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縣
文章: 8,118
|
引用:
BD-R在使用之前不需要格式化,直接燒就可以了,就像您燒DVD-R一樣;BD-RW用法也跟DVD-RW一樣。
__________________
DVD碟片測試全紀錄 燦坤卡號:36291773 歡迎享用 良與電子卡號:13046718 歡迎享用 順發3C卡號:00002025 歡迎享用 三井3C卡號:1139786 歡迎享用 J 大非官方韌體集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7
文章: 418
|
![]() 一陣子沒進來!!
又增加了不少知識文~ -多謝J大之神及諸位大人物- ∼!_!∼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86
|
引用:
================================================== 50G 的 LTH 無商品是因為 去年在美國舉辦的 32th的BDA (Blue-ray Disc Association) MKM才想提案,力推LTH 50G 進規格,目前無規格,所以無商品 目前市面上有在量產的 LTH 25G BD-R,其染料來源也只有一家MKM 不管是太誘或MKM都是同一家染料 所以 LTH 50G 離量產還有一定時程要走(得經過至少兩次的RRT) 依BDA每三個月舉辦一次,若真的進規格了,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且這與sony 等主導HTL相違背,不好過關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86
|
引用:
===================================== 至於 R廠的HTL BD-R 50G,也在努力追趕C廠中,目前也未正式量產 DL真的很難生產,困難重重,就連日本廠也試吃足苦頭 MKM 新加坡廠 皆生產LTH 25G BD-R 但有一條DL線,最近又有問題,急call設備廠人員至新加坡支援 但很好玩的是 日本公司買了生產設備,會自行修改設備, 遇到問題會急call設備商支援,但又不願意設備商看她們自行改造的部分 所以每次遇到問題,想解決問題都很麻煩 每家生產公司買了設備商的設備後,會依照自身情況加以改造,成為自家的know how 連賣給他們的設備商都不能看,有問題只能call設備商來開會,自行摸所解決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33
|
引用:
當初 R廠是第一家公布BD-DL台製片的公司,想不到量產能力落後C廠這麼多,Jinyan兄的資訊讓我收穫不少.謝謝.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86
|
引用:
====================================================== 那是因為 光碟進入下一世代(藍光)時 R公司 HD 與 BD 兩邊都 進行研發,但對HD著力較大,進度較快,後來 HD 規格陣亡 C公司 同樣 HD 與 BD 兩邊都 進行研發,但BD進度較快 結果 R 公司 先通過 HD-R 2X 認證 C公司 先通過 BD-R 2X 4X 6X BD-RE 2X SL 認證後 R公司 研發部倍感壓力 剛好 C公司 將大量研發人力抽調至新事業體-太陽能產業,BD DL 研發停止兩年 ,而R公司因而努力追趕,陸續通過認證(包含BD-R DL) C公司因而感受壓力,花了一年過認證,並開始量產 而R公司通過BD-R DL認證後,卻壓寶 LTH SL BD-R 但依目前市場狀況,LTH SL BD-R 仍屬小眾市場 但產業瞬息萬變,如上述情況,誰能夠搶先一步佔有先機,就有機會成功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1,065
|
目前找找市售的都沒 BD-RE 4X 50G 以上的高倍數片子?...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86
|
引用:
======================================================= 說這個之前, 先談一個話題 在CD 與 DVD 時代 CD-R 與 DVD+-R (一次寫入的的碟片),其記錄層材料都是有機的染料 CD-RW 與 DVD +-RW(重複寫入的的碟片),其記錄層材料都是無機的 三或四或五元的金屬元素(相變化材料) 不知有人記得在CD-RW時代 1-4X 與4X - 32X 的碟片是不一樣的, 沒有所謂的1-32X的碟片 且燒錄器,高倍速的燒錄器不支援 1X-4X的碟片, 低倍速的燒錄器不支援 4X-32X的碟片 都是可以4X寫的碟片,為何會有因碟機而有差異?? 其實是材料限制的關係,一些材料可以上高倍,卻無法低倍燒錄 目前BD-RE 也是遇上這個狀況,是有材料可以上4X寫錄, 且幾乎主要的iteam都能符合規格書定義BD-RE 2X 的規範 但因為材料相變化速度較快,4X燒錄所需功率較高, 連帶影響 到2X的情況,幾乎主要的iteam都能符合規格書定義BD-RE 2X 的規範 但2X燒錄所需功率提高許多,卻超出規格書定義BD-RE 2X 的燒錄功率規範 但這樣的材料卻可能無法再向下相容1X 所以若有 BD-RE 4X的片子,市場上會變成 BD-RE 2X-4X 一種 BD-RE 1X-2X 一種 且燒錄器或recorder也都得再出新款, 目前 BDA並未有任何會員提出要討論發展4X BD-RE 的碟片規格 至於妳所提BD-RE DL50G的碟片,日本主要大廠都有生產販售,只是只有1X-2X 再談到一個話題(先前在其它主題有談過)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02&page=5&pp=10 BD-R 以無機 (金屬相變化材料)HTL 為主 有機 (染料)LTH 為小眾 BD-RE 為無機 HTL 金屬元素(相變化材料) 那為何BD-R 最高倍只到6X,就如同DVD+-R到 16X 一樣 是碟機機構上的限制(能穩定在10000rpm下工作),這是規格書上定義 當然可以有超出規格書上的定義如現在BD-R 可超燒12X或 DVD+-R可上22X 這是碟機廠商的噱頭與訴求 但燒錄時間其實已差異不大了,但材料其實是可上高倍速的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1,065
|
引用:
感謝你精闢的解說.. 但還是會有些許不了解... 感覺目前要上4X的BD-RE 50G 好像還有先天上的限制.. 不過看了朋友你的發文 我想 BD-RE 4X 50G 以上的高倍數片子出現市面上也應該不遠了..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北投
文章: 254
|
去買空片時問lth跟htl的差別
老闆說 LTH有機染料 HTL無機染料 保存時間較長 真的嗎??
__________________
誠徵女友 月薪沒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