天天打砲!! 因為我發覺本版的朋友 幾乎都是在書本上找資料 對於我說的那個美國新電影時代 只看到的目前 的商業結果 其實在開創時代的作品 實在是比歐洲早期還多元化跟可口 內涵跟電影技法更青出於藍....例如: 伍地艾倫的安妮霍爾 跟 Bob Foss 的 爵士春秋 比 費里尼的意識流更清晰明確多了........ 其實 我講了一缸子 就是要比較有心的朋友 不妨研究那時代的幾部作品 所幸 拜賜Dvd 重生..................... | ||
|  2002-12-03, 02:56 PM
			
			
	#22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Takao 
					文章: 1,253
					
				 | 引用: 
 Um........ 蔡明亮比法國導演更像法國導演 是不是意味著他的電影真的很"法國"?? 那我們何必去遷就看一部台灣出品卻很法國的電影哩?? 那不就看法國片就好嚕...   藝術也可以不用太藝術 大衛林區的電影也曾被褒為另類的藝術 雖然和一般我們看滴電影的風格有點不一樣 片子的風格極為詭異 但並不至於令人看了昏昏欲睡(其實也是看人啦) 比如"我心狂野"裡面尼可拉斯凱吉和蘿拉鄧在夜間滴美國公路上 遇到一個怪怪女車禍 那怪怪女出現無助和恐慌的的神態 神智不清的言語 之後沒多久後就死掉嚕 或許 這是主角在故事中遇到的一個小橋段 但也表現出了美國地大荒涼.... 遇難者叫天天不理 叫地地不應的荒涼 故事的說法當然可以隨人講.... 但也要看看說故事者的目的是什麼.... 故事不是要說給別人聽的嗎?? 當你說一個笑話 卻被譏諷為冷笑話或聽不懂時 相信你的感受頗不是滋味滴吧~~~   記得當初侯導滴"海上花"在法國影展試映時 就有一半滴倫看不下企而走離戲院 還有一半的倫給他看完 結果褒貶各有 那該怎樣看待這一個事件呢?? 褒的人可能有兩種 一種是真的看完且很欣賞 一種是假滴....怕被人笑說沒水準   貶的人.... 我想是被侯導的沉悶功力給擊敗了吧~~~  (侯導可能要給法國人一個"強力法國"滴感受) 引用: 
 當時我還在想怎麼回事,是不是電視壞掉了,還是片子沒在轉... ㄎㄎㄎ........   可是還是看得很爽,因為看這種片會感覺自己變得有深度了.... 偶倒是不會看一部看不懂得電影來提昇自己滴深度啦 看不懂就是看不懂 要偶提出感想 偶實在想不出來 倒是若一部通俗的電影... 裡面滴啟示可以讓偶思考 偶也會覺得自己便得有深度唷~~~~~~~  引用: 
 因為電影風格粉"法國" 所以一般台灣大眾不認同 所以這些電影人被迫出走 這也是無可厚非滴呀~~~~~~ 這些導演要有這些認知... 就如同美國會有所謂的"獨立製片"滴玩意兒出現 或許這些東西還會有生存空間 那表示那邊還有粉多"那一級"的觀眾 偶們滴電影人就不要再怪嚕..... 換個角度想... 法國人還願意看呀~~~~~~  (也可能是因為有法國人,才會有這樣滴台灣作品出現  ) | |||
|  2002-12-03, 04:23 PM
			
			
	#23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151
					
				 | 
				
				Re: Re: Re: 為啥米藝術電影要把大家弄得看不懂??
		
	 引用: 
 你說的應該是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吧? 艾利的異想世界 是美國電視影集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是法國電影 不一樣唷..............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真的好看.....也很多很多好笑的地方 跟我原本看之前想的不大一樣....強力推薦 
				__________________ The Power of Dark Side... | |
|  2002-12-03, 04:39 PM
			
			
	#24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Takao 
					文章: 1,253
					
				 | 論"藝術"實在很籠統 因為沒有一個標準 但聊到這也相信大家對於我所論滴"藝術電影"為何~~~~ 其實廣義的分別為例...... 奧斯卡和坎城的性質就不大一樣 奧斯卡的片大家都看的懂 ㄎㄎ....   那就是"通俗電影"嚕 相反滴坎城的電影大家都不太看不懂 那就知道法國倫的玩意兒了 然而奧斯卡風評再怎好滴影片 就是很難登上坎城滴殿堂 而法國倫也有個認知 "藝術片"拿到奧斯卡參賽 搞不好連提名都粉難~~~   不蓋各位.... 在下是滿"反藝術"滴(偶指法國倫滴藝術) 法國倫褒貶滴東西 粉多都是看那位藝術工作者是否有名 就像一些已作古滴藝術家 他們滴作品在歐洲就是寶 畢卡索出名了 他隨便畫一張畫 挖出來都是曠世巨作 時裝展覽也是..... 出名滴設計家 幾張破布就可以讓仰慕者為之瘋狂.... 其實論"藝術" 不如說是一種變相的"偶像崇拜"吧!!!!  法國倫滴自傲是眾所皆知 越令人無法接受滴"藝術" 他們卻津津樂道(阿災係金A呀係ㄍㄟˋ A) 法國倫太過於感性 似乎不用吃飯也可以活 相對的偶們東方人要跟他們滴步調 有點吃不消~~~~ 所以在偶滴眼中... 電影其實就是藝術 不管好壞 都是藝術 因為一樣滴題材由不一樣滴倫來發揮 都是不一樣滴結果 就像素描大家畫得都不一樣 然而電影也非藝術 是一種娛樂的催化劑 至於娛樂給人的效果 就看各位滴感受嚕~~~~~~  此文章於 2002-12-03 05:37 PM 被 ethanethan 編輯. | 
|  2002-12-03, 04:52 PM
			
			
	#25 |   | 
|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69
					
				 | ㄣ,就像ethanethan兄說的 到底「藝術電影」的定義是什麼呢..... 對很多人來說,大概如果看不懂的電影,就稱之「藝術電影」吧 正因為如此 之前小弟對於一些在上映前就被冠以這個名稱的電影總是退避三舍 而對於非英語發音的影片,大部分也是抱持敬而遠之的態度 直到因為眾人好評而鼓起勇氣去看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之後 這個刻板的印象才稍有改觀 不過當然,也仍是有那種眾人推薦,我仍然難掩睡意的影片 例如前幾年的「樂世浮生錄」(是這片名嗎....  ) 一直覺得看電影的感覺是很「私人」的 所以小弟一向不去評斷其他人對一部電影的看法 也不會去批評什麼導演的運鏡....這類的 因為老實說我不懂!! 看完一部電影,好看不好看、喜歡不喜歡早就了然於心 當深受感動時,我也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動給其他朋友 而如果別人推薦給我的片我不覺好看的話,頂多就覺得是彼此喜好不同! 總之,藝術不藝術太難定義 我還是繼續尋找自己喜歡的電影吧  | 
|  2002-12-03, 05:29 PM
			
			
	#26 |   | 
|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518
					
				 | 周星馳說:創作這種東西是很主觀滴! 看不懂...就當作經驗值吧^^...誰要你喜歡看電影勒...  
				__________________ 季節轉變 訓勉不懈 | 
|  2002-12-03, 05:31 PM
			
			
	#27 |   | 
|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446
					
				 | 唉,看了這一長串討論,小弟心情非常特別,感覺上回到了以前在影響電影雜誌工作的時期,很多人對於「藝術電影」諸如法國高達、義大利費里尼、瑞典英瑪˙柏格曼等人的指摘,看了也是五味雜陳。 簡單說,電影被視為第八藝術,但藝術的鋪陳方式,各有觀點和差異,各表現出生命的某種真實面。我們常以為敘事和觀察世界是按照時間先後的線性思考,但很多思想家告訴我們,這不是人類看待生命、思索事物的唯一方式。例如,我們常處於一種無秩序的跳躍狀態中,思緒錯亂,但在亂中又有一種模糊的規律。高達的電影就會表現出這種現象,這是我們一種真實的生命狀態。大家反思自己的精神狀態,很多時候其實不也是錯亂無秩序的嗎? 這只是一種舉例。就拿印象畫派好了?它也是在表現某種相對的真實狀態,也就是光線決定了我們眼中的世界狀態。固然,我們平常看來的世界屬於「寫實派」,但在燈光昏暗時呢?盛夏艷陽時呢?推而廣之,我們的眼睛受限於我們對光線的感知範圍,某些昆蟲,例如複眼的昆蟲,他們眼中的世界,一定和我們大不相同,請問哪個世界才是「真實」的?這種思考不是西方獨有,如果大家讀過佛家「唯識宗」對於眼、耳、鼻、舌、身、意的論述,就知道小弟在說什麼了。 藝術有很多層面,但探索不同的世界,發掘不同的內涵,這是人類求新求變文化發展的一種動能。對於藝術電影工作者的心血結晶,我們可以不欣賞,但不妨尊重他們求新求變力求突破的態度。 歐洲藝術電影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美學理論,我們常以法國評論家阿斯楚克的「攝影機鋼筆論」來說明:攝影機就像作家的筆,可以有許多表達方式,反映出多種精神狀態,因此出現了豐富的敘事語言,透過五花八門的蒙太奇,表現人類複雜的存在狀況。歐洲人的思考是很豐富複雜的。至於美國對於電影的看法非常分歧,當中也有非常藝術手法者,以往在所謂B級電影中,就有很多實驗性作品。只是,美國電影工業太發達了,整個商樂行銷威力無人能擋,在商業考量下,導演當然選擇最保險的線性敘事法,最不傷腦筋的剪輯,才會擁有最多觀眾。今天,好萊塢的影響橫掃全球,電影已經變成娛樂,而不是以往歐洲所定義的「藝術」,立場已經不同。 當然,好萊塢的剪輯、劇本撰寫等等,也具有很高水準,一部電影想要剪接到像好萊塢商業片一樣流暢,要有很高功力,那也是一種藝術。我絕無貶抑好萊塢電影之意,因為我知道創作者的意圖,也很享受它們的聲光刺激。只是,如果我要探索宗教對西方文明的影響,看到布列松「鄉村牧師日記」或柏格曼「第七封印」,我會非常震撼,因為它們用非常獨特的語言,深刻地描寫了這個議題。至於費里尼、高達等人的電影,也是如此。 我常以數學來比擬藝術電影和通俗電影:絕大多數人都能懂加減乘除,但微積分的奧妙,當中的樂趣,不是人人能體會的。但這個世界的改變,很多時候是某些突破所帶來的,而不是滿足現狀者的功勞,所以不妨尊重那些有心突破者。藝術電影工作者,很多時候是想在商業之外,兼顧創新與突破。在柏格曼那個時代,時代風氣和文化,比較能讓藝術電影生存。今天,這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總之,藝術的定義非常分歧,從蘇格拉底到現代,已經翻了多番。人們對於電影的看法亦然,以往曾有一個時代:那個時代的電影工作者曾致力挖掘攝影機的可能敘事語言,不滿足於一般的線性敘事法,如是而已。 | 
|  2002-12-03, 06:53 PM
			
			
	#28 |   | 
|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1,165
					
				 | 我覺得有的藝術電影之所以難看, 是因為: "導演或編劇設定的意識很複雜, 超出演員的表演能力, 導致演員只能當傻鳥用幾個制式元素想要蒙混過關" 的原因. | 
|  2002-12-03, 10:56 PM
			
			
	#29 |   | 
|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彰化 
					文章: 1,508
					
				 | 聽了各位大大精闢的解說,法國片真的是滿奇妙的東東耶..... 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是認為蘇菲馬索是脫星耶~~可能我沒慧性 吧??每次看她的法國片都不是要去了解這齣片的劇情,而要看 蘇菲阿姨脫了多少........ 相反的我就相當偏好好來屋的手法,簡單明瞭,看恐怖角一看只 知道勞伯好神,演的這麼賤又殘暴,轉個睡人,又為他流了不少眼 淚.......可能我是凡人吧~~~ㄏㄏㄏ............ | 
|  2002-12-04, 04:03 AM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