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47
|
【綜合簡測】2025年USB 3.2 Gen2x2 20Gb/s Host 主控晶片效能評比 (圖多)
還記得2022年初推出前篇關於USB 3.2 Gen2x2與TB3主控效能評測時,
當時USB 3.2 Gen2x2 20Gb/s週邊價格相對昂貴,滲透率相對較慢。歷 經了多年的努力,2024年底至2025年中,開始有不少儲存廠商推出 USB 3.2 Gen2x2 20Gbs週邊,讓這個階層的傳輸率從原本被視為過渡 期的不看好,慢慢地成熟漸取代USB 3.2 Gen2 10Gbs。 本篇測試算是前篇(2021年)的延伸測試,納入了新一代主機板內建的 USB 3.2 Gen2x2主控,剔除了TB3/USB4/TB4測試評比,USB4/TB4相關 測試報告將在日後不久的將來補上。 以下介紹順序,依晶片型號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2019年asmedia(祥碩)推出新一代USB SuperSpeed 20G xHCI主控晶片, 根據官網資料,其實推出兩組型號,一組為不常見的ASM3241,另一組 是較常見的的ASM3242。ASM3241僅支援PCIe Gen3 x2的傳輸率,ASM3242 雖提高支援PCIe Gen3 x4的傳輸率,輸出的接頭仍僅支援單埠,對供電 品質要求較高。 過去幾年,少數AMD X570主機板搭載ASM3241,在當時有的高階X570主 機板則搭載ASM3242晶片。ASM3242晶片之後衍生出兩款不同批號,現 多採獨立擴充卡型式於市面流通,選購時需留意,早期批號若搭配外 接儲存裝置,使用問題可能會略多點。 隨著新一代主機板PCH/FCH內建USB 3.2 Gen2x2的功能,ASM3242市佔率 明顯下滑,老兵不死,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本篇測試的ASM3242板卡,是Axisplus AP-3242,搭載新批號的ASM3242 擴充晶片,附有SATA電源接頭,可以額外供電,且作工較細緻,算目前 試過效能穩定的ASM3242擴充卡。 AMD X670平台,其I/O架構由祥碩操刀設計。X670平台中首度在FCH內加 入USB 3.2 Gen2x2 20Gbs,這對AMD AM5用戶而言提供了不少的方便性, 不需像以前一樣還要透過外接擴充卡才能達到USB 3.2 Gen2x2 20Gbs傳 輸率。 本篇測試的主機板為ASUS ProArt X670E-CREATOR WIFI。 AMD在2024年推出的AM5更新架構的X870/X870E,依然自X870的FCH拉出 一組USB 3.2 Gen2x2 20Gbs,本以為它會像USB 3.2 Gen2 10Gbs一樣, 提供一組自CPU通道拉出來,後來還是回規保守設計,這樣似符合祥碩 擅長的設計架構。 本篇測試的主機板為ASUS ProArt X870E-CREATOR WIFI。 Intel推出Z590平台,從Z590的PCH中拉出支援USB 3.2 Gen2x2,是Intel 第一款主機板晶片內建此功能,當時的Z590主機板除了少數幾張內建背 板的USB 3.2 Gen2x2的接頭,大多數的主機板幾乎將此功能設在前置接 頭。若要串接到機殼或外接的Type C接頭或後接擋板,只有少數的可以 上到20Gb/s速率,目前還有些機殼前置Type E to Type C傳輸率僅支援 USB 3.2 Gen2 10Gb/s的速率而已,消費者選購仍需留意機殼前置Type C 接頭傳輸率的支援度。 本篇測試的主機板為ASUS Maximus XIII Hero。 Intel Z790平台算是個多災多難的世代,雖然它也支援USB 3.2 Gen2x2, 與Z590平台的是,它由DMI 3.0升級至DMI 4.0,也有較多Z790主機板將 USB 3.2 Gen2x2設計成主機板背板直連或是維持採與機殼前置面板串連 的兩種型式,提供進一步的方便性。 本篇測試的主機板為ASUS Z790 Hero。 Intel Z890平台算是Intel近期架構更新較大的平台,這個新平台毀譽參 半,至少到2025年底或2026年第一季,它還會存在。會納入這個平台, 主要是好奇加入Direct eSPI這規格後,是否有機會讓原本存在於x8 DMI 4.0下的USB 3.2 Gen2x2傳輸率更上一層樓? 本篇測試的主機板為ASUS Z890 Hero。 一般而言,USB 3.2 Gen2x2 Device端的控制晶片有兩款,分別是asmedia 的ASM2364或是Realtek RTL92220,不過基於為了後續的USB4外接裝置系 列評測的需求,本篇的USB 3.2 Gen2x2 20Gbs外接裝置改選用採ASM2464的 JEYI 佳翼 TB2464 PRO Fan風扇版 USB4外接盒,降階使用測試USB 20Gbs 傳輸率效果。 測試環境簡述: M/B: 上述所提各家主機板 測試碟: Samsung 990 PRO 2TB USB 3.2 Gen2x2 20Gbs 外接盒:JEYI 佳翼 TB2464 PRO Fan風扇版 USB4外接盒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4H2 64-bit Driver: Windows 11 Default UASP Driver & asmedia ASM3242 Driver 以下測試分為幾個部分作評比:循序讀寫、4K讀寫、應用軟體整合項目, 這其中又會分為不可壓縮及壓縮環境兩個子項目,這樣合計拆分成幾個 組別,藉此各位可依需要翻閱。 測試係以Z790 USB 3.2 Gen2 10Gbs傳輸率為基準,據以比較各家USB 3.2 Gen2x2主控的領先幅度。 (一)非壓縮環境,循序讀寫測試: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讀取速率以X670平均表現較佳,Z590平台贏過自家後繼者,Z890表現最 弱;寫入速率Z890趕上其它競爭者,平均寫入速率甚至贏過Z790,整體 而言AMD平台表現較佳,ASM3242在寫入項目奪冠。 Anvils軟體,循序讀取速率以X670E平均表現較佳,Z890很明顯落後其它 人一大截;寫入速率則是ASM3242各項目全部領先,Z890與其它人落後的 幅度明顯縮減。 AS SSD軟體,循序讀取與寫入都是X670E最快,Z890的循序讀取速率還是 慢於其它主控,但卻是所有Intel平台循序寫入速率最快的。 NetworkDLS DiskMark,平均讀取速率由Z590奪冠,平均寫入速率ASM3242 是遙遙領先其它人。 HDTune軟體,平均循序讀取速率以X670最快,平均寫入速率則是ASM3242 最快,ASM3242的寫入延遲時間比別人驚人的低。 HDTune額外讀寫測試,隨機讀取的多數項目都是以ASM3242最快;寫入速 率表現較分岐,沒有一家主控贏得絕對的優勢,不過Intel平台在此寫入 項目表現較整齊,多贏過AMD平台。 HDTune檔案基準測試,設為混合資料型態,因ASM3242有相容性問題,循 序讀取測試以X670E平均表現較佳;循序寫入速率由X670E、Z790並列。 HDTach 8MB小檔或32MB大檔讀取測試,ASM3242平均速率都是最快。 HDTach-RW 8MB小檔或32MB大檔讀寫測試,平均讀取或寫入速率還是ASM3242最快。 Inhouse DiskBenchmark循序讀取速率以X870E最快,循序寫入是ASM3242最快。 Parkdale軟體,Block 64K的循序讀取或寫入速預以ASM3242最快,意外的 是AMD平台的寫入速率效能不彰。Block 1M的循序讀取或寫入速慮ˇ還是 ASM3242最快,Z890的寫入速率明顯弱於其它競爭者。 Q1T1項目 Crystal Diskmark軟體,真實世界混合讀寫模式的讀取及寫入速率以ASM3242 最快、X670E次之、Z790第三快。 Q8T1項目 Crystal Diskmark軟體,讀取速率以X670E表現最佳、X870E次之,Intel平 台全數落後;寫入速率是ASM3242平均表現最佳,X670E次之,Z890表現最弱。 Crystal Diskmark軟體,混合讀寫模式的讀取及寫入速率以X670E表現最佳、 X870E次之,Intel平台全數落後。 Q32T1項目 Crystal Diskmark軟體,讀取或寫入速率都以X670E表現最佳、X870E次之, Intel平台全數落後。 Crystal Diskmark軟體,混合讀寫模式的讀/寫速率以ASM6242表現最佳, Intel平台全數落後,Z890更是墊底。 ezIOmeter軟體,循序讀取及寫入速率以X670E最快、X870E次之,Z890最慢。 TxBench軟體,循序讀取速率以X670E平均表現較佳,寫入速率則是ASM3242 最快,不論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是Z890最慢。 (二)壓縮環境,循序讀寫測試: ATTO設定為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讀寫,從64KB、64MB、 256MB、512MB、1GB、2GB、4GB、32GB的檔案容量下,各家表現的曲線 直接貼出,讓各位一目瞭然其性能。 檔案長度在128KB以下的相關讀取測試,ASM3242頗佔優勢,但是檔案長度 變大時,讀取速率反而是X670E或X870E較快些;寫入測試則是以ASM3242在 多數項目多取得領先。 (三)非壓縮環境,非循序或非4K讀寫測試: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讀取速率以X670E平均表現較佳,X870E緊追在後,Z890多數讀取測試項 目落後;寫入測試以ASM3242平均表限較佳,X670E次之。 HDTune額外讀寫測試,隨機讀取的多數項目都是以ASM3242最快,僅在 8MB稍大容量項目輸給X670E,Intel平台傳輸率幾乎都慢於USB 3.2 10Gbs, 甚至於Z590還出現明顯效能低落;寫入速率表現較分岐,沒有一家主控 贏得絕對的優勢,Intel平台在此寫入項目表現較整齊,多贏過AMD平台。 HDTune隨機讀寫測試,讀取測試多數項目以ASM3242最快,寫入測試是 ASM3242全面倒的獲勝。 Inhouse Diskbenchmark軟體,小檔的隨機讀取或寫入速率是ASM3242天下。 512B項目 AS SSD軟體裡,讀取及寫入速率都是ASM3242最快,X670E與X870E在讀取 或寫入速率各有所長,Z890的寫入速率算是Intel平台最佳。 32K讀取測試項目 Anvils軟體讀取測試以ASM3242表現最佳,Intel平台在這項目完全碾壓 AMD平台,Z890揚眉吐氣贏過其它老大哥們。 128K讀取測試項目 Anvils軟體,讀取測試以ASM3242表現最好,Z890與X870E並列第二。 Q1T1項目 TxBench軟體,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是ASM3242最快,意外的是X870E在這邊 表現不佳,幾乎都是墊底。 QD32項目 Parkdale軟體,Block 64K或Block 1M的隨機讀取或寫入速率皆為ASM3242 最快,寫入速率則是AMD平台多表現不佳。 若以延遲時間觀察,不論是Block 64K或 Block 1M的讀取或寫入延遲時間, 都是ASM3242最快。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47
|
(四)非壓縮環境,4K相關讀寫測試:
4K Q1T1項目 Anvils軟體,讀取測試僅ASM3242的讀取速率快於其它競爭者約60%,很 諷刺的是,多數的USB 3.2 Gen2x2主控的4K QD1讀取速率只比USB 3.2 Gen2 10Gbs快一些;寫入測試還是以ASM3242明顯優於其它競爭者,Z890 表現次之,X670E或是X870E幾乎或不少項目輸給USB 3.2 Gen2 10Gbs。 AS SSD軟體,讀取及寫入速率仍然是ASM3242最快,而ASM3242的讀取速 率比其它主控的差距頗大,X670E及X870E的USB 3.2 Gen2x2 20Gbs讀取 速率都比USB 3.2 Gen2 10Gb/s慢;寫入測試項目,反倒是Z590的寫入速 率全慢於USB 3.2 Gen2 10Gbs。 Crystal Diskmark軟體,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是ASM3242最快,其中在讀取 測試領先其它主控一大截,但是X670E、X870E與Z790的讀取速率比起USB 3.2 Gen2 10Gbs傳輸率還慢。寫入速率可見到ASM3242的領先幅度縮小, 不過Z590的寫入速率偏慢。 Crystal Diskmark軟體,混合讀寫模式的讀/寫速率是ASM6242最快,Intel USB 3.2 Gen2x2主控比起自家的USB 3.2 Gen2 10Gbs都慢,X670E與X870E 也慢於USB 3,2 Gen2 10Gbs傳輸率。 Crystal Diskmark軟體,真實世界混合讀寫模式的讀/寫速率還是ASM3242 最快、Z790次之、Z890第三快。AMD平台在這測試項目全軍皆墨,佔不到 便宜。 HDTune檔案基準測試,設為混合資料型態,因ASM3242有相容性問題,讀 取測試以Z590平均表現較佳;寫入測試分由Z790與Z890並列,AMD平台多 數的速率慢於USB 3.2 Gen2 10Gbs。 TxBench軟體,讀取或寫入速率還是ASM3242最快,X870E或是Z890在多數讀 取或寫入速率常低於USB 3.2 Gen2 10Gbs。 4K QD4項目 Anvils軟體,讀取或寫入測試還是以ASM3242表現最好,X670E/X870E平台 次之,Intel平台僅小贏USB 3.2 10Gbs傳輸率。 4K QD16項目 Anvils軟體,讀取測試仍見ASM3242保有一定的領先優勢,Intel平台仍僅 小贏USB 3.2 10Gbs傳輸率;寫入測試以X870E平均表現較佳,ASM3242在這 項目佔不到太多便宜,Intel平台表現仍不如人意。 4K Q32T1項目 ezIOmeter軟體,讀取速率以ASM3242最快,寫入速率是X670E最快,Z890 不論讀取或寫入都是最慢的。 HDTune檔案基準測試,設為混合資料型態,因ASM3242有相容性問題,讀取 或寫入測試多以X670E平均表現最佳,Z890在讀取或寫入速率都敬陪末座。 TxBench軟體,讀取或寫入速率分成兩組(Asmedia系、Intel系),讀取速率 裡ASM3242領先其它人甚多,Z890最慢;寫入速率反倒是X670E平均表現較 佳,Z890仍是最慢。 4K Q32T16項目 Crystal Diskmark軟體,讀取或寫入測試形成了3個分組,ASM3242無疑的是 最快的,Intel平台USB 3,2 Gen2x2 20Gbs主控的速率只比USB 3.2 10Gbs 快一咪咪。 Crystal Diskmark軟體,混合讀寫模式的讀/寫速率還是ASM6242最快,Intel USB 3.2 Gen2x2主控比起自家的USB 3.2 Gen2 10Gbs快不了太多。 4K QD64項目 AS SSD軟體裡,讀取及寫入速率都是ASM3242最快、X870E次之;X670E第三 名。Intel平台的USB 3.2 Gen2x2主控讀寫速率僅比USB 3.2 10Gbs快一點, 沒有突出的速率增長。 (五)非壓縮環境,應用軟體整合測試: AIDA64 Read Test Suite 1MB環境,ASM3242各項目全贏,連存取時間都是 最快;相對的Z890的表現讓人很失望,不僅輸給AMD平台,連自家前輩都 追不上。 AIDA64 Read Test Suite 8MB環境,多數項目以X670E表現較佳,僅在 Buffered Read輸給X870E,Z890仍落後其它人一大截。 Anvils軟體,讀取或寫入分數均可見到ASM3242姚遙領先其它競爭者,顯示 了老兵不死、無人可敵的氣勢。Z890的讀取分數明顯落後其它人,儘管在 寫入分數縮小了差距,最終總分數仍不免墊底。 AS SSD的讀寫分數比較,ASM3242在各個比測項目幾無懸念的贏過其它主 控,讀/寫及總分都是最高分;第二名是X870,Intel平台的各主控分數 落後幅度頗大。 AS SSD的Copy Benchmark,ISO或是程式載入速度以ASM3242最快,遊戲 載入反是Z790最快;若由延遲效能觀察,Z790最快,X670E或X870E明顯 慢於ASM3242。 PCMark 7測試,不論是原始或換算分數都是ASM3242最高分,Z790相對弱。 各細項的差異,直接貼圖比較。 PCMark 8測試,總得分是Z590最高,X670E緊追在後;頻寬則是ASM3242最 高,X670E仍次之。 各細項的差異,直接貼圖比較。 PCMark 10測試,系統碟測試總分及頻寬都是ASM3242最高分;資料碟測試 的總分或是頻寬還是ASM3242最高,平均存取時間以ASM3242最快,節省了 近一倍的時間。 3DMark測試,總分數與頻寬都是ASM3242最高分,Z890次之,X670E最慢。 各細項的差異,直接貼圖比較。 (六)壓縮環境,應用軟體整合測試: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 讀取測試,不同檔案容量都是X670E表現最佳,X870E次之,Intel平台 全數敗陣輸給AMD平台;寫入測試則是ASM3242平均表現最佳,X670E仍 贏過X870E,Intel平台的寫入速率還是偏弱。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總表: 若以USB 3.2 Gen2 10Gb/s為基準,測試過程中,創代元老寶刀未老, 多個測試項目明顯領先。因此,讓人比較好奇的是第二名、第三名會 是誰呢? 若把所有的測試納入評比,ASM3242領先USB 3.2 Gen2 10Gbs速率約79%, 算是差強人意,相對的主機板晶片廠內建的USB 3.2 Gen2x2領先USB 3.2 Gen2 10Gbs僅約51%或更低,讓人有點失望,不論是Intel或AMD新 晶片組的傳輸率都慢於前一代,這也是讓人不解處。或許是因為主機 板內建的USB 3,2 Gen2x2 20Gbs主控在4K相關讀寫特弱,也許廠商們覺 得外接裝置只重連續傳輸的效能,卻不願意去接受可能會有小檔讀寫 的情境發生。 Burst因素似乎對USB 3.2 Gen2x2主控影響不大,移除此變數後各USB 3.2 Gen2x2主控與USB 3.2 10Gbs領先差距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 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