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628
|
小弟歸納幾個重點:
1.單臂/雙臂發射器有調整飛彈發射方向的優點,但缺點是要重新裝填(reload)浪費時間,無法快速發射飛彈 2.VLS垂直發射有適應多彈種,反應時間短,快速發射飛彈應付大量目標的優點,但缺點是由飛彈自行調整方向會錯失(miss)某些低空目標 3.類似Sea ram等發射箱調整的方式是折衷的辦法,但僅限於體積小的飛彈 雙臂發射器 & SM-2標準二型(有加力段) ![]() 此文章於 2005-10-14 11:53 AM 被 dighole 編輯.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9
|
引用:
不對!標準一型也是有裝箱的斜架發射的,不過是固定式,而那個苦主就是台灣 接戰方向也被限定在發射箱指的方向 標準一型必須使用全程照明,VLS的發射方式就不適用 如果用VLS,SM1block6b之前的型號大概只能攻擊頭上的幽浮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
引用:
我前面說過了不過是文字上的口舌之爭,如果照你所說非得使用攝影機來捕捉影像才能叫做影像導引,那雷達所產生的訊號應該也不是影像了,你不過是依照你自己的認知下去定義,而我是靠我自己的認知去定義不是靠想像,你的中文詞彙使用不夠精確且模糊,這種沒交集的東西懶得跟你談,要說專業你有玩過響尾蛇飛彈或是其他空軍的武器嗎?至少我還是空軍維修部隊出身的,維修戰鬥機或是民航機都是我的專長,說到航電更是我的強項,跟一個業外人士打嘴炮是我的不對,羞辱了相關的專業人士,我沒像Timber兄那樣有耐心,之後這篇你回了我也不會再理你,因為一點交集都沒有~~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628
|
引用:
那也是台灣海軍某些陽字號和諾克斯級才有的玩意,而且一個發射箱只裝一枚SM-1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9
|
引用:
你的定義是你家的事,外面的定義不是這樣 影像導引的定義從雷達的模式、演算法、控制律上都有定義,雷達在特定模式下抓出來的資料是影像的話,你自己在那邊幻想完說破嘴他一樣還是影像,反過來如果那個模式抓出來的不是影像,就算是你自己跑到大樓上要脅要改過來不然就自殺,出來的資料還是一樣不是影像 你只是靠自己的認知去認定,閉門造車,但是外面不是這回事,外面的定義是很嚴僅的,不像你在那邊和稀泥 明明有書可以看,你卻自己在那邊想像,錯的會是書而不是你? 如果今天我手上沒書沒去上過課那就算了,我會認同你的用法,但是明知是錯的情況下你還要硬坳,這就不是什麼用字模糊可以解釋了,而是死不認錯 你救自己講嘛,有那本書寫響尾蛇早期型是用影像導引,講出來就好了 哈欠∼∼∼講不出道理就只能拿呆過的單位來比拉 當個維修士就可以囂張成這樣,講別人是錯的,只有自己講的才對,那我不曉得去官校教書的那些學長應該者麼樣,鼻孔朝天嗎? 會修不代表什麼!國小沒畢業也能去修摩托車,但是要進去三陽的設計部門,就請先準備好學位和兩把刷子 此文章於 2005-10-17 08:41 PM 被 ewings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台灣;台北;北投
文章: 287
|
引用:
專家…. 我前面大概有提過了。 你要知道的話,就跟你說好了。 在二戰時,德軍砲兵有所謂的突擊砲。 主要任務為提供步兵火力支援與對碉堡等陣地進行直接的火力投擲,但是主要的是他還提供了一定的反戰車能力。(而你要說的牽引式反戰車砲,說自走式反戰炮比較象啦) 所謂的驅逐戰車,簡單的說就是重型的突擊砲,屬裝甲單位。(屬什麼單位在後來得知,這也是因為驅逐戰車的由來的一個因素) 驅逐戰車主要的任務為反裝甲單位。 而前面也說過了,有了tiger、panzer那樣優秀的戰車不用,為什麼還要另創出這種使用上沒有那樣靈活的單位呢? 一來是德國所面對的裝甲單位數量,二來是本身的生產能力不足。最後,最重要的是德軍後來採守勢動作。 所以德軍希望能扣除複雜的砲塔部位,來加速裝甲單位的生產。 雖然他只能攻擊前方的敵軍(受限於無砲塔),但配合戰術上的使用,使得他還是有了不差的表現。 使用上於衝鋒時,主要跟在主力坦克後面。 而使用於街道防禦可能就比較安心了…畢竟脆弱、不能轉向的地方都由建築物擋住。 另外就是偷襲了。 嚴格來說,驅逐戰車是屬守勢武器。 使用上較無主力坦克的靈活性。 所以,然後呢? 這跟ATM(Anti-Tank Missiles)有什麼關係? 一個是裝甲單位,一個則是單兵反裝甲武器…. 請問你要比什麼? 都可以摧毀戰車? 前面也說過了,這是在在資源、生產力缺乏下的產物。 他本應就會消失,所以你說ATM取代驅逐戰車? 到底想講啥阿? 拿單兵武器來比較裝甲單位… 高招。 你到底想要表達啥?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台灣;台北;北投
文章: 287
|
最近因為工作關係,一些個人因素,所以回文會比較慢。
引用:
![]() ![]() 首先,我必須承認。 跟你說話真的是非常的累,累到我看到你回文都快笑死了,但是還是懶得回你的文。 舉一個愛國者”系統”來跟我說愛國者系統比”一台”S-300射速快,然後現在又跟我牽扯到S-300只有四發飛彈這樣。 夠了沒。 我前面已經說過了,你要舉例子請先動腦想一想,不要舉一些會讓人笑死人的例子。 等下就慢慢吐你的海公羊,你等著。 你拿發射架模組與VLS模組來比較。 你知道為什麼我要說你舉的例子之差,簡直是我上PCDVD以來,從沒看過的奇人。 不管是VLS發射模組與發射架模組。 他們都是”單發射”的模組化發射系統,講簡單的一點就是一次打一發啦。 你跟我說拿”一堆”發射架”同時”發射的數量會比”一個”VLS發射模組快。 拜託,你去拿我前面給你的例子。 你拿一台十字軍與5台Pzh2000比同一時間內誰的彈藥發射量較多。 拜託你去比比看好不好!!! 舉例子請動動頭腦!!!跟你說話真的超累的。 愛國者可以看成是兩組MK41發射模組…. 有你的,馬上犯下前面說的錯誤。 你兩組MK41與你說的那組愛國者同時發射。 請問在天空上面飛得是不是兩組MK41的飛彈與一發愛國者所發射的? 同時間的彈藥投射量不一樣你跟我說一樣?! 你是用數學去給他除2是不是阿…………………………… 唉,最後一句真的是超無言。 你到底搞不搞的清楚VLS與發射架的差別? VLS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一個發射架固定住只能往上發射。 你將發射架固定一個方向,然後比較射速? 先生。 你舉的例子會不會太剔除他人優勢已弭平自己的缺點? 你要知道VLS之所以被人稱讚,主要在於他不需要轉向,只需負責發射的優點。 也就是不需要有轉向的動作。 假設同樣一座VLS與發射架。 該VLS只有4發,與發射架上的飛彈數量相同。(以免你又說reload、reload的) 面對不同方向的敵人,哪一個發射動作會較有效率? 例子真的很爛,你知道嗎? 我也不希望一直幫你訂正下去。 真的很累的你知道嗎? 剩下的用另外的方式回復你吧...唉。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台灣;台北;北投
文章: 287
|
綜合前面的經驗,”那個人”(原諒我最近在看哈利波特)對於他人的觀點,都採舉的完全不接納的態度。
所以,對於他的錯誤,我決定一個一個點出可以證明他論點錯誤的資訊。 引用:
http://zoki.freehomepage.com/photo2.html “The Tor-M1 CV detects and selects air targets on the move and fires missiles at them from short halts.” http://72.14.207.104/search?q=cache...lient=firefox-a “1.道尔-M1目标搜索雷达和制导站 目标搜索雷达用于战车行进或停止期间,对给定空间进行圆周搜索、探测、跟踪,测量空中目标的方位角、高低角和距离坐标,并与敌我识别器配合识别已发现 目标的国籍,同时跟踪9个目标航迹和1个有源干扰,自行分析判断敌空中目标的威胁程度,并按危险程度进行排序,为制导雷达提供目标指示信息。 制导站具有相控阵天线,用于补充搜索和自动跟踪1∼2个目标,同时可自动捕获、跟踪2枚导弹并给其发送控制指令,制导2枚导弹攻击1个或2个空中目 标。电视光学瞄准系统用于在气象能见距离条件下,显示、观测其作用距离(21千米左右)内的空中目标,输出形成目标偏离空间电轴的角度误差,在角度上对目 标进行跟踪,提高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跟踪能力 " “3. 道尔-M1导弹作战过程 作战中,导弹的基本工作过程具有5个阶段:发射准备、弹射离架、转向目标、控制飞行、摧毁目标。目标搜索雷达将目标信息指示给制导雷达,在制导雷达稳 定跟踪目标后即发出发射准备的信息,借助战车上的自动发射装置在5∼6秒内完成战车和导弹的功能检测,车上电源向弹上设备输电,并向弹上自动驾驶仪输入导 弹转弯指令(该指令在导弹飞行时自主产生)。根据“发射”指令,弹上电源启动,起爆弹射器将导弹垂直弹射到15~20米时,根据转弯自主指令在燃气舵作用 下弹体转弯,发动机稍超前已开始工作,使导弹即刻加速飞行。制导雷达自动截获导弹并转入自动跟踪状态,并向导弹发送控制指令将其引向目标,制导站辐射一束 探测脉冲并根据发射信号来实现目标跟踪;在瞄准目标时刻,制导站发送控制指令和询问脉冲给导弹,弹上应答机发出应答信号后,制导站就根据该应答信号形成导 弹的跟踪误差信号,按此信号,战车专用计算机计算出控制指令并通过指令发送设备将此指令发送到弹上自动驾驶仪,以确保对导弹的精确制导。当导弹接近目标达 到战斗部有效杀伤距离时,无线电引信便适时引爆战斗部将目标摧毁。导弹在2.5秒内若未接受到控制指令便自毁;没有命中目标、飞行22秒也自毁;导引导弹 的过程、跟踪目标与导弹的质量和命中目标的情况,在指挥员显示器及跟踪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战车文件编制系统将作战过程中指挥程序的语言信息和数字信息给予 记录,为战后评估和作战分析提供依据” http://64.233.167.104/search?q=cach...lient=firefox-a “The radar antenna, on top of the turret, is swung through 90º to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for travel. Target radar surveillance is carried out on the move but the vehicle would normally come to a halt for missile launch” 那個人好像不知道現在有種雷達可以在移動中就進行索敵的工作,也只用美國角度去思索俄羅斯武器發展的方向。 而移動索敵的能力,加上短暫的停止接戰。 360度的”砲塔”旋轉方向,將使得Tor M1可以接戰不僅僅是”前方方向”的敵機。 而靠著VLS與相控陣列雷達,使得Tor M1有著高射速與多目標的接戰能力,使用更為有彈性。 而也靠著VLS設計緊湊的關係,使得這一小小的車體內可以塞下了飛彈發射單元、搜索雷達、相控鎮列雷達等。 而使用冷發射VLS,也達到了後勤上的保障與飛彈補給上的迅速(該飛彈補充為模組化設計) 使用發射架車體上可能會變得比現在更為碩大(如果硬要塞下那些東西),對於飛彈轉向、調整發射架仰俯角,也需要耗費較VLS更多的時間。 後面”那個人”又說,VLS不關全週接戰的能力。 這邊我們來簡單的說明一下基本的觀點。 一個防空系統簡單的說,就是由雷達搜索、導引單元與飛彈發射單元構成。 如果扣除其中一個單元,就不可能完成接戰動作。 不管是發射架與VLS都是一樣的。 但是,這些構成單元。其中一個能力不及,就有可能限制住另一單元的能力。 如,導引系統如果只能導引一枚飛彈接戰。 那搜索雷達再廣、再遠,掛載的飛彈再多。 也是一個沒有效率的說法。 在此,VLS也是一樣。 VLS本身其實嚴格的來說,可以說他是一個固定方向的發射架。 也就是說,他只負責發射的部分,轉向的部分交給飛彈自行動作。 他本身有著對全方位的目標發射飛彈的能力(飛彈自己轉阿),但是儘管這樣。 目標位置的給予,還是需要其他單元來提供的。 但,這種模式還是有辦法克服的。 例如,整合防空網的利用。(前面我所說的系統化運用) 搜索與照明都由其他部分提供。 引用:
但是,我想他並不懂,整合防空網本來就是不需要移動的…. 沒有說Tor M1一定要做機動打擊,只是可以運用的地方更多罷了。 而且,既然整合了防空網內,Tor M1為什麼需要移動? Tor M1當初設計可以機動,主要就是在於擴大目標獲得區域與機動打擊。 既然是這樣,目標、導引都由他人所提供了。 Tor M1只需要做陣地轉移與發射的部分就好了。 就把他想成愛國者系統的架構就好了,搞不懂”那個人”在執著機動幹嘛。 有輪子就一定要跑? 整合防空網資訊在這。 http://64.233.167.104/search?q=cach...lient=firefox-a “Although the Tor-M1 is an autonomous system, it can be interfaced into an integrated air defence network. The modified SA-15B is designed to be a completely autonomous air defence system at division level, capable of surveillance, command and control, missile launch and guidance functions from a single vehicle.” 引用:
前面也說過了,有輪子不一定就要papa造,而全週接戰能力也不僅僅的只能由本身的雷達與射控單元所提供。 我想”那個人”可能就是聽不進去。 而由其他地方提供目標資訊、位置與導引,已經有很多系統所採用了。 如愛國者系統等。 愛國者資訊。 http://www.fas.org/spp/starwars/program/patriot.htm 請看一下裡面一些組織價構圖,與圖片。 所以? 拿個別作戰能力來比較整個整合防空網? “那個人”的邏輯概念好像有點混亂呢。 “那個人”又很有去的拿出VLS發射系統拿來反超音速反艦飛彈。 不過這位軍事專家好像忘了一點。 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飛行高度與艦艇的反應時間。 VLS適合這樣做嗎? 我們想想好了。 飛彈發射後,要到一個安全的高度後才能轉向。轉向後在朝下面對目標開始接戰。 這樣子…接戰迅速嗎? 面對超低空目標、反應時間極短的時候。 會選用VLS去反超音速反艦飛彈?-__- 綜合上面說的,他好像忘記RAM是”近程”反反艦飛彈… 面對這麼短的時間,怎麼會使用VLS…. 這有點象是,知道VLS的缺點,然後舉出來說VLS的不好…-__-有意義嗎? “那個人”舉的例子好像沒有一次像樣的….唉。 很多事情用想的就可以得知答案了…看來,有人連腦筋都懶得用了。 很多東西沒有所謂的最好與最壞,差別就是怎麼去使用他而已。 而且,最好精銳的東西就是最好? 挑選適合自己的才是對的吧! 那既然說到這,你前面的錯都故意的看不見,請問你要承認嗎? 戰場有所謂的王道? 飛彈的導引方式? S-400僅僅只是反洲際飛彈系統? 喔∼當然還有前面的野戰防空部署一定要30分鐘?(如果不確定所有都是這樣,就不要說的好像都知道一樣) 還有剛看到了…差點笑死… RAM是不是取代海公羊阿? 舉的例子夠爛。 這些你要承認一下嗎? ~___~ 不要又看不見喔∼ 只會追著人指著Dighole的錯。 請問,你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你有去正視他過嗎? 面對自己的錯誤僅僅只是不願意去面對? 指責別人時,要不要先看看自己?!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9
|
引用:
噯!我就知道你沒搞懂! 突擊砲本身是步兵戰車的一個分支,主要的作用在於支援步兵作戰,驅逐戰雖然屬於主力戰的一個變形,但是他最重要的任務也只有反裝甲 由反裝甲演進史來講,反裝甲的任務一直都是由牽引直射火砲擔任,坦克的任務就只限於類似步兵戰的角色,坦克本來就不是擔任反裝甲的角色 一直到制退裝置的進展,戰車裝置了大口徑(大致可以37mm為一個指標)火砲後,具有擊穿裝甲能力後,才由步兵戰衍生出MBT這種架構,而當時的思想中戰車依舊伴隨步兵前進,而對抗敵軍戰車的工作主要由牽引式火砲擔任 當閃擊戰成功,防線被高速切穿的可能性提升,牽引式火砲不足以有如此快的反應速度,才轉由MBT當作反裝甲兵力,明顯的例子就是M3到M4,馬爾達到螢火蟲,前者步兵戰雖然有大口徑火砲但砲口初速 反裝甲兵力僅靠MBT的不足,促使驅逐戰的出現,而應用方法也和以往的牽引式反戰車泡沒兩樣,等待-等待-攻擊-攻擊-想辦法逃跑,馬力重量比低落與受限甚至固定的砲身角度,使得驅逐戰唯一可靠的運用方式就是躲起來捅別人一刀,或是形成戰線 要具例子的話,就是BoB中德軍偷襲英軍戰車那一幕 這和守勢武器沒什麼關係,而是他所取代的角色,也就是牽引式反戰車砲本來就這樣用 與ATM有什麼關係?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人的坦克縱隊遭到埃及反戰車火力的攻擊,死傷慘重,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靠的不是牽引式火砲或是驅逐戰,而是AT-3 ATM具有足以穿透MBT裝甲的力量,並且在成本上具有無比的優勢,就移動力來講只要一台吉普車就具有超越兩種前輩的能力,也因為如此,戰後所有反裝甲營並不是換裝新的驅逐戰,而是直接部署ATM 突擊砲與驅逐戰也只有在二戰時短暫的出現,後來軍隊中就不見這兩種裝備,取而代之的是IFV和步兵反戰車火力 此文章於 2005-10-18 03:15 PM 被 ewings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台灣;台北;北投
文章: 287
|
引用:
專家阿... 步兵戰車,虧你想的出來........ 既然知道驅逐戰車都屬於主力戰車的變形,屬裝甲單位,那還多說什麼?還能拿單兵武器比? 又,這兩個的差別在哪你知道嗎? 你要說"取代"。 我說,你只會考慮到火力? 然後又說,"坦克的任務就只限於類似步兵戰的角色,坦克本來就不是擔任反裝甲的角色"。 光這句話阿...夠兔你到深處無怨尤了... 之前有看過資料,目前全世界反裝甲還是以坦克最好。 坦克的主要任務也是反裝甲。 步兵戰車...虧你講的出來.... ![]() 這裡又犯了一個錯,加上前面的。 承認?不承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