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162
|
引用:
看不懂 跟以前學的都不太一樣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190
|
引用:
我記得不是這樣... 之前用過seagate的分割軟體..記得有也有圖示 記得硬碟的sector分部方式..是從外向內(即磁軌)...由上到下(依照磁柱的方式) 如你所說的單碟100GB...雙碟片的硬碟...則有4面.. 磁區的編號...假設是1~4...則應該是分布在這四面中.. 因為四個磁頭並不能分開移動讀取 因此在同一個磁柱上...硬碟讀取時不需要移動磁頭..即可以讀取到四面磁片的資料 這樣讀取速度才會比較快 基於這種運作方式..以及sector的分布 格式化成兩個100GB磁區的話...應該是碟片四面各分到25GB 即從縱面觀看...對分兩半 引用: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162
|
是阿 我也覺得應該把所有磁柱(cylinder)的數量分成幾個份 就是幾個分割 不過我的腦子年代久遠 不可考就是了 也許現再有新科技也不一定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
CHS >>> Cylinder/Head/Sector
The PC Guid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cks and Cylinders (圖來自網頁) http://www.storagereview.com/guide2...Difference.html ![]() Microsoft: Chapter 3 - Disk Management Basics (圖來自網頁) http://www.microsoft.com/technet/pr...ion127121120120 ![]() 此文章於 2004-08-11 01:09 AM 被 adelies 編輯.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169
|
感謝分享
![]() 小弟再多去翻翻資料 充實充實~ 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
有點累了~ 流光頃洩 炫目神往... Finally, I'm back...and no more could tell.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4 您的住址: 東京
文章: 127
|
引用:
比較認同這位大大的方式,小弟的WD萬轉74.4gb買的時候就已經想好切割比例~ 自以前到現在買硬碟,都一定只切2顆,而且計算準確,一刀切下去就是20.0Gb剛剛好! ...... 像現在就是切 c: 20.0g , d:49.1gb ![]() 灌好一切程式後,用另外一個實體硬碟來開機,把作業系統整個備份到d槽.... 就形成c,d槽都有作業系統(不是用ghost~),隨時可備份或抽取檔案,甚至比對檔案 等等...c槽出問題,就直接format,把d槽備份作業系統拷貝回c槽就行了! 若200gb硬碟,小弟可能會割成c:40gb,d:160Gb....安裝程式便可毫無顧慮的裝 ,隨時保留足夠空間安裝任何程式,必要的話,就順便備份到d槽~ 至於d槽的160gb只要各開資料夾,分門別類存放各式檔案即可,由自己的大腦來管理 硬碟! 小弟最多曾看過單一硬碟的分割編號排到"Q"的,總共割成15的分割區! 但這實在 太多了... ![]() 此文章於 2004-08-11 03:08 AM 被 特地來找你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17,417
|
我看過四顆硬碟,加起來用到『X』的,原因是他認為用到 Z 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重開機之後,資料全部不見了?),所以最後的硬碟,沒有像以前一樣,分得那麼小,不然我覺得他真的會 26 個字母用到完為止。
他是用硬碟當成資料夾在分類東西,而不是用資料夾在分類、管理、區分資料。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39
|
我會分三個槽...
c:20 系統 d:30 軟體或重要文件 e:150 音樂拉拉紮紮...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高雄小港
文章: 15
|
小弟有三個硬碟........以我個人習慣來說
最小的 ibm 20g 就當c槽..... 灌 os 與遊戲那些""需安裝""的東西 其他就一個一槽.....放置那些 ""不需安裝"" 的檔案 問過週遭的人.....大部分的回答..... c槽 都在 10--30g 左右.... 因為.....避免風險...... c槽掛了.....那裡面的資料就完了..... 通常........看個人習慣性來切割就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使用的配備如下: CPU:Barton2500 MB:陞技 KV7 CASE:黑巴黎鐵塔 VGA:青雲 FX5700 LEU 128MB RAM:創見 512MB*3 DDR400 PSU:海韻 400w MONITOR:MOZO LCD V901 CD-W:Teac CD-R58S + SCSI DVD+/-RW:Benq DW800a HD:WD 40G IBM 60G Seagate 160G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氣候越來越不友善的中部首善之區
文章: 1,773
|
引用:
我四顆硬碟80G、40G、120G、160G分了15個槽到Q, 加上三台光碟機還有五個酒精虛擬光碟,也已經用到Y了, 我可以試試看虛擬光碟再多開兩個看會怎樣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