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8 您的住址: 滅絕希望的世界
文章: 336
|
看來這一場顯卡大戰
越來越有看頭嘍~~!
__________________
CPU:Intel i7 930 ES M/B:MSI Eclipse SLI RAM:金士頓 DDR3 1333 4Gx6 Hynix顆粒 VGA:ATI 5870 1G PhysX-VGA:NVIDIA 8800 Ultra POWER:振華冰山旗艦Plus 1000W模組化 Case:Cooler Master H.A.F 932 --------------------------------------------------- 02/20 用顯卡掛Folding@Home時~會用多少瓦數~我來測給您看~! ![]()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18
|
引用:
GT200的中階就是G92阿........ 除非出384bit/320bit硬拼. 例: GT250 --384bit GT240 --320bit 但成本還是太高了,NV可能G92b(55nm)才能打價格戰... 或是用記憶體刪減的策略.. 此文章於 2008-06-20 01:52 PM 被 hawtz 編輯.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457
|
引用:
這樣記憶體頻寬也砍了很多 目前4800 series在高解析度中 跟GTX 2XX差距沒想像中的大,從價格來看的話 目前NV的策略就是跳水和9800GTX+ 還能暫時跟ATI纏鬥一陣子吧 可能換個Driver GTX280的效能就出來了(525mm^2的die...) 此文章於 2008-06-20 03:52 PM 被 a1234957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594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土城人
文章: 8,854
|
引用:
考慮價格因素,4850 佔上風, 不過,敝人反而開始對 260 產生興趣.... ![]()
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電腦、攝影,旅遊、玩車其實也是我的最愛! ☆雙核遊戲機 E8600 oc 4.3G+P5Q-E+G'Skill-DDR2 1066 2G*2+ ATI 4870 1GB ☆四核轉檔機 Q9550 oc 3.77G+友通DK P45+創見D9-DDR2 1G*4+ nVIDIA GTX285 1GB 攝影器材: Nikon D80 Canon EOS 3 / 300D / 450D SONY W300/FujiFilm F100FD+F50fd/Sony 707/Sanyo J4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3,258
|
目前看各家的測試,
以9800gtx和4850來比較, 有些偏頗9800gtx,有些偏頗4850, 個人以為computerbase的總評部分或許可以當個參考, http://www.computerbase.de/artikel/...rformancerating 未開aa,af 9800gtx稍勝或持平4850, 開aa,af後4850則有較明顯領先, 這個比較受爾後遊戲的支援度與驅動的更新影響, 目前看來似乎4850占了上風! 耗能上4850表現較優,價格上也是4850較親民, (卡的成本應該也是nv的劣勢??) 整體看來,4850競爭力十足, 只是那個原廠的散熱器實在"too bird"了, 讓人覺得有些美中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
2013 UPCOMING PC-GAME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5
文章: 604
|
不知道AMD是否改良過記憶體控制器
在某些遊戲下CF成績是單卡的兩倍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48
|
最近看了很多文章,大家都圍繞著原廠散熱器鳥這個話題在批評
因個人從事OEM散熱模組設計(但,我不是從事VGA設計),想告訴大家,並不是原廠散熱模組太鳥,而是原廠散熱模組根本不需要做到那麼好,絕大部分原因出在成本壓力的問題 假設,若GPU spec是95度,那散熱模組溫度只需要達到功率全load需求的spec 95度以下即可,為何要做到那種極低溫度? 除非利潤很高,或是系統廠商有要求要做到幾度以下,否則一般原廠散熱是不可能做到最佳狀態 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查GPU RAM MOS CHOKE 各項電子元件的溫度上限需求,其實以原廠散熱器的SPEC來說,根本綽綽有餘 因為會來這邊的,都是玩家級的,所以大家當然都會覺得原廠散熱器鳥,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也因為這樣才會有一些專門設計來給玩家使用的各種高效能散熱器的東西出現...... 若大家對我的見解有不同看法,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只是站在模組廠的角度來跟大家講我自己的看法......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457
|
引用:
我也同意 在不熱當的條件底下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87
|
引用:
同意+1 應該是有設計過 反正可以正常運作就好 像我的SAS卡(PERC 5/I)溫度也很高 從來沒有出包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