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57
|
引用:
你可能沒搞清楚回收料的來源, 射出成型試模, 生產中會產生一些報廢的東西, 這些東西就是回收料, 材質相同, 顏色相同, 直接粉碎加進去就可以了 舉個例, 有些產品有些功能按鍵, 東西不大, 往往射出時的料頭比按鍵還大, 但零件沽價時幾乎不計料頭價格, 料頭成本要廠商自己吞下去嗎?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6
|
引用:
受教了. 我想要說明一下. 不同產業生產模式不同. 或許你接觸的是比較小的塑膠. 類似手機殼.按鍵.或是比較精密一點的產品. 我接觸的大都比較大一點. 總類也比較多一點 以比例來說有點像汽車門上的東西. 有門板.拉柄.膠條之類的. 塑膠總類比較多一點. 公差標準也比較不嚴苛. 機台會大一點. 印象中目前最大應該用到1千噸. 再上去會用吸附的 基本上都是一出一. 比較小一點的最多是一出四. ABS.PP.尼龍.大都開比較少穴 有部分像是橡膠或是TPR的會更多. 你所謂的回收料. 對我們而言量太小. 我們塑膠射出的餘料沒那麼多. 我們的塑膠粒除了白是原色外. 其餘都需要先調色後再進料上機射出. 我所謂的次料或者是廢料分兩部分 第一是本身回收不良品或是試模.餘料.在外送攪料. 像是ABS跟PP會盡量分開. 可能有很多不同樣式的一起 第二就是外面資源回收產出的. 基本上只要射出過回收的塑膠特性會不同. 無法跟原料比. 且調色時會增加困難. 這就我了解大家討論一下. 或許部分有錯也不一定. 畢竟我是組裝廠. 不是塑膠射出廠. 只是需要知道經過手中的東西生產過程以及各種偷吃步. 這樣產品出問題才知道是哪個產品哪個環節出問題. 只是隔行如隔山. 很多的東西還是需要慢慢學. 就像去年我去大陸出差. 才知道原來PVC帆布是可以回收. 浸泡抽絲後. 再將PVC回收製成回收料. 成本是原料的一半. 還有一些可以降低成本2/3的眉眉角角. 這樣就慢慢了解為何陸資廠的產品會比我們台資大陸廠的成本還低的原因. 不過我不敢用.這塊大餅還是留給陸資廠好了. 我們還是不能為了便宜而導致沒有商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