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
以下是舉例,不要太嚴肅看待
![]() 壓縮品質都用各 codec 能用的最高品質,例如 DivX 5.1 用 "slowest"。 clip 1 遊戲的電腦 CG 動畫 沒有用 B-frame XviD 2-pass 檔案大小 48,187,318 bytes PSNR 47.1088dB DivX Kaukura 2-pass 48,119,808 bytes 平均 quantizer 1.751 <- 作為指標,這些檔案的品質大概是這樣的水準 PSNR 47.0978dB (-0.0110) WMV9 VCM 2-pass 48,508,928 bytes PSNR 46.7516dB (-0.3572) <- 有關閉會降低 PSNR 的 PP XviD 和 DivX 可以視為差不多,WMV9 差距較大。 注意: XviD 有開 Chroma Optimizer,這個選項會降低 PSNR。 DivX 3-pass PSNR 反而下降,所以不用 3-pass 的數據。 DivX 2-pass 的 modulation 設 low motion,PSNR 會較高, 上面是 low motion 的結果。 (反正只是要把數字調高就對了 ![]() 以上注意事項下面不再重複。 clip 2 遊戲的電腦 CG 動畫 沒有用 B-frame XviD 2-pass 檔案大小 11,738,018 bytes PSNR 46.1228dB DivX Kaukura 2-pass 11,751,424 bytes 平均 quantizer 2.552 PSNR 46.3756dB (+0.2528) WMV9 VCM 2-pass 10,954,752 bytes <-- 實在無法精確地控制檔案大小,使之接近其他兩個檔案,不是太大就是太小 PSNR 46.0904dB (-0.0324) 可以看出這個 clip XviD 慘敗。 這個 clip 為什麼 XviD 慘敗? 因為我設的矩陣不適合這個 clip。 如果要調,XviD 還是可以贏 ![]() 數字要動手腳很容易 ![]() clip 3 動畫 OnegaiTwins 的 OP 有用 B-frame XviD 2-pass 檔案大小 29,777,920 bytes <- 有用 Cartoon mode PSNR 45.8581dB DivX Pro 5.1 2-pass 29,702,144 bytes 平均 quantizer 2.293 PSNR 44.9119dB (-0.9462) modulation 設 low motion 檔案大小 30,015,448 bytes PSNR 45.7383dB (-0.1198) WMV9 VCM 2-pass 30,662,656 bytes PSNR 44.7818dB (-1.0763) WMV9 不知道為什麼特別慘,瑕疵明顯,差距肉眼可以輕鬆辨認。 XviD 險勝。 同樣是動畫,三個輸入,從平手、慘敗、到險勝,真是曲折離奇、緊張刺激 ![]() 不要太嚴肅看待: 1) 只有這三個 clip,其他 clip 成績不一定會一樣,搞不好 WMV9 會鹹魚大翻身 2) 只有高流量,比低流量其他兩個大概都不是 WMV9 的對手 3) 我用的 CPU 只有 SSE,搬到 3DNow! 的機器上,各個 codec 的成績說不定又不一樣 4) 我 XviD 用的是 MPEG quantization,XviD 的 Trellis 不支援 MPEG quantization,少了 Trellis,差很多,也許用 H.263 成績又不一樣。 在 q=1 ~ 2.x 之間,XviD 能壓出非常高的品質,同時檔案可以合理的大,不會像 q=1 那麼大,而且視覺品質比 DivX 用 q=1 還要好,但是用"固定品質"模式是不夠的,你必須想辦法用到 2-pass,才能壓榨出 XviD 全部的實力,那是目前 MPEG-4 能做到的最高品質。 只要能克服我說的 1) 色塊 2) 雜訊 兩個缺點 ^^; 引用:
海底總動員看起來很難壓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Hong Kong
文章: 308
|
DivX的2-Pass畫質比1-Pass低,XviD則相反。CPU指令的優化也對畫質有影響。
所以,以上的舉例有點不公平的地方。 而且,PSNR只是一個指標,但實際看起來,可能與這個指標大有出入。PSNR值高,只表示壓縮出來的畫面,比原來的較接近,但不是每一種失真情況也能察覺。 1:暗位出現的色塊:我的電腦會看不見,因為我用上現在最高畫質的播放方法:軟體YUV->RGB並不作實時放大縮小(用640x480@120Hz或848x480@120Hz看),因為有些硬體的YUV->RGB的過程令暗位色塊變得明顯,而且一般的硬體YUV->RGB的動作是用程式計算,而不是用硬體電路作類比轉換,沒有提升畫質的優勢,更可能因為程式的Bug而令畫質下降。方法:BSPlayer ->Video:Force RGB Rendering, Uncheck Overlay 2:畫面細節被刪去:這種失真是最難察覺的失真,是H.263 quant常見的失真,因為必須與訊源細心比較才可察覺,如果你只是從網上下載影片來看,沒有訊源的情況下是不會察覺的。 3:銳利線條傍出現的雜訊(壓縮瑕疵):這種失真在XviD的MPEG quant特別明顯,可說是XviD的致命傷,很多時候因為這問題令我要重壓。 4:Fade in、Fade out時出現的色塊:這個是MPEG-4常見的問題,但不是每段影片也有的場景。 以上的失真,4是最易察覺,1是最難察覺(在我的電腦看),不知WMV9有沒有對這些失真作出優化?還是像Shade說的畫面"悽慘"? 我曾看過一段影片(れゼゎゆ☆Шユ⑦И 第07話),DivX版細節較少(只是相差很少),但比XviD版的壓縮瑕疵少得多,所以DivX版比較好看,但看起來XviD版的PSNR值會較高。 另一段影片是(MV)𩐿崎やフノ-M,DivX版(5.05 CQ2 w/BiDir)的細節與XviD(MPEG quant CQ2 BiDir=1)版差不多,線條清晰度相差很少(要重複看3-4次才察覺分別),但DivX的壓縮瑕疵明顯少很多。 另外,DivX的Post-Processing好像會令條線模糊,所以最好把它關掉。
__________________
我寫的程式: HQMP (2005/09/04):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rog/smp/hqmp.html AVIRead 0.927 (2006/01/28):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read/index.html SMP (04/09/02):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rog/smp/index.html Subtitle Editor 0.6 (05/01/23):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edit/index.html ADX Decoder Directshow Filter 0.61: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xdec/index.html PSSADPCM Directshow Filter 0.61: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dpcm/index.html XA Filter 0.61: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lter/index.html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
引用:
1-pass CQ 嗎?這個我沒有測。還是 1-pass CBR? 引用:
以上的舉例沒有比較的意思,我的目的是顯示: 1) PSNR 數據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一個設定變更就會造成很大的不同,例如 clip3 的 DivX 調 low motion,PSNR 上升超過 0.8dB!不同的訊源輸入,不同的流量區間,各個 codec 的表現就可能會不一樣。而不是只測試了兩個 Trailer,就可以決定各個 codec 的排名。同樣是動畫訊源,我可以讓 XviD 從平手到慘敗再到險勝,而不是一面倒的 WMV9>DivX>XviD。其實看了 Doom9 討論區的測試受到影響,誰要用什麼 codec 不干我事,但是事情的真相並不是如此,這令我有不得不加以說明清楚的衝動 :P 2) XviD 到高流量具有優勢。XviD 的畫面較清晰、銳利,在 q=1 ~ 2.x 之間,XviD 可以壓出很高的品質。但是用得不好,XviD 一樣會慘敗,如 clip 2。只要能解決色塊和雜訊,XviD 可以壓出目前 MPEG-4 能壓的最高品質。 引用:
沒錯,這正是我前面再三強調的。 不過到高流量,PSNR 的可信度(和視覺品質的相關性)會逐漸升高。 引用:
所以我以前都推薦 CRT 螢幕用 640x480 看呀 ![]() 640x480 不用放大或者沒有放大太多,壓縮瑕疵沒有擴大,可以隱藏得比較好,色塊會比較不明顯。 還有調整螢幕的亮度對比設定,調整飽和度設定等等,都會改變我們對暗部色塊的感知,調整一下可以減輕明顯的色塊現象。 我沒有用過 BS Player,不過在 WMP 6.4 裡面把 Video Renderer 的 YUV Overlay 關掉,直接輸出 RGB,這時 YUV->RGB 是由 codec 自己來做,同時 4:2:0 -> 4:4:4 的補點工作也是由 codec 自己來做。這樣的話,遇到紅色的地方,你會看到很明顯的鋸齒,因為軟體自己補點,品質不會做得像顯示卡硬體那樣好。 DivX 5.1, OneTwins 的 OP 1:1:1 壓縮 ![]() 注意紅色的部分。 除了色塊,線條邊緣的部分會有一條一條紅色的橫線,超出原本的邊界。 看不清楚可以抓回去放大顯示。 在其他部分更明顯,只要有銳利線條的地方,其實不只橫線,垂直線的部分會有垂直縱線超出邊界,您可以自行檢視。 Ati 硬體這裡就補得不錯。 另外,軟體 RGB->YUV 運算,品質不見得能贏硬體,有的軟體 YUV->RGB 非常糟糕,顏色完全偏掉,或者 YUV->RGB 時沒有做伸張,影像變得黯淡,對比變差,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我用的那張老舊顯示卡,硬體 4:2:0 -> 4:4:4, YUV -> RGB 的品質還不錯,只要調整到 640x480,不用經過 scaler,畫面就不會有色塊,紅色不會有鋸齒,同時影像清晰銳利,看起來還不錯 ![]() 即使在軟體 YUV -> RGB 的情況下,我還是會看到 H.263 的那種閃爍的色塊 ^^; 把下面兩張圖抓回去,CRT 螢幕解析度切換到 640x480,ACDSee 切換成全螢幕,兩張反覆切換著看,飽和度不要調得太高,對比適中的話,應該可以看到女孩臉上閃爍的色塊。而咖啡色的頭髮和黑色的望遠鏡上則是一層一層的,分界很明顯的色階。這是用 DivX 5.1 YUV->RGB 輸出的結果。像這種色塊,螢幕解析度大於 640x480 的話就會很明顯,用 H.263 壓縮的,整個暗色系的部分都是。 ![]() ![]() 不過調成 640x480 輸出也有缺點,我以前推薦網友看,網友說 640x480 鋸齒太明顯,看起來不習慣 :P 鋸齒確實是蠻明顯的。像 FFX 的動畫本來就有很銳利的鋸齒,我發現如果做 640x480,同時 640x480 播放,線條的鋸齒看起來很明顯,反而不如放大顯示看起來舒服。 引用:
我發覺一般人都不會注意這個 ^^; 複雜結構的細節,例如茂盛的草地,青草一株一株的纖維,經過壓縮後纖維的分界會不見,會變成"一團"青草,美麗的實攝風景登時變成油畫。 人臉上的毛細孔、皺紋、鬍渣,經過壓縮後會不見,像是塗上了一層厚厚的粉。 牆壁上歲月的痕跡,斑駁的細紋,經過壓縮後會好像重新粉刷過一樣,無比光滑,只是塗的不太均勻,會有一層一層的色階 ^^; 動畫的細節比較少,不過銳利線條的能量損失,會使得畫面清晰度下降,和原始檔案比較,原始檔案清晰銳利,完全不用"費力"去看。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
引用:
這個可以避免,盡量減少到可以接受的地步。 XviD 預設的 MPEG quantization,量化矩陣是 MPEG-4 的 standard 矩陣,雜訊很明顯。 記得要想辦法用到 2-pass 才是王道啊 :P 引用:
這個多半是因為 B-frame 的關係,MPEG-2 也有這個問題。 只用 P-frame 可以減少淡入淡出時的方塊,用 api-4 的話,可以在淡入淡出的那一段,手動設定暫時將那一段的 B-frame 關閉,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用 MPEG quantization 方塊感也會比較輕微,H.263 inter dc 除得太多,很難沒有方塊。 引用:
![]() 高流量 WMV9 可是很強的,前面提過: 「上到高流量 WMV9 也很強,把 PP 關閉,細節很多,雜訊很少。」 WMV9 沒有 B-frame,淡入淡出的處理相當不錯,沒有 XviD + B-frame 容易出現的瑕疵。 引用:
那個 clip 我分析了一下,版號我沒有仔細查證,推斷是用 DivX Pro 5.0.2 壓的(日本人真保守?),固定 quantizer 2 壓縮,有用 B-frame,B quant=4。07 動態大,對比強烈,相對來講是比較不好壓的一話,壓縮瑕疵會比較多。不過我看來看去,還是 XviD 的瑕疵少耶 ^^;(有些瑕疵是原本 MPEG-2 就有的瑕疵,XviD 會把它"忠實"的呈現出來,所以說有時候不要壓得和原本太像,壓得太像反而不好,PSNR 低 = 不像看起來反而好看 :P ) 引用:
可以給我看看嗎? ![]() 引用:
我都是把它整個關閉,一安裝完就關閉 ![]() 您不是說 5.1 版 decoder 的 de-block 好像沒有作用,品質反而降低?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
對了,說到人眼對視訊壓縮缺點的敏感度,我覺得排名順序是:
1. 流暢度 <-- 不流暢一下就會被發現 2. 重大壓縮瑕疵,例如影像糊成一團,完全無法分辨,線條潰爛,畫面破脆,方塊,極怪異的顏色 3. 雜訊,騷動感,畫面的乾淨程度,穩定程度 4. 畫面的模糊程度,清晰度,銳利度 5. 細節的損失程度 6. 細微的顏色變化、色偏,色彩損失 這樣看來,也許 DivX 5.1 > XviD?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Hong Kong
文章: 308
|
引用:
這個是日本人壓的片普遍出現的問題,因為他們愛用自動IVTC。 引用:
這個好像只有在中低流量才會出現的問題,可用PP來變得更好看。 引用:
這個在高流量下DivX可說是大勝。 引用:
現在DivX與XviD的MPEG quant差的不太多,肉眼不易分辨。 引用:
這個XviD的MPEG quant最大優勝的地方,但排得很後啊... 引用:
這個要高品質的顯示設備才能看得出來... 其實我用軟體YUV>RGB的原因主要是我的顯示器暗位顏色偏紅(暗位的地方綠色和藍色不能正確地顯示),這個在我完成我的顯示器測試程式後發現,色彩補正只能用在RGB輸出,不能用在YUV Overlay。 我的顯示器現在能完全分辨256色階,暗位和亮位也能看出分別,但不太明顯,其他的地方更能清楚地看出一格一格的。我的測試程式可在我網頁內找到。 我硬碟機空間嚴重不足,每個Partition也不到500MB剩餘空間(總共有180GB)。所以不能放更多更多的檔案,影片的壓縮也只好暫停,等我存好錢買燒碟機再繼續吧!
__________________
我寫的程式: HQMP (2005/09/04):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rog/smp/hqmp.html AVIRead 0.927 (2006/01/28):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read/index.html SMP (04/09/02):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rog/smp/index.html Subtitle Editor 0.6 (05/01/23):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edit/index.html ADX Decoder Directshow Filter 0.61: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xdec/index.html PSSADPCM Directshow Filter 0.61: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dpcm/index.html XA Filter 0.61: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lter/index.html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925
|
DivX的Post-Processing是指Pre Processing Sourceㄇ
以前開這個選項時發現 畫面居然變好了??? 尤其是source在流量不足導致人物皮膚顏色偏掉時...效果還不錯.但要一張張看才看的出來 quantizer1時就別用了...真的會糊掉一些些 PSNR我是沒用過也不會用 以前到現在幾乎都是用quality方式壓.... 容量上還是WMV9占優勢.而且畫質上DivX505輸WMV9(偶指Q1) Xvid在容量上是個缺點 歹勢....偶DVD動畫只有2片...心得就這些 CBR....想到畫質 VBR....想到容量 PS1:那位戴望遠鏡看著小帥哥的小妹妹脖子上怎麼會有色塊ㄋ ![]() 怪怪...流量都飆高了...而且那部份是"動的很少" 可憐的小妹妹...twins又失望了 ![]() ![]() ![]() PS2:twins小妹妹拿的風車右上那片有一條條的分格線....怪怪....上下移動的壓起來都會這樣子...好玄 PS3:自動IVTC....即使補的再好....多多少少還是會有缺陷... 只是我覺得之前花了15個小時手動IVTC處理50分鐘會不會太笨了 ![]() 此文章於 2003-09-12 12:16 PM 被 yhnui 編輯.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Hong Kong
文章: 308
|
引用:
Post-Processing是指Decoder內的Post-Processing Setting,其實Pre processing的中文是「預先處理」,是在壓縮前先把來源處理好,然後送給Codec壓縮。Post processing的中文是「後期處理」,是在播放/解碼是做的實時處理。DivX內的Pre-Processing不太好,我強烈建議使用TMPGEnc/AVIUTL/AVISynth等的TBNR Filter代替。 引用:
主要原因是這種色剛巧在Quantization量化的界線,DCT令色彩有點不平均,有些高於界線的數值會看成較亮的色塊,暗一點的地方會壓成暗一點的色塊,做成這種情況。 我關閉Overlay的話這些色塊會變得不明顯。 引用:
這個的成因是用了YUV 4:2:0編碼,色彩的解析度下降,這個情況以紅色最明顯。 引用:
自動IVTC....已經數年沒有用了,手動IVTC較好,一般24分鐘的影片約須用4小時做IVTC(TMPGEnc),另外八小時壓縮,一小時複檢,通常要重壓一次多八小時,所以24分鐘的影片約須20多小時便能完成。(不足五分之一的時間用作IVTC)
__________________
我寫的程式: HQMP (2005/09/04):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rog/smp/hqmp.html AVIRead 0.927 (2006/01/28):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read/index.html SMP (04/09/02):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rog/smp/index.html Subtitle Editor 0.6 (05/01/23):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edit/index.html ADX Decoder Directshow Filter 0.61: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xdec/index.html PSSADPCM Directshow Filter 0.61: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dpcm/index.html XA Filter 0.61: http://sswroom.no-ip.org:5080/compp...lter/index.html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
引用:
現在墮落成這樣了嗎? ![]() 以前手動 IVTC 的人比較多說.... 引用:
確實。 引用:
的確... ^^; 引用:
汗...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
引用:
是的,除了臉上,脖子上也有。 用 XviD H.263 壓的也很慘。 如同 sswroom 兄說的,那個剛好在 dc 的分界點。 流量,如同上面說的,該日本人是用 DivX 5.0.2,CQ2 + B-frame 壓的,已經設成這樣,還有色塊也沒辦法了 ^^; 用 MPEG 壓的話,就不會有那些色塊。 引用:
如果是指一條一條色階的現象,那是 4:2:0 格式的關係。 如果是指右上那葉,較暗的部分和較亮的部分的交界處,有一格一格,很整齊的缺口,看起來就像是亮的部分有一塊一塊的方塊,方塊的左上尖角吃掉了較暗部分的區域,形成一格一格,一階一階的缺口。這個瑕疵在扇葉右邊邊緣的曲線處也有,你會發現右邊邊緣的黑色曲線像素會有一個一個的小缺口,像是部分黑色像素被紅色的像素吃掉一樣。這個瑕疵只要有用 B-frame 都會有,其實整片從頭到尾都是.... 一般人不會在意這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