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縣鳳山市
文章: 254
|
小弟認為..隨便說人家是小白的..才是真的小白..
若覺得這個問題不錯.也知道答案..就回答.. 若覺得這個問題沒意義..大可跳過不要回答 .. 為何就是有人不正面回答但只會放炮說人家是小白咧?怪怪.. 我想這種人才是要挑筆戰的吧! 至於K8與P4 1.8G著差異. 1.P4 1.8G剛出來的時候也是貴的離譜阿.現在有這個價格是因為已經出了好幾年了. 等著1,2年過..我相信K8 3000+也是跌到不行吧.. 2.支援的指令兩著就相差多了.. 3.K8 3000+ 1.8G 是代表運作能力與P4的3G相仿..要比較的話..應該與P4 3G比才對! 這是小弟的小意見>"<..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文章: 116
|
引用:
同一架構的CPU 時脈越高的效能還是越高 時脈不是絕對的效能 而是相對的效能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您的住址: 木柵動物園
文章: 293
|
引用:
最早的 8051 最少要 12 cycle 一個指令,現今還是有許多產品是 12-cycle 的,但是有許多廠商把 RISC 的 pipeline 觀念導入,有些 8051 是 1-cycyle、4-cycle 等等,性能當然就增加 12 倍。 時脈等於效能不是一定的,如果你有超過頻,一定知道,即使是同一顆處理器,高外頻與低倍頻,性能往往會勝過低外頻與高倍頻,即使工作頻率低了一點。在幾乎所有條件被限制下,同樣時脈才有機會與效能成正比,更遑論不同的 cpu,所以才會有 SPEC benchmark 的出現。 基本上 k8 性能強,是因為與 p3/pm/powerpc 等大部分處理器一樣,走高 ipc 路線,p4 走低 ipc(就是低效率),以高時脈來換取性能。 至於為什麼 IPC 會有高低,與 ALU/AGU/FPU 設計、pipeline stage、superscaler(pipeline 數量,out-of-order/in-order 設計)、cache(架構,size,latency,bandwidth)、TLB、分支預測演算法、uop 與 decoder 設計、microcode, embedded memory controller 等等有關。 P4 的性能差,主因在為了高時脈,使用太深的管線,因為分支預測錯誤而大大損失效能,在簡單的運算可能有很高性能,但是一但扯到資料相依性或演算法較複雜,分隻預測錯誤發生機率高,做白工而性能大降,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 benchmark,像是 SANDRA 測出性能很強,可是大部分真實程式慘敗給 k8/pm 的主因。 此文章於 2005-11-18 12:48 PM 被 jasonyang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728
|
以後的CPU講求的應該是低溫度與耗電量,
我覺得效能與時脈可能不是那麼重要了 因為使用的感覺差異不大,反倒是晶片組I/O設計良莠比較重要 所以不用那麼在意這些問題,唯一要在意的是價錢 K8什麼時候有K7時期的低價?趕快降價比較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
誠其心,待天下人。 寬其心,容天下物。 虛其心,受天下善。 平其心,論天下事。 潛其心,觀天下理。 定其心,應天下變。 全其心,徹天下行。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14,365
|
引用:
------------------------ 不是倡導不倡導的問題 是架構問題 Intel 這幾年 時脈會這麼高 都是採用Netburst架構所導致 P4 Northwood 有不錯的成績 而 P4 Prescott 也讓Intel 敗陣 最初還看不出有什麼特別 但是到後期發展 時脈愈高 問題就會出來了 Netburst 架構最終處理器 Tejas曾經一度高達4~5G 可惜熱功耗 太高 導致失敗 也無法推出 也讓Intel 陷入窘境 那麼燙 時脈高 浪費電 消耗瓦數大的處理器 誰要用啊... 反觀AMD K8架構 將原本內建於北橋晶片的記憶體控制器部份 轉移到處理器身上,這樣一來記憶體的規格便建立在使用的處理器上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縮短記憶體傳輸的時間來增些許的效能 時脈也不用刻意拉高 ... 用個PR值 就可以與Intel 相抗衡 甚至還超越Intel 這也導致Intel 最終放棄Netburst架構 決定06年開始 採用全新架構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有興趣可以爬一下文 有非常多相關文章 NetBurst 葫蘆裡賣甚麼藥? AMD明言Intel CPU新架構仍難威脅K8 AMD64
__________________
[XF] Facebook | XFastest - XFastest Media [XF] XFastest Media | 業界動態 Market Trends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秘密
文章: 2,604
|
[QUOTE=jasonyang]
恕刪 像是 SANDRA 測出性能很強,可是大部分真實程式慘敗給 k8/pm 的主因。 QUOTE] 我覺得P4在Sandra及PC mark系列得高分完全是因為優化的問題,連賽羊都可以得到很高得分數,實在是偏袒,優化的太誇張了,根本失去測試的意義,所以現在只要有Sandra和PC mark的測試我全部跳過不看,看看實測遊戲還比較有用.... 再次強調這是我覺得啦...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5
文章: 47
|
引用:
這個比喻真的讓我有點了解了 ![]() 看來以後買cpu不能只看時脈了 ![]() 以前看cpu都是看時脈跟L2快取(報價單就只有寫這樣啊) 跟本就不曉得他其中的架構 只會盲目的跟進(新的就是好) 謝謝各位的解答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4 您的住址: Chiayi
文章: 1,392
|
同樣是1.8G P4 1.8G也沒便宜到哪裡去
現在4000出頭可買到K8 1.8G但當年用4000出頭根本買不到P4 1.8G ![]() ![]() ![]() 此文章於 2005-11-18 02:30 PM 被 dragon-cat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3,188
|
引用:
你確定P4走低效率路線....,還有時脈等於效能,就好比我說雞蛋你跟我說鴨蛋...還扯上外頻...我無言。講時脈就是指內頻,哪有人還要把它拆開來說的? K8只不過就從P3架構去加強每一點,製程進步這樣而已,設計??你能拿出怎樣的設計,大家都是這樣設計,不是全軟全硬那不然就是各來一部份。不要拿出一堆好像很專業的東西,superscaler是什麼你清楚嗎?不就是再度將單一個單元用pipeline而已。pipeline數量?? 有什麼東西可以證明P4分支預測常常錯誤,還有Sisoftsandra裡面,P4並沒有佔到多少優勢,很多時候測出來都比較低,同一級產品底下。NetBurst架構底下,並不是效率不彰的問題,是在於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級指令就結束了,這跟效率不彰不能完全混為一談。至於預測錯誤我認為Intel在這上面下了長足苦工,光看L1設計就可見一般。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3,188
|
引用:
這個比喻很洽當,這就是MIPs跟Weighted mean的問題,高時脈不一定創造較多的MIPs,平均使用長度也是一個考量。這個問題不能用好壞來論定。簡單說要實際尬看看才知道。且針對應用範圍,還有價錢等等這些才是考量因素,當然個人爽度那也是一定要的。 此文章於 2005-11-18 03:55 PM 被 ianme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