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李麥科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51
引用:
作者A專
其實我一直有個疑惑,
研究者是論文的作者, 但這些論文資料庫複印一張所收的錢, 研究者卻是連一毛也拿不到.
不可否認, 建置與運營資料庫要錢, 這些公司也要賺錢,
但是他們用來賺錢的商品內容, 卻是研究者們寶貴的心血.
這其中存在著奇妙的構圖.

拿不到錢, 相信大部分的研究者都無所謂,
自己的論文研究傳的越廣越遠越高興, 大家重視的是自己論文的評價與影響力.
但我相當好奇的是資料庫公司拿研究者的心血去賺錢這部分,
邏輯好像變成了:來來來! 我幫你們這些研究者們把研究成果傳的又廣又遠, 所以你們的心血就無償給我們用來當商品原料吧!
結果, 就變成了研究者在幫這些資料庫公司作免費工. 如果有人用奇妙的途徑取得, 還會被這些資料庫公司求償.
這其中的關係構圖, 多少有些奇妙呀.

其實學術界基本上也在拼業績
就是在拼誰可以生越多研究
誰可以上比較好的期刊(但是所謂好期刊,也是數字拼上去的,這個數字怎麼來的,我個人是覺得很有爭議)
誰的研究被其他人引用的多
這些都可以變成可以計算的業績

但是數字好看,研究就很有意義或是很了不起?
以我待過的學門(以前我念資管)
如果是一級期刊的文章,10篇我個人覺得大概約有4篇是真的好看
(好的研究有的時候真的就像是小說一樣好看,文章寫的好,研究也有意思,而且說真的這種文章看多了,台灣的研究可能就真的不好看,更別說什麼碩士論文了)
以後還是這樣嗎?
我就不知道了

總覺得以後學術界研究水準的評鑑會有很大的問題(也許早就是了)
可是你問我除了比數字
還有什麼更客觀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此文章於 2009-01-22 02:46 PM 被 李麥科 編輯.
舊 2009-01-22, 02:44 P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李麥科離線中  
A專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51
引用:
作者李麥科
其實學術界基本上也在拼業績
就是在拼誰可以生越多研究
誰可以上比較好的期刊(但是所謂好期刊,也是數字拼上去的,這個數字怎麼來的,我個人是覺得很有爭議)
誰的研究被其他人引用的多
這些都可以變成可以計算的業績

但是數字好看,研究就很有意義或是很了不起?
(中略)

總覺得以後學術界研究水準的評鑑會有很大的問題(也許早就是了)
可是你問我除了比數字
還有什麼更客觀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麥克兄說的甚是,
學術界基本上也是大家在拼業績,
不用是因為還是有不少人在打混,
自然科學的研究, 有不少都是共同研究, 有些資深的要掛名, 大概也很難拒絕,
更何況還有資遣的主動孝敬請這些資深的掛名,
要抓誰打混, 多少非圈內的會比較難了解.

但人文社會科學相對上就比較簡單, 由於大多是個人研究的關係, 看一看著作目錄就知道,
有人十年內竟然連一篇文章都沒有, 這實在是有些超過.
近年國內要求比較多, 有些人乾脆把非學術刊物的文章也擺上去湊篇數, 真是亂來.
雖然說人文社會科學(特別是人文學)的研究較花時間, 許多的研究要靠長期的醞釀,
但這種多年內沒一篇文章的, 只有極少數真正後來可以拿的出幾篇甚至是一本震動圈內的著作.
換句話說, 剩下的都是在鬼混, 不然就是被繁重的教學與行政工作壓垮(這部分的情況, 在私校確實不少).

不過,若要評鑑論文的, 這個真的是只有專門領域的人才看的出門道,
現行的量化方做法絕對有問題, 但是正如麥克兄所說的,除了比數字,還有什麼更客觀?
好像變成了一種必要之惡.

至於人文社會科學這邊還有在搞期刊排序, 這部分也是有問題,
許多審稿人的專業與立場是"奧妙"的, 但因為他們很有名(血統純正, 關係做的好), 所以他們成為知名期刊的審稿人,
他們根本不見得比投稿者行, 但是淨是為了審查而審查, 提出了一堆很有問題的修改意見要投稿者照著做,
結果反而是讓論文的價值下降.
如果要避開他們, 那只能去找其他等級的期刊以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避的掉, 這種事情多多少少都存在.
一些投稿者為了避免讓自己的論文被要求亂改, 甚至乾脆直接投其他等級期刊. 這又造成了一種與期刊排序邏輯間的矛盾.
此外,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 投稿知名期刊從投稿到接受刊出要花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 一兩年都是正常,
但是偏偏有其他的研究者在做同樣論題的研究(我徹徹底底地碰到了 ),
那怎麼辦, 那當然是投比較快的期刊搶佔先機, 而比較快的期刊, 通常排序也不會太前面.

還有一種, 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 如果一個題目做的很面面俱到或者是有很多人已經在做的話,
通常後面的人就不會在碰, 那不再碰當然就沒有引用, 所以越後面做的越完整的研究,
其引用數字經常不會太好看. 這個跟講究數字的評價方式絕對有邏輯上的衝突問題.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新的或特殊的領域上,
例如做台俄外交關係, 會俄文的台灣沒幾個人, 偏偏要做這個領域就是要俄文行才有辦法,
結果拼了老命寫一篇文章, 有能力引用的人根本沒幾個.

再來, 就是專書的問題, 人文社會科學影響力最大的, 經常是專書而非論文,
但專書在這種以論文中心思想的評價系統中, 卻不佔什麼地位.

總之, 現行靠數字來進行的研究評價系統問題非常大,
但卻很難找到可以取代的方式(努力還是有的, 但短期內尚難見成效),
而且如果把這一關去掉, 恐怕會有一些人徹底打混.
真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舊 2009-01-22, 04:20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專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5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