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2,239
|
引用:
K8 RAM的CLK由於是CPU所吐出來的,所以勢必會以CPU ref CLK(200MHz)作為調整,因此很單純就是CPU ref CLK乘上一個係數(3:4或是1:1)就是RAM CLK。 P4的RAM CLK是由系統匯流排的CLK作為調整,因此也是很單純就是System bus ref CLK(100/133/200MHz)乘上一個係數(3:4或是1:1或是4:5)就是RAM CLK。QDR之後並不是ref CLK,所以不能用來作為其他地方的參考用途。 總之現在的BUS很多都不是以REF CLK作為實際動作頻率,而是以REF CLK作內部的倍頻或是STROBE的利用來產生更高速的動作頻率。 此文章於 2004-09-01 08:53 PM 被 0936010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蒸籠
文章: 1,149
|
引用:
或許可以把事情想的簡單一點 : 傳輸量 = 外頻 * xDR * 位元數 . 廠商會把xDR的值和外頻相乘來宣傳其時脈 , 但仔細想想 , xDR影響最大的是增加資料每一時脈的傳送量 , 那麼 , 個人推測 , 其實不管是K8或是P-4 , 其記憶體控制器都設成 "200MHz "即可 , 由於現階段都是64bit(8Byte)的 , 所以接下來只要看是QDR或是DDR的設計 , CPU和記憶體彼此間控制器自然地每時脈傳送256bit (64*4 ; 每時脈觸發傳送4次) 或是128bit (64*2 ; 每時脈觸發傳送2次) 即可 ! 如有錯誤請指正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3,232
|
引用:
小弟我的問題是記憶體控制器(MCH)的時脈,記憶體時脈這個弟了解,但是記憶體控制器也是跑記憶體的時脈嗎?個人覺得叫P4北橋跑快一點,例如跑300MHz,則記憶體雖然也是跑DDR400MHz,但系統效能會高很多,這個超頻法除了FSB增加以外,北橋也跑比較快,所以是不是內建在北橋的記憶體控制器也變快,所以造成系統效能變高呢? 而K8拉高外頻,如果CPU內頻一樣,好像就沒有這樣的效能增益,應該也是記憶體控制器時脈沒有增加的關係吧?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首都
文章: 2,649
|
結論HT是用在I/O的部分? PCI-E.... 高速傳速的地方?
那意思是現在的HT 在K8 是沒什麼作用的囉? http://www.hypertransport.org/tech_overview.html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蒸籠
文章: 1,149
|
請教0936010大大
不懂何為ref CLK , STROBE , bandwidth ??? 謝謝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437
|
引用:
看圖說故事吧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2,239
|
引用:
ref CLK=參考時脈 通常高速的IC核心時脈必須由外部給予一個基礎的時脈作為IC時脈震盪起始來源,IC內部會有電路再對所輸入的基礎時脈作倍頻的處理。例如一個25MHz外部頻率的處理器,若其內部倍頻係數為4,則處理器核心動作頻率就是100MHz。 Strobe=閃控訊號 簡單的說法:接收器中所接收到的資料流要如何確定資料是有效?這就是要靠strobe訊號作為資料有效的控制,而stobe訊號一般會以CLK為基礎產生。當strobe訊號的正緣情況發生之時,在資料線上的瞬間該筆資料就是有效,可以被放入BUFFER之中,否則,就是資料無效,不予儲存。 bandwidth=頻寬 也就是說該匯流排的每秒最大理論能夠傳輸的資料量囉~ 算法就是:每秒的傳輸動作次數*匯流排寬度。例如一個每秒有33.3Mega傳輸動作次數(33.3 Mega Transaction)的匯流排,該匯流排有32位元寬度,則該匯流排的bandwidth就是133MB/S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蒸籠
文章: 1,149
|
已經懂了 , 謝謝你喔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偽大鬍子冰人XD
文章: 7,327
|
引用:
名字被唐兄這樣叫,不讀淡江也說不過去...小壞"蛋大".... ![]() ![]() 叫小壞蛋就好啦....小弟我還很嫩的..... ![]() ![]() 謎之聲:學姐不錯啊,只是我是羅莉控,不過好東西照吃不誤.... ![]() ![]()
__________________
這年頭,討論區商家比玩家多;外行比內行更有說服力;粗製爛造的葉珮雯比用心寫的測試文更多回應 開始學著多去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來取代嘴炮,就當作是一種回饋吧! 還在抱怨為啥沒有新的文章沒有好的內容,何不想想自己貢獻了什麼? ![]() PS:你還在買雞排店的產品嗎....請睜大眼看清楚,以免成為下一個受騙的對象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2,239
|
引用:
不知道你說的系統效能為何?若是說週邊裝置對記憶體存取方面的話,我想HTT是一個瓶頸。請注意HTT800的單向最大只有3.2G,即使是HTT1G也只有單向4G,INTEL的雖然只能單向半雙工傳輸,但是它單向就有6.4G了。為何強調單向?因為大部分的資料傳輸都還在半雙工狀態,就算是HTT有全雙工,週邊裝置也還是只有半雙工,就連DDR RAM也是半雙工傳輸,所以當RAM的資料要傳到週邊的話,即使是K8的雙通道有6.4GB,對下傳輸卻卡在目前市面HTT的最大3.2G或是4G,這樣也只能發揮了六成的總記憶體頻寬。這一點,我想對於北橋內建顯示會有較明顯的打擊,若是P4平台上,內建顯示還可以拿到記憶體的最大6.4G頻寬,但是在K8平台上,內建顯示只能拿到記憶體的最大3.2G/4G頻寬。 而K8 CPU對RAM的直接存取就無此疑慮,K8內部連結應該不會作出CPU與記憶體控制器(MC)之間通道頻寬不足的傻事,所以使用現有的測試軟體去測試RAM對CPU之間的頻寬數據,當然是很漂亮啦。若有軟體可以測試出K8的RAM到北橋的數據,那麼HTT的罩門便會顯而易見吧?我想HTT升到1.6GHz(3.2GT,單向6.4GB/S)才能完整發揮K8內建MC的效能,目前的HTT800M/1G仍然還是一個瓶頸。 另外所謂記憶體控制器時脈的問題,我想不是關鍵點,因為MC的輸出必然會以設定之記憶體頻寬輸出,除非在MC與接收端之間的內部連接頻寬小於記憶體輸出頻寬,要不然不會有效能上的問題,當然,這除了MC本身效能瑕疵之外(這就是之前為何要挑北橋晶片組的原因,因為各家的MC控制能力不一),而P4平台上的拉高外頻會有顯而易見的效能差距,應該也是匯流排寬度的原因(目前單向下的P4 FSB的頻寬還是遠大於HTT)。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