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小徑分岔的花園
文章: 1,758
|
不過說實在的.....我對李敖的藝術品味實在....
少年時雖讀不少他的雜文,可一旦看他批評起藝術....大半直接跳過 這倒不是說他批評窗外有什麼問題......基本上....(連批評這本書都是多餘的...雖然這本書當時很紅...) 李大師喜歡直接了當...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他被諾貝爾提名,我都還是不想看他的小說的原因.... 基本上,外國人能否準確的評介中國文學....就已經是個很大的問號了.... 這是題外話了.....
__________________
伊卡魯斯在夜間飛行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23
|
做菜的比喻,好像大家都有點離題
PromLin兄的重點是看電影不需全部看完,就像難吃的食物不必全部吃完才知難吃 我是針對這個比喻說明為何不恰當,其中cdplayer兄舉了吃牛排的例子反駁,這位大大都誤解了我的意思 "第一次"看到一部電影,基本上從頭到尾看完再作評論比較中肯,不看完可能連結局都猜錯,這樣就評為大爛片,實在說不過去,而且評一部電影是透過後天的學歷,人生的經驗,再配合個人主觀的感受,好比年長一點的人看"金池塘或長日將盡"的電影,感受會比年青人較深刻 "第一次"吃到一道從未吃過的菜,很自然是用先天的感覺去判斷好不好吃,就像第一次吃上海酸辣湯,吃一口就感到酸辣味,不可能吃到最後變成綠豆湯的味道,同樣可能有人第一次吃就覺得很好吃,一口把它吃完,有人可能覺得很難吃,吃一口就吃不下去,至於之後換廚師或多吃幾次,改變原先認為不好吃的感覺,又是另一回事,與原先的比喻有點不同 我再強調這個比喻的重點是"第一次"的接觸,第一次吃到的東西,可以不必吃完就知它是酸甜苦辣,但第一次看到一部電影,不看完就說是爛片,請問有沒有看完才發現其實還不錯看的可能性?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天堂
文章: 1,688
|
引用:
小弟的看法恰恰跟您相反,李先生他要是專心去寫小說,不要搞那些有的沒的...相信成就一定會比現在好....
__________________
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你曾經愛過的人使你失望之後, 他看起來就似乎有了許多缺點。 Schultz 人格理論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3
文章: 5,290
|
引用:
我同意你的看法,不過我還是要做點補充,沒看完的人,沒資格評某片為大爛片,但看完的人,又何嘗有資格?看完就代表這人真的完全了解與吸收這部片所要表達的資訊嗎? 所以結論是,能不能評某片是大爛片,跟有沒有看完無關。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評某片是大爛片,很多人說:「看到一半就睡著,爛片!」只是把看片感想做一種情緒化的發洩,並不是真的說它是爛片。這世上那有絕對的爛片!但不管怎樣,這部片讓他睡著是事實。 我還是要申張一次,如果有人認為看一部電影,不看完就說是爛片,看完才發現其實還不錯看,若是真有這種的可能性(我可沒懷疑唷),那一道菜吃第一口覺得難吃,吃完之後才覺得好吃,也並非沒有可能了。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台灣
文章: 307
|
結論是爛片=爛菜=餿水=米田共
爛菜=作用是施肥,用看的只要0.000幾秒就知道不適用來吃的 ![]() 餿水=豬食.除了豬以外,任何雜食動物也可以接受, 吃的津津有味 ![]() 米田共=蒼蠅的食物,也可當成有機肥 ![]() 基本上都不是有礙環境,傷害地球的東西....... 就問您用什麼觀點來看待 ![]() ![]() ![]()
__________________
保衛宇宙 維護和平===鐵腕ㄚ扥姆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2 您的住址: 捷運的出口是海洋
文章: 586
|
紅襪...小熊...贏了....
![]()
__________________
小海豚歡聚歡笑每一刻~^^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23
|
引用:
既然kog781兄認為兩種可能性都同時存在的話,完整性是有其必要的,等於推翻了我與PromLin兄的論點,這點我是同意的,當原則出現例外的時候,原則就不能變成普世的通則 其實我所強調看完是"基本的前提",沒看完當然說不出個所以然,看完能否真正了解,得要看當事者的功力 以文學作品來舉例,莎士比亞的Hamlet(哈姆雷特),自古就有很多人評論劇中一句對白,"to be n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這句話對主角的內心世界的探索是非常重要,試問若沒有認真的看完整個劇本,這句話出來自何處都不知道,又怎能去評論呢?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
引用:
我想你將 "討論" 看得太嚴重了些, 又不是要強調專業性的評論, 難道硬要規定只有具備一定素養的網友, 才能夠發言嗎!? 那麼, 這裡就只能淪為專家打筆仗的地方, 完全失去打破疆域的討論風氣~ 放輕鬆一點吧!! 就算是一位賣菜的路過, 也都有抒發感想的權利, 管他半金幾兩 ~ ![]()
__________________
[YOUTUBE]8-EzAew1U98[/YOUTUBE]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1,311
|
不小心按到, 刪.
此文章於 2003-10-09 02:56 PM 被 Cudacke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1,311
|
引用:
少發言.. 原來全力比較低呀.... 唉.. 要說貢獻偶也不是沒對 pcdvd 幫過忙, 好歹當初第一代的聊天室, (沒錯, 當初 pcdvd 還有聊天室的, 雖然當時都沒人) 還是偶幫站主架的, 原來現在這裡發言全力還有分功勞, 不講道理.. 也難怪有些人會無法認真做邏輯思考, 真的世界上的權力鬥爭已經夠多了, 小小的網上也要講這個. 好吧, 進入正題了, 搞了半天也沒人仔細想過李敖比喻中嚴重, 且非常差勁的邏輯錯誤, 那就來講講吧吃菜跟看電影該相同卻不同處. 引用:
貼切嗎? 只看這些片面的相同點... 這樣講, 可以說明, 做一套菜跟拍一套電影一樣, 用心, 技術, 材料(資金), 運氣都很重要, 但這完全是製作方面的問題, 跟欣賞品嘗無關, 也就是製作方面再怎麼相似, 要講到吃跟看之間, 根本無關, 先不論比喻失當的問題, 對於撿視舉例時, 觀察的重點方面, 已經完全失焦, 對於品嚐食物, 與欣賞電影之間, 並無做例證的關係. 那裡敖舉例的時候比的是什麼? 是從欣賞的角度來看, 跟製作無關, 在於品嘗欣賞實務的切入點與方式, 李敖說什麼 ? 一到菜吃一口, 不好吃就不用吃啦, 這麼講對不對呢? 其實是對的, 為什麼? 是因為一到菜本身在飲食者面前所呈現出來的型態, (在此要注意李敖說的是一道菜, 不是一到全餐, 或者一家日本料理, 韓國料理, 或者美式餐廳的套餐, 甚至整各店的整體品質, 只是一道, 一道菜) 問題來了, 一道菜舉一般平常出去點菜吃, 或者在家主的情況來說好了, 都是一到菜一種類, 例如一道燒酒雞, 一道公保雞丁, 一道冷盤油雞, 一個美式的 chick stript.(偶喜歡吃雞, 沒辦法) 這些一般家常吃到的都是這種類型的架構, 一整盤, 不管幾條雞腿, 幾隻雞飭, 幾個雞屁股, 或者幾根雞胸調, 基本上要吃出整道菜的味道, 的確最少一口, 最多兩三口也就夠了, 本來就不需要吃一盤, 就算是美時專家當裁判品嚐時, 也少有吃完一整盤的! (還要留度子吃別的呢!) 所以李敖所舉例子本身正確性沒問題, 但問題在哪 ? 問題在於這例子根本就不該用在觀賞電影上, 一部電影在觀眾前面呈現的方式, 時間上是較長的, 整體表現少法是有時間前後順序差別的, 跟一道菜品嚐時, 下口咀嚼入嚥的過程一樣, 卻不是相同於吃光一盤菜, 要用心品嘗一道菜, 就應該要入口, 咀嚼, 下燕(好啦, 偶承認真的很難吃, 可以吐出來) 但是此過程不完成, 還真不應該批評, 因為艮本沒有做出品嘗者該做的, 如果要用食物做比喻, 這樣還接近些, 但是就算如此跟欣賞電影比起來, 還是差了一節, 電影有劇情, 一種要用時間來全面展現的東西, 不看完, 根本無從比評劇情, 不同於吃完一口菜, 就可以嚐出其中味道, 主菜配菜之間配合的好壞, 真的非要用品嘗食物來比較, 李敖則應該說, 一道菜根本一口都不用吃, 一道公保雞丁只要吃顆花生, 或者吃跟青椒, 就可以品嘗好壞, 如此比較, 不喜歡吃花生的人自然不會喜歡功寶雞丁, 不愛青椒的人, 大概也不想吃, 但是這樣卻根本沒吃到主食, 雞肉, 更不用說比較雞肉本身的烹調的好壞, 或者配合花生的口感, 甚至連辣椒的辣味都不見得入口足, 如果有人這樣品嘗一道菜, 那還跟看電影只看前面就不看, 只看過開頭就睡著, 然後再來評論電影一般. 個人喜好都偶不同, 這大家都知道, 也不需要改變, 但是個人喜好本身並無好壞吃分, 只有喜歡不喜歡的差別, 因為不喜歡所以等於不好, 則是可笑的很, 也沒意義. 李敖的比喻, 失當之極, 也顯現的舉例前所做的思考之不足, 回答的答案是正確的, 但是卻文不對題, 沒錯, 1+1=2 是很基本大家都懂的道理, 但是用 1+1=2 來回答並且剖定數位邏輯的 1+1=10, 則是完全失當的比方, 因為 1+1=2 跟 1+1=10 所用的進位系統根本不同, 儘管兩者都是數學, 但是實際運用上光是數位與類比的差異性, 就已經不能一概而論了, 要舉例不是很多情況相似便可, 更要對於不同處有更多的觀察, 如果不同處的影響根本不該忽略, 那就算相同處在多, 說起來在漂亮, 所求得的答案也不會合邏輯, 李敖還是多寫點好書, 少講點笑話吧. 引用:
不好吃不等於不好看呀, 個人喜好不等於好壞的分別, 畢卡索當初也沒人欣賞, 當時不少人可能正演也看一眼, 就當他如同幼稚園亂畫, 現在不也是個眾人皆知的名家! 引用:
那就希望有些大老門, 能夠在只看電影前十分鐘前半小時的情況下, 多發表一些很有內容感想的電影評論文吧! 偶也很想看看哪天有哪為美食家, 能夠把漢堡旁邊的小黃瓜吃光, 就能品斷漢堡肉的好壞, 說真的, 有如斯功力的人, 還在這討論做什麼? 怎麼還不去當上帝呢! 此文章於 2003-10-09 03:08 PM 被 Cudacke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