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2
文章: 259
|
這只表示台灣的股東都不曉得要監督管理團隊
在美國 別說掏空公司 做的不好 就算你是創辦人照樣趕出公司(JOBS) 掏空公司大概躲不了如雪花飛來的股東訴訟 老話一句 買股票就是在買一家公司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9 您的住址: 厝漢當然是龜在厝裡
文章: 223
|
現實就是這樣~~~~~~~~~~~~
但特別發這種文章 看了討厭。
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一個你努力,都不一定會成功的世界~~~~~~~~~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195
|
三個人做五個人的工
表面上做好了 但是品質也沒了 就像之前紅茶店的手機一堆bug一樣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2
|
引用:
當然我懂你的意思,你所說的方式在台灣其實早就有很多公司的老闆跟經理人都是這樣做的 了,你所說的在我個人的觀點裡面已經跟管理不相關了,之前也有一些公司不專注於本業 之上,盡是一些業外的投資,短期公司的股價上升了好多,我看到都嚇一跳,想說這個不是生產 飲料的公司嗎?怎麼會股價這麼高?是有什麼資產可以處分的嗎後來爆掉了,才發現原來這 家公司就是業外的投資很多,然後製造很多假消息了,也聯合很多什麼分析師(當時的分析師應 該是不用分析師牌照的)的在電視吹捧,讓投資人瘋狂的追價,後來不是也爆掉了嗎?所以說以 最大利益做為最大考量不追求永續的經營也有可能使公司垮的更快,當然也有可能是獲得本 業本來不可能獲取的利潤,甚至於你所說的以自身利益做為最大考量,現在在台灣的哪個經營 者或經理人不是這樣做的嗎?之前那麼多上市明明公司不賺錢,董監事不是一樣荷包滿滿,這 樣的公司現在在哪??還有上次那一位替什麼基金(好像是勞退基金,不好意思記的不是很清 楚)操盤的那個經理人,不也是一樣嗎?他賺的不多嗎?可是那個基金的操作績效其差無比,後 來不是甚至於被懷疑跟某些公司掛勾,在炒作股價,上次不是才被爆出來而已,這種東西在台灣 太多了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超時空要塞
文章: 5
|
引用:
台灣很多企業要降低成本就只會砍人這招 員工工作量增加使得產品品質下降, 接著公司的獲利就減少 然後為了要再降低成本只好再砍人 如此無限循環直到撐不下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