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影片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unique
Advance Member
 
uniqu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B612
文章: 371
引用:
作者Powers
很多比較老的片子,本地根本找不到什麼介紹
如果google搜尋,倒是看到對岸相關的文章一堆

不喜歡看阿陸仔的,那就看阿斗仔的吧

Powers大說的頗有道理!
+1
     
      
__________________
Tyler Durden :
It's only after you've lost everything that you're free to do anything.
舊 2004-10-11, 04:06 P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unique離線中  
wangks
Major Member
 
wangk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高雄市
文章: 279
盡信文不如無文
對我而言, 影評和政治文都是屬於同一種類的
不同作者本來就有不同的立場
只要文章內容有東西
反正看的人自己也得有判斷的能力
就跟我們的自製戰機是不是叫做IDF....
 
__________________
在正確的時間, 正確的地點, 做正確的事
舊 2004-10-11, 04:31 P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angks離線中  
半瓶醋
Master Member
 
半瓶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ㄟ....不過小弟覺得∼對岸的影視訊息比本地的好滿多的耶∼

之前看紐約黑幫∼台灣的媒體新聞報導大多只集中在明星以及花邊新聞上
但是大陸的影視網站卻看得到馬丁史科西斯的影評專訪譯文
反觀本地∼目前這些較有深度的文章都只在一些無薪水的熱血影癡寫的網站上頭才看得到
就連台灣的電影雜誌上頭也是圖片多評論少
台灣的專職影評人也少得幾乎用一雙手就數得完∼
所以....

也許不能說大陸不能和台灣比∼而是台灣的影評在量上頭實在是太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
現任駐腳地半瓶醋的youtube頻道

粉絲頁--半瓶醋愛講話

想參加別的投票活動請至--搖醋影評合集--投票活動總動員!!!

此文章於 2004-10-11 04:52 PM 被 半瓶醋 編輯.
舊 2004-10-11, 04:46 P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半瓶醋離線中  
伊卡魯斯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小徑分岔的花園
文章: 1,758
這篇的影評的評論.....似乎也是同樣的思維........
__________________
伊卡魯斯在夜間飛行
舊 2004-10-11, 05:01 P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伊卡魯斯離線中  
iaminja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北朝鮮人民民族主義人民共和國
文章: 95
Angry 我舉個例子

我舉例如下:

你常看阿陸仔的影評,這種看似有水準的「爛文」(的確很爛,因為擺明就是開幹!)
類似例子開幹好萊塢的電影,很多啊∼!

也有網友說了,這是「普遍的現象」,的確是
我指的是「網路上的貼文」。
不過這種「看似花俏 卻是開幹」的爛文
比那些「純口水」的爛文更嚴重

不過「影評」這種東西,說真的很少看了,
阿陸仔很喜歡把文章弄得落落長,調個書袋,玩個名詞。

就像「老太婆的裹腳步」(可能是他們很喜歡把影評寫得像論文
,才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吧)

影評的寫法很多種,論文式的寫法我是最不欣賞的。
這是個人淺見。

無意與大家爭辯 可接納意見者就可
不可接納者 那也尊重你








=========================================================
嚴重瀉露劇情,慎看)

  金錢是商業電影的基礎。但是一流的商業作品除了金錢之外還需要天才的作者和創意。人家《拯救大兵瑞恩》有手搖攝像機,有殘酷的戰爭,有血,有子彈線;但並不是說把以上要素攢起來再砸上厚厚實實的鈔票就可以拍出一樣好看的電影來。

  《太極旗飄揚》一開始,就是模仿《拯》的當代人生活以便引出回憶。這一段拖拖拉拉,主人公撫摸著兄長的遺物悲痛萬分,但是不明劇情的觀眾只能在演員的痛苦中猜測來龍去脈。好在這一段還沒有超過觀眾的忍耐底線。之後直接跳到戰前,這長長的一大段的和平生活的描述拍的真是畫面優美音樂動人,但唯獨缺了一件東西:沒有絲毫的戲劇性和賣點。即使是歷史頻道的紀錄片,也要有自己的思路和重點。但《太》片的這段生活描寫完全是為了提供給主人公日後回憶美好生活,把一大堆MTV的鏡頭堆在了一起:這就少不了凡是表現朋友兄弟就要來一段的打鬧追逐;凡是注定要上前線的人就少不了的漂亮未婚妻;以及各種供各位人物睹物思人的紀念物:什麼鋼筆啊,手絹兒啊,皮鞋啊,不一而足。哦,對了,還有任何一部電影都捨不得扔下的慢動作。

  好不容易,把長長的風景片忍受完,主人公也被拉去當兵,死人,硝煙,臭飯,以及廉價日本動畫片才會有的一人一個特寫的自我介紹之後,終於鏡頭開始拚命的搖晃:打仗了。

  總的來說,幾段戰爭場面給我的印象是:雜亂無章,炫耀技術,BUG太多,和劇情嚴重脫節。為什麼總說韓國電影土氣太重,就是因為,韓國電影人有抄襲的心思,但是不知道都該抄哪些地方。導演只知道照搬《拯》裡面的手提攝像機,突然的爆炸和滿天的殘肢,但是他不明白(更可能是明白但是沒做到):《拯》裡面的這些鏡頭是因為要給我們營造一個真實的戰場。但是在《太》的戰場裡,我們看到的是兩位主人公超級無敵的身影:張東健先是在埋地雷的戰鬥裡遭到敵人伏擊,衝到炮火裡把戰友背了回來。然後又在幾天沒吃飯喝水的情況下和戰友們衝進包圍他們的敵人陣地,憑著超人的體力和無敵好的運氣消滅了一個又一個敵人。(每當有敵人橫著槍呲牙咧嘴的壓在我們兩位主人公身上的時候,總會有子彈或者刺刀或者彈片消滅了敵人)最後一個人迎著重機槍的掃射衝到射擊孔跟前連仍兩顆手雷又鑽進碉堡殺了所有人然後引爆了彈藥自己則安然無恙。(另外這場仗是描寫最混亂的一場,稀裡糊塗的就贏了。)再後來在平壤,張東健冒著北朝鮮房頂屋前無數的火力點,一個人衝進大樓,藉著莫名其妙的爆炸殺了所有人,自己爬上樓頂就像英雄兒女王成一樣舉起重機槍向遍地的敵人掃射,打光了子彈撿起兩顆手雷扔下去,又弄出一把步槍一頓點射,簡直就是韓國版的《搶灘登陸》。然後張東健在樓頂上(注意,是樓頂上)看見對方指揮官逃跑,自己跑下樓舉著槍一路追趕,直接繞到飛奔的吉普車前,抱著敵人肯定打不著我的信念站在大路中間不慌不忙的舉槍瞄準,一槍打爆駕駛員的頭,然後打死從翻倒的吉普車裡爬出來的人,又和敵人指揮官一陣肉搏,最後活捉指揮官。再然後,兩位主人公又在大後方跟自己人搏鬥了一番,在遇到志願軍進攻的時候另一位主人公元斌被困在俘虜營又被大火焚燒,結果安然回到大後方。然後又自願跑回前線,把己方司令部裡的人全部打暈,自己一個人穿過前線安然跑到對面投降,又在北朝鮮的戰壕裡遇到南韓的轟炸和進攻。我們的主人公就這麼穿著南韓軍隊的襯衣在拚命射擊的北朝鮮軍人裡跑過來又跑過去。好不容易被北朝鮮士兵發現了「正巧」 南韓軍隊攻了上來,身為逃兵的主人公順手跟北朝鮮軍一陣拚殺,又遇到張東健帶著北朝鮮士兵反撲。然後這二位比賽似的殺了一個又一個南北士兵,中間還能抽空互相切磋了幾次。最後在南韓大撤退的時候一個背著一個在炮火中走了沒幾步,就在戰場中間就地躺下來續舊,再之後張東健向史瓦辛格一樣,受著重傷用重機槍殺了一個又一個的北朝鮮士兵,這才不情願的死去。

  是的,我們可以說以上這一切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是這可能性實在太小,以至於嚴重破壞了電影的真實性。這不是對於電影細節的吹毛求疵,而是對電影整體風格不倫不類的質疑。如果單把主人公的情誼拿出來用更為浪漫的手段表現,電影會很好看(比如我們的《英雄兒女》)。但是,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部抄襲著《拯》的外衣,抒發的卻是高度浪漫主義的怪胎。細想之下,整部作品讓人感到諸多的彆扭。

  從結構上說,《太》片最大的問題就是絕大部分的動作場面都和劇情無關:甚至一開始埋地雷這整場戰鬥對劇情基本沒什麼貢獻。其餘的戰鬥都有不同程度的為暴力而暴力,場面混亂的毛病。比如最後的幾段飛機掃射核爆炸,太假不說,既無戲劇性又無新意,根主人公一點關係沒有。就連《拯》裡有一段近距離救護醫療兵的血腥鏡頭,《太》裡生生也給照樣加了一段。

  不能光怨戰爭脫離劇情,實際上這部電影根本就沒提供多少劇情。真正的主線衝突發生在弟弟在野戰醫院裡認為哥哥熱衷於勳章而不關心哥哥的生死。但是這時電影已經過了差不多五分之四。更為可笑的是,這用了一多半時間醞釀的矛盾衝突,竟然被隨後哥哥的一封家書以及弟弟幾分鐘的回憶就輕鬆給解決掉。之後,哥哥迅速的在北朝鮮軍隊裡變成了殺人狂,狂到在戰場上死活不認識親弟弟。讓人覺得所有的一切就是為了「兄弟相殘」這個賣點。然而,在內戰中「兄弟相殘」這個元素的意思,僅僅就是親兄的誰也不認識誰的對著殺嗎?如果真是為了這個的話,就讓人覺得前面的鋪墊也太過費勁了。

  在我看來,電影裡兩個比較出彩的地方在於張東健要搶殺過去的好友以及他未婚妻因為投靠敵人被處死兩段。前者比較好看,但是感覺挖掘得不夠深,很奇怪為什麼導演在前面費這麼大勁給張東健未婚妻正著拍反著拍,就不願意多鋪墊一下他的這個修鞋小哥們。而未婚妻被處死的那一段,劇情好不容易張滿,結果又淪為簡單的暴力解決,叫人失望。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歷史意義遠大於電影本身的作品。固然,在電影中雙方士兵的所作所為,百姓的流離失所,以及兄弟幾個情誼的場面頗令人動容以至感歎。但是我覺得,這種動容和感歎,是歷史而不是電影給我們的。電影做的,只不過是提醒我們一下罷了
舊 2004-10-11, 06:22 P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aminjay離線中  
strong
Elite Member
 
stro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引用:
作者iaminjay
我舉例如下:

你常看阿陸仔的影評,這種看似有水準的「爛文」(的確很爛,因為擺明就是開幹!)
類似例子開幹好萊塢的電影,很多啊∼!

也有網友說了,這是「普遍的現象」,的確是
我指的是「網路上的貼文」。
不過這種「看似花俏 卻是開幹」的爛文
比那些「純口水」的爛文更嚴重

不過「影評」這種東西,說真的很少看了,
阿陸仔很喜歡把文章弄得落落長,調個書袋,玩個名詞。

就像「老太婆的裹腳步」(可能是他們很喜歡把影評寫得像論文
,才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吧)

影評的寫法很多種,論文式的寫法我是最不欣賞的。
這是個人淺見。

無意與大家爭辯 可接納意見者就可
不可接納者 那也尊重你








=========================================================
嚴重瀉露劇情,慎看)

  金錢是商業電影的基礎。但是一流的商業作品除了金錢之外還需要天才的作者和...


你舉的影評,

的確不是很優質,

但用一篇的文章來否定所有人的作品,

不是很妥當,

好吧!!

我也來舉一篇對岸影評,

讓你品味一番~

[文章轉貼]

尼古拉斯·凱奇(Nicholas Cage)現在紅極一時,恐怕很少有人記得他在1990年演過的那部《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吧?這部電影由大衛·林奇(David Lynch)導演,根據Barry Gifford的短篇小說改編。Gifford的原著只有五頁,電影卻洋洋灑灑地擴充到兩小時。林奇的電影以懸疑和風格詭異著稱。這部片在表現形式上詭異,本質上則不折不扣是個愛情童話。

  Sailor和Lula是一對戀人,但是Lula的母親極力反對二人交往,還派了一個混混去對付Sailor。Sailor一下子就把混混幹掉,他也因而坐了兩年牢。出獄後他攜女友遠走高飛,Lula的媽媽間接找上一群變態殺手去追回女兒並解決那小子。於是情節就在漫長的汽車旅程中詭異的經歷,殺手的追殺,和由回憶中抖露出 Sailor的媽媽與人勾結害死丈夫的陰謀中展開。

  如果說邦妮和克萊德的旅程向觀衆展示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平與黑暗,進而正當化他們的行爲的話,Lula和Sailor的旅程則幾乎全都是反映其內在的經驗。片名叫做《我心狂野》,本片著重的是一個狂亂的心靈如何因愛情的浸潤而被“馴服”(結局Sailor對Lula唱的正是《Love me tender》)。火焰是本片最常出現的主題。除了代表Lula的父親被火燒死的記憶片段以外,也暗喻狂暴難安的心靈。Lula許多段不愉快的回憶,如被父親的朋友強暴、墮胎等,也是爲了強調擾動難平的心理狀態。即使連他們在一路上碰到的詭異事物——例如騎掃帚的巫婆,因車禍而死的男女孩,小鎮上裸著上身跳舞的肥女人,和滿嘴黑牙長相猥褻的傢夥——都似乎像是存在他們的幻想和夢中。能撫平他們狂野的心的,是兩人肉體的結合和由肉欲昇華而成的愛情。就如大多數的愛情故事一樣,兩人最後以圓滿結合結束。

  八十年代通俗文化最重要的事件是MTV的興起。MTV之異於以往之處,不在於它把影像和音樂連接起來 (在這之前歌舞片早已行之有年了),而是在於它用一連串斷裂的、快速變化的影像來搭配音樂,而賦予音樂新的意義。後現代主義理論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提出“作者已死”的觀念,認爲每個讀者可由文本中讀到不同的意義。我們在看MTV時,對影像的詮釋依我們本身的生活經驗、心理狀態和欲望而有所不同,確實有一點後現代的味道。《我心狂野》雖然沒有使用斷裂和快速變化的影像,但它加入了許多詭異而與本身主題較不相干的影像元素,再加爵士樂、重金屬搖滾和貓王的情歌穿插交織,不免讓人覺得有MTV的味道。

(資料來源: http://www.filmsea.com.cn/focus/art...00404280018.htm)

參考討論串:

大衛林區的 "我心狂野" - Wild at Heart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d.php?t=329258
舊 2004-10-11, 06:45 P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rong離線中  
PromLin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指責別人的,
一根指頭指向別人,
別忘了, 另四根指頭是指向自己.

還是去寫些讓人變聰明的文章比較實在吧??!!

轉貼的那篇《太極旗飄揚》的影評,
我認為寫得蠻好的啊!!!

《太極旗飄揚》的缺點, 就是目前韓國電影最大的致命傷, 抄襲太嚴重, 缺乏創意!!!
__________________
在封閉的空間打開一扇仰望藍天的窗.

我的部落格: PromLin的非主流部落
舊 2004-10-11, 06:50 P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romLin離線中  
kog781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3
文章: 5,290
另外再提一下,就標題來說,(不喜勿入)這四個字

代表樓主沒有接受他人批評的雅量。

如果自已PO的文章,不願接受他人的批評,請不來這裡PO文。
舊 2004-10-11, 06:51 P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og781離線中  
7b11-81c9-7537
Major Member
 
7b11-81c9-7537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101
我想樓主比較喜歡直觀式的影評吧,
像是"某某片好看!","某某片,爛!" 這樣的影評很有草根性,也很直接,廢話又少,簡單扼要..
舊 2004-10-11, 07:08 P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7b11-81c9-7537離線中  
ㄚ倫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0
文章: 519
引用:
作者iaminjay
理由很簡單

大家有沒有跟藍領或層次很低的人相處過?
這種人「開口沒好話」
一出口就是虧你
例如:亂叫你外號啊 說你哪裡不對啦
媽的 好像你是個雜碎!
既使你已經很不錯了

而且大家都受過聯考教育
我們教育中 最嚴重的是「否定」

藉由「否定別人」來達成自己的優越感

這都是「比較落後」「專制」的情況才會發生
(大家看過一些 美國電影 不是常有軍事教官 開幹士兵 把士兵說得很不堪一樣)

這都是中國的醬缸文化
這些阿陸仔的影評 也不是真的在評

說穿了 整篇文章一句話「我就是覺得你很爛!」
完全不客觀

這些阿陸仔也不會明白 別人拍電影的努力
說穿了 「我就是要看不起你」

很窮酸的心態

我以前會看 不過現在很少看

媽的 他們的影評只會從頭到尾找麻煩
不會真的指出好的一面 (有時一看 根本外行 不懂電影的本意
硬要罵人而已)

...



大大ㄚ~~
前面的話不要講的那麼直啦~~
我不知道來這區的是不是每個都是白領階級的高材生...
但像我這種藍領階級且學歷不高的看到這樣的發言實在覺得刺眼...
就像某大大講的
台灣的影評真的是少的可憐
如果大大不滿的話
自己不妨寫寫看吧...

就醬了~~
舊 2004-10-11, 08:34 PM #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ㄚ倫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0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