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0 您的住址: 新撰組一番隊
文章: 3,130
|
引用:
事實是 這種電子產品又不是農作物 不受天候土壤影響 產品不良的原因很多 可能是設計不良 可能是材料不良 可能是製程有問題 可能是運輸出差錯 總能找到理由的 但,就不可能是跟生產地有關 不才在下,剛好就是做與這些生產有關的工作 我還真遇過在桃園廠生產沒事,到東莞就出狀況 我可以跟我老板講出狀況的原因是因為在大陸生產? (後來查明是某一批DATE CODE的IC的問題) 原發文者講述的內容就有問題 既然已知是製程問題 既然已算出不良率,代表不良品已經被檢測找出 那怎麼還會在市面出售 測試之後還有包裝,包裝之後還有OQC,還有客戶驗貨 怎麼可能從半成品直接跑出來? 難道這家廠商是蓄意要賣不良品嗎? 如果真的如此,那是這家公司做生意態度的問題 與產品的產地又有何干呢? 不可否認,目前許多粗製濫造的廉價商品是MADE IN CHINA 這些東西之所以粗製濫造並不是因為MADE IN CHINA 而是因為它本來就是COSTDOWN的東西(在CHINA生產也是COSTDOWN的一環) 就像20年前台灣的出口加工業一樣 但並不是每家公司每個產品都是這樣的做法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3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05
|
![]() 一個產品可靠度不良,一般為原始設計不良與品管不良較有可能.對於某一廠牌某一機型不良,廠商的責任應該更高於產地吧! 即使產地由於教育或社會風氣,普遍有品質不良問題,廠商貪圖降低成本而移廠在先,未能建立品管制度防範在後,更何況很多時候是原始設計就有問題!廠商的責任怎能免除?消費者是向廠商還是產地買東西?利潤是給了廠商還是產地?
個人在十年前也曾研究過液態軸承,當初研究產品對象是HDTV的磁鼓馬達,可以這麼說,液態軸承的NRRO(每圈的random偏擺)很好,遠小於滾珠軸承,但液態軸承由於剛性較低,若有果幾次缺油起動或振動而損傷後,它的RRO不好,也就是偏擺軌跡跑掉的比較快,因此當時就在想這種東西應用於硬碟,還是有很大的技術困難要克服.今天多家硬碟廠80G, 7200rpm以上機型出問題,詳情如何不在業內不敢斷言,但以個人經驗,認為問題出在液態軸承機率不會小於磁頭! 高精密硬碟磁頭氣動外型如何開發的?問學生可能很多人會猜是跑有限元素法,CFD,分子動力等一大串精密的設計分析,找出最佳化的設計.事實上業界是製造出非常多種外型,(真正磁頭當然還要材料的協助鍍膜,電子的設計磁路測頭),不斷的用耐久實驗篩選,找出幾種表現較好的設計後,再用真空度提高,溫度提高,負載提高,濕度變化等嚴苛條件再篩選,最後選出的設計或許不是最佳化設計,但是經過千錘百鍊的驗證是少不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0 您的住址: Seattle, WA
文章: 6,075
|
引用:
事實就是事實 大陸的問題不見出在科技(製程)端而往往出在人工素質端 對許多大陸工人而言他根本不知道手上做的是什麼也不在乎 大陸工廠裡箱子常常是用拋的, 掉到地上撿起來就好了 這樣震出來的硬碟會有多少良品?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0 您的住址: 新撰組一番隊
文章: 3,130
|
引用:
工廠我走過不少間 我還沒注意到哪間廠的作業員真正瞭解自己手上做的到底是什麼 他也不需要知道 照著我們給他的標準作業文件,依循工廠訂定的品質規範 他就做好他那一站該做的動作就對了 我也不會認為在台灣工廠生產線上的泰籍同仁會比大陸廠的作業員高明到哪兒去 至於閣下述及的工廠亂象,那真的滿離譜 不知是哪家公司這麼沒有紀律 至少敝公司的工廠是非常有秩序的,無論台灣或大陸廠區 而依我所見 東莞廠嚴格要求防塵帽與靜電手環的使用,還有料車的擺放位置 這反倒是台灣廠區所欠缺的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0 您的住址: Seattle, WA
文章: 6,075
|
引用:
就是聲名狼籍的E牌硬碟廠... 小弟去年八月不幸有機會參觀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513
|
黛咪摩爾和麥克道格拉斯合演的Disclosure桃色機密,其中就有硬碟在馬來西亞製造時,工廠潔淨度造成良率下降的問題。
不知是影射那一家公司。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92
|
現在不知道有沒MIT or MIJ的光碟機,多500元買也願意. =__=
以前用的是Teac 8X,從沒燒過飛盤,後來買台中國製Acer 20X燒錄機,會燒入lag,一開始就給我燒飛盤,顯示燒錄成功,拿來一看,居然不能讀(完全無刮傷=__=),這台後來半年掛點,換修新品,算得很準,半年又一個月正式掛點,所以只能丟掉了,從此我心中的Acer品質形象變很爛. 2,3個月前買光碟機,不想買MIC光碟機,Acer不敢買了,那Sony是日系的,品管總該不錯了吧?比一般要貴400多,我同學買的sony 2X cd-r現在還在跑,我買的Sony 52X這台已經搖搖欲墜,昨天連光碟代號都不見了,不知道還能撐多久.早知道就買價格差不多的Teac 42X(這台很搶手).
__________________
雅客社區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0 您的住址: 新撰組一番隊
文章: 3,130
|
引用:
兄台 你怎麼拿TEAC來跟ACER比呢 這真的是懶X比雞腿啊 TEAC的光碟機是多棒的東西啊 我也有一台古老的TEAC 32X光碟機 就是讀取順暢,就是好用,就是捨不得換下來 為了它我還特地裝一張SCSI卡 SONY的光碟機我可不覺得好 先前我那台PIONEER 10X DVD因挑片退下來時 我就買了台SONY 16X的DVD,還標榜是MIJ的 裝好沒幾天拖盤就會晃 用沒到一年就開始挑片,讀取也不太順暢偶爾還會停住 我對它的忍耐已經快到極限 說不定這幾天就會衝去光華買台新的DVD....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0 您的住址: 新撰組一番隊
文章: 3,130
|
引用:
如果....只是如果喔.... 如果差不多價錢是MIC的TEAC與MIT的ACER,你會買哪一台啊?? 我不會選擇ACER.....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