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akz77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5
引用:
作者19wood53
不是衝突。只是注重的先後不同而已。
我思故我在。是起頭,不瞭解自己就沒有後來的發展。
最後就到了無我。因為瞭解到個體只是依附在群體之中而已。

這個和武俠小說相同。開始要靠寶劍,進入一個境界以後就可以化樹枝為寶劍。


就像海賊王的"霸氣"意思一樣嗎???把霸氣灌入樹枝,就變成了寶劍了!!

離題一下,那把霸氣灌入老二呢??不就.........
     
      
舊 2008-09-30, 01:25 P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kz77離線中  
cool810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卡拉巴星球
文章: 1,499
引用:
作者=.=
那會累死

語言分析除了邏輯外還有語意學

說半天最重要的還是語意探求吧

(也就是問清楚人家:你說的這句話是啥意思?)

求用精確簡易的文字來表達該義涵

然後該語言最好必須精確

所以說其實語言分析是英文在用的

然後是英文+哲學(其實最重要應該是形上學)+語言分析(方法)

用語言分析了解是西方哲學傳統的強項,對釐清問題還滿有效的,在佛教中也有類似的因明學名言量論系統
不過如果沒有設定目標...對佛教來說是求解脫,不斷發展的反覆辯證真的會累死人,而且也只是一種戲論罷了

"我思故我在"在佛教看來會把意識實體化,但在佛教中思慮也是無常的,屬於五蘊相續流轉的現象,這是根據緣起而說
初學的人建議還是從阿含下手吧,觀察五蘊變化只有透過自己實驗才會知道,這是單靠邏輯分析達不到的
 
舊 2008-09-30, 01:26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ol810離線中  
phshine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12
簡單地說,「我思故我在」,只是在說明,
無論如何懷疑,最終得預設「思想」本身是存在的。
而「諸行無我」,說的是,不要在做事的時候,起了分別心,有了對於「我」的執著。

這兩者有沒有衝突?
從做思想活動的觀點來看,笛卡兒的說法和「諸行無我」的說法都預設了,
「至少」做思想活動的主體都是存在的,這種「存在」是概念上的,
就此而言,是沒有衝突的。
但是做思想活動時,意識到「有一個思想主體存在」這個想法,
從笛卡兒的說法來推論,這是真實的,
而從「諸行無我」的說法來推論,這是虛幻的,
這裡就產生衝突。

問題是,笛卡兒只是要找一個思想活動中「清楚而明晰」的概念,進而認識世界,
而「諸行無我」是要避免把虛幻的當真,
既然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像笛卡兒一樣認為有這樣一個概念,
那麼,唯有認識在行為中做決定選擇而有所偏好的「我」這個概念是虛幻的,
才能進一步從「有我」和「無我」的爭論中跳脫出來。

可以這樣看,「諸行無我」先肯定了笛卡兒的說法,然後進一步地批判了笛卡兒的說法,
至於最終是「有我」還是「無我」?都不是!有這樣的想法就是有分別,
又預設了「我」,這樣應該就可以看出為啥笛卡兒發現這東西無法懷疑,
而「諸行無我」卻一直想幹掉它。
舊 2008-09-30, 03:42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hshine離線中  
cool810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卡拉巴星球
文章: 1,499
引用:
作者phshine
簡單地說,「我思故我在」,只是在說明,
無論如何懷疑,最終得預設「思想」本身是存在的。
而「諸行無我」,說的是,不要在做事的時候,起了分別心,有了對於「我」的執著。

這兩者有沒有衝突?
從做思想活動的觀點來看,笛卡兒的說法和「諸行無我」的說法都預設了,
「至少」做思想活動的主體都是存在的,這種「存在」是概念上的,
就此而言,是沒有衝突的。
但是做思想活動時,意識到「有一個思想主體存在」這個想法,
從笛卡兒的說法來推論,這是真實的,
而從「諸行無我」的說法來推論,這是虛幻的,
這裡就產生衝突。

問題是,笛卡兒只是要找一個思想活動中「清楚而明晰」的概念,進而認識世界,
而「諸行無我」是要避免把虛幻的當真,
既然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像笛卡兒一樣認為有這樣一個概念,
那麼,唯有認識在行為中做決定選擇而有所偏好的「我」這個概念是虛幻的,
才能進一步從...

小糾正一下,樓主把"諸行無常"和"諸法無我"混同一句了

"諸行無常"主要是指"苦聖諦"裡所講:遷流不息的"行苦"。緣生必緣滅,諸行無常故,剎那生滅。
"諸法無我"是指一切事相皆無自性。這裡要強調一點,緣起表示隨順因果,而空性是對於徹底了解業果行相後的認識;
錯誤顛倒了解空性會產生斷滅空,以為一切都不存在。

關於笛卡兒的論證,以佛教來說,如果由"我存在"的預設立場出發,"有我"會成為為了證明自我存在的"常見";
而若"無我"也由"我存在"的預設立場去反駁"有我",這時候"無我"也就成了相對的"斷見"。

然而佛陀說,"我"只是身心五蘊的綜合。離開五蘊固然找不到"我"(無"離蘊我"),就是在五蘊中也無"我"(無"即蘊我"),
一切只是緣起法則的如實知見,"法爾如是"。

"我"(補特迦羅我)在佛教裡是妄計實有,這是由於無明(主要是對四聖諦的無知)而來。
在佛教裡,妄計實有產生的"自性有"是需要破除的,然而佛教並沒有反對"緣起有",因此世俗得以成立;
同樣,"無"並非"全無",而是指"諸法無我"的"自性無",這裡關於"有"、"無"的理解都必須緊扣"緣起"之義。
這樣既不陷於"常"邊見,也不墮入"斷"邊見,以佛教說就是"因緣所生法,不常亦不斷"的道理。

此文章於 2008-09-30 05:45 PM 被 cool810 編輯.
舊 2008-09-30, 05:42 P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ol810離線中  
phshine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12
引用:
作者cool810
小糾正一下,樓主把"諸行無常"和"諸法無我"混同一句了


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他的確是說「四法印」:

引用:
作者Pacifism
笛卡兒說, 我思故我在
佛教的四法印則說, 諸行無我
從字面來看雙方是有衝突,但是實際意思有無衝突?


「諸行無我」的來源:

今有四法本末。如來之所說。云何為四。一切諸行無常。是謂初法本末。
如來之所說。一切諸行苦。是謂第二法本末。如來之所說。一切諸行無我。
是謂第三法本末。如來之所說。涅槃為永寂。是謂第四法本末。如來之所說。
是謂。諸賢。四法本末。如來之所說。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8) 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一(九)》
CBETA電子版 (T02, no. 125, p. 640, b7~19)
舊 2008-09-30, 11:35 P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hshine離線中  
小建
*停權中*
 
小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7,451
引用:
作者akz77
就像海賊王的"霸氣"意思一樣嗎???把霸氣灌入樹枝,就變成了寶劍了!!

離題一下,那把霸氣灌入老二呢??不就.........



強力水柱!
舊 2008-09-30, 11:45 P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建離線中  
小建
*停權中*
 
小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7,451
引用:
作者akz77
就像海賊王的"霸氣"意思一樣嗎???把霸氣灌入樹枝,就變成了寶劍了!!

離題一下,那把霸氣灌入老二呢??不就.........



強力水柱!
舊 2008-09-30, 11:51 P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建離線中  
mksrock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7
您的住址: 桃仔園
文章: 0
引用:
作者akz77
就像海賊王的"霸氣"意思一樣嗎???把霸氣灌入樹枝,就變成了寶劍了!!

離題一下,那把霸氣灌入老二呢??不就.........

現今世上只存一筆入魂,閣下之假設難道是武林失傳已久:一屌入.....

看現場氣氛太沉默,來離題一下,應該不會被趕出去吧

我有疑問,笛卡兒之所以會提出「我思故我在」,是為了懷疑世上的一切,所做出的不得不的論理基礎
佛教的無我,目的是為了要解脫,不落入輪迴,才告訴大家不要執著「我」
兩個「我」概念、層次跟本不一樣啊!!!

把悍馬車跟法拉利拿來對比,到底要比什麼啊??
舊 2008-10-01, 12:15 A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ksrock離線中  
cool810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卡拉巴星球
文章: 1,499
引用:
作者phshine
「諸行無我」的來源:

今有四法本末。如來之所說。云何為四。一切諸行無常。是謂初法本末。
如來之所說。一切諸行苦。是謂第二法本末。如來之所說。一切諸行無我。
是謂第三法本末。如來之所說。涅槃為永寂。是謂第四法本末。如來之所說。
是謂。諸賢。四法本末。如來之所說。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8) 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一(九)》
CBETA電子版 (T02, no. 125, p. 640, b7~19)

經證是這樣沒錯,不過現在一般的用法是"諸法無我","法"比"行"含義更廣,不僅包含有為法,也包括無為法的絕對性與涅槃。

下文引一段經文給樓主這個主題參考看看:

節錄《雜阿含第二六二經》

時闡陀語尊者阿難言:「一時,諸上座比丘住波羅捺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時我晨朝著衣持缽,入波羅捺城乞食。食已還,攝衣缽。洗足已,持戶鉤,從林至林,從房至房,從經行處至經行處,處處見諸比丘而請之言:『當教授我,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時諸比丘為我說法言:『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我爾時語諸比丘言:『我已知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然我不喜聞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見,是名見法?』我爾時作是念:是中誰復有力堪能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我時復作是念:尊者阿難今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曾供養親覲世尊,佛所讚歎,諸梵行者皆悉知識,彼必堪能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善哉!尊者阿難!今當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

時尊者阿難語闡陀言:「善哉!闍陀!我意大喜,我慶仁者能於梵行人前,無所覆藏,破虛偽刺。闡陀!愚癡凡夫所不能解,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諸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汝今堪受勝妙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闡陀作是念:我今歡喜,得勝妙心,得踊悅心,我今堪能受勝妙法。

爾時、阿難語闡陀言:「我親從佛聞,教摩訶迦旃延言: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如,是名正見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尊者阿難說是法時,闡陀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爾時、闡陀比丘見法,得法,知法,起法,超越狐,疑,不由於他,於大師教法得無所畏。恭敬合掌白尊者阿難言:「正應如是,如是智慧梵行,善知識教授教誡說法。我今從尊者阿難所,聞如是法,於一切行皆空,皆悉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滅盡,涅槃,心樂正住解脫,不復轉還;不復見我,唯見正法。」

此文章於 2008-10-01 08:53 AM 被 cool810 編輯.
舊 2008-10-01, 08:51 A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ol810離線中  
phshine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12
引用:
作者cool810
經證是這樣沒錯,不過現在一般的用法是"諸法無我","法"比"行"含義更廣,不僅包含有為法,也包括無為法的絕對性與涅槃。


個人觀點:
樓主提四法印中的「諸行無我」,咱也就「諸行無我」來討論,
而且,他需要是「諸行無我」的說明,咱也就「諸行無我」做一般性說明和比較。
雖然三法印和四法印義理相通,不過為了討論簡便,宜就樓主給的主題討論。
舊 2008-10-01, 10:09 A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hshine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18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