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24
|
引用:
ㄟ high大...就電子學上來說,您的說法並沒有錯,先姑且不論這顆電阻會不影響分音結構跟對每段音頻訊號衰減會不會一致,加上電阻的效果,確實是可以將輸入高音的訊號全頻段的減少他的"量"...量少了,後面分音自然量就不大...因此依您的經驗值,用某組值的電阻適合s520... 這邊要考慮的問題 1.您建議的經驗值是否適合所有的空間跟擺位? 2.前端系統變動會不會也有影響? 3.喇叭換了又要再調整嗎? 4.電阻材質會不會有影響? 5.線材的影響? 若是喇叭會讓人覺的發出太多高音,那喇叭設計分音器時應該就會給他衰減了,喇叭廠商還會這樣砸自己的腳嗎?新一代的s520還有得獎,莫非外國人的耳朵對高音比較不敏感... 就實際聽感上,這樣胡亂用電阻去衰減的結果,聽起來高音細節跟整體表現會明顯劣化,對於音樂的重現都可能有影響... 因此說喇叭發出高音太多,就用電阻去衰減喇叭高音這種說法,他是其中一項解決方法,但實在應該不是最好的建議吧... 有沒有想過,為何喇叭會發出這樣多的高音,前面的系統有沒有問題?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戰星卡拉狄加
文章: 3,822
|
1.只適合在空曠的地方, 而且是用腳架架起來的方式, 只是擺在桌上也許不需要用電阻衰減高音
2.會 3.要啊, 喇叭都換了哪有不用調整的? 4.多少會, 例如電阻若有電感的話, 會造成高頻衰減幅度大於預期, 高頻延伸會變差, 盡量選用無感電阻 5.線材當然也會有影響, 線材越長電阻值越大, 而且線材的電阻也不一定是很均衡分布, 所以才會有換線導致聲音改變的現象 總結 目前大多數人都覺得s520聲音過亮 用電阻衰減高頻是最經濟的解決辦法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24
|
引用:
嗯嗯... 小弟在USHER那聽時也覺得新一代高音太硬太瘦,與數年前相同地方聽的感覺不太相同,當時只覺得是USHER的前後級系統本身有改變,但還是偏硬偏粗糙,但這樣的問題,應該不是只能用外加電阻這種方法來解決... 依據您的看法,應該對喇叭的擺位,空間的調整,高音單體附近吸音(貼羊毛詹),線材調整來整治過了... 由於我家裡是用第一代的S520,所以沒有遇過這樣的問題... 不知其他網友還有何種方式可以在不加電組的狀況下來解決這問題...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戰星卡拉狄加
文章: 3,822
|
你也得看看S520用的是什麼高音單體啊
AUDAX的入門等級布質震膜高音 你要期望他聲音有多細膩啊 如果S520高音可以跟Dynaudio的高音單體同級 那全世界單體廠就只剩AUDAX一間而已, 其他都倒光了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
我看了一下 S-520 的測試數據,它的高音 2-3KHz 蠻多的,這樣會使得聲音的壓迫感很大,尤其是它前面 1.5K-2KHz 衰減很多,兩相對照之下會覺得 2-3KHz 的量更多。
另外 6-12KHz 也比較多,這樣的聲音會比較吵雜,不過主要會讓人覺得聲音刺耳,壓迫感很大的區段還是集中在 2-3KHz。 還有就是當它沒有正對中心軸的時候,高頻會急速衰減非常多,不過 2-3KHz 卻仍然沒有衰減,這樣一來一往,聽覺上會覺得這一段 boost 非常多,會讓人更受不了。 尤其是當上下偏移,垂直方向沒有正對著高音單體和低音單體之間的中線位置的時候,這個變化更激烈,相較之下水平偏移還好,不要超過 30 度應該都還 ok。 另外 impulse response,也是 2-3KHz 衰減比較慢,S-520 的聲音真的蠻明亮的 ^^; 當你的喇叭向內 toe-in 很大角度的時候,雖然這時會正對著設計上最理想的中心軸,也就是單一顆喇叭頻率響應測試時的位置,不過此時要注意兩個喇叭不能放得太靠近,最少要有 1.6m 以上的距離,否則只要擺放的位置稍微有一點相位差,聲音的增益和抵銷的干擾現象就會非常嚴重,在皇帝位你只要稍微轉動一下頭,聲音就會變化得非常劇烈,所以雖然 toe-in 正對是很好,但是一定要有足夠的距離讓聲音均勻地擴散融合,否則反而會有反效果。 USHER 的喇叭我都聽不習慣,覺得聲音太刺激了,顯得質感不是很好,可能是因為搭配他自家的訊源擴大機,不是很適合。我以前聽過幾張 CD,明明已經很柔的音樂結果都還會放到爆掉,這實在是不能允許的,從此我就......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淒風苦雨的新竹...
文章: 310
|
引用:
使用by wire接法 把端子上的銅片拆掉,準備兩條喇叭線,分別接高音和中低音喇叭,再一起接到喇叭端子 我習慣把低音線裸線穿進端子鎖緊,高音線接香蕉插,選擇音色較暗的線材當高音線來壓 制,但和低音線的聲底不可差太多,否則聽起來會很奇怪.... ![]() 不要使用雅瑟附的喇叭線....我實在不明白他們怎麼這麼喜歡刺耳的高音,連線材也是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北投
文章: 254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1,157
|
引用:
對於這種虎爛瓦數的AMP, 不打自招的告訴別人, 它是遜腳了 真正有600W的後級, 是它原價後面補2個0都買不起的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戰星卡拉狄加
文章: 3,822
|
S520內的接線是XXX牌無氧銅線(看起來就是1m 20~40元的)
低音分頻電容是BENNIC的bi-polar電解電容 高音分頻電容皮是黑色的, 上面印usher字樣 有可能是BENNIC的金屬化聚乙酯膜電容, 或金屬化聚丙烯膜電容 感覺上, 用料還算可以啦 中低頻用電解電容OK啦, 聲音會比較柔一點 至少高頻沒用電解電容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Tainan
文章: 82
|
小弟真的很想知道用mite的vt3s是否能推S-520出還可以接受的聲音,這組合看價格很適合拿來當電腦喇叭聽,就不知那位前輩曾擁有或聽過這組合的可否不吝分享一下心得!謝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