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97
|
引用:
可能金額相對很小,不須被提及回報細項, 不然任何投資都有類似 VAVE 之類的說帖,(可能不是 VAVE 這麼俗的稱謂,但意思差不多) 某一層級以上,Value 只剩 $ 這種量化單位了 ------------------------- XX 研發中心喔,在下編過三個計畫,甚至參與過其中一個, 例如,計畫理、研發中心總計三年共投資 $xxx M , 其實第一年燒的錢很少,百分之十、甚至五趴都不到,雖然表面作帳可以做到執行 20% 的 $xxx M 公司大又強的話,機台都是供應商送來的 free demo,(前兩年免費,看如何簽) 辦公室租地、土建喔,就從節稅或當地政府的補貼、退稅......轉錢啊 人最貴,無誤 投資研發中心,裡面也有羊毛、狗與豬的邏輯啦 政府很愛、選民很爽,然後 此文章於 2025-08-10 05:07 PM 被 jenchan201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97
|
人最貴,也就是在下說的,無形資產之一
例如 TAD 之於 KEF, https://review.u-audio.com.tw/revie...sp?reviewid=146 阿Q費斯 之於 Kenwood 音響界還有很多案例.....設計師因抹原因,自己出來開一家 若你說,買公司還送一堆專利,就算專利還沒過期,還在維護, ......專利大多是蟑螂公司拿來勒索大公司用的 很少聽到台灣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專業代工的,會主動告人侵權,除了被告後防衛互告 若一家公司有某供應鏈的門票,那就要買整個公司了,用錢換時間、用錢博未來的市占 否則,挖人 (甚至挖半個研發/設計團隊) 不是比較快 此文章於 2025-08-10 05:43 PM 被 jenchan201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