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DVD 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meidoku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87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nic

如果你用 DVD2AVI的「預覽」出現 FILM xx%,並且百分比數值一路衝破 95% 以上的話,請把 Field Operation 設成 Forced FILM 匯出 *.d2v 專案檔給 TMPEGEnc 轉檔,一樣轉 SVCD 的話就改成啟動 SuperVideoCD (NTSCFilm).mcf 範本,轉 VCD 的話就改成啟動 VideoCD(NTSCFilm).mcf 範本!

這時轉出來的VCD,SVCD絕對不會頓...

因為FILM xx%可以表示該DVD壓的好壞,像博偉請日本 SONY 代壓的魔法公主和紅豬,日本 SONY 作的這幾片 IVTC 率都高達 99% 以上,所以只要在 DVD2AVI 儲存專案時,選 Forced FILM 輸出就可以了,DVD2AVI 自動會輸出完整的 Progressive Frame,不用動到 AviUtl 的 24fps 補正。

但事實上真正能做到FILM xx%百分比數值一路衝破 95% 以上的DVD...


關於這點,(NTSCFilm).mcf 的範本,不是23.97FPS的嗎?
那轉出來的mpg檔,不就是23.97fps的mpg,這樣算是標準格式的vcd嗎?

比如說我用這方法轉出來的mpeg2,丟給dvd編輯程式,就直接給我吐出來,不接受,而且原來的vob,是29.97fps的,只是用dvd2avi「預覽」出現 FILM xx%,要如何才能才能壓出這種檔案?

我想,真正的IVTC,應該是這種的MPG2才算是吧。
     
      
舊 2003-01-14, 01:24 A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eidoku離線中  
snic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56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eidoku
關於這點,(NTSCFilm).mcf 的範本,不是23.97FPS的嗎?
那轉出來的mpg檔,不就是23.97fps的mpg,這樣算是標準格式的vcd嗎?

比如說我用這方法轉出來的mpeg2,丟給dvd編輯程式,就直接給我吐出來,不接受,而且原來的vob,是29.97fps的,只是用dvd2avi「預覽」出現 FILM xx%,要如何才能才能壓出這種檔案?

我想,真正的IVTC,應該是這種的MPG2才算是吧。

你的觀念不對!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llk
影片製作幾乎都是用24fps下去拍攝,所以"原本"就應該是24fps
播放才會完美,但是受限於電視機(NTSC系統)只吃29.97fps格式。
所以必須經過奇偶掃瞄線混插3:2 pull-down,造成每五張就交錯兩張...

這樣對於壓縮以及在電腦觀看都有極不利影響,所以在壓片前先做
好IVTC可以得到最佳的壓縮母源 ^^

其實每部影片在作壓縮成DVD時,都是以24FPS存入DVD裡,然後經過奇偶掃瞄線混插3:2 pull-down變成29.97FPS輸出,所以在DVD2AVI的Field Operation 設定裡,你選None選項做預覽時看到的是29.97FPS,而選Forced FILM選項預覽是24fps,原因在於None選項就是什麼都不做(就是你看DVD時一定會做的3:2 pull-down把30->24FPS),而Forced FILM選項就是做DVD訊號的最原始輸出不經由3:2 pull-down把30->24,所以與其說該選項是IVTC功能(30->24FPS),到不如說是重現原汁原味的24FPS原始壓縮母源來的貼切,因此只要DVD壓片商壓的好(原始24FPS壓縮母源做的好),你要壓成不會頓的SVCD,VCD絕對不成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
免裝Codec就可輕鬆將各種格式(含RMVB,AVI)轉檔成DVD,AVI,MP4,H264,PSP/iPod可看的免安裝軟體(可加字幕,簡單)
軟體永久下載點,使用上的常見問題&解答官方討論區

《圖文解說》用全世界80%影音DVD之母 Scenarist 為市售DVD加中文字幕(保留原始選單,章節,多重PGC,且能相容WinDVD)
2006/08/01 修正更新教學下載!不用VobBlanker也能保留多重 PGC,打造最高相容性加中文字幕 DVD,連WinDVD也可以拉動時間條!
新增快速 AVI 轉 DVD(字幕非內嵌,可開可關!)的方法無字幕 DVD 外掛中文字幕檔觀看,調時間軸的方法

《發現》史上最強! 比 WinAVI 速度更快品質更好的轉檔軟體現身!(可加字幕,批次轉檔)
附圖比較!(追加原始檔圖片),MME轉RMVB不會無聲不能開檔的超簡單方法,MME轉RMVB不會影音不同步的方法,MME加字幕轉檔的方法

《VirtualDubMod + AviSynth 簡易教學》DVD 轉 XviD 公認最簡單,轉檔速度最快,品質最好,挑片率0的方法!
(追加"教學用 AviSynth plugin 永久連結下載提供",和"疑難雜症基本解決方法"以及"AVI 內嵌字幕的方法")
舊 2003-01-14, 04:06 A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nic離線中  
meidoku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872
我不是在質疑snic大大的論點,但是因為我壓出來的23.97fps的mpg檔,都被dvd編輯程式吐出來,而且原始vob測出來的都是29.97fps,故有此一問。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nic
其實每部影片在作壓縮成DVD時,都是以24FPS存入DVD裡,然後經過奇偶掃瞄線混插3:2 pull-down變成29.97FPS輸出,所以在DVD2AVI的Field Operation 設定裡,你選None選項做預覽時看到的是29.97FPS,而選Forced FILM選項預覽是24fps,原因在於None選項就是什麼都不做(就是你看DVD時一定會做的3:2 pull-down把30->24FPS),而Forced FILM選項就是做DVD訊號的最原始輸出不經由3:2 pull-down把30->24,所以與其說該選項是IVTC功能(30->24FPS),到不如說是重現原汁原味的24FPS原始壓縮母源來的貼切,因此只要DVD壓片商壓的好(原始24FPS壓縮母源做的好),你要壓成不會頓的SVCD,VCD絕對不成問題!

重點就是在這,『經過奇偶掃瞄線混插3:2 pull-down變成29.97FPS輸出』
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壓出這種mpgⅡ?

就是實際上是以24FPS的影片,在轉成29.97fps的dvd時,還能用 DVD2AVI的「預覽」出現 FILM xx%。

至少絕對不是壓成23.97fps的mpg,這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是是壓divx,管他三七二十一,就是壓成23.97fps的avi就ok了。

但若是vcd或dvd,23.97fps的mpg,一定不合規定的規格,這是可以肯定的了
舊 2003-01-14, 04:26 A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eidoku離線中  
Shade
Senior Member
 
Shad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請問IVTC?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eidoku
訊源是電影dvd,我是用tmpg來壓d2v,設inverse telecine (convert 24fps non interlace sourec)設好後壓出來就是這樣子了,Deinterlace那一項,我可沒有去動(還是說我inverse telecine 該設24fps ficker prioritized)

至於cce則是用試用了 snic 大的建議,用AviUtl自動24fps。cce在壓縮的部份我就沒有動到什麼。

我瞭解了,你的訊源是電影的 DVD,所以是「可以 IVTC 的訊源」,也就是原本是 24p,經過 Telecine 後才轉為 30fps 的訊源,所以可以做 IVTC。然後您有用 TMPGEnc 做自動 IVTC,轉為 24fps。
您有沒有試過用 DVD2AVI 的 Preview 跑一遍試試看,看這部 DVD 的 Film 比例是多少?如果 Film 率高達 99%,直接在 DVD2AVI 選「Force Film」輸出便可以得到 24fps,也就不必用 TMPGEnc 做 IVTC 了。不過這種 Film 率很高的片子,通常只有幾個簡單的 Telecine 順序,甚至只有一個順序,即使 DVD2AVI 沒有用「Force Film」輸出,在 TMPGEnc 裡面做自動 IVTC,準確率也會很高,所以交給 TMPGEnc 做也是可以。
DVD2AVI 的「Force Film」選項和 TMPGEnc 的 IVTC 作的處理不同。DVD2AVI 的「Force Film」只是判斷 DVD 內儲存 RFF 旗標,砍掉重複的 Frame,輸出原本的 24fps。假設您要壓的片子 Film 率不高,也就是原本 DVD 壓縮時沒有做好 IVTC,裡面儲存的畫面是 24 Progressive Frame 的這種型態的比例不高,那麼便不可以用 DVD2AVI 的「Force Film」輸出。而 TMPGEnc 的 IVTC 是計算畫面的「奇偶像素的差異」和「動態」,根據這些資訊來組合還原出正確的 24p 順序,所以花的時間比較久,不像 DVD2AVI 存專案檔時唰唰一下子就處理好了很快。
兩者的作法和使用的時機都不同,使用者要自己判斷該用哪一種。如果有人拿 Film 率很低的片子用「Force Film」輸出,得到慘不忍睹的結果,然後怪 DVD2AVI 的 "IVTC" 爛,那真是冤枉了 DVD2AVI 的作者。這些觀念在作者的網頁上都講得很清楚。
扯遠了~~
回歸原題,您有用 TMPGEnc 做 IVTC,所以最後輸出的是 24p,不過根據 BitRate Viewer 回報的資訊,壓出來的檔案是 29.970fps,所以判斷您應該是有選「3:2 pulldown when playback」(播放時做 3:2 pulldown)這個選項?
因為 NTSC 的電視是以 29.970fps 的速率播放畫面,所以 24fps 的影片在播放的時候要轉為 29.970fps 輸出才能在電視上顯示。3:2 pulldown 這個選項就是壓縮時以原本的 24fps Progressive Frame 壓縮,然後寫入 RFF 旗標,讓播放器在播放時利用 3:2 pulldown 的組合順序,輸出 29.970fps。這樣壓縮時是壓 24fps 無交錯的完美畫面,而不是 30fps 有交錯的畫面,少壓了 20% 的張數,等於增加了 20% 的 Bitrate,同時畫面無交錯,比較容易壓縮,所以畫質也比較好。這是明智之舉 ^^
這樣的話,TMPGEnc 用 Frame 模式就沒錯了。(以上是英文版的設定選項,中文版翻成什麼我不清楚)

現在變成是 CCE 的設定有問題 :P
您說 CCE 的版本您是用 AviUtl 做自動 24fps 補正,然後送給 CCE 壓縮,那麼 CCE 收到的就是 24fps Progressive Frame 的訊源。這樣壓縮的話,就不可以用 Field 為單位壓縮,否則壓縮效率會下降,品質會變差。根據 BitRate Viewer 的資料,您的 CCE 是用 Field DCT 和 Alternate Scan,這兩個工具都是用在交錯畫面的時候使用的,在 Progressive 畫面用這種方法,會造成壓縮率下降。
我看了一下 CCE 的使用說明書,畫質設定這個選項底下,右邊有可以讓你選擇 DC 精度(您壓出來是 9bit,要高畫質要選 10bit),和 Scan 順序的選項。Scan 順序有兩個,一個是 Zigzag Scan,用在 Progressive 畫面,另一個是 Alternate Scan,用在交錯畫面,請把預設值 Alternate Scan 改為 Zigzag Scan。這兩種掃瞄順序我看過研究報告,用錯的話兩者的畫質,以 PSNR(Peak-Signal to Noise Ratio)計算,可以相差到 1~3dB,差距非常大,所以要慎選。
在 Scan 順序的選項之下,還有一個可以打勾勾的選項叫「Progressive Frame」,請把它勾起來,這樣 CCE 就不會用 Field DCT 了。

另外我在看 CCE 的說明書中發現,CCE 有「逆 3:2 pulldown」的功能(我看的是日文版,英文版翻什麼我不知道),這個功能也就是 TMPGEnc 的 inverse 3:2 pulldown。壓縮「經過 3:2 pulldown(Telecine 的一個步驟,將 24 -> 30fps)」的 NTSC 30fps 訊源時,判斷訊源 3:2 pulldown 的順序,如果能夠反轉回去,該部分就以 24p(Film)的型態壓縮。如果無法判斷出順序,該部分就以 30fps(NTSC)的型態壓縮。也就是壓 Hybird(NTSC/Film 混合)的片子。如果判斷成功的比例越大,IVTC 率就越高,壓出來的 Film 比例就越高,當然畫質也就越好囉。
舊 2003-01-14, 07:17 A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e離線中  
Shade
Senior Member
 
Shad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文章太長,討論區有限制,故分段貼出。
(好險送出前有先備份,不然一切就付之流水 :P)

所以如果您不是要在電腦上看影片,不要求一定要完美無交錯,那麼不做 IVTC 直接用 CCE 的逆 3:2 pulldown 功能也是可以。不過當然還是做完整的 IVTC 後再壓縮,畫質會最好,只是很累 ^^;
許多電影的影片,Film 率都很高,就算 Film 率不高,Telecine 的順序通常也只有幾個,只有偶而在切換場景的地方會換週期。你在 TMPGEnc 的 IVTC 設定底下,畫面用眼睛看一看,手動指定 pattern 補正,連自動補正所需花的計算時間都不用,兩三下就補完了 ^^
像這種這麼好補的影片不補白不補,反正也花不了多少功夫。
但是遇到動畫,就很難補了 >_<
動畫的 Telecine 週期通常很亂,有的還會在不是場景切換的地方換週期,還有的 OP/ED 的字幕是後來上的,所以和影片的週期不同,補好影片的部分,字幕會交錯,補好字幕的部分,影片會交錯;還有前景和背景不同週期,還有老舊的動畫有光學殘影,張張交錯,上半部 or 下半部交錯,怎麼補都補不回來;這些都還好,遇到那種 24/30 fps 混合,24fps/48field/s 混合,60field/s ... 等等的動畫那才是欲哭無淚。
除此之外,像有大量剪接鏡頭的 MTV 影片,也是很難補。
遇到這種棘手的訊源,心情好的話就慢慢的跟它搞,搞到完美為止。心情不好、沒時間的話就算了,用自動補正加單張去交錯隨便壓一壓就好了 :P
只在電視上看成品的話,用 inverse 3:2 pulldown 也是可以。
當然,補久了以後,經驗越多,補正的速度也就越快,靠直覺就知道哪裡會交錯 :P
我看過朋友那種嚇人的補正速度,你只看到他 AviUtl ins/del 按按按,按個沒幾下,兩三分鐘之後就說「好了,補完了」 ^^;;
看一遍檢查一下,幾乎沒有補錯 ^^;;;
在沒練到那種超人的技巧之前,就偷懶吧 :P

要注意的是:
1. 不是每種訊源都可以做 IVTC,只有原本是 24fps(例如一般的電影),然後經過 Telecine 轉為 30fps 的影片,才可以做 inverse telecine(IVTC)。不是 Telecine 的訊源做 IVTC,結果當然是亂七八糟,會頓得一塌糊塗。
2. IVTC 之前,一定要先檢查 Field Order,設定正確的奇先偶先順序,否則怎麼補都補不回來。檢查的方法,jackei 大在 DVD2AVI 的網頁和上面貼的伊莉琴斯的網址中,都有詳盡的解說。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eidoku
(還是說我inverse telecine 該設24fps ficker prioritized)

那您是選哪一個?
舊 2003-01-14, 07:19 A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e離線中  
Shade
Senior Member
 
Shad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nic
不過此時要注意YC伸張的問題...

通常轉DVD在dvd2avi匯出D2V的時候都會做好YC伸張(YUV->RGB 設在 PC Scale),所以再交給TMPEGnc時壓縮設定中不能勾選進階設定--> 量子化行列(Quantize matrix)底下的 "Basic YCbCr ?出力"(Out YUV data as Basic YCbCr not CCIR601),這樣 TMPGEnc 壓縮時便會做 Y/C 壓縮,壓出來的顏色、對比才會正確。

可是壓AVI的時候就要相反,因為AVI本身資料壓縮為 16~235,如果沒有要對畫面做修改,則不必做 Y/C 伸張,但是壓縮的時候必需要勾選
進階設定--> 量子化行列(Quantize matrix)底下的 "Basic YCbCr ?出力"
(Out YUV data as Basic YCbCr not CCIR601),這樣 TMPGEnc 壓縮時便不會做 Y/C 壓縮,壓出來的顏色、對比才會正確。

P.S.
以上本來是要放在新版教學裡的...既然有人問那就早點放出來了囉^^

先睹為快

講解一下,讓大家先吸收一點 ^^
DVD2AVI 的專案檔 .d2v 用 TMPGEnc 或 AviUtl 直接讀取時,或是轉成 VFAPI 的 AVI 再交由其他軟體讀取時,不管輸出的 Color Space 設定是設 RGB or YUV,YUV -> RGB 的設定選項 PC Scale/TV Scale 都有作用。
所以如果您在這裡設定的是 PC Scale,那麼就是已經做過伸張,TMPGEnc 壓縮時直接壓縮即可。
如果您設定的是 TV Scale,那便是沒有伸張,TMPGEnc 壓縮時要勾選 "Out YUV data as Basic YCbCr not CCIR601"。
所謂的「伸張/沒有伸張」,指的是 YUV 的色域範圍。MPEG 存的 YUV 資料範圍是 Y: 16~235, UV: 16~240,也就是 TV Scale。要經過伸張的處理才會擴展到在電腦上顯示的正常範圍 0~255,這個叫做 PC Scale。TMPGEnc 預設是接收 PC Scale 資料範圍的 RGB data,所以送給 TMPGEnc 壓縮的資料要擴張為 PC Scale 之後再壓縮,這樣才會正常。如果您是選 TV Scale,沒有做伸張,被 TMPGEnc 壓縮之後,顏色會變淡,對比會變差,畫面會變暗。所以如果是 TV Scale 的資料送給 TMPGEnc 壓縮,要額外多勾選 "Out YUV data as Basic YCbCr not CCIR601" 這個選項,這樣 TMPGEnc 就會保持 TV Scale 的正常顏色、亮度,而不會發生壓出來顏色不正確的現象。
這樣說明清楚嗎? ^^;
如果您對詳細的原理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篇討論
http://forum.1bits.com/showthread.p...0&pagenumber=20
找我轉貼的文章。

CCE 也有相同的設定,就是在 Video 設定底下,讓你設定 GOP 構造的地方,有個「輝度 Level」設定,有左右兩個項目讓你點選,一個是「16 ??235」,等於 TMPGEnc 的預設值,接收 PC Scale 的資料。另一個是「0 ??255」,等於 TMPGEnc 的 "Out YUV data as Basic YCbCr not CCIR601",接收 TV Scale。

LSX MPEG Encoder 的單獨版沒有這個設定切換,一律接收 PC Scale 壓縮。Plug-in 版則有可以讓你選擇的選項。
其他 MainConcept MPEG Encoder 也是接收 PC Scale。
我試過例外的,有 Canopus 的 ProCoder,ProCoder 是接收 TV Scale 的的資料,而且我找不到切換的設定。Canopus 的其他軟體都有防止 clipping(防止資料超出範圍而被削掉)的選項,唯獨 ProCoder 找不到。
所以如果送 PC Scale 的資料給 ProCoder 壓縮,如果是壓對比、亮度不高的影片,情況還好一點,壓出來還不至於令人難以忍受,運氣好的話還有增強對比,讓色彩更加鮮豔的效果。但是如果運氣不好,你就會看到畫面泛白、色彩崩潰的結果。
所以 PC Scale 的資料,在送給 ProCoder 壓縮之前,要先做 RGB 範圍的壓縮,壓縮為 TV Scale,再送給 ProCoder 處理,壓出來畫面才會正常。
AviUtl 的進階色彩設定底下有 PC -> TV Scale(壓縮),TV -> PC Scale(擴張)這兩個調整功能可以利用,Avisynth 也有擴張和壓縮的 Plug-in。

如果是要在電腦上播放,有時候我們會調整一下 Gamma、色彩、對比...等設定,讓影片在電腦上看起來能和在電視上看一樣漂亮。在做顏色校正的時候,必須先伸張到 PC Scale 之後再調整,這樣在調整中所看到的調整結果才會和最後壓出來的結果一樣,否則會有誤差,壓出來的結果會和您預期調整的結果不一樣。

其他的部分我看不懂,只好請其他前輩或 snic 大大以後再進一步地解說 ^^;
舊 2003-01-14, 07:28 A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e離線中  
Shade
Senior Member
 
Shad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eidoku
關於這點,(NTSCFilm).mcf 的範本,不是23.97FPS的嗎?
那轉出來的mpg檔,不就是23.97fps的mpg,這樣算是標準格式的vcd嗎?

是標準的,這叫做 NTSC Film 的 VCD,在 VCD 機上可以正常播放。如果不是標準,TMPGEnc 就不會提供你這個範本。
引用:

比如說我用這方法轉出來的mpeg2,丟給dvd編輯程式,就直接給我吐出來,不接受,

23.976fps 沒有「3:2 pulldown when playback」的 MPEG-2 不能燒成 DVD。因為 NTSC 電視是 29.970fps 的顯示速率,你壓 23.976,又沒有寫入 RFF 旗標的資訊(3:2 pulldown when playback),這樣機器播放時要怎麼做 3:2 pulldown 轉成 29.970fps 播出?
壓 IVTC 補正後的 24fps 的影片要做成 DVD,壓縮時一定要選「3:2 pulldown when playback」,這樣壓出來的影片你用 DVD2AVI 檢查,DVD2AVI 顯示的播放速率是 29.970,Film 率是 100%,選「Force Film」讓 DVD2AVI 忽略 RFF 旗標,再 Preview 一次,你會發現播放速率會顯示是 23.976fps,這樣就是正確的檔案。
引用:
而且原來的vob,是29.97fps的,只是用dvd2avi「預覽」出現 FILM xx%,要如何才能才能壓出這種檔案?
我想,真正的IVTC,應該是這種的MPG2才算是吧。

你看了我上面的回覆,就會明白這種檔案是怎麼來的。這種檔案是 Telecine 30fps 的訊源壓縮的時候選「inverse 3:2 pulldown」,等於是壓縮的時候做 IVTC,遇到能判斷還原的片段就還原以 24p 壓縮,無法判斷還原的片段,就以 30fps 壓縮,這種叫做 Hybird(NTSC/Film 混合)的 DVD,等於是 IVTC 不完全的 DVD。
舊 2003-01-14, 07:46 A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e離線中  
kouyoumin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0
您的住址: 中正紀念堂
文章: 1,315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請問IVTC?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hade
另外我在看 CCE 的說明書中發現,CCE 有「逆 3:2 pulldown」的功能(我看的是日文版,英文版翻什麼我不知道),這個功能也就是 TMPGEnc 的 inverse 3:2 pulldown。壓縮「經過 3:2 pulldown(Telecine 的一個步驟,將 24 -> 30fps)」的 NTSC 30fps 訊源時,判斷訊源 3:2 pulldown 的順序,如果能夠反轉回去,該部分就以 24p(Film)的型態壓縮。如果無法判斷出順序,該部分就以 30fps(NTSC)的型態壓縮。也就是壓 Hybird(NTSC/Film 混合)的片子。如果判斷成功的比例越大,IVTC 率就越高,壓出來的 Film 比例就越高,當然畫質也就越好囉。

好像是新功能(2.64還沒看到..)
這麼一來CCE SP大概是24/30fps混合訊源最便宜的解決方案了..
舊 2003-01-14, 09:46 A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ouyoumin離線中  
meidoku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872
貪多嚼不爛,我先把TMPG的設定弄明白了再說
原始VOB的資料



TMPG的設定


不過下面這張圖,

下面算起第二項的3:2pulldown和上面算起第二項的ivtc到底要不要設?

這是ivtc的設定
舊 2003-01-14, 09:46 A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eidoku離線中  
Shade
Senior Member
 
Shad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eidoku
貪多嚼不爛,我先把TMPG的設定弄明白了再說
原始VOB的資料


喔,Film 比例好高,99% 耶,那直接「Force Film」輸出就好了
(由圖上看,您已經選了「Force Film」輸出?因為播放速率顯示的是 23.976fps)
引用:

TMPG的設定


原來您是選 DVD 的範本。
基本上正確的設定 TMPGEnc 都已經幫你設定好了,Encode mode 是「3:2 pulldown when playback」,完全正確。
引用:

不過下面這張圖,

下面算起第二項的3:2pulldown和上面算起第二項的ivtc到底要不要設?

IVTC 要設,同時要跑一遍自動補正,讓 TMPGEnc 選好正確的畫面(跑完以後用紅色框框框起來的畫面就是 TMPGEnc 選好要輸出的畫面)。
3:2 pulldown 不要設,前面 Encode mode 有選「3:2 pulldown when playback」即可。
奇怪的是你的訊源設定,Video source type 是 Non-interlace(Progressive),這項 TMPGEnc 通常會自動判斷設定,應該不會弄錯。可是如果你是要用 TMPGEnc 做 IVTC,輸入應該是 30fps Interlace 的訊源,也就是 DVD2AVI 輸出時不選「Force Film」,輸出 30fps 給 TMPGEnc 去做 IVTC 才對。如果你的 TMPGEnc輸入已經是 24fps Progressive 的訊源,那還要用 IVTC 做什麼?
假設這裡是 TMPGEnc 判斷錯誤,請你手動把它改為 Interlace。
下面的 Field Order 是 Bottom field first,如果是電影的話,通常是對的,但是我們還是說一下判斷正確 Field 順序的方法:雙擊下面的 Deinterlace 這項功能,會跳出一個畫面,去交錯的方法 Method 選「Even-odd field (field)」右邊的「Enable filter」要勾選,然後點一下畫面按方向右鍵,播放看看影片中的物體動起來順不順,如果動作很順暢,沒有會忽然倒退的現象,那麼就代表 Field Order 的設定是正確的。如果物體的動作很詭異,會忽然倒退不順暢,那麼便代表目前設定的 Field Order 是錯的,要選另一個「Top field first」。
判斷完以後退出,同時取消 Deinterlace 功能的打勾,不要用 Deinterlace,我們剛剛只是利用 Deinterlace 來判斷 Field Order 而已,判斷完以後就不需要再用 Deinterlace 了。
設定好正確的 Field Order 之後,然後才可以開始做 IVTC,否則萬一 Field Order 設錯,IVTC 是怎麼補都不會正確的。
這些步驟,其實在上面貼的伊莉琴斯的網址中,jackei 大大都有很詳細的解說,我只是畫蛇添足再重述一遍而已。或是看 DVD2AVI 講解 IVTC 的網頁,前面是講解何謂 telecine/3:2 pulldown,往下拉在講自動補正的地方,就有提到用 AviUtl 和 TMPGEnc 判斷 Field Order 的方法。如果文字說明不清楚,直接看圖比較快
http://arbor.ee.ntu.edu.tw/~jackei/dvd2avi/ivtc/
引用:

這是ivtc的設定

要選「24 fps (Flicker prioritized)」(以去交錯為準則)或「24 fps (Motion prioritized)」(以動態為準則)。建議選「24 fps (Flicker prioritized)」。這些同樣在伊莉琴斯都已經有非常詳細的說明了 ^^;
再貼一次
http://bbs.irradiance.net/txtVersio...55422324.A/1-15
請多多參考,入寶山豈可空手而回
舊 2003-01-14, 01:03 P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e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5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