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系統組件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Youfow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4,036
引用:
作者kq-angel
跟90nm當然有關係,愈小電晶體閘極必須愈近,漏電流會愈大,不管Intel還是AMD都一樣。



不一樣,AMD在90nm上沒有這個問題
很多測試數據會說話
     
      

此文章於 2005-04-29 09:36 AM 被 Youfown 編輯.
舊 2005-04-29, 09:34 A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oufown離線中  
雲影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2,043
引用:
作者Youfown
跟90nm沒關係...完全是因為prescott這個核心的問題,才會那麼熱....


當然是說prescott囉...

新設計的core還沒出來...
I老大說65nm的問題已經克服
 
舊 2005-04-29, 09:38 A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雲影離線中  
fsaa3dfx
Elite Member
 
fsaa3dfx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14,365
E0製程 漏電流問題 的確小有改善

詳情可以看這 不過溫度還是蠻高的

http://www.big5.tomshardware.com/article_000086420.html
http://www.big5.tomshardware.com/article_000086421.html

在最大承載下,新的P4處理器完成了他的使命,達到有始以來最大功耗,它的確是功率最強的桌上型處理器,我們很好奇想看看超微90奈米處理器,因為即使在高負載情況下,現在可以不讓處理器發燙了。


但是 Intel 在 EM64 的 P4 6系列上 採用了更新的N0製程 電壓更低

官方網頁可以查批號序號

小弟買了一顆 6系列的 630 N0製程 哥斯大黎加製 (哥斯大黎加是英特爾最好的晶圓廠之一)

溫度 待機 在30度上下飄動而以 不過小弟使用的是很好的散熱器風扇 XP90C

使用原廠散熱器的相差5-10度 大約待機在40左右

這裡有小弟的文章說明

之前有名的 CG系列 有很多都是哥斯大黎加製造的 或許是產地的迷思之一

但是比起中國大陸晶圓廠製 和 哥斯大黎加晶圓廠製

可以購買的選擇 相信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哥斯大黎加
舊 2005-04-29, 12:53 P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saa3dfx離線中  
weiqi0811
Power Member
 
weiqi081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500
小弟覺得這是"製程"上的問題??
AMD好像有找IBM合作製程和生產
製程上好像比現在的Intel好些
漏電較少,所以銷耗功率和熱量
應該也較小.......
__________________
MB : ASUS P5K-E WIFI-AP (BIOS 0503)
CPU : Intel Core 2 Quad G0 L727 Q6600
RAM : Kingston DDR2 667 2GB*2 micron D9
VGA : MSI 4850 OCSP 1G
HDD : WD SATA II 1001FALS 1T
DVDRW : BenQ 1640
Power : ZIPPY GP2 500W
Monitor : ASUS VW266H
Case : LIAN LI PC-6077B
舊 2005-04-29, 01:45 P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eiqi0811離線中  
titanic
Elite Member
 
titanic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R.O.C
文章: 5,636
Prescott的"特色"
不然怎麼會叫噴火龍
舊 2005-04-29, 05:17 P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itanic離線中  
BorgMu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7,865
引用:
作者weiqi0811
小弟覺得這是"製程"上的問題??
AMD好像有找IBM合作製程和生產
製程上好像比現在的Intel好些
漏電較少,所以銷耗功率和熱量
應該也較小.......

那個技術應該是 SOI
Prescott上面並沒有使用該技術,請見以下連結
http://www.pconline.com.cn/pchardwa...2/304130_4.html

此文章於 2005-04-29 05:32 PM 被 BorgMu 編輯.
舊 2005-04-29, 05:21 P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orgMu離線中  
tody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293
引用:
作者Youfown
不一樣,AMD在90nm上沒有這個問題
很多測試數據會說話


誰說AMD就沒這個問題,只要是半導體,在製程微縮下勢必電晶體閘極漏電流會變大
只是AMD用IBM技術SOI(絕緣層上覆矽),大大的降低漏電流
而Intel沒有使用這個技術,因為他自己有一個叫做High-K的技術,將在65nm上實做
所以由於Intel進入90nm後,加上時脈的增加,而電晶體開關更頻繁,使得漏電流影響更嚴重

只是說話要正確不然會誤導別人

此文章於 2005-04-30 04:16 AM 被 tody 編輯.
舊 2005-04-30, 04:12 A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ody離線中  
mgsuper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3
文章: 244
引用:
作者jasonyang
主要還是跟設計有關,漏電流雖然有,但不是主因,只是次要原因,卻被 intel 拿來做推託之詞。
拿 intel 自家的 cpu 比就不攻自破:
P4 .13um northwood 3.2CG TDP 89W
p4 90nm prescott 3.2EG TDP 103W
p-m .13um banias 1.7G TDP 25W
p-m 90nm dothan 1.7G TDP 21W
如果 "主因" 是漏電流,為何一樣用 90nm strained sillicon 的 dothan TDP 還是下降了??? (雖然其 idle 時 TDP 也些微提昇)
更別提 AMD 了:
K8 .13um SOI newcastle 3200+ 89W
K8 90nm SOI winchester 3200+ 67W
k8 90nm SOI+DSL venice 3200+ 67W


P4與P-M不能直接來拿這樣比,就判定漏電流不是主因。這兩者的電晶體數是不一樣的,除非P-M的電晶體數量是大於等於P4,相比較才有意義~

假設單顆電晶體的漏電流是1n安培(這是舉例,通常沒這麼大),[總漏電流量]粗略的算法就是[CPU的總電晶體數] 乘上 [單一電晶體的漏電流]。
單顆電晶體漏電流小歸小,但電晶體數量一多,就很可怕了~

另一個為什麼P-M功耗比較低的原因,除了製程上的改進外,intel應該也用了不少低功耗的設計(這不是廢話嗎 ),這可以從邏輯閘下手,通常低功耗的設計上會用較少的電晶體來完成相同的邏輯閘(例如:傳輸閘),但通常低功耗設計相較於時脈取向的設計會有較高的邏輯延遲時間,不利於時脈的提升。
但P4則完全相反,P4考量的是如何提高時脈。intel的方法是加深管線(把一件事切切切,切成很多份並分工來做),但高達20階的管線是必須額外設計一片複雜的電路來實現,這也就額外增加了一筆數量可觀的電晶體數。所以EG製程的P4由於漏電問題沒完全克服,而電晶體數目又龐大,當然會變噴火龍呀 ~

所以小結一下。以CPU這種等級的IC,電晶體都有一定的數量了,要單靠在設計上下手來降低功耗會有瓶頸。最根本的還是要把漏電流的問題解決~

此文章於 2005-04-30 05:06 AM 被 mgsuper 編輯.
舊 2005-04-30, 04:52 A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gsuper離線中  
adoo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4
文章: 409
其實我真的覺得

買一顆 比人家耗電 跑別人慢的 又比別人貴的 cpu 真的滿更的..
舊 2005-04-30, 09:01 A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oo離線中  
jasonyang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4
您的住址: 木柵動物園
文章: 293
引用:
作者mgsuper
P4與P-M不能直接來拿這樣比,就判定漏電流不是主因。這兩者的電晶體數是不一樣的,除非P-M的電晶體數量是大於等於P4,相比較才有意義~

假設單顆電晶體的漏電流是1n安培(這是舉例,通常沒這麼大),[總漏電流量]粗略的算法就是[CPU的總電晶體數] 乘上 [單一電晶體的漏電流]。
單顆電晶體漏電流小歸小,但電晶體數量一多,就很可怕了~

另一個為什麼P-M功耗比較低的原因,除了製程上的改進外,intel應該也用了不少低功耗的設計(這不是廢話嗎 ),這可以從邏輯閘下手,通常低功耗的設計上會用較少的電晶體來完成相同的邏輯閘(例如:傳輸閘),但通常低功耗設計相較於時脈取向的設計會有較高的邏輯延遲時間,不利於時脈的提升。
但P4則完全相反,P4考量的是如何提高時脈。intel的方法是加深管線(把一件事切切切,切成很多份並分工來做),但高達20階的管線是必須額外設計一片複雜的電路來實現,這也...


關於電晶體數量,p-m dothan 可是比 p4 prescott (1M L2 cache) 還多多了,重點還是在於設計(管線深度、節電技術像是 micro-ops fusion等等),導致 dothan 的核心電晶體數量較少,因而省電。
從你自己的言論,你都已經徹頭徹尾地看出還是"設計"的問題,思考請不要被 intel 給侷限住了。

此文章於 2005-04-30 10:28 AM 被 jasonyang 編輯.
舊 2005-04-30, 10:21 AM #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asonyang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4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