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affter333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20
引用:
作者buzzbee
如果念個咒子就有這麼大的功效,
那釋迦族就不會滅族了,
藏種也不必分崩了!


這個可以去問法師 ... 應該有很多人會有這種疑問
     
      
舊 2012-01-10, 11:13 AM #8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ffter333離線中  
affter333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20
〈加句靈驗佛頂尊勝陀羅尼記〉語譯

朝議大夫(1)兼侍御史(2)武徹述
衡山圓香語譯

〈佛頂尊勝陀羅尼〉,是概括一切如來秘要的總持法門,為大日如來親自印證過的,吉祥善淨,具有破除三惡道罪苦的大力神咒。在唐代的儀鳳年間(676-678),由佛陀波利傳入我國,當時國內各寺院,持誦的人極多。

我自幼就常持誦。

永泰初年(765),自妻去世以後,更加精誠修習,追求出世法(3)。當時有位殿中侍御史蔣邢,也常持誦這神咒,有一天忽然來我私室相訪,高興的告訴我:「我現在得到了究竟道,非常難逢難遇!」

我誠敬問故,原來是指得到〈佛頂尊勝陀羅尼〉咒文善本,當即請他念誦一遍,覺得他誦的文句稍多,音旨也頗有不同,因此向他詢問此咒之來源。他即告訴我:「是-位王開士(4)教我的,而王開士又是得到金剛智(5)三藏大師所傳授。大師曾告訴王開士:「印度也極難見到這種完善抄本了,我只帶著這梵文本而來,所以只可秘密傳授。」

稍坐,但談一些奇特的靈驗事跡而去,可惜沒有要求他的善本。他不久就逝世了,因此常感遺憾,後悔不已,所以每遇精進的修行人士,就探詢這咒文的善本,也常抱著一線的希望。後遇僧際公,居然藏有這個咒文的善本。

開元年中(713-741),在五台山下,有位精修的王居士(6),因事遠遊異鄉,不料出門以後,父親因病亡故。他回家見不到父親,悲痛萬分,惟有至誠誦念〈佛頂尊勝陀羅尼〉,虔敬祈禱,希望能知道亡父轉生何處,以及善惡業報等情形。但念誦了數十萬遍,仍未見任何感應,頗覺失望,因停止誦持而出山,途中遇一老翁,卻突然對他說:「仁者持誦神咒,不可說不勤快,可惜你誦念的神咒,文句有缺漏,所以功德不顯著,我現在傳授你全文。」

王居士喜出望外,當即恭敬禮拜而受教。老翁又囑咐他:「你可誠誦一千遍,當有靈驗。」

果然在持誦數天以後,於夜間忽聞環珮簫笛的音聲,自空降落庭院中。王居士驚異的出室探視,見數十天人,簇擁著一位天仙,步向居士面前說:「你認識我嗎?」

居士答:「不認識。」

天仙說:「我就是你病故的父親,因為你年來誦持〈佛頂尊勝陀羅尼〉,我已得你持咒的功德利益;但近數日以來,福德力忽大增,勝過數年累積的一倍,不知你得到何咒本。我因你持咒的功德福力,已作天仙之王,就知道持誦神咒威力,不可限量了。」說畢又上升虛空而去,居士歡喜跪送,從此以後,更加倍精進了。

後來王居士到了東都(洛陽),得知有位專持誦這神咒的學人王少府(7),也是先誦持波利所傳的咒本,直到念誦數萬遍以後,一夜夢見一梵僧對他說:「你持誦〈佛頂尊勝神咒〉,可說非常精誠,可惜咒文有缺漏,以致功德也微薄。」

王少府乃禮拜求賜告全文,梵僧出示全文本,又親口傳授,隨後恭送梵僧出門,恍惚已是白天,回到床前,見僮僕仍高臥未起。忽然醒來,仍如白日,因呼僮僕,並喝斥他,天都大亮了,為何還不起床。僮僕說:「現在是半夜,並沒有天亮。」話才說完,光亮立滅,果是深夜,王少府對自己所見的情景,非常驚異,閉目誦咒,歷歷分明,從此更加精勤。

天寶初年(742),五台山人王居士,以及王開士、王少府三人,同時住在東京(8),但互不相識。有一日,王少府突然暴亡,但停屍七口之後,又復活了。城中好事的人,爭相走告,皆不知是什麼緣故。五台山人及王開士,聽到這個消息,也不約而同前往探訪,欲知他死而復活的經過。

據王少府的自述:「當天夜晚,才就寢不久,忽然有二差使來拘捕,我身不由己,跟他們走了數十里。行至一株大樹下,二差使要休息,我也跟著坐在草地上,這才想起〈佛頂尊勝陀羅尼〉,當即閉目虔誠誦念,滿二十一遍後才睜眼,不料二差使已無影蹤,不知去向。正感到奇怪的時候,卻見另有四人,匆匆向大樹走來,到了我跟前竟跪著對我說:「仁者是如何修行,獲得這麼大的功德神力,前來追捕你的兩個差使,得你之助,已同時生天了。」

我告訴他們,只是持誦〈佛頂尊勝陀羅尼神咒〉。

四人又同聲懇求:「應是此陀羅尼之威力!請你也為我們誦這神咒,拯救我們的苦難。」

我又閉目誠誦二十一遍,睜眼時,四人也不見了。轉眼之間,又聞空中有戈甲的聲音,隨即見一神人從空而降,身披鎧甲,外罩紫袍,儀態威嚴,侍從甚多,竟也近前跪著向我說:「我是五道的司命神(9),地位也算尊貴了,然而還是屬於神道(10),願能得生天上。前來六人,皆藉你的福德威力,都已生天。現在勞駕到我的住處,也請為我持誦神咒,希望獲得你的蔭庇,也能生天。」

我隨神人乘空至一陂宅,但見方圓數十里內,都是披枷帶鎖的待決罪犯,原來這是冥府(11)審訊、拷問之所。神人請我高座上坐,自己則在床座之下,跪著聽我持咒。當我虔誠持誦〈佛頂尊勝神咒〉滿四十九遍後,睜眼環視,已不見任何人影,惟見到處是斷枷殘鎖,一片凌亂。正訝異時,忽另有四、五人匆匆前來,粗聲對我說:「王命我等速送你出境,你擾亂了陰界(12),封鎖文案刑卷,破壞冥司。」說罷就將我驅逐至一山谷中,不覺悠悠醒來,竟還陽了。這實在是〈佛頂尊勝神咒〉不可思議威德神力的加被。」

五台山人王居士及王開士、王少府三人,既然都是以持誦〈佛頂尊勝神咒〉為常課,於是各自拿出所珍藏的咒文原本,對校文句,竟完全相同,如出自同一原本,不禁互相慶賀各有奇緣。王居士說:「我這一本是五台山聖公所賜。」

王少府說:「我這一本是梵僧授與。」

王開士說:「我這一本,是金剛智三藏親自傳授,梵文本,現在還保存著。」

三人欣然共同勘校己本和梵文本,各本音旨字數如一。故知眾生得以聞到佛法是有其時節和因緣,教法之流傳亦有時節因緣,能聞到此準確之陀羅尼,亦可歎為世間真正少有的福緣。以金剛智三藏的譯本,勘校佛陀波利所傳譯本,文句雖然大同,但前本較後本多了九句,共六十九字。僧惠琳因修訂《大藏經》目錄,收入前未入藏的經典六百多卷,井遂略武徹所敘陀羅尼感應神驗,親自校勘,序於卷尾。當時是元和十四年(819)歲次己丑。

前朝蔣大夫(13),行(14)通事(15)舍人張承福及百濟僧等三人,各自持誦〈佛頂尊勝陀羅尼〉,都很精誠用功。雖曾為冥司所追捕,但因持咒,不可思議威神之力,皆不曾遭受惡道各種痛苦,並同時超渡(16)正在受苦的眾生,並各有傳記。惠琳於成都府右經藏中獲得這些史料。當時是如意二年(693)三月二十三日。


「註釋」

(1)朝議大夫:官名。隋置,為文散官;唐因之。明、清以為文職從四品封階。
(2) 侍御史:官名。周曰柱下史;秦改為侍御史,亦曰柱後史;兩漢亦有侍御史,所掌凡五曹:一曰令曹,掌律令;二日印曹,掌刻印;三日供曹,掌齋祀;四曰尉馬曹,掌廄馬;五日乘曹,掌車駕。其後自魏、晉以迄於元,均置侍御史,所掌多為糾察非法,推彈雜事;明洪武後始廢。又歷代侍御史之特有職掌者則冠字以稱之,如漢時以侍御史出督州郡盜賊運漕軍糧,謂之督軍糧侍御史;宣帝時齋居決事,令侍御史二人治書,謂之治書侍御史;魏時以二御史居殿中,察非法,謂之殿中侍御史等皆是。治書侍御史與殿中侍御史,歷代多置之,明代始廢。此外如監察御史本亦為監察侍御史,參閱監察御史條。
(3)出世法:山離世間之法,亦即斷惑證真或帶業往生。
(4)開士:1.開悟之士,菩薩的德名。2.以法開導眾生之士,為和尚的尊稱。
(5)金剛智:為南印度光明國人。幼年出家,後受具戒,於中印度那爛陀寺,廣學大小乘,三藏兼通。三十一歲,禮龍智為師,經七年,於密法無所不通。嘗於作法中,感見觀自在菩薩現身,證明其學成就,令往東土弘密乘,乃航海來華傳法。
(6)居士:居家學佛之士。
(7)少府:官名。秦置,漢因之,為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澤之稅,以奉養天子,為天子之私府。東漢掌宮中服御、衣服、寶貨、珍膳之屬。至隋置為少府監,領尚方、織染等署;唐、宋因之。明廢,以其職餅於工部。
(8)東京:漢高祖都長安,光武帝都洛陽,世因稱洛陽為東京,亦曰東都。長安為西京。後亦因稱東漢曰東京。晉書<懦林傳>:「逮於孝武,崇尚文儒,爰及東京,斯風不墜。」按隋唐時亦建東京,又嘗改稱東都,即漢故地。
(9)司命神:指司掌鬼道眾生隨業應投何道之神。
(10)神道:天道、阿修羅道、鬼道等三道的通稱。
(11)冥府:閻魔王的廳堂。
(12)陰界:閻魔王所住的世界。
(13)大夫:官名。三代之時,天子及諸侯皆置之,分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級,位卿之下,士之上。秦漢以來,有御史大夫、諫大夫、太中大夫、光祿大夫等名,或為職事官,或為散官。清代文官階自正一品至從五品,亦稱大夫。
(14)行:官位之兼攝也。唐、宋官制,以小銜攝大宮,曰守某官;以大兼小,則曰行某官事。
(15) 通事:官名。魏置中書通事舍人;或曰舍人、通事各為一職,明帝時有通事劉泰是也,晉江左乃合為一職,謂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南朝梁除通事,改稱中書舍人;歷代因之。又秦、漢以來有謁者官,隋初改為通事舍人,煬帝改為通事謁者,唐復曰通事舍人,隸四方館,又屬中書省,掌通奏、引納、辭見、承旨、宣勞,皆以善辭令者為之。
(16)超渡:佛教、道教中,為救渡亡靈,使其超脫苦難,請僧尼、道士為亡者誦經拜懺,謂之超渡。
 
舊 2012-01-10, 11:56 AM #8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ffter333離線中  
kqalea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31
引用:
作者affter333
〈加句靈驗佛頂尊勝陀羅尼記〉語譯


老兄阿,你若真的信這套,你就迷失了修行的方向

修行不是去追求神通感應的

修行也不是給往生者,給冥界的

更不是讓你獲得神力的

這個世界沒有真的神奇咒語

一切法門到了彼岸都要放下,我們從經文咒語中學習的是智慧,不是累積福德或是超度亡魂

人要活在當下

切勿迷信
舊 2012-01-10, 12:24 PM #8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qalea離線中  
iDemon.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1
文章: 15
引用:
作者kqalea
老兄阿,你若真的信這套,你就迷失了修行的方向

修行不是去追求神通感應的

修行也不是給往生者,給冥界的

更不是讓你獲得神力的

這個世界沒有真的神奇咒語

一切法門到了彼岸都要放下,我們從經文咒語中學習的是智慧,不是累積福德或是超度亡魂

人要活在當下

切勿迷信


走火入魔矣

今日唸咒求福、明日唸咒求壽…
追求的越多、煩惱必然也越多,身心受到的束縛也越多
求而又不一定可得、得又不一定可見

身陷拚命追求福報的地獄輪迴而又不自知…只能永世沉淪了
舊 2012-01-10, 02:30 PM #8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2離線中  
buzzbee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10
文章: 3
引用:
作者kqalea
老兄阿,你若真的信這套,你就迷失了修行的方向
修行不是去追求神通感應的
修行也不是給往生者,給冥界的
更不是讓你獲得神力的
這個世界沒有真的神奇咒語
一切法門到了彼岸都要放下,我們從經文咒語中學習的是智慧,不是累積福德或是超度亡魂
人要活在當下
切勿迷信


還是有頭腦清楚的人!
舊 2012-01-10, 02:31 PM #8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uzzbee離線中  
pirate1031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0
有下載來推推
還蠻好聽的
謝謝大大的分享
舊 2012-01-10, 02:44 PM #8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irate1031離線中  
affter333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20
引用:
作者pirate1031
有下載來推推
還蠻好聽的
謝謝大大的分享


感謝下載..
舊 2012-01-10, 07:13 PM #8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ffter333離線中  
affter333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20
引用:
作者kqalea
老兄阿,你若真的信這套,你就迷失了修行的方向

修行不是去追求神通感應的

修行也不是給往生者,給冥界的

更不是讓你獲得神力的

這個世界沒有真的神奇咒語

一切法門到了彼岸都要放下,我們從經文咒語中學習的是智慧,不是累積福德或是超度亡魂

人要活在當下

切勿迷信



你可能只看到片面 ...
舊 2012-01-10, 09:48 PM #8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ffter333離線中  
j120506
Power Member
 
j120506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金剛總持
文章: 699
引用:
作者kqalea
老兄阿,你若真的信這套,你就迷失了修行的方向

修行不是去追求神通感應的

修行也不是給往生者,給冥界的

更不是讓你獲得神力的

這個世界沒有真的神奇咒語

一切法門到了彼岸都要放下,我們從經文咒語中學習的是智慧,不是累積福德或是超度亡魂

人要活在當下

切勿迷信


引用:
作者buzzbee
還是有頭腦清楚的人!

引用:
作者affter333
你可能只看到片面 ...


太小兒科了...

放下一切...是不變的真理

想想出家人的儀軌..整天在忙些甚麼...
__________________
金剛總持心咒...嗡 巴迦 達達 吽吽

真佛資訊網

大藏經


蓮生文集


南無36萬億11萬9千5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南無金曜佛母大孔雀明王
舊 2012-01-10, 10:21 PM #8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120506離線中  
iDemon.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1
文章: 15
引用:
作者affter333
你可能只看到片面 ...



我看到你追求的不是佛

而只是追求福、追求壽、想以唸經追求你貪求而想要的一切
連放經給老闆會不會加薪、都可以說 :its possible...

學佛學到這般田地,只能說一塌糊塗



所謂的史料、亂七八糟的東西很多
看宋代地理誌、同個地方,有人寫富、有人說窮
過濾史料是個很考驗基本工的比對工程

不是看到喜歡的就亂用
要比、為啥不去比南北朝的梁武帝
唸經你大概遠遠不及這個和尚皇帝、他又得到啥鬼福報

此文章於 2012-01-10 10:53 PM 被 iDemon.2 編輯.
舊 2012-01-10, 10:51 PM #9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2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5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