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9
|
引用:
阿勒... BD又不是SONY自家的規格... 明明就還有很多廠商一起制定的 SONY只是BD的主導廠商之一 跟之前的UMD、MS卡比起來 BD開放多了 而且BD的機器明明就可以向下相容DVD 拿這點來反SONY實在是打不到痛腳.......... BD令人擔心的地方應該是片子要怎麼保存才好 實在是太薄了 雖然有TDK的超硬技術加持 但是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8,545
|
引用:
阿勒∼ 您搞錯了,BD是Sony幾乎完全主導的規格,其他家都只是列名的協力廠商...... BD最好的保存方式,應該還是乖乖地躺在殼內。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540
|
引用:
跟藍光播放機比起來這個價錢其實不貴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8,545
|
引用:
初期blu-ray的燒錄機子大概沒有兩萬跑不到。 ![]() 哈哈∼最近許多觀察家對於Sony能不能謹守承諾於11底前推出頗有疑慮,甚至認為今年要看到PS3的機率不大.......就算PS3能夠上市,有趣的事賣越多、賠越多,幾乎是賣一台賠一台,因為初估PS3的成本是一台US 900~1000。 雖然還有五個月才知道真假,不過這對於打擊專門想靠獨家規格授權費海撈一筆的爛公司Sony、跟想要使用便宜次世代光碟的玩家而言,倒是很好的消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板橋市
文章: 2,558
|
引用:
不止Sony如此, 許多公司都想靠專利授權海撈, 像最近P公司被國內廠商控訴CD-R授權, 幾年前Palm很紅時,對國內OEM也是姿態很高, I公司對CPU晶片組的控制,國內幾家主機版大廠應該心中有數, 還有M公司對OS軟體的控制... 只能說大家半斤八兩...... ![]()
__________________
DVD測試:http://tw.myblog.yahoo.com/jw!UDBG1IWLBUcpTbQIT.Y-/archive?l=a DVD燒錄機: A08, A09, A10, 111D, 3500A, 3570A, 5170A, 712A, 716A, DW1640, LG H22N 數位電視機上盒比較表 http://tw.myblog.yahoo.com/jw!UDBG1IWLBUcpTbQIT.Y-/article?mid=467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8,545
|
引用:
哈哈∼是沒錯∼ ![]() 不過Sony是其中的佼佼者, Philips的CD-R授權當然包含Sony在內。 而Palm也因為太機而被打成小眾..... Intel起碼本業是靠CPU在賺錢, MS賣的是軟體..... 怎麼看就是Sony最會吸血跟搞獨家......早期beta到近期MS再到BD,鑿痕一直都很明顯。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78
|
引用:
這個世界會想用到藍光的人,不會全部都只為了玩遊戲吧,要靠遊戲來推動一個規格很難 看現在是DVD影片多,還是DVD遊戲多,光DVD的***大概就比遊戲多好幾倍了吧 HD DVD門檻低,量產可能性比較大,量產價位就低,再來BD技術比較高,發展困難度就高要有比較大的突破就比較難,在HD DVD發展到3~4層的時候 BD未必做的出3層以上的產品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躺在美麗撫子的懷裡
文章: 10,113
|
這讓我想到當年DVD 剛開始的時候
除了光碟機 還要解壓縮卡 不知現在的藍光影片會不會也是這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