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557
|
無失真壓縮本來就是數學上會得到完全相同的結果.
會有差異根本就不是檔案格式本身的問題. 真要說的話, 多聲道的SACD用的是DST無失真壓縮, DVD Audio用的是MLP無失真壓縮, 音質不會等同於CD? 是不見得等同啦, 因為可能還贏CD..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4,081
|
引用:
以"資訊"來說沒有差異只在於資料保存的階段, 資訊只要一出檔案變成stream , 即使還沒出player就開始有變化了, 實在是找不到一個能完全"等速"(維持每一個位元應在的波型和振頻或是對應的數位資料)的傳輸 以數位資料來說會有時序的差異 (資料一樣但接收的時序不同), 以類比的電流電壓幅來說更甚是波形的失真, 在資料經過bridge到decoder和DSP時 , 已經不是原始的資訊了, 所以即使是外在的電流突波(在較差的供電環境下有人開關燈之類的) , 在'聽感"上已經有差異 , 資訊不應該都是一樣的嗎? 要做到時序的修正也不是沒有 , 所以才有所謂的音響用的數位盒子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另一個地球
文章: 4,558
|
反正我買正版CD回來第一件事情就是rip到WAV檔
然後CD封存(一次也沒聽過) 在我的NB/隨身聽上面聽WAV(隨身聽只能放WAV WMA MP3) 會拿CD出來的時候就是我發現WAV播放時有雜音或其他狀況,拿出來比對用的... ![]() 不過台版CD...品質實在是... ![]()
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快來加入World Community Grid(BOINC for Android)與Folding@home(Folding@Home for Android)的行列,一同找出重大疾病(愛滋、癌症、帕金森氏症...等)的解決方案 [YOUTUBE]PPc7gsZIk24[/YOUTUBE] ![]() ![]() ![]() ![]() ![]() ![]() ![]() ![]() ![]() ![]() 網路果然很危險,動不動就會被告... ![]() ![]() ![]() 發現自己越來越痴漢了... ![]()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557
|
引用:
所以這些跟lossless"格式"本身有啥關係? CD自己都一樣有上述問題了. 片子不一樣機器不一樣放出來聲音不一樣. 要找"聽感"都一樣, CD的世界自己大概都找不到了. 這樣前面這些有說跟沒說有啥差異... ![]() 如果說你只是要證明世界上沒有哪台機器播放CD跟播放無失真檔案聽感會"一模一樣". 那你可能是對的, 不過這樣比較的意義是在比機器還是比格式?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4,081
|
引用:
它是一個格式 , 就必須去把利用decoder它還原成音效卡能讀取的格式, 過程多了一關 , lossless只能確保它在無視時序的條件下可以完整還原資料正確性 , 所以"格式"的差異當然有差 , 選擇差異最小的格式才是比較好的 , 當然CD也有一樣的問題 , 但是如果今天放的是CD上面的lossless壓縮音樂檔 , 和單純只是PCM那又不同了, 沒人會強求聽感真的要完美, 但差異有大 , 也有小 , 同樣都是聽感有差異 , 一般人盡量會去選擇還原度最高的訊源/格式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另一個地球
文章: 4,558
|
引用:
沒錯,就是這個... ![]()
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快來加入World Community Grid(BOINC for Android)與Folding@home(Folding@Home for Android)的行列,一同找出重大疾病(愛滋、癌症、帕金森氏症...等)的解決方案 [YOUTUBE]PPc7gsZIk24[/YOUTUBE] ![]() ![]() ![]() ![]() ![]() ![]() ![]() ![]() ![]() ![]() 網路果然很危險,動不動就會被告... ![]() ![]() ![]() 發現自己越來越痴漢了... ![]() ![]()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658
|
引用:
好似像ASIO 是解決混音時的延遲, 所以有人說用內建音效單純聽音樂不需特意去使用ASIO4all, 所以是說decoder 的動作發生問題?! M$Windows 設計缺陷?! 或是解碼的硬體設計不良?! 我以為lossless 壓縮跟一般zip/rar 的差異在於它主要為實時解壓並播放 lossless 比wav 好在於它可內嵌很多資訊, 如嵌個MD5 值以確定資料是否損壞 ape 好似只要損壞就不能播放了, flac 可容錯, 但用CUE Splitter 分割flac 又不會寫入MD5 就不知怎麼分辨完整性了 ![]() 所以我都先分割wav 再轉flac 才存放硬碟... 很驚訝現在有隨身聽有支援ape?! 我以為它複雜度很高會很秏解碼資源而很秏電 更驚訝Apple 只支援自己的lossless 格式不支援flac?! 原來它這麼封閉?! 我以為flac 是支援度最廣的lossless 且decode 速度又很快 最近好像很多高檔一點的隨身聽有支援flac, 創見好像都沒不支援... 我較希望的是支援lossy 的mpc (Musepack), 經過聽覺心理設計的有損格式...但支援的player 不多, 且有的好似大多要自己改韌體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4,081
|
ASIO bypass windows的mixer所減少的耗損又是另一個關卡 ,
和格式轉換之間有所不同, loseless會不會檢查MD5或是CRC我覺得是其次, 資料完整性來說 , loseless就是loseless, 不會有差錯的 會對聲音造成影響原因是另一層面, 這樣子說好了 , 假設0~1秒所產生的波型由20000筆座標來形成, 本來聲音所儲存每一點資料的座標 , 也許X軸都對的上 , 但Y軸(時間)是不一定能對齊的 就以傳出和傳達的每一個資料都沒錯 , 但形成的波型就會不同 只要和時間軸扯上關係, 就很難處理 用另一個角度來看 我從C槽把某些檔案COPY到D槽, 能否保證每0.01秒所傳的bytes數都是相同的? 以聲音來說 , 甚至是1/44000秒"區間"內的資料 , 都不能保證每次傳送的區間的內容是一樣的吧 我想那不是MD5或是CRC的工作對吧. 這些都會被很多東西影響 , 儘管是loseless的decode的工作. 考量到人耳的分辨和揚聲系統的表現力 , 大多都聽不太出來就是了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733
|
引用:
bypass windows 的 mixer 所減少的耗損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4 您的住址: 懸崖邊
文章: 1,462
|
很精采的討論
各位高手請繼續 ![]() 雖然有些東西很難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