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1,772
|
引用:
9950的L2有很大嗎? 不懂就別用反諷法 ![]() 對新架構來說,加大L2還不如加大L3...雖然9950效能普普,L2也只有512K*4, 但I7的L2更少,只有256K*4,同樣使用大容量L3快取,就可知道這是目前兩大廠認定的趨勢 此文章於 2008-11-11 09:22 PM 被 willism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3,188
|
引用:
那我拿板凳來請大師開講,談談在目前新時代的CPU之架構與L2之關係。 順便請教 1.I7與K10架構之縱合分析,何者適用於科學運算,何者適用於3D運算? 2.I7與L2與L3之間,數值與速度及成本,其考量點為何? 3.如上,以K10為例。 我這次沒反諷吧? 除非你是CPU設計團隊的,或者你是某某學者,否則,恐怕你沒比我懂得多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281
|
引用:
我對CPU架構探討的題目很有興趣,希望大大對上面三題能盡吐所知 至於筆戰能免則免吧,每次吵架過後總覺得自己很無聊,不但浪費時間,心情變得也很差 順便一提我的疑問或觀點: 一、原來科學運算與3D運算也有差別?不都是浮點數運算嗎?還是說其中有牽扯到SIMD單元的執行效能? 二、SRAM 與 先進製程 一直是 Intel 的強項,要比 L2 + L3 的大小及延遲時間,AMD 通常只有吃灰的份。但我很詫異這次 I7 的 L2 縮減到只剩 256K,雖然可能只有遊戲的性能受到影響,因為以 Intel 目前的製程實力,要做出 8M 以上的共享式 L2 根本輕而一舉,難到從原生二核變成原生四核,共享式 L2 遭遇重大瓶頸,非得改放到延遲時間大增的 L3 不可?其實 L3 的速度比起 DRAM 根本快不了多少,稱之為快取似乎有些言過其實了。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縣新莊
文章: 702
|
簡短回覆一下:
CPU:Intel Pentium E8400 (1333Mhz/3.0G) 雙核心拼高時脈,反正耗電也才65W。 MB:我沒意見,請其他大大推薦。 RAM:創見 DDR2-800 2G (OK) VGA:9800GT TOP (OK) HD :WD 640G AAKS DVD-RW:Philips SPD2514BM (OK) POWER:建議到400W或以上,可以請教LIS狼大大。 螢幕:22吋寬螢幕,可以到「顯示設備」那一區請教,那邊專家多。 大致上這樣。
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目前的電腦配備 處理器:Core 2 Due E4600(好想換Q9550) 主機板:ASUS P5Q-EM 顯示卡:G45內顯(256MB,好想換5770) 記憶體:DDR2 800 2GB x 2 硬碟機:WD 250G 16M SATA 2 / Seagate 40G x3 2M IDE 電源:ZIPPY G1 400W 機殼:白色巨塔 4大6小(好想換SG03) 燒錄機:ASUS 22X DVD 喇叭:J-S J1301 USB / JBL Pro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772
|
引用:
科學運算應該是指 矩陣向量這類的運算吧? 3D運算是浮點運算? 純猜測 ![]() 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我只是好奇亂入 ![]() -- 不會被打吧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4 您的住址: TIWAN
文章: 18
|
a牌真的很差嗎?
i牌真的很強嗎? 就當前價格比來說,i比a貴好幾成甚至是一倍或一倍多,但含i牌超頻後能多a牌多少效能呢? 花更多的錢買到幾乎看不出來的那多一點點的效能,而為了超頻又花了另外一筆錢去買更好的散熱設備,而多出來的效能仍然是看不太出來… 多一成多二成的效能?拿那筆錢去買好一點的a牌那效能不是更好? 去查查市面上當前在賣的a牌和i牌的最高和最低的cpu效能差別,以同雙核或四核來比… 差別沒你我想像中大(含i牌超頻後比a牌不超頻),但價格的落差確大到嚇死人… 不會說a牌跑不動換i牌就順到嚇死人,那種事會相信而花大錢的人,心理上覺得爽那也就算了,但說真的實際上的差別真的沒差太多,可自行去查查相關專業評比論譠的資料… ps:花大錢買當前最好的,不如買入門級即可,省下來的錢日後用來升級,那時的效能決對比當前最好的還要好,當然若是"玩家的話"那就不列入考量。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縣新莊
文章: 702
|
引用:
專業繪圖,是拚時效的。 如果半夜算圖提早30分鐘算好,我就多30分鐘睡眠,這種錢一定要花。 目前還我沒有邁入PCI-E專業繪圖卡的階段,因為我的目標是FireGL V7600。 錢存夠,就升級,衝進45nm,但還是Intel架構的主機。 AMD,真的敬謝不敏,就算有再高的C/P值也無法說服我。 需求不同,我尊重你的看法,但不能認同,因為各自用電腦做不同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目前的電腦配備 處理器:Core 2 Due E4600(好想換Q9550) 主機板:ASUS P5Q-EM 顯示卡:G45內顯(256MB,好想換5770) 記憶體:DDR2 800 2GB x 2 硬碟機:WD 250G 16M SATA 2 / Seagate 40G x3 2M IDE 電源:ZIPPY G1 400W 機殼:白色巨塔 4大6小(好想換SG03) 燒錄機:ASUS 22X DVD 喇叭:J-S J1301 USB / JBL Pro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8
文章: 551
|
引用:
你講的這種才是真正的少數人, 比專門打 game 的那種還少.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8
文章: 104
|
最後我還是決定不投向多核心,想選雙核心就好
對玩遊戲來說,高時脈應該比高快取來的重要吧 ? 快取大,對遊戲似乎沒有直接的影響 而我主要是用來玩遊戲,沒有轉檔與繪圖 所以就選個適中的CPU就好 目前我有考慮INTEL E5200 但有人說E5200推不動好的顯卡? (9800GT 4830 4850) 我打算配4850顯示卡 I牌考慮的只有E5200 ,在上去價錢就差太多了 而E7200卡在中間 不上不下,價錢加倍,效能卻沒有明顯增強 而A牌價差在一千元左右 可以考慮的CPU有好幾顆 5200 5600 6000 莫非A牌這三顆的效能都比不上I牌的5200? (以不超頻來說) 超頻 1.可能多一筆散熱器的費用 2.超不好可能造成系統不穩 3.縮短硬體壽命 4.我不會超頻 就剩下CPU有待選擇了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1,495
|
引用:
敝人倒是想到一個陰謀論 Intel很喜歡玩"提升快取容量"當新產品來賣的梗 一方面滿足消費者升級的慾望,一方面逐步拉開對手距離 一個花費鉅資研發的新架構, 通常廠商希望它的壽命越長,才能賺越久以及爭取後續產品研發時間 剛出來的I7姑且可以視為剛出來的C2D 從6系列的2MB,6X50的4MB,4系列的2MB,2系列的1M,9系列的6M/12M.. 不難發現Intel很明白的是用L2快取來做產品區隔 其實Intel自己很明白I7 L2快取小,對遊戲的負面衝擊 於是在初代I7推出後的1季或是2季, 便"順應民意"推出L2增量提升版.. 一次加一點L2容量,慢慢地與C2D拉開效能差距,完成世代交替 頗有當初P-III過渡到P4時的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
只看得見別人在過爽日子嗎? 什麼時候努力讓自己過得爽一點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