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10 您的住址: 謠指部
文章: 388
|
得獎卻沒商業價值的電影
就像念書的時候國文老師最愛的抒情文 洋洋灑灑一堆狗血 卻從頭到尾都是屁 可是很好拿高分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658
|
引用:
所以他可能是批評政府浪費太多錢在少數人身上, 卻不知民間疾苦... 依據台灣經濟的發展, 政府應該只能每人最多每月補助10k 才是 ![]() |
|||
![]() |
![]() |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Canada
文章: 525
|
SOD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86
|
我覺得 如果為人民的納稅錢把關
而來批評指教是好的 問題是也不要太超過了 有哪個大導演每部片都讓你拍手叫好 他們青澀時期就沒拍過爛片? 而且過多的批評 說不定會讓更多人想要看看 到底有沒有獎項說的這麼難看 也算是幫他們打**** 客觀的處理 電影出來之後 應該要設下次補助的兩個門檻 1.是否有在國際影展上得獎?(如果有可能甚至以此次輔導金為基準 看得獎大小 下次拍片再往上加 ex得個坎城影展 原補助金500萬 下次可補500+100萬) 2.票房?(當然台灣國片票房都普遍不好 不過總是會有異數) 如果真的其差無比 就靠慎重考慮下次是否還要補助此名導演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3,287
|
引用:
我是不清楚這塊,所以只能打打嘴砲.如果真的要舉例,那我只有三項淺見. 1.申請之補助金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之20%,領取方式為實報實消且需經監察人員審核報帳發票. 2.劇本須經過專業團隊的審查,專業團隊之成員可由從事或教導劇本創作之專業人員與教授組成. 3.導演需演藝系或傳播科系畢業,有五年以上外景導演經驗並通過行政院新聞局導演證照考試. 藝術很難去論好壞,以上也只是我這個外行人的想法.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123
|
引用:
不會,不想浪費那個錢。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廢鐵鎮
文章: 392
|
剛剛找到一個網頁
歷年國片製作輔導金入選影片(1990-2010) - 臺灣電影網 Taiwan Cinema: 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252&ctNode=345 在這份列表中 我看過的電影有~ 異域 無言的山丘 飛俠阿達 飲食男女 好男好女 第一次親密接觸 異域 和 無言的山丘 是在電視上看的~如果以看近代歷史角度(筆者念國中高中時期的觀點)~覺得還可以~ 飛俠阿達 畫面烏漆媽黑的~沒有商業電影應有的娛樂效果~ 飲食男女 不予置評 好男好女 筆者是因為國中時期的偶像伊能靜而特別進戲院看了~ 看完的第一個感覺~"不知所云"~ 辛辛苦苦的花了我存的零用錢買了電影票~看完後卻沒得到應有的娛樂~就算是一部嚴肅議題的電影~ 拍的也沒異域 和 無言的山丘 來的有感覺~ 第一次親密接觸~ 我有看過原著網路小說~ 看完後~三個字~很感動~ 然後 去看了電影版 電影版看完後 感受 兩個字 ~垃圾~ 那位導演根本不了解台灣特有的網路文化~ 外行人拍內行事~原來就是那麼一回事~ 總體感覺~ 國片輔導金發下去~ 拍出來的東西~ 不知所云+垃圾的比例確實偏高~ 原來我父母親的納稅錢就是浪費在這個地方~ 那還不如乾脆~ 完全不要有 國片輔導金 的機制~ |
![]() |
![]()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4 您的住址: 新竹
文章: 188
|
引用:
的確不知人間疾苦,因為拍電影的工作人員比平常人更苦!! 最近剛好就有認識的人在製作公司底下做電影工作 他領的薪水就是你說的10K,並且不包吃、住、交通 工作時數每天超過12小時以上 大多數的錢都花在那些光鮮亮麗的明星身上還有****宣傳費用上了 這個工作環境就是一個超級M型社會 能賺錢的行業繼續賺錢、不賺錢的工作繼續放給他餓死 反正會有一堆好騙好說話的學生繼續加入,肝也很新鮮 為什麼他們還要繼續做 其實只是為了一個經驗還有求表現機會而已 大家應該對自己不熟悉的工作領域保留一些對專業的尊重 現在已經是媒體治國的時代 記者隨便寫些什麼、說些什麼就有一的人跟隨,形成輿論的暴力 讀者應該有自己思考的能力。 對於輔導金這個單位... 我認為,裡面的評審以學者居多 他們審通過的片在市場上沒有太好的表現也是可以預期的 廢除輔導金以後一定會進入一個台灣電影的黑暗期 可能再也生產出電影了。 不過,輔導金這個單位也是挺邪惡的 他不曉得是多少電影院所學生的畢業製作費用(80-150萬) 假設廢除,我想這些學校就要認真面對現實了 不是做過電影導演才有畢業的資格。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新天鵝堡
文章: 2,336
|
引用:
1.現在輔導金好像是1:1,補助五百萬就要有五百萬自備款,而且錢分三次給, 對新人而言門檻又更高了,所以為什麼你一直看到那些老骨頭, 因為人家以前拿得出成績,朱延平拿兩千五百萬不為過,人家可是有過億萬票房, 如果你有五千萬,你會投資有經驗的老導演還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 鄺盛雖然不是電影導演,但是他在mv界也是有一定地位跟信譽(或是資源), 追根究柢上資金本來就是不該由導演承擔,而是"片廠"要承擔,(靠製片單打獨鬥也沒用) 所以老美就比較簡單,三部電影掛,你這輩子就別想翻身! 2.事實上你看到那些劇本,都是由北藝大、台藝大教授甚至是讀過國外NYU、UCLA的教授所審核, 有趣的是在東亞文化裡,真正的菁英分子是不會讀藝術跟電影的,這是眾所皆知的事情, 他們會流向電機、法律跟醫學等其他領域,好!我們不要把電影菁英化,因為電影是大眾娛樂, 那喜歡王家衛的人會看夜市人生嗎?我認為某種程度要讓金馬獎比照MTV大獎由觀眾來提名、票選, 不然學院派一直鄙視市場派流俗,市場派一直唾棄學院派假道學...在老美有專門的經紀人在讀本, 他們以市場取向為前導,人才不乏是從商學院過來的,因為明星片酬越高,他們能吸的血越多, 所以他們更要能確保這個本子必須要賣座,明星也一樣,一兩部片垮就再見!所以不要再推究電影行銷不好, 爛貨低價促銷就是賣不出去,一部電影裡面沒明星沒特效這些亮點不具備,你是要公關去死是不是? 為什麼沒有,因為沒錢嘛!撇開車水杯薪的輔導金不說,電影團隊其實是移動的工廠,一天的開銷支出都是十來萬計算, 所以國片導演一天在哭窮,因為真的窮,問題是拍電影本來就是私經濟行為,政府本來就沒有義務要理會你, 哪部輔導金電影賣座之後還回繳給國庫的?除非電影輔導金以投資基金的名義加入,把一部電影當一間投資公司來看, 不然帳目不清,永遠不會有人敢投資電影,以前置入式行銷還會給點錢,大環境不好,人家肯借商品就要偷笑了。 3.導演證不難拿,去中華電影製片協會開辦的訓練班,上完課有繳個劇本就能拿了,外景經驗不過是訓練你危機處理能力, 不過創意文化跟考試是不能畫上等號的,我相信北藝台藝台大戲劇出來的,至少都很會念書,但不見得拍片成績人人買帳, 要確保創意品質最快就是改編,國外行之有年,只是這樣的做法比較打擊到原創性,但是這個節骨眼恐怕是不得不為之惡! 此文章於 2010-10-02 11:36 AM 被 Andy84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