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
PS: 上頁尾巴有 17" CRT 的數據喔~ 如果有人錯過的話...
引用:
瞭解了,謝謝您~ 所以量 AC 最好要有 true rms 能力的比較準,下次小弟準備買電表時會納入考量... ![]() 直流的部分有想過,方法應該類似。不過如果要非破壞性量測,可能要先去買線材與接頭,目前想到的部分: 1. 單純量某個東西,如硬碟、P4 CPU,應該比較簡單。目前想到的方式一樣是把電源線抽出來與電表串聯即可。 2. 量系統的:那大概得先把 PSU 的輸出先接到一個轉接處,然後再分出去給主機板、硬碟/光碟機。量的時候在這個轉接觸量。 不過這樣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 ![]() 其實,真的量過才發現,有些測試比較好量,因為他的耗電量蠻平均,測的時間又久。也就是說會發現電表的數值趨近於一個固定值,這樣是否可以克服這個簡易電表的限制? 而有些測試比較短,耗電也飄忽不定,這樣就真的很頭大。像一個測試開始時,通常耗電量會越來越大,不過,當測試畫面開始時,電流才慢慢上升,所以,說真的,實在不知道下限在哪裡。不過上限到比較容易知道些。 ![]() 當然,這個狀況不代表真實的操作,不過,目前沒看過有測試程式可以同時操 CPU、顯示卡,然後同時把硬碟操爆並還兼同時數台光碟機對烤。所以,假若上述的數值 (或量測方式) 還是有一點參考意義的話,那或許就可以用這個方式簡略的看出系統的耗電。起碼不至於流入用猜的,或者拿資料直接加減。 附註: 一個更簡單的方式是有賣場賣有個小電流計在上面的延長線,假如把電源供應器輸入端插頭插在這個延長線,應該可以大略 (因為這種應該不太準) 知道一個數值吧??? 說真的,賣電源供應器的廠商絕對喜歡大家用資料直接加減,因為這樣估出來保證很大,保證很大的結果就是大家會掏出更多的錢去買更大瓦數的電源供應器,然後,廠商的毛利率就會上升 (越大瓦數的電源供應器毛利率越高)。以促進經濟發展的角度或許很好,但小弟更覺得『廠商應該想辦法在常用瓦數上,提高電源供應器的「轉換效率」』! 畢竟,大家多省點電,對荷包 (家裡的電費)、生態環境 (就不會限電、或要找地方蓋電廠)、國家競爭力 (火力發電會排放二氧化碳),都有好處。 小弟會想做這個算有點 "冷" 的量測,主要的用意也只是想知道系統到底花掉多少電,而這樣一來,也就可以知道到底要買多大瓦數的電源供應器囉~ ![]() ![]() ![]() 謝謝大家的指教,有機會再找找看身邊有沒有電腦可以讓小弟量... ![]() 此文章於 2003-07-19 12:58 PM 被 adelies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哈哈世界
文章: 620
|
感謝測試
推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89
|
說真的,賣電源供應器的廠商絕對喜歡大家用資料直接加減,因為這樣估出來保證很大,保證很大的結果就是大家會掏出更多的錢去買更大瓦數的電源供應器,然後,廠商的毛利率就會上升 (越大瓦數的電源供應器毛利率越高)。以促進經濟發展的角度或許很好,但小弟更覺得『廠商應該想辦法在常用瓦數上,提高電源供應器的「轉換效率」』!
講的很好喔. 推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中華民國
文章: 403
|
引用:
效率假設為75%稍微偏高了一點,可參考以下文章 http://www.athlonoc.org/power/pf.htm http://www.oc.com.tw/article/0307/r...cle.asp?id=1637 另外還要考慮Power factor的問題,也就是您所說的cosΘ,如果是沒有PFC的產品,Power factor大概是0.6~0.7。 93W絕對是偏低了,更別提加上Power factor修正下去電源供應器的實際輸出功率剩下93*0.7=65.1(W),光是CPU根據AMD的datasheet至少要耗掉45W,主機板和介面卡至少也要30W,65.1W怎麼可能夠用。 此文章於 2003-07-19 03:23 PM 被 LukeLo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
引用:
根據之前看到的文章,與 shukae 大貼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圖文解說」,引用一段~ 引用:
小弟將 PF 假設為 1,是因為不知道要不要真的計算這個?? (說真的,以前學校學的都是直流,對交流的東西真的不太懂... 見笑了... @@") 假如不計算,單純以轉換效能來看,則量出來的數據 "比較" 合理。如果連這個都乘進去,的確有您說的詭異狀況。 前文提到的延長線內建電流表,小弟有一條... 之前買來後用的結果,就是覺得很誇張,怎會這樣低... ![]() 目前看到的測試,好像都是將 PSU 操到額定極限,然後去量他的效能等等參數。不過依照經驗,如果是在比較寬鬆的運作狀況,或許表現會比較好? (看很多電有關的 IC 規格都類似,曲線大略為中間高兩邊低) 所以這也是小弟 (猜) 訂 75% (算偏高) 的原因 (雖然小弟寫亂猜,不過的確小弟是在沒有量測機器下猜的,也謝謝大大您提供那兩個連結,蠻有幫助的 ![]() 所以,倒是覺得如果有廠商、硬體網站,已經有相關設備,若可以在每次測試不同系統時,順便看看系統的耗電程度~~~ (廠商可能會不願意吧? 因為太透明會 bad for business?) 但類似大廠出貨的整套 PC,絕對有量過相關的數據,這點應該是無庸置疑... 其實,只要有個參考基準,也不用準確到小數第幾位。起碼大家心裡自然會比較好,也不會每次有問題,第一個就是「不夠力」帶過,好像 PSU 不夠力是他的原罪... ![]() 小弟相信,不同 PSU 在相同狀況下的耗電應該有所差異 (設計不同、自然有差)。而假設其他都能符合要求,但有的比較耗電、有的比較省電,對小弟這種長時間開機的使用者來說,一台省電、安靜、可以達到要求的 PSU,絕對會比號稱 1000W、十風扇、無段變速、鑲金框銀的 PSU 好用。而且,效率高,發熱自然低;而發熱低,就不用花一堆風扇去散熱... ![]() 所以,雖然以上數據可能顯的有點誇張,不過這的確是小弟量出來的數值 (而且由硬碟、光碟機數目不同、耗電不同的比較上也有一致性)。也真的希望有人如果有類似、相關的實際數據可以提供~ ![]() ![]() 此文章於 2003-07-19 04:40 PM 被 adelies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仙女銀河星系, 跨克星
文章: 1,791
|
引用:
放入光碟片會進入等待狀態,比不放片子吃電 ^^" 大家算耗電量都用最大耗電來計算,用最大值來購買SPS 實際上把這個數值打75折就足夠應付 我現在打這篇文章的電腦設備如下,以滿載計算(應該都高估) MAD K6-2/+550 OC 600 算滿載吃 30W (實際上更少) 主機板 EPOX MVP3G2 算它吃 20W 記憶體 256 一條 算它吃 10w 顯示卡 tnt m64 32mb 算它吃 35w 網路卡兩片,共吃10W 數據卡一片,算它5W NEC USB 2.0 卡一片,算它吃 5W 便宜音效卡一片,算它吃5W 硬碟 5G 一台,算它吃 25W 光碟機 Yamaha 52x 爆熱,算它吃 30W 風扇總計算 5W 好了 總共也不過 180W,打75折是135W 也就是一顆 150W 的power就可以跑了 ^^ 上週有點無聊,把機上的 CWT-300BS 不用 接上 CWT-200PA(150W MAX),結果能夠開機,而且完全沒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使用也 ok,只是 power 溫度不低 @.@ 主機板測到的輕載滿載間的電壓波動也比較大 但都還在能接受的範圍內(2%波動範圍) 而且電壓直還在標準以上,應該還沒有滿載才對 我不太敢讓 power 接近滿載長期運作,不論哪個牌子都一樣,所以我才裝 300W 如果以目前的主流家庭配備來說,一顆 200W 足瓦的 power 正好可以推動沒問題 ^^ 目前SPS的轉換效率已經不可能再大幅增進 ^^|| 有沒有PFC根本不會改變耗電量 有Active PFC的狀況是電流大小與功率因素的差別而已 例: 110v x 0.6(PF=0.6) x 3.333(A) = 220W 110v x 1(PF=1) x 2(A) = 220W 所以測試過程已經知道電流大小,而輸入電壓不變 若 PF不是 1 的話,算出來的實際耗電量只會變小 ^^ 所以 LukeLo 才會說測出來的數值偏低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89
|
引用:
除了power factor的問題外還有line distortion的問題 這是會造成更難估算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
好不容易找到一台可以看的機器,只大略地借量了一下:
系統: P4 2.8 800Mhz/HT, DDR400, 7200rpm x2, 5400 x1,GF4 MX, 隨機殼附的 300W 電源供應器 數據: 1.電源供應器開關打開:0.03 ~ 0.04A 開機過程 (大約估計,因為會一直變化):1.00 ~ 1.40A 2.Windows 待機:0.97 ~ 0.98A 3.不同硬碟間複製檔案:1.05 ~ 1.11A 4.UD: 50% 1.4A (癌症分散運算程式,因有開 HT,所以一般狀況只有 50% 利用率) :100% 1.50~ 1.54A (用 UD tweak 刻意執行兩個 task,讓兩個 CPU 佔滿) 5.SiSoftware Sandra: CPU Arithmetic 1.44 ~ 1.58A CPU Multimedia 1.39 ~ 1.51A Memory Bandwidth 1.36 ~ 1.64A Cache & Memory 1.65 ~ 1.71A 6.3DMark 2001SE: Game 1:1.69A (最大值) Game 2:1.72A (最大值) Game 3:1.72A (最大值) 7.CPU Bench 2003:1.31 ~ 1.72A 雜想: 測試最大電流大約 1.75A: 假設功率因子 = 1: 輸入端 VA = 1.75A x 110V = 192.5 假設轉換效率 = 3/4:電腦實際消耗 192.5 x 0.75 = 144.375 Watt (瓦特) 不過,小弟現在搞不懂的是,到底用一般三用電表量出來的 AC 電流,是否在計算時要還要再考慮乘上功率因子,或者是他量出來的已經包含這個部分的乘積? 主要會這樣懷疑的原因是,算出來的功率消耗,如果再加計這個部分,感覺電力是有點消耗過 "少" 了... @@" (再次向大家說對不起,偶真的覺得很怪) 總之,三八地貼了一些數據,主要的目的不是在瞎扯不需要大瓦數供應器。而是如果一台上述的電腦,都沒有消耗到 200W,那到底是瓦數不足,還是電源供應器的設計不良,導致消費者有「不夠力」的感覺,這點倒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當然,如果超頻、加壓、再搭配 Ati/NV 的頂級顯卡,一定會消耗更多瓦數,若有人能提供類似數據,相信也是一個不錯的參考。 當然硬碟多時,啟動電流會是一個要求 (儀器關係無法量到此值),這點應該是要注意的地方。之後,硬碟消耗的能量,就沒有那樣多囉~ ^_^" 新增: 剛看到 delta ups 網頁有介紹其 ups 軟體部分,可以看負載,不知道是否是顯示負載消耗的瓦數?? 此文章於 2003-07-19 10:25 PM 被 adelies 編輯.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89
|
引用:
當然要乘上PF值 因為電表量的是Irms 還是要乘上PF才能看出實際做的功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
引用:
謝謝大大,那... 這樣看來實際消耗的瓦數就更低了,請大家再用 0.6~0.7 拿來將上述的瓦特 (Watt) 數據乘一乘吧~ ![]() PS: 如果這樣,小弟自己用的電腦 (第一篇) 看來還蠻省電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