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音樂軟體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Lisa Hsu
*停權中*
 
Lisa Hsu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縣
文章: 1,455
我的註腳很怪啊?因為我以前是唸生物的,唸多了會覺得人本質與猿猴差別不大,多了包裝而已。當然啦!大家應以拉大差距為己任。

會覺得古典音樂是階級產物的人,大概沒認真聽過古典音樂吧!藝術往往窮而後工,貝多芬經濟狀況不好,租屋而住,一繳不出錢來還會被人趕來趕去。因此貝多芬的音樂,總蘊含與命運奮鬥的力量,這也這是貝多芬音樂迷人偉大之處。

孟德爾頌含銀湯匙出生,一生富貴無虞,他的音樂雖美,評價就沒那麼高了。

硬把古典樂迷套上「階級」的帽子,實在是很糟糕的現象。這讓我想到電影「187社會檔案」(187),裡面有個出生貧窮卻力爭上游的黑人女孩,同學都嘲笑她「用功女孩」(School Girl,中文字幕翻譯成愛現女,完全弄擰了片中反智味道),黑人要用功,必需比白人多花十倍的精力,得對抗反智環境,用功反而成為嘲笑欺負的對象,美國黑人落後貧窮與這種反智風潮不無關係。真不希望哪天台灣也變成這樣。
     
      
舊 2001-05-17, 11:48 A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sa Hsu離線中  
deepsky
Elite Member
 
deepsky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A shell in Kaohsiung
文章: 4,399
這個一開始就走岔掉主題的討論串, 其實走岔歸走岔, 大家意見激盪之外各抒己志, 描述看法的同時都能保持風度, 頗具愛樂者應具備的風範.
而今話題的焦點好像都放在'階級意識'這個議題上, 雖然我覺得對號入坐大可不必, 但是首先在這裡提出這個名詞的人是我, 在有人提出質疑說出心中不爽的時刻, 佔用些篇幅做個說明可能對某些人來講顯得有些必要了.
其實從整個語意脈絡看來就可以理解的, 沒那麼複雜啦! 純粹是回應 Ed. 兄的文章而已. Ed.兄本人看起來是完全知道我的意思:
引用:
deepsky兄所言之這個圈子的階級意識,應該是指古典樂迷界一些一昧強調非名家詮釋的作品才算是欣賞古典樂的部分樂迷之想法與心態,並非是說聽古典樂的樂迷就自認較其他音樂樂迷高一級.在此代其解釋一下.

至於說為什麼'階級意識'後來會變成討論的主題? 甚至於: 聽古典音樂該看不該看參考書? 有沒有人要去書店找書? 有沒有好書? 誰愛看書不愛看書? 云云..., 我也是始料所未及. 一頭霧水尚未散去...
我跟 Ed.兄素昧平生, 一篇討論而非評論的文章, 當事人都聽得懂我想表達的是什麼就夠了, 其它的好像不是我個人所能控制的了.

話說回來看大部分人的意見激盪, 還是蠻有意思的.
而參考書的討論, 個人倒是覺得很有意義, 希望能繼續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簽成作文, 貼標貼成秀圖, 這就是顛倒眾生.
舊 2001-05-17, 12:13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eepsky離線中  
reebaca
Major Member
 
reebac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21
當我跟別人說我很喜歡聽古典音樂時, 我覺得這不過是個人的興趣罷了, 與喜歡打電動, 喜歡看漫畫沒甚麼不同啊? 這個興趣有嚴重到與甚麼文化水準, 階級有關嗎? 好奇怪...
說到文化, 大家都知道的哈日風, 這算不算文化? 那這種文化水準是高?是低? 個人淺見是文化應該要重視多樣性與豐富度, 而不是強調水準高或水準低...哈日風也是文化的一種, 無關乎水準, 只在其是否有排他性, 如果我們的社會目前是很多元的, 哈日風也只是一種大家的選擇之一罷了..., 可是當這股風潮大到排斥所有的其他文化, 那這時就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但問題的解決不在於如某些大官所倡導的要禁要抵制...這是甚麼時代了! 問題的解決在扶植其他多元文化...當然, 說的比作的容易, 這只是一點個人淺見, 歡迎大家與我討論, 我的Mail是[email protected]

說別人扯遠了, 自己扯得更遠, 哈哈哈...
來說一下正題吧...
我認同ED說的要"有心要進入古典樂的殿堂之中,參考書是絕對不可少的." 因為我看書後更能了解這首曲子的創作背景,意義,曲子的結構,形式等等, 不但沒有影響我聆聽, 反而讓我感受更多...
而我也覺得小豹貓所說的\"願意聽音樂的人多, 還是願意看書的人多?" 的確, 有許多人是不會買書的..., 我只是聽聽音樂嘛, 幹嘛弄得那麼麻煩, 好像在作研究一樣! 沒錯, 其實這樣也不損及我們聆聽的感覺啊, 對美的事, 我們只要用感覺...一樣可以欣賞!
總之, 這兩種方式純粹只是個人喜好,興趣而已...無關對錯.
入門選擇, 各位已經說了很多寶貴意見, 我只是要補充一下, 雖然有這些選擇, 但別忘了, 覺得好聽時, 試著聽聽原曲的全曲, 那會有絕對不一樣的感覺啦...

此文章於 2001-05-17 02:29 PM 被 reebaca 編輯.
舊 2001-05-17, 02:25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eebaca離線中  
deepsky
Elite Member
 
deepsky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A shell in Kaohsiung
文章: 4,399
reebaca
其實小豹貓文字表達兜了一圈, 要講的, 只有一個意思: 聆聽音樂, 剛開始能夠不預設立場, 用耳朵用心去聽, 才是獲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的最佳途徑.
而音樂相關資料如: 音樂史, 作曲者身家背景, 作品的沿革等等知識獲取, 不重要嗎? 非也. 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小豹貓擔心的是入門者, 走偏鋒, 尚清談, 不談實際的聆聽經驗, 滿嘴的音樂知識樂理, 實際的音樂素養付之闕如, 藏書一大堆, 聽過的CD沒幾張. 不過我倒是感覺到小豹貓擔心過頭了. 知識的吸收, 或者經驗的傳承都離不開'去蕪存菁'的'過濾'動作, 今天一個入門者, 來到這個園地跟'大大'取經, 不也是希望吸收一些先進的經驗之談, 以及對某些類型音樂好惡的批評嗎? 而去書局尋找相當的文字資料, 事實上能獲得的幫助不一定少於來討論區談音論樂, 為什麼呢? 文字資料'通常'都比較有系統比較完整, 而網路上的討論, 有時候水準參差不齊, 反而造成的學習障礙的可能性還比較多. 當然我們求知不能一味死讀書, 書上的知識有時候也有陷阱, 但是沒有必要為此因噎廢食.
說來說去心態的建立好像還是最重要的. 古典樂為什麼總是顯得那麼'沉重'呢? 我覺得還有很多議題值進一步聽一聽先進的看法, 在這裡先拋磚引玉, 也許透過一些觀念的釐清, 對初學者(也是我自己)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
1. 大家都聽 CD, 不上音樂廳, 這是正確的聆聽古典音樂的方法嗎?
2. 有音樂演奏大師說: 最受不了大家將古典樂曲當作餐廳的背景音樂來放. 對這種看法請問大家覺得如何?
3. 連流行音樂我都只能夠欣賞某些類型; 古典音樂那麼龐雜, 高興聽我就聽不高興聽的我就不聽, 這種態度不入流嗎?
4. 我不懂樂理, 不懂什麼歐洲的音樂文化史, 不認識作曲家, 甚至不想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 但是我聽得懂某些古典音樂? 可能嗎?
5. 我愛上卡拉OK, 愛搶麥克風, 古典音樂不能唱只能哼, 不愛. 我是向下沉淪, 反智嗎?
6. 古典樂要入門絕對不許 PART TIME 嗎?
7. 促進古典音樂普及是什麼意思? 需要嗎?
8. 想太多了嗎? ^^
.......
....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簽成作文, 貼標貼成秀圖, 這就是顛倒眾生.

此文章於 2001-05-17 03:50 PM 被 deepsky 編輯.
舊 2001-05-17, 03:41 P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eepsky離線中  
reebaca
Major Member
 
reebac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121
deepsky:
瞭解你的意思...

對於你拋出的問題我也先來試者說說我的感覺...
1. 大家都聽 CD, 不上音樂廳, 這是正確的聆聽古典音樂的方法嗎?
=>說不上正不正確, 只是在音樂廳你會有一番完全不同的感受, 當然這感受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畢竟錄製的CD大多有一定的水準(即使是企鵝評鑑一顆星的, 哈哈!), 但當我在現場聽到某些演奏表演時, 說實在有時難免會遇到難聽到受不了的情形, 這或許會影響入門者對古典樂的觀感吧; 同理, 聽到好的現場演出時, 那種感覺, 我要說, 即使家裡是百萬音響, 也不能讓我有那種心神具醉, 心旋盪漾的感受...甚麼叫做洗滌異鄉遊子的心靈, 我在布拉格真的領會到了...

2. 有音樂演奏大師說: 最受不了大家將古典樂曲當作餐廳的背景音樂來放. 對這種看法請問大家覺得如何?
=>只是個人觀點吧...

3. 連流行音樂我都只能夠欣賞某些類型; 古典音樂那麼龐雜, 高興聽我就聽不高興聽的我就不聽, 這種態度不入流嗎?
=>一樣是個人觀點吧...

4. 我不懂樂理, 不懂什麼歐洲的音樂文化史, 不認識作曲家, 甚至不想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 但是我聽得懂某些古典音樂? 可能嗎?
=>記得我們上古玉鑑賞課時, 很多初學同學都喜歡要老師鑑定一下自己的收藏, 通常結局都是失望的...老師告訴我們, 一個初學者當你甚麼都不懂時, 要如何鑑別好壞呢? 沒關係, 只要你覺得真的這真的是很美的東西, 那通常就不會是太差的東西...因為人的審美觀就是一個很好的能力, 聽得懂某些古典音樂? 可能嗎? 當然啦...

5. 我愛上卡拉OK, 愛搶麥克風, 古典音樂不能唱只能哼, 不愛. 我是向下沉淪, 反智嗎?
=>有那麼嚴重嘛?

6. 古典樂要入門絕對不許 PART TIME 嗎?
=>有那麼嚴重嘛?

7. 促進古典音樂普及是什麼意思? 需要嗎?
=>還是有它的需要啦, 瞭解還是很重要的...舉個國畫的例子, 每次有國外的展覽時(羅浮宮,...)看到那麼多的人潮時, 我們老師(同一位)不免感嘆寶物何須外求啊...同時間的故宮裡是多麼冷清啊..., 大家為甚麼要去看一批在西畫中算次級品的東西而不願欣賞自己的國寶呢?(各位看倌, 我並沒有貶低那些展覽的意思, 只是轉述我們老師的看法) 有人就問我們老師說: 那故宮的人為甚麼不出來推一下呢? 老師(因為他與故宮的人都很熟)說: 其實故宮裡面也有許多高手, 只是大家都只是鑽研於自己的一片天中, 很少有人願意出來作這種工作, 所以了...今天的這種現象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8. 想太多了嗎? ^^
=>不會啦...

此文章於 2001-05-17 04:57 PM 被 reebaca 編輯.
舊 2001-05-17, 04:40 P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eebaca離線中  
deepsky
Elite Member
 
deepsky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A shell in Kaohsiung
文章: 4,399
reebaca
謝謝你理睬我的問題. 還有謝謝你告訴我我沒想太多.
我應該是過慮了. 大概是昨天跟家裡螞蟻窩奮戰到半夜三點沒睡飽吧?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簽成作文, 貼標貼成秀圖, 這就是顛倒眾生.
舊 2001-05-17, 04:54 P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eepsky離線中  
CIA
Advance Member
 
CI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city
文章: 408
Cool

國小我很喜歡聽古典樂,常聽廣播。後來國中音樂課要背一堆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弄得像歷史課,後來就很不聽了!(我最不會背東西)。

後來要考二技,聽說巴洛克音樂對唸書有幫助,就買了巴哈&其他古典來聽。現在工作、睡覺也習慣要有個音樂(有時聽古典樂的廣播),我的CD是亂買的,有賣場的也有唱片行的。

(工作、唸書時,其實是外面太吵,弄個耳機聽音樂把它蓋過,古典樂比較不會分心)

前一陣子聽古典樂的廣播,主持人說台灣的音樂素養太差,他到學校講一些音樂家都沒人認識。

唉!當初就是要我背音樂家我才排斥音樂的。
先隨便聽,好聽自然會去查作者,甚至瞭解他的身世背景吧!
覺得不喜歡,幹嘛強迫他去背?

流行音樂也是,在廣告時覺得好聽,才會去知道他是誰,好去買CD。應該不會有人不管喜不喜歡,都把所有歌手資料都背起來吧!

希望音樂老師不要本末倒置了,台灣的音樂素養太差你們可能要負責喔!
__________________
!!!
舊 2001-05-18, 01:54 P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IA離線中  
夜梟
Senior Member
 
夜梟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公館...
文章: 1,472
台灣的音樂素養太差,還不就是這些音樂老師的錯
一開始就只想把古典音樂中最枯燥的部分都丟給學生
像是音樂史、學派、作曲家…一大堆,聽完就想睡覺了
哪裡還想去接觸古典音樂,所以在很多人的心中
可能古典樂跟枯燥是畫上等號的吧!
還不如讓學生聽一些電影、廣告配樂,等學生有興趣之後
再來講這些枯燥的部分,我想大家也才會比較有興趣吧!
不過,唸了十多年的書,就是沒遇到一個這樣的老師
在怪台灣的音樂素養太差之前,是不是該先檢討他自己的教育方式
舊 2001-05-18, 04:00 P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夜梟離線中  
deepsky
Elite Member
 
deepsky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A shell in Kaohsiung
文章: 4,399
台灣的學童教育的問題, 就是一句話: 只重視智育.
問題除了出在音樂課, 美術課, 工藝課也是! 老師都是虛晃兩招的比較多.

不過我在小學倒是遇到一位美術良師, 在鼓山國小, 把學生的作品當寶收藏起來, 還拿來當一代接著一代的範本教材. 雖然現在不太畫畫了, 能畫的東西也少了, 但是卻對美術一直保有濃厚的興趣, 雖然我沒當畫家, 也沒有靠那個吃飯, 但是教育得當, 在自己身上確實產生了極佳的化學作用.
真正的良師就有那種魔力讓人永遠把他擺放在心裡頭.

不過畸形的教育體制教育出來的學生, 有時候真的也要自我檢討.

後來, 我遇見一位很年輕的代課老師, 教音樂課, 住台南, 很有理想, 不按課本教, 介紹課外讀物(那本書我還留著, 記得是: 大陸書局經銷的 '青少年音樂入門', 昨天才翻出來重看), 講典故, 教作曲, 談欣賞, 考試 open books..., 換得的是學生的不認同, 上課當混學分, 聊天打屁翹課者有之. 為什麼呢? 學生覺得摸不著邊際, 不按教本不知道怎麼念?!本科功課成績表現愈好, 記憶力好越會背書的同學, 對那位音樂老師的風評反而最差. 很矛盾吧?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簽成作文, 貼標貼成秀圖, 這就是顛倒眾生.

此文章於 2001-05-18 04:35 PM 被 deepsky 編輯.
舊 2001-05-18, 04:17 P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eepsky離線中  
lhw260277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南投 草屯
文章: 2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Lisa Hsu
國樂也有我極愛的作品,不過老實說,國樂比不上西洋古典音樂。

光看樂器就知道,西洋為了改進音色、演奏方便,樂器愈變愈複雜,上面按鈕、管子一堆,不管長笛、木管、薩克斯風、法國號都一樣。國樂呢,還是用薩克斯風的祖先—嗩吶,千年來都沒有改進的意願,也許中國人對音樂重視程度原本就輸給西方人吧!

To Madam Lisa
?? 何以saxophone的祖先是嗩吶 ??
依弟的淺見,『oboe 的祖先—嗩吶』較為貼切吧.....
(保留原文章修辭....)
PS. 好像跟本主題的討論方向無關.....:P
__________________
You wanna something done
you've got to do it yourself...
舊 2001-05-24, 02:01 A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hw260277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02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