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南崁
文章: 108
|
引用:
所謂可自然分解的塑膠袋,目前為止都只是噱頭。 現在業界常用的技術,大概有下列三種: 1. 碳酸鈣型: 在塑膠押出/射出過程中加入碳酸鈣粉末,使碳酸鈣均勻分散在塑膠中。因為碳酸鈣具有水溶性,因此當塑膠棄置在野外一段時間後,就會因碳酸鈣溶解而逐漸變成小顆粒。不過塑膠加入碳酸鈣最主要的訴求還是增加它的機械強度,使塑膠袋變得更耐撕、耐拉、耐重,環保還只是它的附加訴求。 家樂福所用的可能就是者一種的「環保」塑膠袋。其實,碳酸鈣和塑膠粒比起來,價格反而較低廉,且混合技術幾乎無技術可言,降價是合理,漲價就不應該了。 2. 生物分解型: 在塑膠聚合過程中加入澱粉,塑膠袋棄置野外時,可以利用細菌將澱粉的部份分解而使塑膠袋變成小顆粒。不過實際上垃圾掩埋場的環境實際上並不適合這類細菌生存(高溫、高壓,還可能有沼氣),所以分解的速度也跟實驗室中的數據有一段差距。 3. 光分解型: 在塑膠聚合過程中加入光催化劑,當塑膠袋棄置野外時,經過陽光某種波長的光線照射,光催化劑就會開始產生化學反應,分解塑膠袋成為小顆粒,或將塑膠袋裂解成為小分子。不過目前光催化劑的成本非常昂貴,不可能大量使用,而且最主要的,一旦這些塑膠袋被掩埋照不到陽光,就沒辦法被分解了。 上述三種「環保」塑膠袋,其實都只是把大的塑膠顆粒變成小的塑膠顆粒,塑膠雖然由大變小了,但還是塑膠,對環境的影響還是有的,甚至還可能因為變成小顆粒而更容易散逸到其他地方而造成更大的污染。 目前也有許多公司正在開發「全生物塑膠」,號稱可以完全生物分解而達到無污染的境界,基於在「生物分解型塑膠」所遇到的難題,我很懷疑他們的說法,但還是祝他們成功。(即使實驗室中開發成功,市場能否接受價格還是問題) 另外,塑膠袋的問題除了是環保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我估計,台灣直接從事塑膠原料及塑膠袋製作,以及間接支援機器設備和提供銷售服務的從業人口,至少也有數十萬之譜,92年起全面停用塑膠袋必然會引起這些人的強烈反彈,到時又將是政府的一個頭痛問題了。 個人在情感上,覺得為了環境,還是儘量少用塑膠袋好,但理性考量後,畢竟這已是一個積重難返的問題,就很難支持政府的這項政策了。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308
|
我現在大都是用手拿回家
大都不拿塑膠袋了 地球只有一個 算是為自己跟自己的子孫做的吧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市家裡區床上里腿開路四段
文章: 418
|
引用:
唔...不過政府賣的垃圾袋似乎強調可分解的環保垃圾袋.. 所以很貴!!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