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26
|
#450
引用:
#414 2025-10-09 政院:特別條例追加匡列250億 用於監測堰塞湖、安置災民等5重點事項 行政院會今天新增議程,討論「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 第4條、第5條、第10條修正草案,草案修正災區復原重建項目、匡列經費上限,以及特別條例與預算的施行期間。 原條例匡列金額為600億元,此次修正將追加匡列250億元,整體規模達850億元。 2025-10-03 花蓮堰塞湖溢流釀災 李鴻源示警「未來災害」:中央一定要做這件事 李鴻源表示,目前堰塞湖水量約剩5、6百萬噸,嚴格來說,不會造成立即危險。 但根據他同事昨日提供的資料,這次3.2億噸泥沙,只下來了大概7千萬,大概還有2.5億還在上面, 加上整個壩體左側山壁仍不穩,一旦遇豪大雨,就非常有可能再崩下來。 再者,還有一件「不幸中的大幸」,只要發生5級地震,那個山就會垮下來, 所以馬太鞍溪再形成第二次堰塞湖的可能性非常高。 李鴻源說明,從這次堰塞湖事件看到的是「複合式災害」,未來台灣因為極端氣候加上很多因素,每個災害都可能是複合式災害。 李鴻源提到,過去他在行政院時就曾建議成立「防災總署」,就是說把災害分出去, 內政部分到颱風、地震、氣爆,然後把淹水分到經濟部。 這一次會發現其實堰塞湖是在農業部,可是下面的水是經濟部。 2025-10-01 花蓮堰塞湖奪命悲劇!十幾年防災兵推徒具形式?中央、地方資源對接斷鏈,未來該如何避免? 花蓮堰塞湖潰壩,奪走18條人命,更沖出中央、地方政府災防橫向溝通、垂直整合的漏洞。 捲起袖子救災之餘,更要回頭檢視防災演練、法規制度破口,下一次,不能再讓悲劇重演。 「大家有點判斷錯誤,都以為會在大馬村潰堤,前一天村裡有逐戶通知撤離,但多數人不相信,認為不會發生在這裡。」 蔡智輝回憶,當時自己邊逃難、邊傳LINE要居民緊急撤出,但一切發生得太快,有些人根本措手不及。 依照《災害防救法》(以下稱《災防法》)分工,針對災害的境況模擬、風險評估、相關調查與監測,屬於中央機關權責; 至於因應災害的撤離和安置,則是地方縣市職責。 還原事實經過,中央與地方政府確實都有「依法行政」,憾事卻依然發生。 此時除了追究責任,更重要的問題應該是:當下一次無可避免的天災降臨時, 政府部門在現有制度下,有沒有能力阻止悲劇重演。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這次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做事,但不代表有做到位。」 長期協助政府機關推動防救災的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說。 他點出,《災防法》定義的22種災害,都有對應的主管機關,但堰塞湖不僅不包含在內, 還會依照形成的位置,歸農業部林保署、農村水保署和經濟部水利署等不同機關管轄。 儘管上述三個單位,每年會進行「水土林複合型土砂災害聯合演練」,針對堰塞湖模擬情境做兵棋推演, 但這套演練,少了地方政府這塊關鍵拼圖。 「在中央主辦的堰塞湖災害推演中,縣市政府就只是在中央評估後,接到命令在預設時間內完成撤離。」 單信瑜點出,過去兵推從未深究,縣市政府有沒有能力在一夕之間撤離5千人? 「鄉公所的民政課、社會課、農業課,都是『兼辦』防災業務,沒有受過完整訓練。」 單信瑜建議,從中央、縣市政府到公所層級,未來都要強化災害管理人力和經費, 建立教育訓練機制,培養跨部會、跨局處的災害處理人員,才能因應台灣複雜的災害類別。 一場堰塞湖潰壩災害,衝破長年脆弱的防災網絡,台灣必須痛定思痛,正視赤裸裸的制度破口, 18條寶貴的人命,絕不能白白犧牲。 2025-09-29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防漏洞在哪?三個部會、一個縣政府,兩個月監控,為何依舊奪走18條人命? 從7月下旬發現馬太鞍溪堰塞湖成形,監控了兩個月,卻依舊沒辦法保全人民身家財產與性命, 「台灣災害防救法已經到不得不修的地步,」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王价巨沉痛地說。 中央地方職權看似有明確分工,但指揮權不明確。 從預警決策到救災,馬太鞍溪堰塞湖悲劇就是問題的具體展現。 此次堰塞湖悲劇的一大爭議在,在9月21日前一個半月,農業部預估只需疏散近700人, 到了樺加沙颱風警報發布,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暨內政部長劉世芳卻決定, 料敵從寬,採用台大防災團隊重新評估的模擬資料,擴大疏散範圍到1800戶。此時距離災害發生只剩下兩天。 眼看堰塞湖水位愈來愈高,9月3日內政部長劉世芳主動, 透過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委託台大、中興、成大合組團隊,要求十天內完成極端情境的模型。 9月19日模型出爐,會議上,不同部會卻對要不要採取極端情境,意見不同。 那時,還沒有颱風,內政部不是堰塞湖主管機關,也無法做什麼。 同時間,卻只有台灣弱化。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從過去有預算權的實體業務單位, 修改為災害防救辦公室,變成20多人的幕僚單位,人員極少,也沒有預算權。 颱風來了,才能主責的內政部長劉世芳,21日成立中心,提早三小時, 下午三點就召開應變中心會議,決定用台大團隊的情境。 氣象署颱風雨量的模擬數據進來後,它們算出, 23日早上8點堰塞湖就會溢流、下切50公尺,淹水高度就是三公尺,必須疏散8524人。 傍晚七點,劉世芳分別與花蓮縣代理秘書長饒忠、副縣長顏新章通話, 國科會防災科技中心將疏散區域的門牌號碼、地址撈出,寄給花蓮縣政府。疏散時間只剩關鍵37小時。 ![]() 2025-09-26 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內政部還原通報時序 9/21提供花蓮縣府撤離名單 劉世芳說,後來農業部仔細套疊後,發現有37戶被漏掉,因此再加上去,因此1837戶名單21日已給花蓮縣府與相關單位, 希望早日協助疏散、依親或垂直避難等,不管中央或地方都是以保全最多人命為標準, 目前災害應變中心持續開設,希望中央與地方政府都能一起努力面對天災考驗。 針對網路貼文指控內政部21日晚間才通知要撤離8000多人,劉世芳說,並非在21日晚間才通知, 而是在前兩天就確認,因應颱風樺加沙來襲、加上有馬太鞍溪堰塞湖可能有狀況,因此要採取專家提供的最高標準撤離。 ![]() 2025-09-26 李鴻源稱「短時間疏散8千人」太難 縣府官員點頭嘆:不可能的任務 李鴻源今天接受節目《觀點芹爆戰》專訪,表示農業部2個月前就找其他大學做演算, 因為內政部要管防災,所以劉世芳部長找上他,看會不會給一些比較專業的建議, 而自己介入到現在不到兩個禮拜,能做的就是趕快幫忙算出來到底該如何做, 但問題是算出來在兩天之內要疏散8千人,這是「mission impossible」,尤其在偏鄉。 ![]() 2025-09-26 「1天撤8千人,有本事你來!」警消怒喊話中央 花蓮洪水前線曝心聲:我們是神仙嗎 「拜託不要再罵我們了,有很多事情,地方根本沒能力發聲,我們真的盡全力了…真的真的,我們第一線弟兄都很寒心。」 花蓮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災情嚴重,地方警消人員近日在Dcard上直言不滿中央及內政部撤離決策, 怒噴:「1天撤8,000人,你有本事你來啊!」文章引發社會關注,凸顯前線人員在大規模撤離作業中面臨的壓力。 前線警消公開心聲!一名自稱縣府第一線人員的網友發文指出,光復鄉警消上週日(21日)就開始自行安排居民撤離, 但直到22日晚間,中央才確認撤離範圍與人數,導致前線人員必須在短時間內應付大規模疏散。 原PO指出,地方已按中央要求進行垂直避難與收容安置,林務保護署卻多次更改撤離建議, 「你們要我們撤多少,儘管從600改成8,000,我們都努力盡力做,然後你現在說是我們撤離不利?」 2025-09-25 撤離範圍傷亡慘 花蓮縣府:沒有不積極要求、開罰恐引民怨 光復鄉長林清水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公所已盡全力通知,23日上午共出動兩次廣播車呼籲撤離或上樓避難, 林業保育署共發出4封細胞簡訊,但因為21日晚間獲知撤離人數突然從300多人暴增至8000多人,地方人力及收容場域有限。 林清水說,原本中央及台大研究團隊預估堰塞湖溢流後,水深最高約1公尺, 因此撤離範圍一度僅劃設在3個村,需撤離居民約300多人; 但21日團隊重新評估後,將撤離範圍擴大到8個村,撤離人數瞬間暴增至8000多人, 短短一天半內,鄉公所需面對的規模完全超出原本人力與收容能量。 2025-09-25 中央推「垂直避難」突撤離人數600變8000 花蓮縣府員工:心冷 據該名員工在Dcard上發文表示,中央林業保育署曾九度通知地方政府, 但每次通知內容均有調整,最終僅建議撤離600人。 員工強調,地方政府在9月21日就已開始自行撤離民眾,並持續至9月22日,行動早於部分中央指示。 他提到,花蓮地區過去每逢颱風災害,地方政府都會強制撤離, 警察局長、縣長等高層親自督導警消逐戶疏散,展現高度執行力。 然而這一次,中央所推動的「垂直避難」措施成為地方執行的主軸,導致撤離方式與以往不同。 該員工指出,中央團隊包括內政部、台大及陽明交大專家,因疏散數千人及緊急變更應變場址難度高,建議民眾採取垂直避難。 地方政府則完全依照中央要求執行,無論撤離人數從600人變成8000人,都盡力配合, 但中央卻批評地方撤離不力,「千錯萬錯都是我們警消的錯,縣長執政8年也不是白痴,大家都知道怎麼撤離, 但你到21號晚上內政部才確認要撤離多少人和範圍,我們警消是神仙嗎??一天撤8000人,你有本事你來啊!」 ![]() ----------- J大都沒看內文的嬤?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26
|
2025-10-12 從697人到8000人:花蓮堰塞湖撤離決策全紀錄,「垂直避難」爭議從何而來
林保署8月評估疏散697人,9/19會議認為「溢堤區域減少」 林志平說,後來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成立,9月21日再度召開會議,不過陽交團隊並無再做新分析, 仍以9月19報告為準,以疏散範圍來說,仍維持在180戶。 這些戶數僅為初估,真實人數要以花蓮縣府清查為準。 林保署也提供9月21日簡報,清楚載明疏散範圍由259戶(686人),減少為180戶, 可見疏散範圍經過數度調整,已較8月原始計畫縮減。 9月21日關鍵轉折:撤離人數275人➜8000多人、納入垂直避難 專案會議於21日下午3點召開,劉世芳決定依照台大團隊分析,擴大疏散範圍,比對圖資後確認撤離1800戶, 又納入林保署原先建議範圍37戶,實際為1837戶,約8000多人。 而這場關鍵會議,就已經討論垂直避難。 21日晚間會議宣布花蓮撤離1800戶,3種避難方式:收容、依親、垂直避難 22日花蓮縣府回報撤離6843人,含垂直避難5348人 「垂直避難」常見於洪災與海嘯疏散,但一般認為是「最後手段」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4 您的住址: 高雄市
文章: 421
|
1.上次潰壩,中央地方都輕忽嚴重性跟撤離困難度。
2.自己不願撤離的還是有,強制撤離靠村鄰居長人手不足,老人行動不便,一定要靠國軍。 3.提前預防撤離還是很多問題,證明之前只給一天真的難。 4.關於警報跟撤離,在這次災害都顯示出問題點,希望能另訂SOP ,避免下一次悲劇。 花蓮縣府防颱強制疏散光復村長反彈 季連成開放垂直撤離 4.完整新聞內文: 颱風風神恐生成,花蓮縣府原規劃強制撤離8600名堰塞湖保全戶,今天下午中央防颱會議,多數村長反對,總協調官季連成決議採納村長意見開放垂直撤離,實際須撤離1000多人 。 花蓮縣府堰塞湖撤離計畫捨棄垂直撤離,改強制疏散8000多名保全戶,計畫期程卡關,季連成宣布,週末颱風風神恐生成,將跳過實地演練,直接按縣府計畫執行強制疏散撤離,今天下午邀萬榮鄉、光復鄉及鳳林鎮公所及村里長召開防颱協調會。 會中,鳳林鎮及萬榮鄉公所表示,堰塞湖保全戶數量不多,且過去颱風都有撤離經驗,可配合全數撤離;光復鄉多數村長則意見不同,認為強制撤離量能有限,盼增加垂直撤離選項。 光復鄉大同村長邱金仲說,村內涵蓋重災區佛祖街,撤離人數約600多人,單靠村鄰長人力根本不夠,除了平房、身體不方便的住戶有強制撤離需求,多數居民都還是希望能垂直撤離。 光復鄉西富村長劉貴滿說,有上次經驗,大多居民都有心理準備,會遵守垂直撤離規定,且他這幾天巡視,每戶都有6到10箱水,物資很足夠。 光復鄉大馬村長王梓安說,因村內多數都是平房,會爭取讓地勢較高的馬太鞍長老教會就近成為收容處所,這次堰塞湖災情後,有收容過災民,居民接受度較高,也比較願意撤離前往。 會後,季連成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村里長是第一線執行單位,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應尊重村長意見,因此撤離模式將採混合式,可疏散撤離及垂直撤離。 季連成說,初步盤點須疏散14村里,扣除垂直撤離人數,疏散撤離人數約1000多人,需要15輛遊覽車疏運至鄰近學校等撤離點,有就醫需求的洗腎、獨居長者或臥床者會直接送往醫院安置,盡量滿足村長與居民需求。 媒體詢問預計啟動撤離時間,是否來得及完成,季連成說,可能落在18日或19日,仍要視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對於撤離工作很有自信,直呼「絕對沒問題,有我在」。 季連成說,垂直避難關鍵是執行力,將由警察、消防、中央觀察官、縣府協調人員及村長組成5人混合編組,挨家挨戶確認垂直撤離狀況,若經勸導不遵守可開罰。 季連成說,經村長反映,將大進村、大全村這次堰塞湖災情未納入的警戒範圍的受災戶劃進。 媒體詢問,會議中撤離計畫翻盤增加垂直撤離,花蓮縣府有無提出困難點,季連成說,沒有,縣府沒有困難點,詳細撤離內容,明天會再說明細則。
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故我思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26
|
2025-10-17 光復鄉迎風神颱風18日撤離演練 警戒區域「全村淨空」
為因應風神準颱風對光復災區的可能威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 光復鄉明天將進入「實兵演練」,分3階段進行疏散、收容及垂直避難等強制撤離,視雨勢狀況, 居民收容時間可能需3天2夜,同時呼籲志工朋友本週六18日,避免進入光復鄉,當天將「全村淨空」。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5
文章: 373
|
現在這個可以挖啊?不怕犧牲這犧牲那的?
官啊! 花蓮又發現堰塞湖!在太魯閣山區 林保署避免潰決急開挖 https://www.facebook.com/myudn/post...yePQqS2gy58sasl https://udn.com/news/story/124616/9...iff2zCOqf3JQKew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文件地獄
文章: 348
|
引用:
自己貼新聞都不看的嗎? 第一張照片就很明顯有拍到,既有道路被埯埋,換句話講,有道路直接可以到達這座堰塞湖。 請問通往馬太鞍堰塞湖的道路在哪??? 連最基本的資訊判讀都做不到,難怪容易會被操弄。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5
文章: 373
|
引用:
其實我一直深痛著無法追溯過去的馬太垵堰塞湖不作為不處理釀成大災難 感到痛心和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和無能的掌權者及一大堆居廟堂的爛政客感到厭惡 再說這些爛官爛政客現在做的都是在亡羊補xx而已.而近路的能不作為嗎? 此文章於 2025-10-17 03:08 PM 被 Kentnet 編輯.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文件地獄
文章: 348
|
太魯閣這座預估今天傍晚就會發生溢流。
看起來不是很大,但是預估水流會淹到道路上,因此那邊的中橫相關路段都不要進入。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31
|
太魯閣堰塞湖挖的速度比水漲的慢
https://youtu.be/lC5lubr_7g4?si=FIuS2hqroT-QMuok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861
|
https://ocam.live/index.php?route=p..._medium=product
https://ocam.live/index.php?route=p..._medium=product 靳珩隧道即時影像 水淹隧道了 此文章於 2025-10-18 02:05 AM 被 abist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