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台南縣關廟~
文章: 1,384
|
我個人覺得好難懂,圖形不就是像素x色數而已?
而影像也不過就是每秒連續出現圖形罷了 用最直接的數學方式紀錄這三項元素難道就不行? 怕容量太大? (難以儲存?還是設備的訊號線頻寬不夠用? 那幹麻不開發新的訊號格式和新的訊號線就好了? 嫌AV端子濫,又一直不淘汰???) 怕播放會Delay? (現今處理器無法負擔? 很奇怪吧,難道現在player用的處理器都已經無法有效能的突破? 那為何又不去生產有更高處理效能的player?)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19
|
主要和原始影片的畫質有關,原始影片好BD秒殺DVD
原始畫質就濫,根本就分不出來,最出名的就是 28天毀滅那片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4,704
|
引用:
有點好奇是裝不懂、還是真不懂..... 1) 檔案會佔儲存空間;在要求愈流暢的動作、愈高的精細度、愈大的畫面下,又要抑制檔案大小,所以發展出各樣的encoder;就算是Audio,愈高的取樣頻率,得到的檔案也愈大。 2) 新的端子本來就一直推出、沒停過,保留舊的端子可相容舊的硬體。難不成要像電腦升級,砍掉重練? 就算是電腦已到USB大同世界,很多主機板還不是一樣保留PS2、LPT、COM port等等介面。 3) 新的Player本來就比舊型的有更高的效能;早期的BD Player、HD Player還用上電腦的celeron CPU來當處理器......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4,704
|
多post.....刪~
此文章於 2009-07-11 12:13 PM 被 linjunan 編輯.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市內湖區
文章: 6
|
引用:
你的意思是說,用連續圖片的方式來儲存影片嗎? 真是有種....那咱們來算算看吧!! 先來算算看DVD畫質的東西如果照你的方法儲存需要多少容量: 解析度720*480,每一張畫面有345600個點...... 用24bits高彩來計算,每個點要3個位元組,一張圖要1036800 Bytes,大約剛好1MB.... DVD每秒有24格,以一部電影兩小時計算,總共有172800張圖片...... 所以,如果把一部DVD電影,全部拆成未壓縮的點陣圖,大約170GB..... 你說,要用最直接的方法紀錄,可行嗎? 當然可行.....但是你能存幾部?又要用哪種光碟來存? 記住上面算的是DVD喔,如果是1080P的BD呢? 解析1920*1080 30fps 32bits全彩 詳細計算我就跳過了,答案大約1.8TB...... 而且傳輸流量需要 2Gbps ...... 先不要說光碟機的速度無法負荷 (BD一倍速 4.5MB/s,大約需要五十多倍速的BD) 一般的硬碟也必須磁碟陣列才能勉強支撐,而且放一部就滿了XD 上面根本連音訊都還沒有算進去,就已經讓人暈倒... 壓縮、解碼,都是不得已的..... 如果事情有這麼容易解決,誰喜歡用複雜的方法啊?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0 您的住址: 中正紀念堂
文章: 1,315
|
引用:
DVD. BD的Cb. Cr值都是每2x2像素取一個 即使不壓縮平均每個像素也只會佔12bits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新竹市
文章: 462
|
引用:
這基本上就已經是一種壓縮了, 要不然幹嘛簡化取值?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4
文章: 802
|
這篇和巴哈電影遊戲版那篇應該是同一個人發的吧,雖然那篇已被鎖了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8
文章: 615
|
引用:
您真內行.即使在十多年前,LD影碟大行其道的時候,用28吋映像管電視機,就可以很明顯地比較出S端子的輸出和一般複合端子輸出,在暗部的表現差異.前者可以看出深色西裝有條紋或是皺摺的形狀,後者只看到整個黑漆漆的,惶論解析度了. 即使LCD的解析度僅有1280X1024,僅用D-Sub端子輸出,還是可以明顯看出BD和DVD的畫質差異的.除非片子本身的質素不夠好.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台南縣關廟~
文章: 1,384
|
想追問一些問題,說每秒平均更新60次人眼將覺得動態順暢
問題明明每秒就只有24張圖片以平均間隔出現 (還是30張?又DropFrame,所以時間軸計算為29.97?) 那為什麼NTSC又要每秒更新60次?多出來的36次不是很沒意義嗎? 反正圖片又不會送這麼快 又為啥同一張圖要拆成奇數像數列與偶數像素列逐漸出現?這不是很不直覺嗎? 每更新一次全部出現不是很好? 既然DVD只有480P解析度,NTSC有525條掃描線又有什麼意義? (當然我知道NTSC比DVD更早問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