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106
|
引用:
電腦改朝換代很快的。 86年時,P166的確是主流。 當年剛好進大學,所以記得很清楚。 當年四月左右買了Cyrix 200+,九月多弄了Pentium 166 再過大概不到半年就有同學開始用PII 233... 當時還覺得windows可以直接關機很新奇,還第一次聽說AGP這玩意兒… 就像去年的現在,雙核心貴到爆。誰會想到有便宜的雙核心CPU可以買呢?
__________________
Money can't buy happiness, but it can buy performance. ![]()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3
|
引用: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地獄18層
文章: 3,250
|
來一個三萬元以上的U好了...
http://www.synnex.com.tw/asp/Produc...98&vendor=Intel 這鬼東西有沒有可能變成主流產品,甚至變成五千元以下的入門級... 當然有可能,只要Intel一直出新的U... 就像是當時P4買七八千的人怎麼會想到過一年P4D被拿來當賽揚賣...
__________________
徵你不要的AM4 CPU 徵你不要的SATA接頭斷裂SSD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文章: 167
|
引用:
你買過兩萬的P166?不要開玩笑了,P54C的P166幾乎沒在市場流通,P55C的166馬上就上市,也從未有此天價在通路流竄。當時AMD的K5根本無力對INTEL產生任何作用,Cyrix都比AMD強,反倒是286、386、486時代AMD因為是INTEL授權生產相容品,效能的狀況還比K5時代好太多,但是你(或是你認識的任何人)有在消費通路市場買過2、3萬一顆的286、386、486、Pentium?有?或是沒有?不要只會丟下一句XXX當時XX多少錢的空話。 INTEL的整體策略一直都是延續Moor's Law的腳步,兩萬的CPU不要說你想買,想買都買不到,根本不會在通路鋪貨。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2,195
|
引用:
有那樣貴嗎? 我記得我那時候買剛出Pentium MMX 200MHZ時也才8XXX多阿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5 您的住址: 新竹
文章: 156
|
引用:
有的,可能您是較之後才去買. Pentium MMX 200MHZ剛出時賣12xxx 當時主流的Pentium MMX 166MHZ 才是8XXX 因為那是我第1台電腦(我爸出錢) 本來我堅持要 Pentium MMX 200MHZ,但因預算不足(已經爆5萬了)只好改 Pentium MMX 166MHZ,當時我還很不滿(真是死小孩 ![]() 現在每想起這事都感到後悔,太浪費了.尤其過一年後想升級時發現只有賽揚相容時,e04都快罵出來了,從此我成為一個堅定的A衛隊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2
文章: 2,806
|
引用:
Pentium MMX時代沒有賽揚吧? 賽揚是Pentium II時代才有啊!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5 您的住址: 新竹
文章: 156
|
引用:
您說的沒錯,應該是1年多後的樣子,總之那時已改朝換代了.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板橋
文章: 5,112
|
A社和I社都是不折不扣的營利事業,身為一般消費者的絕大多數網友實在沒有必要當所謂的fans甚或為此惡言相向打落水狗,不過以鵝個人觀點A社的紀錄還比I社稍微好些,像鵝前幾天才為了一般所謂I牌平台比較適合轉檔的緣故自某位苦主那邊入手一套(其實是資源回收
![]() ![]() ![]() ![]() 相對而言A牌平台不論是S754雖然不算太powerfull但好歹還算堪用,而S939如果不考慮和主流AM2的價差的話也還算有一定程度的擴充性,不像I牌平台雖然看來都是LGA775,卻沒有辦法換上現在比較理想的CPU,單就以上這個例子而言A社和I社哪個比較user friendly應該不難理解吧 ![]() ![]()
__________________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5
文章: 409
|
引用:
那時後CPU升級的很快,我是在86年5月組的,因為7月退伍正準備要放退伍假。記得很清楚,MMX166當初正紅什麼多媒體指令級的,的確是主流,一顆CPU就6000多,地位等同於現在的E6420。你過了一年買PII 350,也沒有錯阿~~ 引用:
MMX166 開價20000以上,應該是剛出來的時候吧,大概就像今年3月的Q6600吧~~ 我講的是主流規格喔!!就是最多人組的價格~~ 引用:
我指的是任何時候的主流規個喔!!任何時候都有6000元的CPU,但有同時有2-3萬的CPU。 P.S 我16樓的回文主要是回2樓的 chanhsiaohsin!!大家不要誤會喔!!
__________________
處理器:AMD X4 925 主機板:技嘉 MA770T-UD3P 顯示卡:技嘉 GTS250 GDDR3 1G 記憶體:創見 DDR3 1366 2G*2 燒錄機:LG GGC-H20L 藍光 COMBO機 硬碟機:WD 8088AADS 32M 顯示器:DELL 3008WFP 電供器:海韻S12 430W+聯力 A05 音效卡:X-Fi Xtreme Music 喇叭:Creative I-Trigue L3800 滑鼠:羅技 無限鐳貂 MX62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