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214
|
請教Wison大大 一個問題: Dye 和 Pregroove design 的關係
前一陣子在網路上看資料的時候
看到有文件提到 不同的Dye Formulation 也須要不同的pregroove 設計 但沒有任何比較詳細的討論 可不可以請您解說一下一些這方面的 design factor, 和 design trade off 染料的 refraction index decompose 的體積變化 speed of decomposition 是我能想到的一些factor 希望您能教(開)導一下 例如: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use different dye technologies and phase change material. The pregroove design is optimised for each process and can therefore differ considerably.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re fairly similar, but if a CD-RW disc is calibrated with a disc using one phase change material and pregroove design, and then measure a different disc using another phase change material and pregroove design, the measurement tolerances will be affected. " 一些讀不太懂的reference Optical pregroove dimensions: design considerations M. Yamamoto, A. Watabe, H. Ukita (Applied Optics 1986) 此文章於 2002-06-04 09:23 AM 被 idiot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聚焦時效果不一樣??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屏東 光華
文章: 1,506
|
引用:
意思好像是說假如一台燒錄機的功率校正是用某一種Pregroove+DYE的設計的片子 那換別的片子的話,measurement toralence就會被影響 是降子嗎??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68
|
對不起喔..我只有負責到空白基版而以....我只負責CD-R未上DYE之前的各種物性特質...至於有關係到DYE的我就不是粉清楚......
如果是有關燒錄機功率決定..基本上是一開始就會放在STAMPER的資料圈... 提供給燒錄機一個燒錄功率資訊.....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屏東 光華
文章: 1,506
|
引用:
idiot兄所quote的那段所指的會不會是燒錄機出廠時的調校值?? 以前聽說燒錄機出廠一定會用太誘的片子做測試 不過沒有上下文也沒辦法判斷 不過wison兄既然是負責空白基版的 可否請wison兄介紹一些空白基版的特性與重要性 順便也偷偷透露一下台灣光碟片的品管狀況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214
|
原文是Philips的
引用:
最後那一段的第二句是讓我問這問題的原因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屏東 光華
文章: 1,506
|
引用:
原來上下文是這樣子 之前有點搞錯意思了 ![]() 所以說當燒錄速度要往前推進的話 Dye和pregroove design也要跟著改變 不知道Wison兄可不可以說一下現在台灣塑膠基板的狀況呢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68
|
基本上,目前各家的CD-R都依光碟橘皮書來行走規格
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翻翻橘皮書來看 基本上各家廠商都有自己的規格...(但都在橘皮書規範內) 至於STAMPER深度以前1∼8倍數是1750A 目前16∼48倍數是1950∼2100A (那個A是上面有多一個圈圈我不會打啦,唸做I) GROOVE深度基本上會跟隨STMPER做改變 通常基本為深度175~183uM不能相差太多.. 否則易強制降速燒錄..... 至於有關DYE的部分我就不是粉清楚囉... 我只知道GROOVE跟DYE會影響尋軌PEAK TO PEAK P-P過大(鎖軌):GROOVE過深,DYE太少 P-P過小(跨軌):與上述剛好相反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屏東 光華
文章: 1,506
|
引用:
感謝賜教 那可否再請教一下 越高倍速的光碟片 會不會隨著groove變深 燒錄速度變快 dye的使用量也變少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i 好像是中文念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