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521
|
引用:
這真的有點矛盾, 整合性的產品很忌諱高不成低不就, 要一次整合內顯到當時中階的獨顯效能是做得到, 記憶體頻寬問題也好解決-用256MB 的eDram, 不過那價位呢? 一塊整合好的CPU+GPU+eDRAM的售價賣你600USD, 你想這售價有幾個消費者能承受? 雖然比起你買中階獨顯+CPU還便宜一點點啦, 不過我想到這價位, 一般消費者還是會比較偏向選擇自由度較高的後者。 這點看那Intel的那幾顆I7 870xG銷量不高就知道了....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
用APU的架構取代浮點運算 這個說法
我不知道是從哪邊來的 但是這從來沒有出現在AMD官方說法(PPT)裡 在很早期推土機還沒生產出來的時候就有人這樣子說 我不知道怎麼會有人信,從以前就說過很多次 但是怎麼說就是說不聽 AMD想做的是並列運算跟串列運算的整合 也就是可平行化的部分丟給GPU,其他的是CPU 這個可是有正大光明的出現在官方PPT裡 https://ir.amd.com/static-files/f77...14-948d6765883c HSA要的是GPU的並列運算能力 而不只是取代浮點運算這一點小玩意 但是GPU運算架構必修改以增加可以輔助CPU的通用運算的能力 所以才會有GCN 這個架構,運算方式跟傳統的GPU很不一樣; 導致於後續出現了mantle跟DX12 才能把GCN的運算能力稍微逼出來 可以看做 HSA要的是多個複雜大核心CPU 加 上千個GPU小核心的偕同運算架構 早期的side port 也只是增加容量(可以放進比較多貼圖材質) 頻寬的部分嗎 要發揮AMD設計的內顯效能的最大頻寬 只略大於當代主流記憶體一點點 (對主流記憶體略為超頻就可以滿足的範疇) AMD給的內顯GPU能處理的圖形運算本來就不多了 再大的記憶體容量或頻寬帶來幫助很些微 但是HSA其實要做的是通用運算 這部分對記憶體要求不大 要求大的是對CPU的延遲性,所以才會有APU內CPU,GPU共用cache的設計 (可以讓GPU直接讀存在CPU cache的資料) 此文章於 2020-03-16 07:09 AM 被 orakim 編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2,929
|
推土機刻意砍掉浮點單元給人的感覺吧
SIMD也是類似平行處理,看文說也是CPU對抗GPU平行運算的方式之一 AMD減少這些部分,如果不是想拿內建GPU取代又是為了什麼?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521
|
引用:
當時AMD打的算盤是, 如果一些利用到傳統FPU計算的部分能透過GPGPU來幫忙運算, 那麼FPU管線就能拿掉一部分來節省成本與提升時脈。 只不過由於軟體廠商的不買單,以及現存的舊程式根本不認識這種新架構, 就導致在PC上頭的徹底失敗,尤其是在於遊戲方面... 不然你看專屬架構(smartphone、game console)上, 大都是這種整合GPU的soc架構,也沒出現什麼大問題。 至於SIMD,看看AVX2就好了, 管線是256bit的寬度,每個核心沒幾條管線, 為了跑到4GHz、5GHz,那溫度就暴增, 加速的結果卻遠不如海量EU的GPU跑1.xGHz, 若AVX能解決一切問題, 那intel怎麼還遲遲不肯下放avx 512到桌面PC,卻還要著手研發獨立繪圖晶片? 還不是因為有些運算真的用GPGPU來運算比較適合, 這點從現在的超級電腦都是由CPU+GPU這種異質架構組成就能略知一二。 此文章於 2020-03-16 11:00 AM 被 HHeLiBeBCNOFNe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390
|
最近意外發現, 舊的R3-2200G+GTX1060後, 只要強制啟動內顯, 也能用R3-2200G補幀後, 從GTX1060的HDMI輸出.
對CPU要求不高的用戶, 又有補幀的需求, 二手的R5-2400G, 應該是可以考慮的, 而且大部分遊戲沒那麼吃CPU效能, 需要玩大作, 再補張顯卡就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