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306
|
硬體能力一直成長?軟體能力受限於腦力?
我以為軟硬體都是人腦設計的... 硬碟越裝越多,如果還要組raid之類的,還是用ATX的case比較好吧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4,081
|
軟硬體是不一樣的
就好像我有一把刀 不代表我可以用刀去雕刻出一個好作品 如果我要刻出一個好作品 , 就要付出時間和人力和技術和美感(成本) 然後還要有人去買單我雕出來的東西(市場需求) 然後要雕到什麼程度 , 看的出是什麼東西就好 還是要細到光是一塊面積就要花上好幾個月 現在電腦運算能力會堆上去 除了伺服器要求之外, 就是遊戲運算了 遊戲運算的高要求, 9成以上都是有關於美術 , 也就是所謂的畫面 開發者要造景, 其實不就像是畫一幅畫 最多最多, 就是如同底稿般的精細, 以及肉眼明顯看不出問題的真實感 假設硬體能算到每個紋路, 粒子, 起伏, 枝草 , 都細緻到硬體跟不上 這東西除非像是COD能賣到千萬套, 不然跟本無法回收這樣子的精密開發, 也就是細緻到某個程度 , 再仔細下去可能會有更低的收益了 另外硬碟我想也是遲早的事 先別提那種伺服器要求的case 以一般home-user來說, SSD不就是一個趨向 , 它把硬碟迷你化, 低耗 當然現在是成本過高, 所以很難成為一般user使用的標準產品 但3C不就是這樣, 10年前的硬體, 現在的硬體 , 10年後的硬體 想一下就知道 , 除非是物理和技術的瓶頸, 不然我想都是遲早的事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0
文章: 322
|
以個人USER來說,我從標準ATX換成M-ATX以後就很難回頭了,以前用標準ATX是因為要插顯卡網卡音效卡SCSI卡一堆亂七八糟的卡....搞得主機好大台......M-ATX把網卡/音效/內顯
整合以後,以一般USER來說所需要的插槽也不多了,但內顯一直是個痛,顯卡還是非得外加才能用...到AMD的690G以後,以及intel的HD2000/3000說實在最多也只到堪用的階段,而APU 4core以上對我來說,內含的GPU已經到了實用這個等級, CPU的部分相當x4-640? 這也相當夠用了, 當然也希望AMD能做得更實用 ![]() ![]() 配上mini-ITX的版子,方塊不大的鋁殼(板載PSU)就能裝進去,效能跟運算也可以接受,有什麼不好的呢? 此文章於 2011-07-19 03:47 PM 被 2012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8
文章: 860
|
引用:
就是有人看不得AMD好...在那猛挑猛挑滴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另一個地球
文章: 4,558
|
引用:
我是從標準ATX換成Full Tower(E-ATX)就很難回頭了... ![]()
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快來加入World Community Grid(BOINC for Android)與Folding@home(Folding@Home for Android)的行列,一同找出重大疾病(愛滋、癌症、帕金森氏症...等)的解決方案 [YOUTUBE]PPc7gsZIk24[/YOUTUBE] ![]() ![]() ![]() ![]() ![]() ![]() ![]() ![]() ![]() ![]() 網路果然很危險,動不動就會被告... ![]() ![]() ![]() 發現自己越來越痴漢了... ![]()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0
文章: 322
|
引用:
電腦我越用是覺得越迷你越好, 之前ITX用不下去是因為要用好一點的CPU, PSU還是需要那麼大顆, 而越小的機箱散熱本來就越差, 熱源多會更難處理, APU非常適合組ITX小機器/HTPC來玩.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y 2010 您的住址: 東郊皇陵
文章: 1,012
|
引用:
我兩者皆是 越玩越小也越玩越大 家中當主資料庫的那台會越玩越大,塔型巨人機殼,硬碟越裝越多 但除此之外的其它的主機則會越來越小,迷你化,整合內建化,資料全部依賴區網...
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正確圖 ![]() 此文章於 2011-07-19 04:34 PM 被 42章經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苦命IT工人
文章: 586
|
![]() 引用:
只要是遊戲玩家應該都不會排斥,再打電動時可以達到電影阿凡達的聲光效果吧? 而實際上阿凡達是用如何的硬體辦到的呢 引用:
目前的3D遊戲都還是有所折衷的,如同過往的2D遊戲一般。 十五年後我們看現在的3D遊戲,就如同現在我們回頭去看1995年的仙劍奇俠傳這種2D遊戲一樣。 引用:
如果摩爾定律沒垮台的話,每一年半電晶體規模成長2倍, 故2^(10/1.5) = 101.59倍的電晶體規模,運算力差的話也可以成長個50~60倍。 但,因為供電問題,APU這種玩意終究只能當低階顯示。 舉例來說,目前主流性能的CPU TDP大約都是65W 左右, 而平價型的主機板供電能力大概上至125W,意思就是APU GPU端能分配到的大概是 60W 左右,在往上的話就是現在Llano CPU端偏弱的下場。 而60W的耗電量其實也就是電晶體數目上,勉強打平不用插電的PCI-E獨顯(100美金低階顯卡價位), 但因為記憶體頻寬是跟CPU共用的,所以效能終究是矮了一截。 想要去挑戰單插電,電晶體可以堆到150W的中階顯卡(200美金)幾乎是不可能了。 沒辦法,誰叫GPU的效能跟電晶體堆的數目正相關。 電晶體堆的越多,吃電越凶悍。 當然我們可以去期望,未來將SIMD及VLIW之類的指令管線作結合, 一方面節省電晶體及耗電量,另外一方面可以即時分配資源達到最佳效能。 但很可惜的是,這方面的軟體開發能力,才是目前最弱的項目, 目前一般的軟體連同質多核心的同步運算都有問題了, 異質的SIMD或VLIW單元,要可以巧妙的跳過資料相依性問題, 善用所以資源進行計算,這大概真的要等十年了。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291
|
假如機殼外有個開關能切換內建顯示~Dual..吃電能隨切換改變.這就有搞頭了..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911
|
![]() 引用:
llano的A3850的TDP是100w啊...比i5還要高一些 塞進ITX似乎很勉強.....可能要等65w的版本才比較適合 小弟最近想裝ITX,結果想來想去目前還是1155的g620/g840比較合適 希望a3800這系列65w快點推出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