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我家
文章: 222
|
這種資訊只要爬爬文就能找到,善用搜尋的功能吧
另外,請參考一下這篇文章,這會讓人更願意回答你的問題 提問的智慧 http://forums.dearhoney.idv.tw/viewtopic.php?t=23942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繁星居
文章: 4,079
|
連Search跟Think都懶嗎 天丫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32
|
自己做功課
這麼簡單的問題只要找一下通常都可以找到 只開一下口就希望別人把答案都端出來 太誇張了 什麼叫做沒高手要解答 高手的時間是不能拿來浪費在這種問題上面 二樓早有人給你網址 卻也沒進去看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3
文章: 117
|
引用:
下面的文章(二樓的前輩所PO的網址內所找到的,謝謝前輩的指教!!) 只有提到 DVD+/-R的簡易理論,我想這樣應該就可以大概了解了。(因為我也是剛要踩進DVD燒錄的領域...:rolleyes ![]() 轉貼自【CD-DVDs.net 首頁 -> DVD 空片區】裡, 作者ReFi轉貼自PCDVD 作者jenku的文章(轉過去又轉回來...^_^) ====================== 看多了人問…… 看多了人回……每每只會說:〝規格不同〞………… 到底什麼不同卻說不出個所以然……… 也就難怪不曉得到底+R比較好,還是-R比較好! 其實講〝規格不同〞也沒什麼錯啦,但…是什麼規格? 其實主要就是定址(addressing)的方式不同。 為什麼需要定址? 因為燒錄片要讓燒錄機知道,從哪開始燒,現在燒到哪……等等, 所以就會有預刻軌道,負責引導燒錄雷射光束,並且在這軌道中做些手腳,讓燒錄機能夠辨識燒到哪裡了。 那+-R最大的差異,就是這些手腳做的方法不同而已。怎麼不同? 簡單講, +R採用頻率較高的wobble(引導軌是會搖擺or抖動的,這抖動就叫wobble)817,4kHz,其定址是利用在預刻凹軌處,wobble的相位調變來達成,此方式的訊號辨識率比-R來的好,且製造過程的金屬模板較-R來的不複雜(引導軌圖形)。符合了+R聯盟講的,易高倍寫,易生產製造…等。 可能你會問,那為什麼+R比較貴?其實那是很精確的講啦,實際上+-R的製造沒那麼大的差異,誰做的量多,價格就可以壓比較低,而-R的片子較早推出,故∼。 -R wobble頻率為140,6kHz,定址是直接在凸軌處預刻定址訊坑,此種addressing方式,訊號辨識度較差,當倍速一拉高時,會有定址不易的情形!故-R要高倍燒錄困難度較高! 哪一種相容性高? 目前來講,一樣!應該各都有個8、9成(這沒根據,我自己說的,信不信在你^^) 保存性呢? 保存性無關+-R,其決定關鍵是染料,同樣的染料可以上在+R,也可上-R, 只要染料一樣,那+-R的保存性幾乎就一樣。 所以假如在同樣染料、同樣反射層的情況,+R是勝出的! 這是毋庸置疑的!!! 有興趣的還可參考這篇: http://www.cdfreaks.com/article/113(全英文) 圖文都有。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0 您的住址: 高雄市
文章: 46
|
引用:
很好的參考資料,感謝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