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169
|
以商業片來說,真的是非常精采
特效扎實節奏精準,看的非常過癮! Michael Bay掌握鏡頭與人性,有更進步了! 看到一半,會覺得史蒂芬史匹伯怎會把這麼好的劇本給別人拍, 這部前半段比起[關鍵報告]設定簡單易懂又有內涵 沒有那麼矛盾! 也有駭克任務一般,虛擬世界的虛幻疏離質感. 可惜,從複製人與本尊見面之後的處理,就每況愈下, 愈來愈多瑕疵與不合理,難以收場 不過,發展出來愈多的動作場面與特效 暫時忘記了這些 反正畫面這麼精采 最後,來個數大就是美的壯觀場景 希望帶過不是很漂亮的結局 不過......有點可惜 以商業手法而言,真是無懈可擊 特效扎實,節奏精準 但...就是商業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縣
文章: 759
|
北美首映週末票房才1200多萬美金啊!
怎麼這麼慘啊..........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2 您的住址: 府城
文章: 1,042
|
麥可.貝的電影風格一向以動作戲為長
絶地任務開始就奠定他是高手了 麥可.貝 麥哭爸 [純直覺,別無他意,對麥可導演只有尊崇] 北美的票房有點糟 第四名而已並不太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
新玩具:聯力PC-61黑色機殼 新玩具:Pioneer A08XLB(94/1) 新玩具:AMD AM2 3800+ADATA DDR2-667 1G*2(96/2) 新玩具:LANTECH 火箭炮 MIMO AP(96/4) 新玩具:ABIT KN9主板+MSI NX6600 TD128E DIAMOND顯卡(96/4) 新玩具:康博 M800電視卡(96/9) 新玩具:Benq G2400WT 24吋螢幕(98/2) 此文章於 2005-07-25 04:00 PM 被 harvard9 編輯.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0
文章: 177
|
星期六看了電視台的幕後花絮
除了動作外,劇情內容我幾乎以為從倪匡科幻小說****來的點子 只不過"要有意識的複製人才能用" 我想倪匡迷或知道勒曼醫院的書迷對劇情應該很能理解!!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3
文章: 862
|
我比較想知道為什麼是msn而不是google,是puma而不是nike•微軟財雄勢大也就罷了,puma感覺好像是快消失的品牌了,還是說在美國puma比較有名呢•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444
|
引用:
PUMA已經準備展開行銷大戰...搭本片的順風車... 可惜他們應該會覺得失算吧...首周票房只有區區1200多萬...
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敵人,毋須恐懼 捍衛真相,即便代價是死亡 保衛無助的人,不行不義之事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卡其的小房間
文章: 1,618
|
引用:
引用:
呵呵∼我看到MSN的時候也是嚇了一跳...不過,那麼厲害的搜尋....我看,微軟不知道要道啥米時候才搞得出來 ![]() 不過,PUMA我倒覺得不錯,其實這個還是跟個人的品牌喜好有關吧...不過,套用戲中McCord的女朋友說的:很不錯的運動服。 如果,PUMA會推出戲中的複製人服裝,我應該會去搞一套回來穿吧∼好像很舒適的感覺 ![]()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3 您的住址: 光子力研究所
文章: 832
|
引用:
還有影片內容還有XBOX?? XBOX再過個兩年不是要作古了嗎... ![]() 所以起碼也要放個XBOX 360 480 還是720的....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桃園
文章: 339
|
引用:
說的好! 看來該是到台茂吃我最愛的巧克力+鹹爆米花的時候了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0 您的住址: 森林
文章: 660
|
[感想] 複製、視覺轟炸、榮光的再現 - The Island / 絕地重生
Michael Bay / 麥可貝可以算是幾個實現"好萊塢夢想"的導演,從MV導演躍上大銀幕,接連拍了幾部大製作動作片,獲得了很高的票房。在九零年代的Bad Boy / 絕地戰警、The Rock / 絕地任務、與Armageddon / 世界末日之後,可以說麥可貝已經位居好萊塢商業動作片的第一把交椅,而在他交出最新作品The Island / 絕地重生的今年,他才剛滿四十歲而已。至今拍過六部電影的麥可貝,除了第一部絕地戰警之外,每一部都是破億之作,甚至連美國國外票房也是十分亮眼,每一部全球票房最少都在一億五千萬美金以上,代表他的導演手法已經征服了全世界不同國家的觀眾口味,這位意氣風發的動作片導演到底葫蘆裡有什麼膏藥,可以把觀眾迷得神魂顛倒? ![]() 看看IMDB上的評分,可以發現他的電影大多不到七分(只有絕地任務達到7.0分),翻開某些影評評論,"麥可貝"這個名字甚至是"爛片"的同義辭,在絕地重生已經上映的今日,進入各大討論區,更可以看到兩派極其對比的評價互相抗衡,麥可貝在某些角度看來,也可以被稱為九零年代最受爭議的導演之一了,觀眾愛他,影評恨他,他的新片上映時總是讓輿論引起一片腥風血雨。 不可諱言的,我們身處在一個連子彈軌跡都要看得清清楚楚的電影新世代裡,觀眾已經放心地把想像的權利/權力完全交給了好萊塢的特效與導演去發揮,我們把生活中的苦悶藉由電影院裡的一百二十分鐘予以發洩(但事實上並沒有什麼被真正地紓解了),讓各式全是英文簡寫的特製音效轟炸我們空蕩蕩的大腦,五光十色的華麗CG動畫洗刷我們的視網膜,而在走出電影院之後,我們彷彿準備收假的士兵一般,繼續垂頭喪氣地面對我們無助的生活。是的,麥可貝並不是造成這波"轟炸電影"浪潮的起始者,他只不過是乘上了這波浪潮,而且乘到了最高點,再怎麼批評他的電影毫無內容,基本上這討論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也許他從未有意言志,也許他從未想拍出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典電影,他所做的努力即是發揮他的老本行:將一部兩小時電影轉變成為一部兩小時的音樂錄影帶,只要觀眾在這段時間裡享受到短暫的刺激,就是導演最大的目的。至於他的電影裡是否隱含了某種訊息,普羅大眾未必在意,因為更精妙的電腦特效隨時都在研究,更嬌艷的美女隨時等著被發掘,未來還有更多的轟炸新浪潮等著取悅他們,麥可貝只不過是這潮流裡的一滴罷了。 ![]() 麥可貝大爺本身就像個明星 於是我們所能從麥可貝電影裡探討的,絕不是劇情結構如何複雜,也不是內含什麼暮鼓晨鐘的開示,而是比較他與其他相似電影裡的戲法有何差別,效果是否鮮明,觀眾是否能夠得到他們認為等值於票價的娛樂? 在這種角度下,絕地重生裡翻拍諸多前輩的複製人題材劇情,就不是什麼值得千夫所指的罪狀了,因為麥可貝需要的只是,透過複製人的劇情架構之下,產出相對應的追殺/逃亡特效或動作橋段。而在Ewan McGregor / 伊旺麥奎格的無邪笑容與Scarlett Johansson / 史卡莉喬韓森的豐唇陪襯下,我必須說,絕地重生的動作橋段並不是近年來表現最佳的典範,但的的確確拍出了今年到現在為止最好最刺激的飛車橋段。 這段片中最長的動作橋段便是描述複製人逃亡的橋段,從主角逃出警車 - 搭上載滿鐵輪的卡車 - 與飛行機車的搏鬥 - 在市區內飛行 - 撞破大廈掉在搖搖欲墜的招牌上 - 從墜落的招牌上逃生為止,從上面大致的分段中可以看出,動作橋段最講究的起承轉合至少在這裡做到了,幾個橋段之間很清楚地把節奏切分開來,並且銜接的十分契合,更不致過於僵硬或是一廂情願。合情合理的橋段串接,加上高速的剪接與適可而止的暫停,讓觀眾看得大呼過癮:其中在市區飛行的這個小橋段,可以感受到,麥可貝似乎恨不得把膠捲剪成一秒一百格似的,在短短幾分鐘內塞入了極其複雜的飛行軌跡,觀眾根本無暇想像主角與追殺者之間的走位與相對位置,因為所有人早就看到眼花撩亂了,只看到主角穿梭在交錯的高空鐵道間碰碰撞撞地衝入大廈,碎片與火花充塞了整個銀幕,視覺效果十分華麗。值得讚賞的是,在飛行機車撞破大廈之後,麥可貝安排了一個小小的驚喜暫停,這個爆笑橋段不但瞬間讓觀眾放鬆情緒,而且更是一個承接上下橋段的休止符,讓觀眾在特效轟炸之間還可以喘一口氣,不會在連番爆炸中看得頭昏眼花。事實上在整段逃亡橋段裡,麥可貝適時地穿插追殺者不多話但精準指揮調度的旁線,讓觀眾了解這段追殺原由為何以及維持追殺在劇情裡的緊張感(這裡一方面要多虧Djimon Hounsou這位有型的黑人演員),比起在絕地任務追捕逃犯的飛車橋段裡,麥可貝只會把鏡頭對準車內,猛力地拉近拉遠,或是藉由追捕者拙劣的口白(總是"喔!""啊!""我一定要抓到你!"一堆狀聲辭與重複的台詞連發)來營造刺激效果,實在是進步許多(這個老問題甚至在絕地戰警2裡還存在)。 ![]() 這個橋段最後結束的方式很可惜地略顯草率 在最近一年的動作片裡,似乎已經沒有像絕地重生這樣長篇幅的動作橋段了,即使仍然有一些佳作,但也鮮少像絕地重生如此段落明顯,像是Batman Begins / 蝙蝠俠: 開戰時刻裡大破壞的飛車橋段,在劇情意義上有所深意,但單就動作橋段上的繁複性則略顯薄弱與刺激不足,或是Bourne Supremacy, The / 神鬼認證2: 神鬼疑雲裡開頭的飛車橋段,神秘暗殺者追殺無辜的主角,車追車到最後人追車,這樣的安排是很不錯,最後以狙擊作結也頗有驚喜,但比起絕地重生,格局畢竟是略嫌小了一點。可能是因為市面上已經好一陣子不曾出現精采的追逐橋段,更令絕地重生裡的複製人追逐顯得獨特,我很期待在明年的MTV動作橋段獎(Action Sequence)裡,能看到絕地重生獲獎。 但是就像先前所提到的,這段追逐橋段刺激有餘,但並不足以名列經典之列,首先他仍然有麥可貝礙於大量使用特效而無法徹底展現的"走位障礙",這問題在飛行機車部份特別明顯,觀眾大部分都只看到鏡頭固定在飛行機車上的乘員,或透過機車的顯示幕看到場景的其他部分,沒有辦法像Bullitt / 警網鐵金剛裡那樣用長鏡頭描述兩台車子之間來回前後的軌跡(請一定要看看ump45兄精采的警網鐵金剛介紹),麥可貝只能等到市區飛行的部份,才使用大量藍幕加上CG繪製動畫車體去表達這種互相有來有往的追逐感覺,而由於CG橋段看起來總是不比真實道具來得令人信服,導演還得在畫面上充填一堆動畫爆炸與破片,才能讓畫面看起來更豐富(或是更加混淆觀眾的感覺)。而高速公路上鐵輪亂竄的橋段看起來比較沒有這種問題,但是自從The Matrix Reloaded / 駭客任務: 重裝上陣之後,幾乎已經沒有導演能拍出更精采的高速公路大混亂,絕地重生雖然使用了鐵輪,這種未曾在銀幕上見過的嶄新阻礙物來增加橋段的複雜性,但是老實說並沒有什麼新意可言,鐵輪並沒有展現什麼奇特的效果,麥可貝自己在絕地戰警2裡面,曾經拿屍體當做飛車的阻礙物,這一點儘管令人噁心,但畢竟是有創意多了。 ![]() ![]() 背光,黃到不行的色澤,這就是麥可貝風格的招牌之一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Rob Cohen(xXx / 限制級戰警)與Doug Liman(Mr. & Mrs. Smith / 史密斯任務)這些前輩後輩紛紛開始搶奪麥可貝的動作片天王寶座之時,他交出了複製人逃亡的精采橋段作為自己最好的成績單,而不只這個橋段,絕地重生從開頭便宣示了麥可貝重拾寶座的決心,使用大量零碎的畫面描述複製人記憶裡的夢靨,這原本就是麥可貝的強項,另外數不清的慢動作畫面,仰視人物背光以塑造神聖的形象,永遠清澈的藍天、白雲,與黃澄澄的夕陽光,這些都是麥可貝在過往作品裡重複使用的模式,在絕地重生裡都再次重複地播放,似乎要觀眾再次確認麥可貝過往的榮光一般,絕地重生是一部雙重份量麥可貝風格的作品,沒有任何其他的轉變,有的只是更多的麥可貝,喜愛的觀眾請進戲院,厭惡的觀眾請識相地離開。就像片中的複製人與本尊真假難辨一般,我們可以期待麥可貝繼續複製他自豪的風格,直到他被潮流淹沒的那一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