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49
|
【開箱簡測】大容量SSD的AxisPlus 960G MLC SSD實測(圖多,不喜勿入)
目前市售大容量SSD可選擇的品牌產品就固定幾家,有的還不好買,
閒閒看了網拍有人在賣這顆大容量SSD,現手中最大容量的SSD是 Samsung 850 Pro 512MB,也許未來大容量的SSD將會取代現行的120G 或240G容量成為主流規格容量,趁著還買得到大容量MLC顆粒時入手 一顆客訂品來試試。 以下為手機簡單拍照,若有不清楚傷眼處,請見諒。 AxisPlus產品目前產品線多為OEM,因此SSD上沒像其它產品印有公 司Logo,仍沿用近期仿鋼琴烤漆設計,不太會沾染指紋。 ![]() SSD底部貼上公司產品的貼紙,很樸素不花俏。 ![]() 厚度為標準7mm設計,多數環境可使用,側邊螺絲孔上貼有保固貼紙, 撕毀以後就無保固。 ![]() 既然是開箱文,當然要小心翼翼地拆了它,不然喪失保固就糗囉。 SSD採用跟Crucial M550相同的20NM Micron L84C 128Gb Nand Flash, 每面分別8顆,合計容量達1024GB,因保留部份作OP,因此官方容量 值設為960G。查了一下網路上L84C跟Crucial M550的規格,看來兩者 Nand Flash的配置有點相似。 ![]() ![]() SSD上正反面分別裝上一顆南亞低電壓DDR3L-1333/1600 256M的快 取記憶體,型號為NT5CB256M16BP-CP,合計512MB容量。 ![]() 與M550不同的是SSD的心臟主控改採Marvell第三代產品88SS9187-BLD2, 這主控已是Sandisk或Plextor等國內常見SSD產品採用的主控,是八 通道主控,很可惜的沒有採用Marvell 88SS9187的升級版88SS9189 主控。 ![]()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8Z77-V Deluxe BIOS 2104 CPU: i7-3770K oc 4.6G RAM: Team Xtreem DDR3-2400 8G*2 SSD: Axisplus 960G MLC SATA 6Gb/s SSD,f/w MRV4.270 OS SSD: Samsung 840 Pro 256G OS: Windows 7.1 SP1 Ultimate x64 RST Driver: Intel RST v12.9.0.1001 從Intel RST管理中心可以看到SSD相關資訊。 ![]() Crystal DiskInfo或HDTune Info頁面顯示它只支援NCQ及TRIM, 沒其它額外功能,也不支援省電模式(DEVSLP)。 ![]() ![]() AIDA64 Extreme Edition的Read Test Suite,分別設定Block為 1MB及8MB來測試。循序讀取速率最高約540MB/s,隨機讀取速率最 高526MB/s。 ![]() AIDA64線性讀寫測試,設定Block Size 8MB作為測試基準。平均 讀取速率521MB/s、平均寫入速率375MB/s,讀取曲線在容量59% 附近略降,持平而言,讀寫速率仍相對穩定。 ![]() ![]() AJA 設定2048*1556 10-bit RGB從128MB~16GB全測一輪。 低於快取記憶體容量值512MB以下的讀取速率較慢,超過512MB容量 值的讀取速率約500MB/s以上,寫入速率除了128MB容量值稍慢,其 餘測試寫入值約373MB/s。 ![]() Anvil's Storage Utility設為Compression 100%及Compression 0-Fill 兩種型態,把容量值從1GB~32GB針對不同格式全測試一輪,強制設 定Write Through模式進行寫入測試。 Compression 0-Fill型態:循序讀取速率約500MB/s,寫入速率約372MB/s。 ![]() ![]() ![]() ![]() ![]() ![]() ![]() ![]() Compression 100%型態:循序讀取速率約500MB/s,寫入速率約372MB/s。 ![]() ![]() ![]() ![]() ![]() ![]() ![]() ![]() AS SSD設定檔案容量為1GB,同時測試Copy Benchmark及Compression Benchmark。 循序讀取速率488MB/s、循序寫入速率373MB/s,4K-64Thrd讀/寫IOPS 分別約55600/46100。 ![]() ![]() ISO檔及Game選項的傳輸測試:ISO檔傳輸率約378MB/s、程式檔傳 輸率約116MB/s、遊戲傳輸率約285MB/s。 ![]() 壓縮測試:寫入曲線大致波動穩定,惟讀取速率約容量值97%附近 會急掉。讀取速率約500MB/s、寫入速率約370MB/s。 ![]() ATTO Diskbenchmark v2.47將封包值設定為512B到8KB,針對檔案 長度64K、64MB、256M、512MB、1GB、2GB,測試模式設定為 I/O Compression 00000000及隨機型態、Overlapped I/O及Neither 四種模式分別測試。 I/O Compression 00000000模式:64K零碎檔的寫入速率最高約 414MB/s,64MB以上寫入速率降至約380MB/s,讀取速率隨著檔案長 度增加而提升,最快可達481MB/s。 ![]() I/O Compression Random模式:64K零碎檔的寫入速率最高約414MB/s, 64MB以上寫入速率降至約380MB/s,讀取速率隨著檔案長度增加而提升, 最快可達482MB/s。 ![]() Overlapped I/O模式:64K零碎檔的寫入速率最高約414MB/s,64MB 以上寫入速率降至約380MB/s,讀取速率隨著檔案長度增加而提升, 最快可達529MB/s。 ![]() Neither模式:4K零碎檔的寫入速率最高約415MB/s,64MB以上寫入 速率降至約380MB/s,讀取速率隨著檔案長度增加而提升,最快可 達516MB/s。 ![]() Crystal DiskMark v5.03,容量值選50MB、500MB、1G、4G、8G及 32G等六組,測試0Fill及Default的隨機資料兩種型態。 0Fill型態:小檔循序讀取速率稍慢,僅321MB/s,隨檔案長度增加 而提升讀取速率,最快約538MB/s,寫入速率介於371~381MB/s,4K 讀取速率也是小檔較慢,整體4K寫入速率均超過200MB/s。 ![]() Default型態:小檔循序讀取速率稍慢,僅321MB/s,隨檔案長度增 加讀取速率略有起伏,介於509~538MB/s,寫入速率介於366~382MB/s, 4K讀取速率也是小檔較慢,整體4K寫入速率均超過200MB/s。 ![]() NetworkDLS - DiskMark。 平均讀取速率176MB/s、寫入速率270MB/s。 ![]() HDTune v5.6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 循序讀寫測試:平均讀取速率529MB/s、寫入速率358MB/s。寫入曲 線測過數次,初始速率約在200MB/s附近後再往上拉高。 ![]() ![]() 額外讀寫測試(Extra Test-Read/Write):隨機搜尋讀取速率32182 IOPS,隨機搜尋寫入速率20511 IOPS。 ![]() ![]() 隨機讀寫測試(Random Access-Read/Write):隨機讀取速率1002 IOPS、隨機4K讀取速率25811 IOPS,隨機寫入速率718 IOPS、隨機 4K寫入速率28335 IOPS。 ![]() ![]() File Benchmark測試: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 50MB、500MB、2000MB及4000MB,測試資料型態為Zero及Mixed。 Mixed型態:小檔循序讀取速率僅325MB/s,檔案愈大讀取速率愈快, 最快可達513MB/s、寫入速率約在380MB/s。 ![]() Zero型態:小檔循序讀取速率約294MB/s,檔案愈大讀取速率愈快, 最快可達514MB/s、寫入速率約在330~386MB/s。 ![]() HD-Tach 讀取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 (Long Zone)測試。弔詭的是不論Quick或Long Zone測試在560G附近時, 傳輸率都會由450MB/s降至約250MB/s。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389MB/s、Burst Speed達506MB/s。 ![]() 32mb (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383MB/s、Burst Speed達506MB/s。 ![]()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 (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讀取速率約442MB/s、寫入速率約177MB/s。 ![]() 32mb (Long Zone),讀取速率約448MB/s、寫入速率約234MB/s。 ![]() InHouse DiskBenchMark效能測試。 循序讀取速率526MB/s、寫入速率391MB/s。 ![]() Parkdale v2.95分別選取Block Size 64K或1MB為基準,把檔案大小 從250MB到4000MB全測過一輪。 Block Size 64K:循序讀取速率約233~252MB/s、寫入速率約249MB/s。 ![]() ![]() ![]() ![]() Block Size 1MB:循序讀取速率約419~475MB/s、寫入速率約346~373MB/s。 ![]() ![]() ![]() ![]() PCMark 7測試:得分5380,原始得分5985。 ![]() PCMark 8測試:得分4960,頻寬247.2MB/s。 ![]() PCWizard 2014測試。 循序讀取速率234MB/s、循序寫入速率350MB/s。 ![]()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分別測試隨機及 0Fill資料型態的結果。 0Fill型態:封包值128K的循序讀取速率除小檔(64MB)較慢,其餘平 均速率約520MB/s、循序寫入速率約380MB/s,4KQD32隨機讀寫速率 多超過220MB/s。 ![]() ![]() ![]() ![]() 隨機型態:封包值128K的循序讀取速率除小檔(64MB)較慢,其餘平 均速率約524MB/s、循序寫入速率約380MB/s,4KQD32隨機讀取速率 多高於寫入速率。 ![]() ![]() ![]() ![]() 雖然它不支援省電模式,攝氏25度室溫環境,未加任何散熱裝置的 裸碟長期運作溫度,最高溫度約攝氏46度。 ![]() 簡單的測試到此為止,總結上述測試,作個簡單的結論: 優點 1. 採用Marvell 88SS9187主控,提供穩定的讀寫速率。 2. Marvell主控及美光Nand Flash顆粒組合,具備一定的品質。 3. 不支援省電模式,長期運作溫度卻不致於發生高溫燙感。 4. 相對同質產品的價格略為便宜些,仍享有廠商完整保固。 缺點 1. 循序寫入速率稍弱,期待廠商推出新版韌體改善。 2. 小檔讀取及寫入速率稍弱,期待廠商推出新版韌體改善。 3. 為客訂版且知名度可能不及媒體曝光度較高的廠商或台廠產品。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 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蔚藍海岸旁的垃圾山
文章: 838
|
它用的Micron的顆粒上有Spectek的浮水印?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7
文章: 1,023
|
引用:
剛剛google了一下 打上Spectek的浮水印似乎不是好事... http://www.coolaler.com/showthread.php/279710
__________________
懷念ATI,懷念第一次的感動 ![]() ~燦坤卡號歡迎取用~ 60061360 ---------------------- 2022/03/27 CPU:AMD Ryzen 9 5950X MB:ASUS ProArt X570-Creator WiFi RAM:A-DATA DDR4 3200 ECC 32G*4 VGA:AMD Radeon Vega Frontier Edition*2 SSD:PLEXTOR M9PeGn 512GB Power:Leadex Titanium 1000W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蔚藍海岸旁的垃圾山
文章: 838
|
不過它用的是AL等級的晶片
已經是SpecTek測試過後等級最佳的晶片就是了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822
|
golden sample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