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blueck
Major Member
 
bluec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10
文章: 266
引用:
作者saten
不意外~ 支那本來就是吃人不吐骨頭,先騙人來投資 再偷技術 然後一腳踢開,
不少前車之鑑,仍有腦殘的拼命衝,送錢過去。

不是只有支那,世界各國都是這樣,

所以該鎖國了?

台灣也從歐美帶回很多技術
     
      
舊 2016-10-11, 12:23 PM #7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ueck離線中  
Earstorm-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引用:
作者hareluya6510
其實常理有一個漏洞,叫做污染防治設施
大的製造業通常比較有錢,他會有比較先進的汙染防治設施
遇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環保相關支出可能只是被限縮
但是中小企業,不可能買一整套污染防治設施,而這套設備大概跟公司資本額一樣大
所以採用的防治手段會比較簡易,甚至...沒有!_!
然後,遇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環保相關支出...都不景氣了還支出個屁
人力沒砍光就要拜天拜地了!!
這真的很現實,為什麼環保人都喜歡往大公司跑?
因為環保算是公司中唯一不事生產,還一直花錢的部門,重點是還很花錢
公司賺錢的時候就算了,不賺錢的時候你覺得誰會先挨第一刀??
就算不是第一個被針對的,也常常是前三名

對了,有些大企業...比方說"明光",連這種大公司都會想省環保的錢了
中小企業就不用想他們會真的多"用力"做環保了。

至於汽機車單純就以量取勝,而且就直接在路上跑
...


我只是簡化了, 以前讀這個也打算做這個的, 雖然比較偏向於購買排碳量那類.

要說, 內容會太多, 所以.. 不特別講這個非主題相關的, 呵呵, 你的觀點也很有趣啦~

那個X光的真的是特案~ (台灣一般小企業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大排放量)

上句前後者是兩回事, 我只是打在一起.

PS. 景氣衰退, 需求降低, 財富集中, 等下一個循環(蠻好奇是不是要感受大蕭條).

感覺用 great reces. 比 big reces. 來得有衝擊感.
 
舊 2016-10-11, 12:54 PM #7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2離線中  
凱旋新境
*停權中*
 
凱旋新境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15
文章: 2
引用:
作者Earstorm-2
術有專攻, 如果能夠人人都猜得準, 那某些特別科目的人就沒用了.

PS. 汙染大宗用常理判斷就好: 規模越大, 運轉越久, 肯定越多.

大的製造業>中小製造業>汽機車.

喔, 但是喔, 家庭用戶~ (有興趣可以來猜猜看)


消耗能源26%+CO2排放28%=GDP4.3%? 石化業外部成本全民買單

https://musou.tw/focuses/285

石化業佔全國能源使用26%、CO2總排放量28%,卻僅貢獻4.3%GDP,政府一向過於誇大石化業對台灣的經濟貢獻,甚至給予近乎「繳半稅」的優惠,卻未考慮石化業衍生的外部成本卻由全民買單!環團與學者呼籲:「未來應減少對石化業補助,並加快產業轉型。」


高雄市長陳菊與江揆昨日會面討論高雄氣爆後續處理 ,高雄是否設立石化專區,引起環團高度關注。綠黨於上週四(21)下午召開《石化業與產業轉型》政策論壇,以「高雄氣爆,我們還可以做什麼?」為題,邀請民團與學者由成本效益分析、環境與工安、稅收補助、以及雲林六輕失敗經驗等不同角度探討石化政策的現有問題、以及石化業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外部成本未內部化 污染、耗能全民買單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表示,政府不斷強調石化業的產業關聯效果高,但卻避而不談產業關聯的效果,只有在石化上中游產品留在國內使用時才會顯著。2000年六輕設廠後,高達七成的石化產品是外銷,其中銷往中國的比例更高達八成,台灣儼然成為其他國家的「石化加工生產區」。

他也提出,根據目前可取得的最近期統計,石化業在2012年只貢獻了台灣GDP的4.3%,但「這些GDP是誰拿走了?生產這些GDP時,耗費的能源、水資源等成本,是否有計入考量?」 僅計石化業中游化學材料所需能源,就佔全國總能原使用的26.45%、六輕與中油高雄廠兩者合計,一年排放的CO2佔全國的28.5%......這些外部成本卻未內部化、由廠商自負,反而是政府補助、全民買單!

石化業者坐享甜頭 政府補助反成轉型障礙

陳吉仲並指出,根據政府做出的乙烯需求預測,在2025年前仍有擴產需求。但預測模型中所使用的「自給率」公式(總產能/總需求量),卻把「提供國外中下游產品之出口量」也一同計入,他痛批,「自給率應是國內需求、國內生產。你把國外需求一同計入總需求,難怪我們自給率一直不夠!」他補充,在環團要求下,政府已修正此公式,結果自給率根本超過300%,石化業哪裡需要一直擴產?

另外,石化、鋼鐵等高耗能產業佔工業用電量的三成,價格卻僅是民生用電的一半、而一年耗水450萬頓,更佔總用水量28%,這些資源使用的公平性問題,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儘管政府宣告石化業要往「高值化」發展,台灣石化產品的附加價值率卻只有16~20%不等,只有德國的一半,肇因是政府提供太多優惠資源與措施,導致中油與台塑等廠商不願轉型。

只納一半稅 到底回饋給誰?

稅改聯盟發言人洪敬舒表示,過去因為產創條例補助,整個石化產業的實質課稅率只有8.7%,與原應繳納的的17%營所稅相差極大,他反問,「長期享有租稅減免的石化業有達到當初期待的產業升級嘛?完全沒有!」石化業的長期發展讓高雄空污嚴重、廢棄物亂排放嚴重影響環境,租稅減免的好處卻完全被財團拿走!

洪敬舒說明,「營業稅」原本是地方縣市稅收,但在民國88年之後改列為國稅,中央收到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縣市土地增值稅等國稅之後,再依一定比例統籌分給地方;其中,直轄市與準直轄市(即六都)總計拿到61.76%的普通統籌分配款,六都再按照營利事業營業額(50%)、人口數土地面積(40%)及財政能力(10%)等指標權數進行分配,而「營利事業營業額」便是此次高雄氣爆「稅繳中央,污染留地方」的爭議所在--石化廠設在高雄,但總公司設在台北,也因此台北市的營利事業營業額較高,收到的中央統籌分配款也較多。

由於地方自有財源籌措率偏低,對中央倚賴更深,本次氣爆後外界也出現把「污染指標」納入統籌分配款權重項目的聲音,但洪敬舒也提醒:一、統籌款會直接進到地方財庫,並不確定是否會被拿去用在市民健康等相關支出上;二、地方政府已經窮到「只要有錢我就收」的地步,統籌款項若納入污染指標,是否反而導致為增加分配比例而擁抱高污染產業的道德風險?

一味抄襲香港 減稅助經濟完全不符國情

洪敬舒解釋,當各縣市不斷提出有利自己的稅收新指標,只會排擠其他縣市財源,讓問題複雜化。真正的問題是,政府不斷對企業進行租稅補貼,卻未要求他們付出相對應的外部成本,等於讓企業雙重獲利!我國17%營所稅已是全球倒數第二,僅次於香港,政府學習香港「減稅以發展經濟」的作法時,卻未考慮到香港沒有製造業、農業、國防等支出的事實,應該是支出有多少、就應有多少稅收來支付,政府不該片面為了發展經濟而不斷減稅,「事實證明此舉無助經濟發展,而企業享受租稅優惠後後,也不會向下回饋給勞動者,因此租稅補貼這種錯誤政策應取消!」
舊 2016-10-11, 01:47 PM #7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凱旋新境離線中  
Wake
*停權中*
 
Wak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田中央
文章: 203
引用:
作者blueck
不是只有支那,世界各國都是這樣,

所以該鎖國了?

台灣也從歐美帶回很多技術

基本上都會留後路,只有台灣人連心肺都掏給別人
舊 2016-10-11, 01:54 PM #7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ake離線中  
厝漢
Major Member
 
厝漢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9
您的住址: 厝漢當然是龜在厝裡
文章: 223
鄉民 台灣的 電子 石油 塑化 太陽能 觀光 都去死一死 超high 的~~~~~~~~~~~~~~
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一個你努力,都不一定會成功的世界~~~~~~~~~
舊 2016-10-11, 06:50 PM #7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厝漢離線中  
Stonehendge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3
文章: 1,366
引用:
作者Wake
基本上都會留後路,只有台灣人連心肺都掏給別人


技術管制大家都會,只是要不要用而已
以前讀大學時一個教授有說過他進大學教書前在某家美商在台灣的工廠當工程師
民國60年的時候,薪水就超過5萬(這樣講這個數字可能大家沒啥觀念,各位可以回去問一下長輩這在當時是多高的薪水)
公司內管理部門/工程技術部門只有他一個是台灣人,同部門其他人全都是美國派來的阿兜啊
基本上為了不讓技術外流,很多內部的文件管制讓他很多什麼東西都看不到
開會時門關起來他也不能參加
雖然職等同樣是"工程師",但他明顯就低了一級,就只能執行他那些美國同事所交待下來的工作
常常去請教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對他也是不理不采(人家也不會笨笨的把知道的教給你)
到最後他變成是"翻譯"的角色,單純把同事的意見轉成中文SOP轉給下面工廠產線去執行
到民國8x年左右台灣人力成本提高,那家美商就把台灣工廠撤掉了

至於對岸,那是不同情況
人家就是有本錢玩"老子就是人口多市場大,想進來賺錢請拿技術來換,不爽不要來,排隊等著進來的人多的是"這種遊戲
這情況是另當別論.......

此文章於 2016-10-11 08:07 PM 被 Stonehendge 編輯.
舊 2016-10-11, 08:01 PM #7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onehendge離線中  
blair
Elite Member
 
blai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234
引用:
作者Stonehendge
技術管制大家都會,只是要不要用而已
以前讀大學時一個教授有說過他進大學教書前在某家美商在台灣的工廠當工程師
民國60年的時候,薪水就超過5萬(這樣講這個數字可能大家沒啥觀念,各位可以回去問一下長輩這在當時是多高的薪水)
公司內管理部門/工程技術部門只有他一個是台灣人,同部門其他人全都是美國派來的阿兜啊
基本上為了不讓技術外流,很多內部的文件管制讓他很多什麼東西都看不到
開會時門關起來他也不能參加
雖然職等同樣是"工程師",但他明顯就低了一級,就只能執行他那些美國同事所交待下來的工作
常常去請教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對他也是不理不采(人家也不會笨笨的把知道的教給你)
到最後他變成是"翻譯"的角色,單純把同事的意見轉成中文SOP轉給下面工廠產線去執行
後來到民國8x年左右台灣人力成本提高,那家美商就把台灣工廠撤掉了

至於對岸,那是不同情況
人家就是有本錢...

對岸真的是本粗,
看看人家高鐵怎麼搞的
「老子就是有人口有預算有規模,你不想滿足我的技轉要求,沒關係可以不用來」
當初那個不想去的就是小日本
最後是小日本自己養不起自己的新幹線廠商,
廠商直接跑去求日本政府讓他們去跟對岸做生意
交換條件是不能把太新的技術技轉給對岸
__________________
~愛由一個笑容開始,用一個吻來成長,用一滴眼淚來結束。
當你出生時你一個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在笑,因此請活出你的生命,
當你死的時候,圍繞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在笑。~
舊 2016-10-11, 08:09 PM #7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air離線中  
kize
Senior Member
 
kiz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魯西伐
文章: 1,103
引用:
作者blair
對岸真的是本粗,
看看人家高鐵怎麼搞的
「老子就是有人口有預算有規模,你不想滿足我的技轉要求,沒關係可以不用來」
當初那個不想去的就是小日本
最後是小日本自己養不起自己的新幹線廠商,
廠商直接跑去求日本政府讓他們去跟對岸做生意
交換條件是不能把太新的技術技轉給對岸

日本新幹線技術也是從德國ㄎㄧㄤ的
關鍵是自己想不想學,想的話都可以學,不想的話也不錯可以一質酸別人,覺得別人都很爛超爽的.
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去伊斯坎達爾星~
舊 2016-10-11, 10:54 PM #7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ize離線中  
Stonehendge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3
文章: 1,366
其實除了真的超敏感超軍事機密那種等級的東西
不然很多的東西真的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免費的論文/資源一堆
看你要不要花時間而已
不要說現在,以前父母那一輩當學徒都有一套方法要從老師傅身上"偷學"
撇步一堆啦
新人進公司問太多當然會引起老鳥的警戒心,改個方式問關鍵字或過去project的情況會比較好

話說回來,這些先進大國在制定經濟政策大方向時都有長期考慮思維
什麼產業該放給第三世界國家去作,什麼產業不該放,自然就有一套戰略
而落後國家就是用廉價勞工吸引或送留學生去想辦法ㄎ回來
有捨有得就是了
全球化爽到的就是資本家及高技術工作著,苦的就是這些高收所得國家的"普通人"

此文章於 2016-10-11 11:34 PM 被 Stonehendge 編輯.
舊 2016-10-11, 11:27 PM #7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onehendge離線中  
Earstorm-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學習有兩種, 一種是有人教, 一種是有資料自己摸索. (從零開始無資料不是學習)

台灣40~50年前也有不少基礎工業的創舉, 當時的人可是非常厲害的, 拿資料做實驗.

中間有一小段交接, 但30年來的傑出人才就很少了, 因為有巨人的肩膀可以採.

此外, 還有因為可以遷移去中國設廠繼續用地成本製造生產, 所以整個懶散不進步了.

如今現年50多歲的, 不到60歲的, 可能都是活得安逸, 但不至於死於憂患..

死於憂患是現年50歲以下 =.=
舊 2016-10-12, 06:13 AM #8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2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4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