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newsnes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11
文章: 9
引用:
作者Dz6810
你物理大概沒學好吧,
頻率與時間是不同的物理量,
頻率高不代表看的時間短.

法規就是要求支線車禮讓幹道車,
不管是需要看與等一秒鐘還是一分鐘,
只要幹道有車就不能駛出.
你等紅燈時, 會用綠燈向看不到來車, 這個綠燈要等很久, 綠燈向超速讓我看不到, 看綠燈向頻率小於一秒鐘自已做不到, . ..等等總總理由主張自己有權闖紅燈?

頻率是週期的倒數,S.I.制單位就是1/秒。頻率大,就是週期小,就是每一次的時間短,所以基本上他沒說錯。

至於你對於支線幹道的紅綠燈比喻並不正確。紅燈無論如何不能通行,但幹道無車時,支線的車是可以通行的。
本案的爭議點之一,就是銀色車是否能在該處發現「超速」的黑車。
     
      
舊 2020-01-28, 12:33 PM #26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wsnes離線中  
7788168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0
您的住址: Usa
文章: 211
引用:
作者Dz6810
法規就是要求支線車禮讓幹道車,
不管是需要看與等一秒鐘還是一分鐘,
只要幹道有車就不能駛出.
你等紅燈時, 會用綠燈向看不到來車, 這個綠燈要等很久, 綠燈向超速讓我看不到, 看綠燈向頻率小於一秒鐘自已做不到, . ..等等總總理由主張自己有權闖紅燈?

支線車禮讓幹道車我知道,
但以聯合報提供的影片, 那邊有個小彎, 銀車冒出頭時黑車或許都還未出現在銀車的視線內.
另外, 黑車如果嚴重超速, 甚至開得跟光速一樣快, 是否還能擁有絕對的路權?
總之, 等法官判決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4297029
 
舊 2020-01-28, 12:34 PM #26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7788168離線中  
bpoff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8
文章: 791
這個案例我比較有興趣的只有一點
黑車撞擊前有試圖閃避切換車道
但銀車在那瞬間很白目地往前移動了一下

銀車這種行為對責任歸屬會有影響嗎?

我可以理解也許銀車沒動黑車還是未必能閃過

不過我自己的經歷中
有時候在那種一瞬間需要反應的狀況下
遇到那種很白爛的人車 做一些很奇怪的舉動
真的是會讓你險象環生 也特別賭爛

實務上有針對這種瞬間反應問題來區分責任歸屬嗎?
舊 2020-01-28, 12:53 PM #26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poff離線中  
Dz681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我的論點是銀車開出路中間暫停的行為,
即使不存在黑車,
黑車後面那兩輛車也必需煞車,
才能避免撞上銀車,
所以銀車侵犯幹道路權沒有疑慮,
沒路權就需負所有肇責.

看不看得到, 有沒有去看, 是不是被行人干擾, 被摩托車阻礙視線, 都不是主張有權侵犯幹道車路權的理由.
以更具體的本案實況來說,
1. 摩托車看得到黑車並有煞停,
2. 黑車後方車輛行車紀錄器遠在幾十公尺外就看到銀車駛出, 沒道理連後方幹道車看得到銀車, 銀車看不到幹道車.
3. 黑車前方是超速沒錯, 但看到銀車後已進行了煞車與閃避動作, 真正碰撞時時速可能已在速限下, 是銀車煞住後再開的動作才去撞到黑車車尾(參考62樓截圖).
4. 銀車車主自己聲稱既沒看到黑車, 也沒看到行人, 這等於是在接近盲目下駛出巷道.

銀車本案是完全符合"應注意, 能注意而未注意"的肇責成立條件.
舊 2020-01-28, 01:10 PM #26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z6810離線中  
7788168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0
您的住址: Usa
文章: 211
引用:
作者Dz6810
我的論點是銀車開出路中間暫停的行為,
即使不存在黑車,
黑車後面那兩輛車也必需煞車,
才能避免撞上銀車,
所以銀車侵犯幹道路權沒有疑慮,
沒路權就需負所有肇責.

看不看得到, 有沒有去看, 是不是被行人干擾, 被摩托車阻礙視線, 都不是主張有權侵犯幹道車路權的理由.
以更具體的本案實況來說,
1. 摩托車看得到黑車並有煞停,
2. 黑車後方車輛行車紀錄器遠在幾十公尺外就看到銀車駛出, 沒道理連後方幹道車看得到銀車, 銀車看不到幹道車.
3. 黑車前方是超速沒錯, 但看到銀車後已進行了煞車與閃避動作, 真正碰撞時時速可能已在速限下, 是銀車煞住後再開的動作才去撞到黑車車尾(參考62樓截圖).
4. 銀車車主自己聲稱既沒看到黑車, 也沒看到行人, 這等於是在接近盲目下駛出巷道.

銀車本案是完全符合"應注意, 能注意而未注意"的肇責成立條件.

講的好像跟自己是法官一樣似的, 你也快去把物理看一看啦!
舊 2020-01-28, 01:30 PM #26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7788168離線中  
newsnes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11
文章: 9
引用:
作者Dz6810
我的論點是銀車開出路中間暫停的行為,
即使不存在黑車,
黑車後面那兩輛車也必需煞車,
才能避免撞上銀車,
所以銀車侵犯幹道路權沒有疑慮,
沒路權就需負所有肇責.

看不看得到, 有沒有去看, 是不是被行人干擾, 被摩托車阻礙視線, 都不是主張有權侵犯幹道車路權的理由.
以更具體的本案實況來說,
1. 摩托車看得到黑車並有煞停,
2. 黑車後方車輛行車紀錄器遠在幾十公尺外就看到銀車駛出, 沒道理連後方幹道車看得到銀車, 銀車看不到幹道車.
3. 黑車前方是超速沒錯, 但看到銀車後已進行了煞車與閃避動作, 真正碰撞時時速可能已在速限下, 是銀車煞住後再開的動作才去撞到黑車車尾(參考62樓截圖).
4. 銀車車主自己聲稱既沒看到黑車, 也沒看到行人, 這等於是在接近盲目下駛出巷道.

銀車本案是完全符合"應注意, 能注意而未注意"的肇責成立條件.

你的看法明顯是錯的,我前面就貼過BMW業務雖然有路權,但超速仍然有肇責的案例了。
舊 2020-01-28, 01:33 PM #26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wsnes離線中  
蠻荒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文章: 95
引用:
作者7788168
但以聯合報提供的影片, 那邊有個小彎, 銀車冒出頭時黑車或許都還未出現在銀車的視線內.


之前就有貼出24樓影片、並以科學方式數據分析了,你還在那邊或許

至少 newsnes 網友所說的 "銀色車是否能在該處發現「超速」的黑車" 至少是可以討論的
https://www.pcdvd.com.tw/attachment...id=126128&stc=1
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許多事
成也執著、敗也執著

此文章於 2020-01-28 02:12 PM 被 蠻荒 編輯.
舊 2020-01-28, 02:09 PM #26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蠻荒離線中  
gdrgdr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
引用:
作者7788168
支線車禮讓幹道車我知道,
但以聯合報提供的影片, 那邊有個小彎, 銀車冒出頭時黑車或許都還未出現在銀車的視線內.
另外, 黑車如果嚴重超速, 甚至開得跟光速一樣快, 是否還能擁有絕對的路權?
總之, 等法官判決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4297029


銀車旁邊的車輛都停了,別人都看到,就銀車沒看到,銀車駕駛的供詞是連行人都沒看到,根本就只是搶快盲彎

此文章於 2020-01-28 02:14 PM 被 gdrgdr 編輯.
舊 2020-01-28, 02:12 PM #26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drgdr離線中  
7788168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0
您的住址: Usa
文章: 211
引用:
作者蠻荒
之前就有貼出24樓影片、並以科學方式數據分析了,你還在那邊或許

至少 newsnes 網友所說的 "銀色車是否能在該處發現「超速」的黑車" 至少是可以討論的
https://www.pcdvd.com.tw/attachment...id=126128&stc=1

快去練習擺頭喔! 乖!
舊 2020-01-28, 02:13 PM #26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7788168離線中  
蠻荒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文章: 95
引用:
作者7788168
快去練習擺頭喔! 乖!


難道人家說什麼、我就要去做阿,我又不是導師、也沒付給我學費、還要我教東教西、示範這個示範那個的

你們可以找看看這裡有沒有很閒的網友教你們如何開車
講不贏只會酸人、這招對別人可能還行,可惜對我沒什麼鳥用.......
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許多事
成也執著、敗也執著
舊 2020-01-28, 02:22 PM #27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蠻荒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5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