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文章: 1,718
|
引用:
搞了半天..還在狀況外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y 2003 您的住址: Stefanie
文章: 233
|
引用:
天啊,原來你看不懂sandra的測試......... 最上面那個current drive才是測試分數,下面的都是對照組!!!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訪客
文章: n/a
|
引用:
引用:
我不是不相信!!而是要看使用主機板所用的晶片組!!還有接法!! 我先為我只注意到Intel而忽略Nvidia的晶片組說聲不好意思!! 研究了兩家晶片組Datasheets的差別,我提出我的看法與差別!! Intel : 目前南橋ICH6 SATA只提供單一獨立通道兩個port,以SATA1.0規範來說這一通道的頻寬為150MB/s,也就是說不管廠商在這通道做多少port,插了多少硬碟組成RAID0它的總頻寬就是150MB/s,循序(持續)傳輸是不會超過150MB/s的!!因為是點對點傳輸的關係所以不會像IDE一樣同時動作時互相等來等去!! Nvidia NF3 : 它提供兩個獨立通道的SATA 1.0 四個port,所以每個通道是150MB/s, 其實最有爭議的就是這裡!!因為它是兩個獨立通道所以頻寬應該相加為300MB/s??? 本人認為不盡然!!就像DDR一樣!如果主機板有支援雙通道插上兩條DDR400的RAM那我可以說我的主機板是DDR800的嗎??? 如果用兩顆HD裝在同一通道上跑RAID0,它的傳輸是不會超過150MB/s的,但是插在不同的通道上跑RAID0兩顆HD傳輸的資料相加起來,好一點的HD會超過150MB/s, 可是它的通道頻寬還是150MB/s,只是因為同一時間資料量分別跑兩條不同的路,但卻是到同一個終點,所以這些資料量相加會超出單一通道頻寬,產生這兩條路應該是同一條路的錯覺!! 所以組Raid0頻寬加總,我認為這是認知上的不同,而且還要看配備跟接法!! 但是以市場上現在還是SATA1.0 HD的天下,NVIDIA NF4的晶片組RAID0才會發揮它全部的效能!!因為它是雙獨立通道SATA2 300MB/s的頻寬!! 而且向下相容不會因為裝了SATA1.0 HD頻寬又變回150MB/s. 至於SATA能否拼得過SCSI?? 我認為這是市場應用與價值的問題兩者不能相提來比!! 因為ATA出了萬轉SCSI就來個15萬轉!ATA內建8MB快取SCSI就出16MB快取! 跟本沒辦法比!!可是ATA難道沒有15萬轉16MB跟SCSI一樣耐用零件的嗎???有!!絕對有!!只是因為廠商考量到成本價格跟市場定位的問題沒有推出而已!! SCSI也為了SATA的追趕!!也將升級成iSCSI<---敗家的開始!! 如果有機會做有關電腦系統零件承認RD或採購!!你就知道很多廠商的好東西都窩在實驗室裡,只是因為價格成本跟市場的關係沒有推出來!!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1,262
|
lunkim大大,小弟愚昧請教
SCSI1萬5千轉硬碟似乎4年前就有了,小弟在PC DIY雜誌有看過 而ATA萬轉硬碟去年才出現吧,而且只有WD公司有出而已 "因為ATA出了萬轉SCSI就來個15萬轉!"這句說的好像是ATA萬轉硬碟出來後才推出1萬5轉的SCSI硬碟一樣@@.....嗯?15萬轉?
__________________
CPU:AMD 飛龍2 720BE(OC 3.2G) 主機板:技嘉MA770-UD3(北橋改裝HR05) 記憶體:創見DDR2 800 2GB X2(雙通道) 顯示卡:承啟GF7900GT 256MB(HR03改裝) 機 殼:聯力A05 POWER:保銳 自由500W 硬 碟:WD 640GBAAKS SATA硬碟X1 WD 80GB SATA硬碟X2 |
|
|
|
訪客
文章: n/a
|
引用:
報歉筆誤!! 應是"SCSI出個15萬轉ATA就來了萬轉....",主要是表達廠商是把這兩個產品定位在不同的市場!!而ATA也因為SATA的推出當中也學習了SCSI的不少的優點!!所以SATA RAID不失為價格考量代替SCSI的方案!!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5
|
關於"波浪狀"的測試曲線.
基本上 算是測試的BUG. 實際速度 應該要算"平均". 用數學的方法. 就是積分 再除以X軸的長度.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437
|
引用:
節錄自Intel ICH6 white paper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2
|
看半天看不懂....請問各位大大...樓主的意思是說...用INTEL晶片組的主機板如果沒有用
介面卡做RAID0...純走南橋...結果雖然是SATA150...只能跑133是嗎???那我們幹什麼 還用RAID0.....買一顆硬碟不是就夠了...請大大用白話解答..因為我正要用ICH6跑SATA RAID0.....硬碟還沒買...想先弄清楚再說....我到底該買一顆還是二顆(三顆以上不考慮... 我又沒中樂透).....我是笨笨的初學者=.=+
__________________
使人停滯的是自棄而非絕望 使人前進的是意志而非希望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亞太淫運中心
文章: 587
|
你樓上那個圖講的很清楚了吧.....(還幫你劃重點)
記得唐大也有po過 ,本串第一頁有連結 那串也有講很多其他raid0 sata的觀念 lunkim網友在這一串的說法好像.........很多人不認同 而且沒有提供自測/官方/硬體網站/雜誌....等等 測試的數據印證 只單純講他研究datasheet 一些理論上的看法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y 2003 您的住址: Stefanie
文章: 233
|
引用:
兄弟啊,我知道你的問題在哪裡了啦,你沒搞懂什麼叫做serial ata的"點對點序列傳輸技術(Peer-to-Peer) "是什麼意思. 在序列傳輸最重要的"點對點"精神,就是每個通道都是獨立的啦,哪有什麼兩個通道共用150MB/s的頻寬這種事,又不是並列傳輸,例如PCI的5根PCI共用133MB/s. SATA的每一個通道的150M/s一定是獨立的,不可能跟其他的port共享,所以兩個150MB/s的port組成Raid0,同時傳輸的時候,總頻寬一定變成300MB/s啦.這個上面的藍鯨大的Intel白皮書果然這樣寫了. 我也提供一下ICH6R的架構圖,兩者一比較就明顯了: (要對照上面的白皮書,就知道這SATA的 150MB/s是指"每一個通道",跟PCI-E的那個500MB/s(全雙工)一樣,兄弟你不會再講PCI-E共用500MB/s的通道了吧) 還有,你講的NF3也不對,4顆組raid0,頻寬一定是600MB/s,否則jeffchen大怎麼能做出buffered read 469MB/s的數據呢?(說到這,兄弟你的另一個觀念也不對,硬碟的catch讀的資料絕對也要通過匯流排才能傳出來啦,所以通道越寬,buffered read 的數據越大,這個唐大那篇就很明顯了) PS:不然請lunkim兄弟也貼一下你看到的白皮書吧,到底哪裡寫了你堅持的論點部分. ![]()
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章於 2004-11-03 06:03 AM 被 MagicTester 編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