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DVD 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starless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8,545
引用:
作者SKYSTAR
小水大....

您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的意思是指先不考慮保存環境的因素....是因為我會將片子放入防潮箱中保存.....所以保存環境應該是還好.....
其實我最主要的意思是.....
當所有基本的條件都一樣時(不管是不是放入防潮箱,用好的片子...等等).....就只比較所謂的....燒錄的速度快慢!
所以在燒錄速度的快慢不同的情形下....所燒出來的片子....其保存性會一樣嗎? 不是指測試品質喲!


這這很難說,沒有證據顯示是一樣還是不一樣。


引用:
作者SKYSTAR
最主要的是想請教一下......(不考慮燒錄所花的時間)
燒錄片子時.....是不是用CLV的模式是最好的呢? (從網路中得知的)
如果大家的回答都是CLV的最好....
那麼看起來....可能就是4X~6X燒最好了.....
為什麼是4X或6X呢?
因為放入藍精靈DVD-R 1X~8X的片子....(使用NERO CD-DVD SPEED模擬燒錄)
NEC2500A可以燒到最高速8X....所以測得的是...4X-6X-8X Z-CLV
NEC7170A可以燒到最高速12X...所以測得的是...6X-8X-10X-12X Z-CLV
由此看來....放入同樣的片子...如果想要用CLV來燒錄時...
NEC2500A要用4倍燒錄....而NEC7170A要用6X來燒錄....
以上不知寫的對不對呢?


這也不對,因為沒有說CLV一定好,ZCLV、PCAV、CAV就一定爛。
     
      
舊 2007-02-02, 08:59 PM #5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arless離線中  
starless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8,545
引用:
作者SKYSTAR
自問自答....

我改用DVD最高速度為10X時.....
用NEC 7170A測試....變成6X起速了....

後來再改用DVD最高速度為6X時....
用NEC 7170A測試....又變成4X起速了....

難不成是因為機子在測得DVD最高速度或是說自行設定最高速度後....
會因為最高速度的不同而設定不同的起始速度呢?
是這樣子的嗎?

Thanks!


因為測試4x以上用CAV,所以要把整個DVD讀取速度的增加量平均分配,也造成起速不同。
 
舊 2007-02-02, 09:01 PM #5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arless離線中  
Tales
Advance Member
 
Tal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5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365
大廠片都用光碟規格最高速度燒
像2*MAX就降著燒(8X>6X)
舊 2007-02-03, 12:26 PM #5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ales離線中  
SKYSTAR
Advance Member
 
SKYSTA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1
文章: 446
像2*MAX就降著燒(8X>6X)

請問這個2*MAX....是什麼意思呢?
是指2印片才降速燒嗎?

Thanks!
舊 2007-02-03, 07:06 PM #5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KYSTAR離線中  
路人亂入
Elite Member
 
路人亂入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5,082
引用:
作者SKYSTAR
小水大....

您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的意思是指先不考慮保存環境的因素....是因為我會將片子放入防潮箱中保存.....所以保存環境應該是還好.....
其實我最主要的意思是.....
當所有基本的條件都一樣時(不管是不是放入防潮箱,用好的片子...等等).....就只比較所謂的....燒錄的速度快慢!
所以在燒錄速度的快慢不同的情形下....所燒出來的片子....其保存性會一樣嗎? 不是指測試品質喲!

對了...可否再請教一個問題....
如果燒錄以CLV...CAV....Z-CLV....P-CAV來燒錄時....那一個比較好呢?
我記得沒錯的話....片子要用什麼模式來燒錄....是取決於燒錄機的設計....
只是用什麼模式...也是會取決於燒錄時要用什麼速度來燒....
比如說1X~8X的片子....選用4X燒....此時便是以CLV燒錄....而改用8X燒時...則是用Z-CLV...
雖然說每台機子的性質不同...但應該都是有類似的模式....就是在沒有超過某一速度是用一種模式...而如果超過某一速度時則是用另一個模式....!
以上說的...不知道有沒有錯....

最主要的是想請教一下......(不考慮燒錄所花的時間)
燒錄片子時.....是不是用CLV的模式是最好的呢? (從網路中得知的)
如果大家的回答都是CLV的最好....
那麼看起來....可能就是4X~6X燒最好了.....
為什麼是4X或6X呢?
因為放入藍精靈DVD-R 1X~8X的片子....(使用NERO CD-DVD SPEED模擬燒錄)
NEC2500A可以燒到最高速8X....所以測得的是...4X-6X-8X Z-CLV
NEC7170A可以燒到最高速12X...所以測得的是...6X-8X-10X-12X Z-CLV
由此看來....放入同樣的片子...如果想要用CLV來燒錄時...
NEC2500A要用4倍燒錄....而NEC7170A要用6X來燒錄....
以上不知寫的對不對呢?

只是有一個問題....我用NEC7170A測試時...有先到參數選項中設定DVD最高速度為9X...
為什麼測試時....卻是4X起速...然後到了尾速還是4X呢? (就是4X從頭到尾)
不是應該為4X-6X-8X嗎?
(註: 前面寫的7170A可以測到6X-8X-10X-12X ...是因為參數選項中設定DVD最高速度為16X)

Thanks!


.......................................

也許樓主可以去cdfreaks拜訪一下ErikDeppe;他是撰寫CD-DVD SPEED程式的作者:

http://club.cdfreaks.com/showthread...5&page=60&pp=25

他有提到:
引用:
作者ErikDeppe
Thanks for all the comments and feedback!

I'll try to answer some questions now.

Advanced Disc Quality Test (BenQ):
Jitter: unfortunately an incorrect formula was used to calculate jitter so please ignore this value for now (the jitter from the standard Disc Quality test is correct).
Classes:
Class 1: extremely good (you probably won't see many of those )
Class 2: very good
Class 3: good
Class 4: bad
Class 5: very bad

CD scanning: all values are reported per second, the highest values are shown
DVD scanning: all values are reported per 8 ECC blocks
1 PIE = number of rows with 1 error
2 PIE = number of rows with 2 errors
...
5 PIE = number of rows with 5 errors
PIF = number of rows with more than 5 errors
PIE = number of rows with 1 or more errors = 1 PIE+2 PIE+3 PIE+4 PIE+5 PIE+PIF

Disc Quality test
Jitter with LiteOn drives
The scanning speed seems to affect the way jitter is reported. At the moment jitter can only be reported at 2x and 4x but I should be able to make it work for all speed settings.
C2 error reporting
Most drives report BLER (C1) and E32 (C2) errors. It's true that it would be more interesting to show E22 errors as well but not many drives can report this. If E22 would be combined with E32 then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know if a disc is really bad.



他在該討論串中有跟各位USER互動;很多很著名的USER都可以看得到...

在那個討論串裡面,你可以看得到很多關於CD-DVD SPEED的基本問題討論...

感覺上ErikDeppe很忙碌;但是他會慢慢地回答USER的基本問題...

也許你可以得到你想要問的問題答案;不過先決條件是要用英文

身為一個英文很破的USER,只能在一旁觀看文章而已...

因為我連註冊都不會 ...問問題就不用說了 ...

如果不會,去問starless,他也是那邊的會員....也許它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畢竟;「越基本的問題越難回答,因為越是基本的東西越接近定律......但是並非無法改變。」這是在大學的老師告訴我的

純路過....
舊 2007-02-03, 10:28 PM #5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路人亂入離線中  
super macgyver
Senior Member
 
super macgyve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5
您的住址: 馬來西亞
文章: 1,190
very useful thread, thx
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

1. 遊客 - The Grabber 1.4 SHiNE (RS空間下載器)
2. Neoq - Ashampoo Burning Studio 5/6
3. RM7 - DVDFab.PlatinumV.2.9.7.6 & ETC
4. Jkteng / hjfrank - BenQ firmware
5. zilong - Acard
6. paamas - Fix BenQ1640
舊 2007-02-07, 08:50 AM #5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per macgyver離線中  
starless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8,545
引用:
作者小水-aqua
除非他做的實驗其碟片外圈的翹曲都沒有問題.
否則你也無法證明尾段數值變差的原因跟高低倍速燒錄有相關性.
而且外圈燒錄變差也有可能是在基板轉錄時,外圈的溝軌形狀不佳.
通常基板成型的溝軌都是內圈佳外圈差(跟射出成型有關)

通常問這種問題只能自己買碟片自己使用前人做的實驗步驟自己作測試.
因為碟片的製程或者原物料常常會做改變.
所以雖然碟片會寫1x-8x甚至是16x,但是基本上他的最佳燒錄速度通常都已經被工廠鎖定住了.所以以1X2X4X6X8X的碟片來說,通常廠商為了節省成本會犧牲跌騙的一些品質讓這1X-8X的碟片在使用4X與8X的速度燒錄其品質會比較好,這範圍在支援倍速越高的碟片就越明顯,因為WINDOW變大了碟片的製程很難面面兼顧.

至於有人說我自己的機器只吃4X燒錄的碟片.
那就是碟片與播放機的相容性問題,並非是所有人都會有一樣的問題.
也就是挑片.


http://forum.pcdvd.com.tw/showpost....65&postcount=45

所以請教小水大大,
也許,因為1-16x的range拉大,所以最佳化的範圍也跟著往高速跑,可以用來解釋高速片以低倍燒反而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目前已知的其他可能原因還有media的染料厚度塗佈隨高速而變化、韌體的writing strategy...等等。
舊 2007-02-08, 03:17 AM #5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arless離線中  
iamyy2000
Elite Member
 
iamyy2000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5,682
引用:
作者starless
http://forum.pcdvd.com.tw/showpost.php?p=1079748565&postcount=45


看了這篇文章,我也用Kokolo 16x DVD+R 用 12倍速燒錄測試,果然PI/PO值比用4倍速燒錄還好耶,真神奇
__________________

行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天理昭彰、報應不爽、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有因無緣、果報不現、因緣聚合、業報現前。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定慧等持、精進修行、心存善念、行善布施。
諸天護衛、諸佛護祐、災劫消弭、逢凶化吉。

阿彌陀佛
舊 2007-02-08, 10:22 AM #5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amyy2000離線中  
starless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8,545
引用:
作者iamyy2000
看了這篇文章,我也用Kokolo 16x DVD+R 用 12倍速燒錄測試,果然PI/PO值比用4倍速燒錄還好耶,真神奇



這不是神奇,這是科學。
包括機子、韌體、片子染料、工廠調校等等眾多因素的綜合結果。

雖然整個過程絕對稱不上嚴謹,也沒有極大量的數據支持,
但我想利用這個方式去找出不同片子的最佳表現速度,
會比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律用6x、4x甚至更低去燒會來得好。
這也就是PI/PIF的兩個主要功用之一。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持續利用PI/PIF的第二個功能去監測片子隨時間的變化。
舊 2007-02-08, 11:03 AM #5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arless離線中  
小水-aqua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903
引用:
作者starless
http://forum.pcdvd.com.tw/showpost.php?p=1079748565&postcount=45

所以請教小水大大,
也許,因為1-16x的range拉大,所以最佳化的範圍也跟著往高速跑,可以用來解釋高速片以低倍燒反而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目前已知的其他可能原因還有media的染料厚度塗佈隨高速而變化、韌體的writing strategy...等等。



換個方式說
因為改變原物料,為了要降低成本.
所以廠商會以支援較高倍速的燒錄速度為主,因為很少有客戶會買16x的碟片只是用4x或2x來燒錄吧,所以在使用較便宜的原物料時廠商會自然的以使用高倍速會得到較佳的燒錄品質為前提的目標下,稍微犧牲低倍速的燒錄品質.

至於製程跟塗佈或者韌體的改善,那就是另外一個方向了.
這邊只單就碟片的高低燒錄倍速的因素來討論.
舊 2007-02-09, 11:52 AM #6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水-aqua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1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