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Vancouver, Canada
文章: 15,006
|
引用:
![]() ![]() ![]() ![]() ![]()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96
|
引用:
其實轉80nm的成本不見得會比較低, 因為光罩很貴. 一套90nm光罩大概100萬美金上下, 65nm大概300多萬.(這是Altera提供的數字) 80奈米的光罩費用多少我不清楚, 但是合理推測應該在兩者之間. 高階顯示晶片的市場規模其實很有限, 這表示每一顆晶片要分攤的光罩成本會提高. 比較合理的情況應該是ATi同一核心的晶片通通轉成80nm, 而非僅1950XT. 靠著比較多樣化的產品組合去衝出貨量, 不然1950XT的單價會嚇死人. 這還只是光罩的問題而已, 轉80nm還有良率的學習曲線要走, 這個會讓成本降低的效益計算變得更為複雜. 其實drive製程所能帶來的成本降低效益已經很有限了, 這點TSMC的蔣尚義先生去年在ASSCC的開幕演說時有特別highlight出來. 他的觀點是, 長期來看, 採用更先進的製程當然還是會帶來成本降低的好處, 不過如果把時間軸縮短到半年以內, 老實說製程微縮帶來的風險比生產成本降低的經濟效益大. 這點很關鍵. 考量到明年會出來的Vista, 我不認為現階段的高階顯示晶片壽命可以太樂觀估計. 半導體業之所以今天還是願意繼續往下走, 一來是比較小的電晶體在工作的時候還是比較省電, 二來是可以實現更複雜, 整合更多功能區塊的晶片設計, 去領先其他競爭對手. 至於成本的部分, 跨過90nm這條線, 基本上世界就不太一樣了.
__________________
CPU: AMD K8 3000+ OC 2250MHz...orz||| CPU Cooler: 北極風CQ8 <--拿來應付K8個人覺得不錯了 VGA: 承啟SA6800 <--C/P相當優異 VGA Cooler: Arctic Cooling NV Silencer 5 Rev.2 <--讚! MB: ASUS A8V Network: Abocom 802.11b Sound:瑞麗 7.1 PSU: 海韻S12 380W System Fan: Coolmaster 12x12 1500RPM Case: DDW7104 <--偽•PowerMac.....XD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147
|
引用:
80nm在TSMC是Optical Shrink吧,且X1950XTX是假的消息 http://www.beyond3d.com/forum/showpost.php?p=731820&postcount=44,R5XX至少有3種確定是用80nm(RV560/RV570/RV535) ,而且現在NV也學乖了先投入較成熟製程(所以NV在Chartered下單傳聞是G80,不過最近美國政府在管制高科技有點.......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