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17
|
愛瘋狂、赤裸真相、非關命運都確定會上院線
可以把時間挪給其他片子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17
|
轉載一篇聞天祥的片單簡介:
---------------- 2006第八屆台北電影節(一):「楓」情萬種的加拿大電影 2006-06-01 「第八屆台北電影節」即將隆重登場!最具特色的「城市」單元,今年鎖定加拿大的英語大城-多倫多及法語大城-蒙特婁,兩個語言、文化經驗迥異的都會。 加拿大在地理上因為靠近美國,英語電影不僅常被誤認為美國片,進軍好萊塢也成為不少加拿大影人的既定路線(米高福克斯、金凱瑞、大衛柯能堡……),反而讓人忽略了加拿大對他們的沃養。而以蒙特婁為首的法語電影勢力,則常被不分青紅皂白的觀眾當成法國片看待。因此加拿大電影要建立自己的能見度,就必須另闢蹊徑。「台北電影節」將帶影迷探勘其中的特別與奧妙之處,重新認識在強鄰美國好萊塢和法國文化的雙重影響下,仍蓬勃發展、獨具風格的加拿大電影。 本屆「台北電影節」將要放映的加拿大電影多達六十部,除了開幕片是橫掃今年加拿大金尼獎的【愛瘋狂】,閉幕片是加拿大名導伊格言入圍坎城正式競賽的【赤裸真相】外,其他共分為:「導演焦點:羅伯勒帕吉」、「向紀錄片大師亞倫金致敬」、「極光幻影:加拿大經典精選」、「楓情萬種的加拿大新浪」四個專題。 導演焦點:羅伯勒帕吉 今年的「導演焦點」特別介紹羅伯勒帕吉,他在加拿大的聲望直逼伊格言、柯能堡和阿坎德,也是四大導演中,台灣最陌生的一位。然而他橫跨劇場與電影,而且身兼導演、編劇和演員的多才多藝,加上將東方文化融合在其作品的多重跨界能力,更讓他獲得「加拿大文化大使」的美譽。 台北電影節將要放映四部羅伯勒帕吉執導的電影,包括:讓他一鳴驚人的【懺情記】,內容描述希區考克當年至魁北克開拍名作【懺情恨】同時,一段發生在當地的懸案,如何縈繞在兩個無辜的生命,並帶出背後曖昧的同志謎團,本片不僅榮膺坎城影展導演雙週的開幕片,同時也得到加拿大電影最高榮譽「金尼獎」的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多項大獎。 以東西文化差異、劇場人生、以及魁北克獨立風潮為經緯的【無能無不能】,也是當年多倫多影展的最佳影片。把國內較陌生的加拿大魁北克區獨立問題,化為生動的影像和精彩的劇情,相信對現今台灣的觀眾和影人都會有很大的震撼與啟發性。 【偷腦】則是一部風格獨具的科幻片,從男、女主角神秘而多次的相遇,帶出背後如何定義一個人是否活著的討論,是必須「具體」還是有所「思想」?無論影像或概念都非常奇特。 再加上他自編自導自演、得到柏林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的近作【在月球的彼端】,其一人分飾兩角的精準演技以及神乎其技的轉場功力,在這部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絕對是愛好電影的觀眾不容錯過的佳片。 向紀錄片大師亞倫金致敬 加拿大紀錄片在國家電影局的長期支持下,一直在國際影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亞倫金卻有點反其道而行,他不但建立了自己獨立製作的體系,其超越時代大膽前衛的嘗試,更成為直接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多年來,他不僅持續領導加拿大紀錄片的發展,也被尊為當代大師影響深遠。 「台北電影節」因為順利邀請到已經75高齡的亞倫金最新力作【失憶老人院】參展,於是再克服各種難題,找到他震驚影壇的兩部早期代表作【華倫岱爾少年療養院】和【佳偶天成】,一饕紀錄片影迷(本屆電影節的紀錄片不僅量多,而且水準奇高,容後再介紹)。 法國大師尚雷諾曾讚美【華倫岱爾少年療養院】是「一個偉大藝術家令人摒息的傑作」,亞倫金記錄了12名有情緒困擾的孩子在同名療養院接受治療的過程,當時被視為前衛且爭議的療法,讓孩子的憤怒、失控,毫無遮掩地呈現在銀幕上。本片雖然在坎城、英美等地都獲得如雷好評,卻被加拿大電視台禁演長達31年。儘管如此,它無論在紀錄片史上,或是心理學、社會學研究,都是極重要的經典。 【佳偶天成】則記錄了一對夫妻和他們三歲兒子的日常生活,在親密、幽默之餘,崩遢與痛楚也逐步籠罩上他們的婚姻。本片也曾被紐約時報譽為「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失憶老人院】聚焦在一家多倫多老人院,除了幽默動人的黃昏之戀,鏡頭也貼近了他們的寂寞、懷舊、感傷、甚至憤怒。然而最殘忍的還是因為阿茲海默症引發的失憶,讓他們忘記了老伴或愛人去世的消息,於是彷彿週期性的,每問一次,每得到答案,就又要椎心刺痛一回。老當益壯的亞倫金,對肉體與記憶的死亡,做出了表面殘酷、實則哀襟大度的詮釋。這部真摯感人的紀錄片,同時也被多倫多影展列入2005加拿大十大佳片之中。 極光幻影:加拿大經典精選 本單元將回顧加拿大電影的經典之作,其中作品雖然對一些影癡而言耳熟能詳,但除了溫故知新,也是新近影迷認識加拿大電影特色的最佳管道。 其中包括了【暴力效應】鬼才導演大衛柯能堡的四部作品,完成於1970年的【犯罪檔案】在國內恐怕沒幾個人看過,劇情描述一個因為化妝品成分毒害、致使女性幾乎滅絕的未來,倖存下來的幾乎都是年紀小小的女孩,但她們奇貨可居的結果,卻引發了戀童犯的綁架。 【嬰靈】、【掃瞄者大決鬥】則是大衛柯能堡被好萊塢看上並強力挖掘的關鍵,這兩部作品不僅在視覺上極恐怖,題材創意方面的前進,更是他們成為經典的主要原因,即使今天看來都令人怵目驚心。至於由奧斯卡影帝傑瑞米艾朗一人分飾兩角、宛如演技範本的【雙生兄弟】,則成功地將雙生子的命定神秘,變成上乘心理驚悚題材。 以【老爸的單程車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丹尼斯阿坎德,在此之前的兩部經典也將在台北電影節放映。【美國帝國淪亡記】是【老爸的單程車票】的「前傳」,刻畫的是一群中年、中產男女的性生活;得到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蒙特婁的耶穌】則由一個劇團的演出引起好評後卻慘遭教會禁演的衝突,諷刺地刻畫了藝術、宗教和資本主義的矛盾,非常好看。 最為台灣影展觀眾熟知的導演艾騰伊格言,則有【闔家觀賞】、【念白部分】和【售後服務】三部影片參展。【闔家觀賞】描述一個只有在看電視的時候聚在一起的疏離家庭,重新檢視了家的意義,以及藏在枯燥生活背後的驚人秘密。【念白部分】則透過每個角色對性、愛、記憶與影像的執迷,帶出聳動又感人的故事。【售後服務】則是伊格言最性感的作品,對於「保護」這件事,做出了極度詭譎的辯證,看到最後,簡直令人倒抽一口氣。 英年早逝的尚克勞德羅桑,一輩子只拍了兩部片。【夜間動物園】前面像是個黑色電影,結尾卻急轉直下變成極度感人的通俗劇,叛逆不拘的大膽,宛如昭告一個瘋狂天才的誕生。【里歐洛】則透過深信自己來自一粒受精的義大利蕃茄的12歲小男孩,展開了一個狂想性十足、卻又令人看了心痛的故事,而沒人料到這部美得詩意、殘酷、令人起雞皮疙瘩的電影,竟是他的遺作。 當然你也不應該錯過派翠西亞蘿茲瑪為加拿大女性電影奠下里程碑意義的成名作【去聽美人魚唱歌】、佛杭蘇瓦吉哈以加拿大最偉大的音樂家顧爾德為藍本的【顧爾德的32短篇】、丹尼維勒納夫把一連串衰事變成愛情前奏的柏林影展得獎片【迷情漩渦】,以及為了慶祝蒙特婁建市350週年、群集六大導演所拍攝的【蒙特婁六重奏】。 在這個單元裡,你還可以看到多部已成為經典供奉的加拿大動畫。加拿大動畫在題材上的開放、以及各類素材工具的開發,本已走在時代尖端。「加拿大經典動畫集」是由國家電影局精挑再精挑之後的結果,所有影片加起來的得獎記錄大概有幾層樓高,是動畫迷千萬不能錯過的精華。 楓情萬種的加拿大新浪 除了難忘的經典,台北電影節也網羅了近年最具代表性的加拿大電影,當中不乏在各大影展當中獲獎的傑作。這些新片充分展現了加拿大電影融合多元文化的活力和特色,而且叫好又叫座,不僅全數是台灣首映作品,甚至有的還是亞洲第一次放映。 其中全數由黑人演員擔綱的【性愛蝕人骨】風趣地描述了一個沈迷在A片的男子,真正遇到夢中情人後卻「無能」的尷尬處境,得到多倫多影展最佳影片獎。 【池畔情緣】則由名導伊格言的老婆艾絲妮韓嘉使出渾身解數,演繹一個生長在回教家庭的中年熟女,追尋自我與愛情的過程。【瘋狂歌后】描述魁北克著名歌手愛麗絲盧比被送入精神病院的坎坷生平,由以【夜幕低垂】一片在國際走紅的帕絲卡巴絲瑞擔綱演出,她唱作俱佳的精采表現,得到了加拿大金尼獎的最佳女主角獎。這兩部作品光看女主角的精彩演技,就足以值回票價。 【最後的一場戲】由魁北克家喻戶曉的明星,「加拿大勞勃狄尼洛」魯克皮卡德自編自導自演,主角是個平常宛如凶神惡煞的黑幫討債份子,骨子裡卻想當演員,魯克皮卡德不僅演得好,導技也十分了得,影片前半部緊張、風趣,結局卻極度賺人熱淚。 【生命宛如長河】是盧卡諾影展三項大獎得主,細膩溫婉地刻畫一個企圖自殺的女醫生和一個男孩之間的關係。對於生死之間的探討,彷彿倒吃甘蔗,需要一點點耐心去體會,看完卻有餘韻無窮之感。 【鬼鎮】則是加拿大難得一見的驚悚恐怖片,描述一個八卦雜誌的記者,奉命去採訪不斷有人離奇失蹤的小鎮而遇到種種靈異事件,全片帶著大衛林區式的神秘,最後的真相絕對要讓觀眾大吃一驚。 剛獲得維多利亞影展最佳影片的【愛情新鮮人】,描述13歲男孩在家自學多年後,第一次進入公立學校就讀,其陰柔細膩的特質對別人造成的震撼,而他自己也在這段經歷中從新體驗了感情與成長的複雜,本片也是各大同志影展競相邀請的對象。 【誘惑醫生100招】則是橫掃日舞影展等多個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的精彩喜劇,講的是一個日漸荒涼的小島,眼看就要有工廠來此設址,但前提是必須有醫生願意留在這裡營業,因此他們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讓一個意外來到這的醫生,心甘情願地永遠住下去。來自北國的特有幽默,絕對會讓全場觀眾笑聲不斷、情緒High到最高點! 「台北電影節」這次也精選了幾部新鮮又好看的加拿大紀錄片。比方費時兩年拍攝、橫跨加拿大、希臘與中國的【唱翻奧運】,講的是一個會唱中文歌的希臘裔加拿大人,夢想在2004雅典奧運的閉幕典禮上高歌,為此他不斷想說服中國北京奧委會的經歷。 【最後一擊:奇瓦洛v.s.阿里】運用了大量珍貴史料畫面和關鍵人物的現身說法,讓多倫多拳王奇瓦洛曲折的一生、以及他和拳王阿里對決的戲劇性傳奇,躍然銀幕。 【鹿影謎蹤】則是夫妻檔導演和攝影師三人,穿越了1500公里深入北極冰原,追尋12萬頭馴鹿蹤跡,所拍攝到的珍貴畫面。它不是探索頻道或國家地理頻道的生態報導而已,它不僅為動物生態與環境保護提供了重要的證據,對滿嘴胡說八道的政客,也極盡諷刺之能事。 【好一頂帽子】從柬埔寨人喜歡戴帽子出發,運用豐富而深入的訪談,加上導演隨手一來的幽默感,呈現出這個古老國度最真摯而動人的故事。 另外在這個單元也有十多部創意驚人的「加拿大短片」,他們將分成「A」「B」兩輯放映,這些作品是影展單位從上百部短片佳作慎選而出的,他們不僅在各大影展屢屢得獎、令人驚艷,更說明了加拿大電影工業基礎功夫的紮實,每部作品 都是讓人拍案叫絕的極短篇。 2006台北電影節的萬種「楓」情,絕對要讓台灣觀眾好「看」! 轉載自kingnet電影台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5801&c=BA0001 --------- 台北電影節官網 http://www.tiff.org.tw/2006TIFF/Default.htm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17
|
台北電影節》10部音樂片 好看又好聽
【記者麥若愚/報導】 電影能看也能「聽」,今年台北電影節就有10部充滿音樂、能讓你豎起耳朵「聽」的電影,其中加拿大的「瘋狂歌后」是40年代紅遍全球的魁北克傳奇女歌手愛麗絲荷比的自傳片;「唱翻奧運」講有個會唱中國民謠的希臘佬到北京推銷自己。 愛麗絲荷比用法文唱拉丁名曲,40年代從加拿大紅遍全球,英國BBC電視台與好萊塢競相邀約,但她感情波折,一場車禍意外造成她情緒崩潰,罹患精神病,直到1952年接受前額葉腦白質切除手術,才離開精神病院,「瘋狂歌后」倒敘她的傳奇人生,女主角是以「奏鳴曲」獲威尼斯影后的加拿大演技女星帕絲卡巴絲瑞,全片歌曲她自己唱,獲加拿大奧斯卡金尼獎影后。 曾以「愛無止盡」獲柏林影展金熊獎的德國導演費斯阿金,新片「戀戀伊斯坦堡」,拍出土耳其豐富多元的音樂,從饒舌、搖滾、民謠、地下樂團、老歌到庫德族吟唱,是比「樂士浮生錄」更精彩的民族音樂采風錄。 美國片「貧民嘻哈王」紀錄巴西里約熱內盧出生的安德森薩正,原本是毒販,為抗議貧民窟惡劣環境,組織嘻哈學校,用音樂感化貧民窟命運,獲國際紀錄片協會2005年最佳紀錄片。 加拿大片「重金屬之旅」講一名頭號重金屬樂迷的人類學家,展開一趟歐美旅程,訪問重金屬樂團成員、評論家、樂迷,探究重金屬音樂長久來被刻板印象定型、排斥、甚至汙名化的原因,是鹿特丹影展觀眾票選獎第3名。 另一部加拿大紀錄片「唱翻奧運」,看一個懷有奧運夢的希臘佬,想獻唱雅典奧運閉幕不成,一路到北京推銷自己,導演一路跟拍近距離捕捉他對夢想的執著與矛盾。 捷克片「冠軍小鎮」敘述東歐邊緣小鎮蘇凱,鎮上吉普賽鎮民樂天知命且臥虎藏龍,有土耳其音樂家、民謠歌王、拳擊少年等,為了保住自己的冠軍盃,眾人都堅守家鄉。 加拿大片「顧爾德的32個短篇」以20世紀最偉大鋼琴家顧爾德完美演奏巴哈「郭德變奏曲」音符做經緯,串連32段短篇故事,導演融合劇情、紀錄訪談、動畫、前衛電影等多變手法於一爐。 由知名廣告、MV導演陳宏一執導的台灣電影「不愛•情歌」,有6段與情歌糾纏而生的故事,分手、慾望、審判、幻覺、愛情、青春。其他還有國片「深海」的恰恰音樂,今年得柏林影展最佳音樂銀熊獎的港片「伊莎貝拉」裡充滿葡萄牙風情的殖民音樂。 【2006/06/05 民生報】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天龍國
文章: 329
|
樓上推的應該都不錯看,只是一次十幾二十部好片要短時間消化完,還真的要有錢有休閒還要有功力。
![]() anyway,我倒是很想找時間看看"重金屬之旅"耶... 畢竟這部片探究的內容,是許多金屬頭們內心的疑問。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17
|
引用:
大推這部<重金屬之旅>~ 之前去聽聞天祥的選片指南講座時 聞天祥也是一直稱讚這部必看 不僅樂迷看了覺得很讚,連平常沒什麼接觸的人看都會很過癮 他說他當初在鹿特丹影展看片時,雖然本身之前對重金屬音樂了解不多 但電影放映時,整個就跟著全場氣氛high起來 ![]() PS.音樂電影部分,<唱翻奧運><戀戀伊斯坦堡><瘋狂歌后> 聞天祥也很推薦 可考慮一起看看~~此文章於 2006-06-05 08:03 PM 被 emma0420 編輯.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17
|
轉載聞天祥在kingnet電影台的介紹文章
---------- 2006第八屆台北電影節(二)國際青年導演競賽與各國佳片 台北電影節去年第一次舉辦「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在票房及口碑上都有極佳成績,而且入圍的導演親自來台出席影片放映,更博得影迷熱烈的迴響。這項競賽規定必須是導演的第一部或第二部35mm劇情長片,才有資格參賽,也是台灣目前唯一一個劇情長片的國際競賽。今年的獎金加碼,最佳影片可以得到新台幣100萬元,評審團特別獎也有35萬元,吸引了世界各地新銳導演共118部影片報名角逐,經過近三個月的徵件,選出了12部精彩的入圍作品。 如同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名稱所示,今年的入圍導演有將近一半還不滿三十歲,但豐沛的影像創作力和驚人的內涵,都已臻國際一流水準。雖然他們的名字對國內觀眾而言還很陌生,卻是最值得期待的未來大師人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四位女導演入圍,佔了三分之一,顯示女性在全球影像創作上扮演的角色越趨重要。 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入圍影片 其中退伍後剛完成自己第一部劇情長片【一年之初】的新銳導演鄭有傑,將代表台灣迎戰各國強片。【一年之初】是一個五段式的故事,講述在今年的最後一天到明年的第一天,這二十四個小時之內同時發生的事情。包括暗戀女主角的胖場務、沒有身份證的泰北孤軍後裔、參加跨年派對的年輕男女、企業化的黑幫老大和他當導演的弟弟……。鄭有傑以生猛活潑的敘事手法,把到處充滿結局與開始的人生微妙體驗,揉合成一部新品種影像創作。絕對會是2006最重要的台灣電影之一。 另外兩部入圍的亞洲片也來勢洶洶,對鄭有傑形成強力威脅。由賈樟柯監製的【賴小子】是導演韓杰根據自身故事改編的處女作,描述三個情如拜把的小混混,在以為失手鬧出人命後,結伴逃離家鄉,但命運的安排捉弄,令他們從一種凝聚的狀態,漸漸地四處飄散,本片甫在於鹿特丹影展奪得最佳影片金虎獎。韓國的【求婚遠征記】則有紮實的劇本和堅強的演員陣容作後盾,女主角是出道以來即橫掃韓國新人獎、被視為「李英愛接班人」的秀愛,男主角則是憑【實尾島風雲】拿下青龍獎的鄭宰英,影片描述38歲還打光棍的男主角報名參加「烏茲別克徵婚之旅」,結果遇上的心儀對象竟不是來相親的姑娘。 其他的入圍影片尚有兩部來自法國的【死了一個守門員之後】和【三人冷水澡】。前者刻畫一場意外帶給小鎮所有人的衝擊和變化,夾雜著各種曖昧情慾,是一部相當細膩的電影。後者則從一個高中柔道隊主將和他的隊友、女友的三角關係,成功勾勒出佔有與分享的矛盾。兩部作品都以青少年為主角,但一內斂一狂暴,展現完全不同的風情但都實力堅強。 至於來勢洶洶的女導演,加拿大的【末路狂媽】講述了兩個家庭的母女關係,一個老媽沈迷於賭博、一個宛如獨裁者,而兩人竟是舊日妯娌與一起長大的朋友,是一部很有感情的女性電影。比利時【意外的兇手】是人物關係極其複雜卻表現出色的黑色喜劇�***中飽受前夫騷擾的女主角,在一個雨夜發現河中漂著一個男孩,卻在事後才由新聞得知男孩死亡;未能即時出手相救的愧疚感,促使她不斷追查線索尋找這起意外的兇手:是鄰居那個將房車撞凹、行蹤神秘的先生?還是那精神異常、舉止怪異的男人?結構極其漂亮,結局大出意外。澳洲片【死亡,小心穿越】是動畫導演莎拉華特的劇情長片處女作,刻畫一場平交道的死亡意外,讓目擊的女畫家和趕來拍照的新聞攝影師,產生奇妙的交集,導演不忘將她的繪畫長才變成女主角的夢境,男主角則是導演銀幕下的真實丈夫喔!【愛上冰山的女人】是由兩男一女三人共同執導,其中兩個導演多明尼克阿佩爾、費歐娜高登更兼飾片中男女主角,多才多藝,影片描述一個速食店女店長不小心將自己困在冷凍庫整晚,但讓她心寒的是家人竟然都沒發現她的失蹤,於是她索性離家出走,來到一個海邊小鎮,本片洋溢著郭利斯馬基式的冷冽喜感,對白雖少,卻以獨特的構圖和演出,讓人從頭笑到尾。 紐西蘭的【外婆的盛宴】透過一場餐會的準備,靈活地表達了世代差異和同輩之間的摩擦與觀念衝突,將你我都熟悉的人情世故,轉化成底片上的情真意切,難怪能席捲本屆日舞影展的觀眾票選獎。而捷克的【愛情快跑】以凌厲的剪接節奏,把一個愚人節玩笑的後遺症,放大成檢視男女感情的課題。伊朗的【不告而別】則從妻子的「離家出走」到「失而復得」,曲折離奇而勇敢地碰觸伊朗社會禁忌,震撼力十足。 這12部入圍影片的導演或主角,屆時將從世界各地飛來台灣參展。 觀摩部分,佳片如雲 除了競賽片,觀摩片也大有看頭。這當中又細分為首次執導即大放異彩的「驚人的第一部」,以及有一定資歷但台灣從未介紹過的影片或導演則擺到「世界大觀」。當然,還有過去幾個做過的主題國家,在「舊城新選」單元可以看到他們的最新佳片。 其中北歐地區,有席捲去年歐洲電影獎最佳新導演的【性控訴】以及連下北歐最大影展哥特堡四項大獎的【北緯60度,冷酷異境】,這兩部片都「強」得令人目不轉睛又喘不過氣,完全發揮北歐電影最厲害的逼人特質。不過瑞典喜劇【離婚快樂守則】則一反常態,提供了爆笑又不失感情的觀點,有趣的是執導的四個男人全都離了婚。另一部瑞典片【祖祖】其實有一半的戲是發生在貝魯特,描寫與影片同名的小男孩如何在目睹家人慘死在炸彈攻擊後,一個人到瑞典投奔祖父母的前後,真摯動人,感人落淚。 其他歐洲電影,包括去年入圍柏林影展競賽的二次大戰史詩式作品【非關命運】;獲得西班牙哥雅獎最佳新導演的【難得豔陽天】;描寫移民荷蘭的中國小女孩奇異願望的【溫琪的聖誕小馬】則是一部適合闔家觀賞的作品。 另外,描述波蘭素人畫家古怪脾氣與晚年故事的【我的野蠻畫家】是上屆卡羅維瓦利影展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三冠王得主,值得一提的得獎的「女」主角演的正是年老的「男」畫家,演技與扮像簡直神乎其技。而把美蘇太空競爭變成男性成長詩篇的【夢向太空】則是上屆莫斯科影展最佳影片,光影美得無可挑剔。另一部俄國片【冒牌家族】則把俄羅斯開放後,不肖商人想要利用返鄉尋根潮大賺一筆,卻弄巧成拙,過程笑料不斷的黑色喜劇,也在今年Kinotar影展創紀錄地拿下最佳影片、導演、劇本、觀眾票選等大獎。向來擁有獨特幽默感的捷克電影,今年來了一部全部無須語言輔助的神奇電影【布拉格狂想】,以及把捷式幽默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海海人生】。 【俄羅斯娃娃】是紅遍歐洲的【西班牙公寓】的續篇,但也可獨立觀賞,風流倜儻的男主角由【我心遺忘的節奏】男主角羅曼杜里斯飾演,其他演員還包括【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達文西密碼】的奧黛莉朵杜。【隱藏的黑夜】則是一部令人看了熱血沸騰的電影,勇敢地揭露了法國政府當年屠殺阿爾及利亞移民的瘡疤,力道與觀點較【衝擊效應】猶有甚之。【南方失樂園】也是法國片,由風格獨樹一幟的樓杭卡特執導,毫不遮掩地直探不同種族、膚色、階級、年齡的男女在熱帶島嶼追求與逃避的歷程。 在電影大師奇士勞斯基逝世10週年的當下,自然不能錯過根據他的遺稿拍攝、由曾以【三不管地帶】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波士尼亞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克執導的【奇士勞斯基之地獄】,集合了卡洛波桂、艾曼紐琵雅、瑪莉吉蘭等法國一線女星共襄盛舉,影癡必看。去年沒趕上的【蘇古諾夫之太陽】將會在今年正式跟台灣觀眾見面。另外一大重頭戲則是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主,南非的【黑幫暴徒】,將擔任「國際青年導演競賽頒獎典禮」的特映影片。 亞洲電影要率先推薦兩部來自泰國的「奇」片:一部是血腥至極,得到今年曼谷電影節觀眾票選獎的超級恐怖片【惡魔的藝術:邪降】,一部是光怪陸離、好笑又有創意的【大狗民】。南韓也不容輕忽,【17歲的彼得潘】在描述面對母親自殺未遂而成為植物人的游泳健將的相應之道,有著融合寫實與超現實的大膽筆觸。印尼的【青春無敵跑片男】則像喜劇版的【新天堂樂園】,能讓影癡們會心一笑。 不過陣容最堅強的還是要屬日本。除了日本怪傑SABU和偶像團體V6再續前緣的【V6衝衝衝】鐵定一票難求外,妻夫木聰加安藤政信的【69】,森山未來主演的【在操場的中心呼喊愛情】都是相當有料的精湛喜劇。然而最勁爆的莫過於長瀨智也和中村七之助合演的「古裝同志嗑藥公路」電影【午夜駭嗑浪人】,這是日本才子宮藤官九郎首度執導的電影,KUSO到了極點。想要正經一點的,上屆東京影展連拿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觀眾票選四項大獎的【向雪許願】就是一部醇厚動人之作,演員包括佐藤浩市、伊勢谷友介、小泉今日子等。 同志電影、紀錄片,陣容極堅強 同志電影是本屆「台北電影節」的一大特色,不僅在其尺度,更在其觀點、拍攝方式的多元。其中包括塞拉耶佛一對同志愛人在種族內戰爆發的時候,為了活命,其中一人只好男扮女裝掩人耳目,不料卻得一路扮演「媳婦」的【西方的同話】;還有描寫一次假期讓全家人全部「性」格大亂,劇情峰迴路轉、嘆為觀止、就連尚馬克巴爾都大膽「出櫃」的【春色海灘】;從同志婚禮帶出同性情侶關係,以及背後一群婆婆媽媽的西班牙爆笑喜劇【我的酷兒婚禮】;以及席捲今年各大影展的菲律賓電影【花漾少年】,屆時被譽為演技渾然天成的小男主角還會來台參展喔!同志電影散佈在今年各個單元,譬如開、閉幕片【愛瘋狂】、【赤裸真相】都有比例不一的同志成分。華語片裡的【只愛陌生人】、【我愛斷臂衫】,加拿大主題單元的【去聽美人魚歌唱】、【夜間動物園】、【在月球的彼端】……,都是可觀的同志電影。 然而和同志電影的多元、品質相較,也毫不遜色的另一特色,就是水準超強的紀錄片。包括甫獲國際紀錄片協會年度最佳影片的【貧民嘻哈王】就是一部曲折離奇、感人至深的紀錄片。而以瓜地馬拉妓女合組足球隊,踢出自信、也要踢出社會對他們的敵視與侵害的【金雞足球隊】也是今年柏林影展的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戀戀伊斯坦堡】是曾以【愛無止盡】贏得柏林影展金熊獎的導演費斯阿金的新作,曾入選去年坎城影展�***中對土耳其音樂的豐富涉獵,比溫德斯的【樂士浮生錄】有過之而無不及。【冠軍小鎮】則像費里尼加庫斯杜利卡的綜合體,浪漫幽默地看待一個人人都要當冠軍的有趣小鎮的風土民情。 如此多的好片,這個夏天有你好看。台北電影節將從6月24日舉辦到7月9日,放映地點包括中山堂、城市舞台、新光影城與in89豪華數位影院,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5802&c=BA0001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17
|
轉載聞天祥在kingnet電影台的介紹文章
---------- 2006第八屆台北電影節(三)本土與國際的華人電影 每年台北電影節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佳片,但「國際化」並不表示電影節就應該放棄「本土」。事實剛好相反,從第一屆即舉辦至今的「台北電影獎」早已經成為國內創作者最期待的鼓勵之一,也是各國選片人來台時必看的單元。 去年擔任「台北電影獎」評審的楊力州導演寫過一篇「如果沒有台北電影節」的文章提到:像《無米樂》這樣以DV拍攝的好作品是不能報名必須以FILM(電影底片)規格放映的金馬獎,如果不是台北電影獎不分影片材質、只論作品好壞、而且清楚標示鼓勵本土創作者的給獎原則的話,許多好作品就要被埋沒了。 今年也有一篇澳洲電影學報提到,看過台北電影獎的入圍影片後,才發覺國際對台灣影像創作脈絡的認識是扭曲的,原來在侯孝賢、蔡明亮之外,這裡還有蓬勃的紀錄片、手法創新的動畫片和實驗片、以及人才輩出的數位創作者。每年初選評審都要從兩、三百部作品選出劇情、紀錄、實驗、動畫四類佳作以饕影迷,恐怕也只有台北電影節能完整呈現台灣整體創作的脈動和成果。 而今年有哪些作品有機會問鼎獎金高達100萬的大獎呢? 百萬大獎,獎落誰家 在劇情類部分,這一年來在院線做過商業放映的劇情長片只有2部能擠進入圍名單,分別是鄭文堂細膩感人的【深海】,以及李啟源以街舞、嘻哈和年輕夢想為題材的【巧克力重擊】。另外一部入圍的長片,則是將會在台北電影節作它的世界首映,也同時代表台灣角逐「國際青年導演競賽」的鄭有傑作品【一年之初】。 而由鄭有傑主演、林書宇導演的【海巡尖兵】則是廣受好評的短片,劇情以2000總統大選開票當夜、幾個海巡隊員的衝突,拉開了一則台灣男性與敏感政治的寓言,十分犀利。而何蔚庭導演的【呼吸】則像是從SARS風暴衍生而出的綺想,描述一個時間不多的女孩如何選擇度過自己的一天,十分末世的氛圍,內容與影像都十分強烈,令人難忘。你會發現這些短片反而比許多長片更能以創意的手法反芻台灣社會,有趣的好幾部入圍影片都是由美國來的攝影師包軒鳴(Jake Pollack)負責掌鏡的。 以【宅變】引起注目、目前正在拍攝【盛夏光年】的陳正道,今年也有作品【未來】入圍,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入圍了。王雲霖的【C的悲劇】則在諧仿蔡明亮之餘,也對創作這回事給予黑色的調侃。林志儒導演的【肉身蛾】以懸疑推理取勝,卻又旁觸到不同族群的台灣女性的生存處境,也是相當特別的競逐者。 相較之下,今年的紀錄片一反以往,僅僅入圍了6部。不曉得是不是在紀錄片蓬勃被大眾接納的當下,評審也給予更嚴格的檢視?而能夠擠進前六強名單的作品,又有何特色? 二度入圍的郭亮吟,延續她對日據時代台灣歷史的興趣,以紮實的田野調查和耐力,找出了在二次大戰為日本製造戰鬥機的台灣少年郎,作品【綠的海平線】重現了東亞之間互相牽動的歷史。陳德斌導演的【英文老師柯旗化與其妻蔡阿李】也從「新英文法」作者柯旗化的坎坷遭遇,呈現出台灣歷經日據、白色恐怖乃至解嚴的變化。去年的最佳紀錄片得主柯金源,新作【天大地大】則從15年來台灣的重大災害,進而探索台灣人民的個性特質如何與土地產生一種彼此吞噬的惡性循環,觀點宏大。 此外,去年以【翻滾吧!男孩】連得評審團特別獎和觀眾票選獎的林育賢,今年再以感人的【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問鼎。鍾孟宏的黑白紀錄片【醫生】十分特別,前面記敘了邁阿密一位華裔醫生救治罹患惡疾的秘魯男孩的醫療經過,後來卻悠悠道出醫生自己的兒子卻在衣櫃結束生命的往事,兩相對照,令人百感交集。而黃淑梅導演的【在中寮相遇】長達5小40分鐘的片長,不只是電影節史上之最,也證明了這個創作的堅毅與持久。 動畫與實驗片創意突出 今年「動畫類」有8部作品入圍,最長的作品只有31分鐘,全部都是短片,但這些導演的創意,卻讓人真正看到台灣動畫最有潛力的部分。 其中,描述兒童面臨生命末期與碰觸死亡意涵的《看見彩虹》最特別的地方是以3D電腦動畫,來模擬手繪水墨暈染效果的風格。《肉蛾天》則是謝文明繼去年的《享樂花園》再度入圍的新作,細膩縝密的美學風格,視覺創意可說是領先群倫,而大膽將故事背景設在人吃人的時代,更讓整片充滿詭譎而陰森的氛圍。 《徵求傀儡師》聰慧地利用一個動畫偶企圖逃脫動畫師的操縱,但終究還是被控制,傳達出厚厚的哲學意味。《回憶抽屜》耗時一年,導演對光影和空間感的細膩設計,令人擊節讚賞,而人體竟然可以出現抽屜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安排,則有日本動畫的特質與濃郁的情感因素。 《縫》的風格相當出眾,所有的造型皆以多彩的「線」所構成,勾勒出美麗的畫面之餘,也帶出背後深沈的社會意義。而以簡單的線條造型搭配詼諧節奏的《Working Mouse》則是擬人化地從一隻拼命工作的老鼠在社會底層的辛酸與弱勢,築構成一部有趣但帶著淡淡感傷的小品。《傳染》利用豐富的想像力,對世界上任何角落、任何人物都可能染上煙癮,作了一次顛覆、瘋狂的詮釋,令人莞爾不已。《Take It Easy 音樂動畫》則以肚皮舞似的可愛造型,強調凡事看開,也是一部令人看完心情大好的絕佳短篇。 今年入圍的5部實驗類影片�***長從7分鐘到一小時,主題也從城市、女性、身體到文學、電影、劇場,不一而足,整體成績可說猶勝以往。 其中,《台北四非》是由石昌杰、盧憲孚、王俊雄、吳俊輝四位創作者,分別以「進出台北」、「穿透台北」、「附著台北」、「遠離台北」四個主題,對台北城、台北人從外觀到情感,所做出的豐富詮釋,整體結構龐大完整,可謂來勢洶洶。同樣和城市相關的《舊金山未遂》有趣的是導演把自己和城市的關係形容成一種偶遇、觀察、甚至「交媾」,攝影機竟然真成了陽具。 鄒念祖的《少了一個美國人》利用垂首可得的玩偶、物品,拿來表達墮胎之於美國、之於女性的意義及感受。簡單的敘事和場面調度,卻極具巧思,但又不失深度和力量。《我唯一寫過的一封信》是電影獎常客周東彥再度問鼎的新作,靈感來自法國女作家莒哈絲的《大西洋的男人》,整部片透過影像表達記憶與情感的微妙關係,導演運用光影的手法,熟練而美麗,更讓整部片充滿文字和影像交疊的各種可能性。《皮上草》是一部從童話出發的短片,龔玉玲取材格林童話的「千皮獸」,最後直搗人類對美麗外貌的迷思,而演變成剝取皮草的血淋淋畫面,觀眾要有心理準備。 台北主題獎,鼓勵全民創作 如果說「台北電影獎」是對台灣整體影像創作的年度總體檢,那麼「台北主題獎」的舉辦目的,則是希望鼓勵全民拿起攝影機來創作。每部作品限定在10分鐘的長度以內,主題就是「台北」。 經過這幾年的舉辦和推廣,愈來愈多觀點與創意都十分突出的作品,超越了對台北地標直接獵取的理所當然,而努力去開發這座城市對人的意義。今年8部入圍作品幾乎就有8種完全不同的觀察。 有講戀人與記憶的【夢中的愛麗斯】,有拿螞蟻比人、構想突出的【蟻城】,實驗風格強烈的【4F】,充滿通俗劇精神、技法熟練的【玩伴的玩偶】,以紀實姿態出發的【母親】,宛如一篇男男情詩的【完,fin】,模擬台北眾生的【台北,台北】,以及把佛洛伊德攪入女性情慾的【仿•同】。首獎獎金也有10萬之多。由於這個獎項的舉辦是為了激勵全民創作,所以「台北主題獎」的放映都是免費入場的。 全球華人影像精選 鼓勵之餘,為了不使國內創作者陷入坐井觀天的迷思,台北電影節也廣邀世界各地華人優秀作品,特別是獨立製片,這也使得台北成為全球華人影像交流的重要平台,更因此被國際知名的銀幕雜誌(Screen International)列為世界頂尖影展之一。 今年的「全球華人影像精選」有3部大陸片,包括了中國第六代導演張元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的新片【看上去很美】,完美無瑕的童星表演在張元巧妙的場面調度下,成為對體制的嘲諷以及對夢想的歌頌。李玉的【紅顏】則從去年威尼斯影展開始一路得獎,從一個情路坎坷的女子身上,我們不僅看到社會的保守,更在女性之間的互動、以及女主角和10歲小男童的真摯感情中,感受到強大的張力。【夜行人】則是一部獨特的紀錄片,導演花了4年時間跟拍,把一個盲眼母親和弱智女兒的生活,以驚人的親密程度,呈現在觀者眼前。 香港則有目前最被看好的導演彭浩翔所執導的【依莎貝拉】參展,台北電影節連續幾年都介紹彭浩翔作品,他今年特地出席本屆電影節,因此破例放映這部已經上映過的電影,希望讓影迷有機會跟導演面對面。美國來的【融入美利堅】有張艾嘉精彩的演技加持,把華裔女性夾處在上、下兩代的壓力與責任下,追求自己愛情生活的一波三折,詮釋得相當出色。英國的【我愛斷臂衫】和加拿大的【只愛陌生人】,一喜趣一感傷,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刻畫海外華人同志在異地尋找真愛的過程。 另外還有幾部首映的台灣作品,標示了台灣創作的幾個奇特方向。紀錄片【夢想無限】刻畫了一群師生讓自製的太陽能車在澳洲奔馳的努力,是一部讓人對台灣青春重燃信心的有情之作。【黃屋手記】則以獨特的視角近距離觀察「檳榔西施」的生活。頹廢唯美的【不愛•情歌】是知名廣告、MV導演陳宏一具有實驗風格的力作。另外還有三部「新薑登場」的國內新銳短片會一併放映,包括了【活著】、【飛往昨天的CI006】、【靜悄悄的幸福】,年輕一代的創作者和前輩的差異,在此一覽無遺。 至於來自海外的華人短片,則有剛出爐的香港電影節得獎作品【枉少年】,新加坡鬼才導演陳子謙的的爆笑短片【無心呢喃】,水準直逼奧斯卡級的美國華裔作品【情定沖印店】、【以神父之名】,以及耐人尋味的【棋戲】。 亞洲新星導與台灣新勢力 本屆台北電影節也特別和劉德華的製片公司合作了一個小單元。邁進二十一一世紀,標誌著電影製作需要注入新元素、新思維,劉德華推動的電影計劃「亞洲新星導」雲集了多位亞洲新晉實力導演,他們來自中國、香港、台灣、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每位導演都具有獨特的拍攝手法,再揉合嶄新的HD拍攝科技,將無限的創作意念發揮得淋漓盡致。其中有三部已完成的作品會在本屆電影節放映,分別是由香港林子聰執導的【得閒飲茶】、新加坡唐永建導演的【愛情故事】以及台灣李芸嬋導演的【人魚朵朵】。 除了影片放映,台北電影節也將在7月5日(三)晚上8點,舉辦一場「亞洲新星導:新銳導演與跨國製片座談會」,邀請導演、製片現身說法:新銳導演如何能獲得國際製片公司的青睞與投資?跨國合作至片的優勢與難題何在?相信必能帶給觀眾、業界及傳媒,耳目一新的震撼力。 除此之外,在成功協助《17歲的天空》在台北電影節作世界首映、以及替《宅變》舉辦國際發表會後,今年依然沒半點這方面預算的台北電影節,竟然決意擴大這類關注本土電影工業發展的活動。本屆電影節將率先發表《練習曲》(陳懷恩導演)、《盛夏光年》(陳正道導演)、《雅芳小姐》(朱詩倩導演)等三部正在製作中的國片,讓您親睹這些台灣電影的精彩片段,也邀請導演、演員、製片出席,暢談拍攝經驗與理念。 另外值得關注的另一個案例是紀錄片名導演楊力州為Nike公司拍了四部5分鐘長的****片。真實的青春、汗滴、淚水,為傳統華麗炫目的****界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氣象。紀錄片遇到商業會變質嗎?獨立製片和跨國企業會激盪出什麼樣的創意火花? 在7月2日(日)下午1點先舉辦前述的國片發表會之後,會繼續放映這幾部紀實風格的****,也要從這個經驗,一探台灣的紀錄片還有哪些未被發掘的可能性。而這些難得又有趣的座談及發表會,除了邀請影人、片商與媒體出席外,也都開放給有興趣的觀眾免費參加。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5803&c=BA00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