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顯示卡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okana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5
文章: 604
引用:
作者路人辛
不好意思請教一下,CS跟PhysX這類高階API有什麼關係?


CS跟PhysX沒關係
而新一代css是用Havok的api
     
      
舊 2009-07-02, 06:28 P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kana離線中  
jiahan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9
文章: 71
ATI已經放棄ATI Stream,轉而全力支持OpenCL....

現在nVidia的CUDA處於領先地位,雖然nVidia對OpenCL的支援早就ready了,
但是卻遲遲不relase OpenCL的driver給一般客戶使用,
而是趁ATI還未推出OpenCL的driver時,趕緊用CUDA來卡GPGPU的市場...

CUDA的設計比OpenCL要高階許多,
可以跟C語言完全融合在一起,但CUDA本身在設計上,
就是偏好nVidia整個處理器的架構....

而且CUDA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sample code和library夠多,
像是BLAST和NVPP之類的library可以讓開發者省下不少的工,
更何況CUDA的不論是在debug, profiler,或是移植C的程式碼都比其他API更方便.....

對nVidia來說微軟的DX11根本不是主要競爭對手,
因為微軟的東西永遠都是for Windows only....DX11只會在消費市場吃的開

所以nVidia要搶的就是高階運算伺服器的市場,
它最大的對手就是跨OpenCL,由其將來還有Intel要投入此市場

而CUDA本身是跨作業系系統平台,但是卻不跨硬體,所以只能在nVidia的卡上跑

雖然CUDA的設計是目前GPGPU API中最成熟好用的,但很多開發者就是顧寄CUDA綁硬體,不願意投注時間在CUDA上面,而是等待OpenCL的推出~

如果nVidia能夠承諾說,CUDA能夠在任何支援OpenCL的硬體上執行,甚至是可以只在CPU上來跑,一定會有很多使用者棄OpenCL和DX11 (甚至棄CPU),使用CUDA來開發GPGPU運算~
 

此文章於 2009-07-02 06:33 PM 被 jiahan 編輯.
舊 2009-07-02, 06:29 P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iahan離線中  
路人辛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491
引用:
作者okana
CS跟PhysX沒關係
而新一代css是用Havok的api


Havok用CPU就可以跑了對不對?
__________________
「早買有bug,晚買有偷料」

舊 2009-07-02, 06:35 P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路人辛離線中  
okana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5
文章: 604
引用:
作者路人辛
Havok用CPU就可以跑了對不對?

看你用哪種cpu和物理運算的量

不過未來不管havok或physx
都會被ms或open陣營取代
舊 2009-07-02, 06:42 P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kana離線中  
路人辛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491
引用:
作者okana
看你用哪種cpu和物理運算的量

不過未來不管havok或physx
都會被ms或open陣營取代



實際上havok就可以用CPU跑,而且那是INTEL的
取代還是假設性的問題,話說ATI自己的STREAM勒?

不要談到類似話題,就抬MS出來,讓大家看看ATI的貢獻
__________________
「早買有bug,晚買有偷料」


此文章於 2009-07-02 10:24 PM 被 路人辛 編輯.
舊 2009-07-02, 10:22 P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路人辛離線中  
okana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5
文章: 604
引用:
作者路人辛
實際上havok就可以用CPU跑,而且那是INTEL的
取代還是假設性的問題,話說ATI自己的STREAM勒?

不要談到類似話題,就抬MS出來,讓大家看看ATI的貢獻



ati在材質壓縮上用的3Dc
nv不是默默的在6系列後期加入驅動裡
dx10.1的鑲嵌單元
nv最近不是已經在筆電上的新產品實作了

另外讓大家使用便宜的nv卡算貢獻嗎?

只要dx11或opencl的api發展到一個level
遊戲公司很容易開發自己物理特效
那還會去買那兩家的授權嗎
crysis不就是這樣搞嗎
舊 2009-07-03, 12:21 A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kana離線中  
blair
Elite Member
 
blai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234
引用:
作者jiahan
恕刪...
如果nVidia能夠承諾說,CUDA能夠在任何支援OpenCL的硬體上執行,甚至是可以只在CPU上來跑,一定會有很多使用者棄OpenCL和DX11 (甚至棄CPU),使用CUDA來開發GPGPU運算~

Nvidia是賣硬體維生的公司,開發出來的軟體當然會綁硬體,
CUDA開放硬體支援的話,Nvidia無異於搬石頭雜自己的腳。
__________________
~愛由一個笑容開始,用一個吻來成長,用一滴眼淚來結束。
當你出生時你一個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在笑,因此請活出你的生命,
當你死的時候,圍繞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在笑。~
舊 2009-07-03, 01:38 A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air離線中  
路人辛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491
引用:
作者okana
ati在材質壓縮上用的3Dc
nv不是默默的在6系列後期加入驅動裡
dx10.1的鑲嵌單元
nv最近不是已經在筆電上的新產品實作了

另外讓大家使用便宜的nv卡算貢獻嗎?

只要dx11或opencl的api發展到一個level
遊戲公司很容易開發自己物理特效
那還會去買那兩家的授權嗎
crysis不就是這樣搞嗎


1.主題是談顯卡物理,STREAM給我們什麼?

2.DX10.1是ATI的?

3.不需要再假設,crysis是用自己的引擎

4.你都知道cs跟高階api沒關係,卻又帶出這種概念,很匪夷所思

dx11就像一條馬路,你可以在上面開車 坐公車 騎腳踏車 或是乾脆走路 這樣的比喻你懂嗎?
__________________
「早買有bug,晚買有偷料」


此文章於 2009-07-03 09:38 AM 被 路人辛 編輯.
舊 2009-07-03, 09:35 A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路人辛離線中  
okana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5
文章: 604
引用:
作者路人辛
1.主題是談顯卡物理,STREAM給我們什麼?

2.DX10.1是ATI的?

3.不需要再假設,crysis是用自己的引擎

4.你都知道cs跟高階api沒關係,卻又帶出這種概念,很匪夷所思

dx11就像一條馬路,你可以在上面開車 坐公車 騎腳踏車 或是乾脆走路 這樣的比喻你懂嗎?


1.stream目前還在發展中
這只是amd自己再用的協定
你高興在steam上開發程式也是ok地
但是最後下場應該跟cuda和gc一樣

2.dx10.1中鑲嵌的技術是ati開發的

3.那兩家物理運算api只是方便實作
願意花時間下去
任何公司都可發展自己的

4.cs發表時間那些api都沒提出來
就像拿明朝劍斬清朝官
這樣有任何比較的意義嗎
舊 2009-07-03, 10:13 A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kana離線中  
路人辛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491
引用:
作者okana
1.stream目前還在發展中
這只是amd自己再用的協定
你高興在steam上開發程式也是ok地
但是最後下場應該跟cuda和gc一樣

2.dx10.1中鑲嵌的技術是ati開發的

3.那兩家物理運算api只是方便實作
願意花時間下去
任何公司都可發展自己的

4.cs發表時間那些api都沒提出來
就像拿明朝劍斬清朝官
這樣有任何比較的意義嗎


怪了,比較的不就是你嗎?來問我有沒有任何意義?........

搞錯了吧你,既然知道cs跟高階api沒有任何關係,可以拿來比較的也是你,說沒意義的也是你,到底怎麼樣給個標準吧........

想當裁判又想當球員?....
__________________
「早買有bug,晚買有偷料」


此文章於 2009-07-03 06:34 PM 被 路人辛 編輯.
舊 2009-07-03, 06:33 PM #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路人辛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07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