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919
|
飛彈也可以吵成這樣喔.....
看到大家吵成這樣我也忍不住想說幾句.忍不住了.讓我講一下就好 以下我自己的想法.或說是三民主義課本裡的..臺灣如果要加強"國力"的話我想.除了軍是力量跟經濟力量外.應該還須要更多的人口.中國13億人口.日本也超過1億.它們的國民生產再衰退再爛都比這臺灣島上2千3百萬人好太多了...1個人賺一小時120塊比不過10個人賺一小時40塊..民生與社會問題惡化.資源需求爆增都是必經之路.有那一個強國會玩國府時期減低貧戶差距這一套.會極力降低社會問題的強國我目前還想不到.當臺灣變成強國後.我想這坐淨土應該就不存在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
退賽100%-而電腦是完全不被判罰的鬼遊戲. 小車隊倒光光.新人車手榨乾後.FIA賽事不如全面退出體育頻道.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2
文章: 88
|
還會有關鍵零件只能進口的問題存在嗎?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
引用:
首先GPS本身並沒有擷取外界之影像資料,擷取的是衛星訊號,誰說GPS一定要用到影像?那是現在比較進步可以利用電腦裡面的地圖比對座標,GPS收到的永遠都是衛星訊號,利用多顆衛星訊號做計算比對現在之位置,所以GPS不算是種影像導航~~ 無線電定向導航!?你是說VOR/DME還是ILS?這些都是提供個導航的方位,本身地面有無線電基地發射台,來提供飛行員做航向校正用,本身沒有發射任何地圖資訊,純粹就是導航電波而已,ILS直接翻譯就是儀降系統,本身分為兩個無線電訊號,一個水平訊號提供下滑角度,另一個垂直訊號提供飛行方向,兩者皆不需要使用地圖,亦沒有發射任何數位地圖資訊,你說的到底是哪一種?~~ 軍用的太康也是提供電波的方位指引而已,本身也不會顯示地圖~~ 我聽不懂你的笑話,不過我十九歲就在空軍打滾,21歲在民航界打滾,飛機我祇區區摸過7年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此文章於 2005-10-04 12:09 AM 被 P&W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地球;台灣;台北;北投
文章: 287
|
來晚了...順便抱怨一下...x的,還要去三天苗栗...
引用:
你想說啥? 美國神盾有沒有照明雷達,自己去看一下。 那美國神盾的接戰角度又是多少? 美國所使用的發射系統又是啥? 為了應付飽和攻擊,需要多少的發射架? 引用:
所以我說的系統使用,你到底有沒有聽進去阿? 不可思議的假設情況? 天阿…你當你雷達是在轉假的? S-300的部署有個別與系統使用。 如果對方願意用多數兵力去打你一個防空要點。 說實話,你擋的住? 但是如果是一個防空系統,你說呢? 而且你也忘記了雷達搜索距離多遠,會不會在還沒進入空對地射程時,就已經被人家鎖定、發現了? 還是你想對S-300做視距外攻擊?-__- 我一直強調要看”系統”,不要只會看”單一”。 如果是單一,他所能發揮的能力有限。 而你最後一句話。 真的想要打你屁股了。 VLS之所以會會被這樣說,主要在於他的發射方式不用轉向,直接發射。 而飛彈想爾當然的需要照明雷達的幫助。 這是飛彈導引的方式! 而全週接戰本來就需要許多配備去配合。 而你所謂的照明雷達。 如果我拿歐洲的相位陣列雷達,你能說什麼? 這邊的全週接戰簡單的說,就是面對四面八方來的敵機、飛彈等。 我能迅速的做出接戰。 VLS的高射速與不用轉向的特點,造就了全方位接戰的實現。 而你前面一直說發射架發射架。 你喜歡玩轉轉樂喔。-__- 事實上陸地上的防空飛彈會採用VLS系統通常都是一種妥協的結果,而不是因為他具有優越性 妥協… 妥協啥? 你要不要說一下發射架的優點跟缺點。 還有VLS的? 那邊妥協阿。 我只知道VLS會比較貴,但是並沒有你說的那樣差。 引用:
國防是這樣想的嗎?!?!?!!? 想請問你當兵是那個單位的,那邊的報告說假想敵只會由台灣海峽進攻?! 而水泥掩體可以了解到我說的Tor M1的使用彈性了嗎?! 引用:
我只想跟你說,不小小看他人。 固態火箭的技術在俄羅斯較為先進的武器上都有出現。 你好像看扁了俄羅斯一樣,不要以為世界上先進的技術都只有他國有,而俄羅斯卻是落後的。 每個國家科技都有他的獨到、領先之處。 而你說的缺陷。 現在的發射車不是裝著發射管在路上跑。 而且在戰備時,還要垂直立起來,這種卡車你沒看到嗎? 而你說要發射架,你認為一個冷發射VLS系統+四跟碩大的鐵管+冷發射所需設備。 這樣會比發射架還輕? 而且你在想想俄羅斯較為出名的防空系統。 強調單獨作戰能力,請問你用發射架的話,會不會擋到雷達系統?! 而越野能力你就大可放心許多了。 俄羅斯比S-300重的多的是…. 怎麼覺得你把飛彈立起來看得很簡單一樣… 引用:
首先。 是的,S-300的飛彈很重。 不過這點俄羅斯已經意識到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S-300與S-400共用的飛彈已經減輕到了400kg。 不過又怎樣? 他飛彈重量重有影響到他是一套優秀的防空系統嗎? 沒有。 所以呢?你現在想要表示什麼呢? 會不會離題了阿? 再強調一次! 使用VLS不一定會比發射架還輕! “對於凡事要求具有惡劣環境使用能力的蘇聯人而言這種情況是不能忍受的(加上西伯利亞的路也很爛),就只能選擇缺點較多的VLS設計,好省下發射架的重量” 而你這句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如果只是要省下發射架重量,有很多方向可以選擇。 選擇VLS並不是你這種”玩笑似”的觀點。 而你放心。 西伯利亞的路沒有你說的那麼爛,再者S-300不單單只限於公路機動而已,所以這些事情你就不用擔心了。 白楊那些巨獸都可以走了,還怕S-300不能? 不要小看當初的設計人員阿! 而愛國者與THAAD拿來跟S-300比? 先生,設計的出發點、理念不同。 這樣也可以拿來比的嗎? 你要不要拿輪式戰車跟主戰車來比比看? 綜合你前面所說的錯誤歸納: 1.VLS的優缺點請你再行詳細查詢資料。 2.飛彈的導引模式 3.低空飛行的錯誤觀念(你可以叫白蛉、戰斧都飛高一點阿,反正你不是認為沒差) 4.戰場上沒有所謂的王道 不要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別人的意見都是錯的一樣。 思考過於理想、理論化。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藍星
文章: 1,063
|
引用:
就推這句話 ![]()
__________________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擺再我面前 而我沒有去珍惜 等到失去後才後悔莫及 人世間的悲痛莫過於此 如果上天能在給我重來一次的機會 我會對那個女孩說 我愛妳 如果非得在這愛加上一個期限 我希望是 一萬年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9
|
引用:
導航電波的波束信號要參照地圖資訊又不屬於影像導引,那為何使用地形掃瞄卻又是?你自己就在矛盾了 另一個例子也一樣,響尾蛇飛彈的導引也和雷達高度解析的DSMAC一樣,是利用一個單一感測器在圓錐區域中掃瞄,然後取得目標位置資料,為什麼不被列入影像導航?而要到具有凝視陣列的AIM-9X才被稱為影像追蹤? 你自己都答不出來為何你符合口中的影像導引定義的東西別人不這樣定義,你要叫別人怎麼接受你的定義?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9
|
引用:
SO!神盾有三隻照明雷達和愛國者和S300有關嗎? 你這樣講不就是說明全週接戰和VLS無關而與射控雷達有關!!! 限制住接戰數量的關鍵在於雷達 基德艦只有2+1隻射控雷達,可導控的飛彈數量只有20顆,遠低於MK26的發射速度 澳洲的派里級升級案,改裝了垂直發射的ESSM,因為STIR只有一隻,所以就算是VLS-ESSM一次也只能接戰一個目標 VLS-ESSM的發射還會慢嗎?澳洲人會蠢到能多發射幾顆而不多發射嗎? 引用:
就是在講系統使用,所以更顯得VLS廢 你都知道一具雷達只能看一面所以不夠用,要用兩面 但是問題是雷達貴,發射車便宜,只有嫌錢太多才會買雷達買的比發射架多 我一再強調,艦上系統是受限於空間才會只裝兩個發射架,但是陸地系統不需要 一具MPQ-53雷達下面可以控制八具發射架,大可將發射架直接朝向四面八方,等到雷達轉到那個方向就直接和雷達連動接戰,VLS哪有比較好?發射架已經先轉好等著他會比較慢? 就算是拿歐洲的那具ADAPR來看也一樣,只要部署在陸地上,發射架永遠比雷達多,永遠會有發射架與雷達連動朝向目標的方向 你知道你重頭到尾都沒看懂這件事嗎?你腦袋裡只是一直想著一具發射架時如何,但是我最前面就講過,陸地系統什麼不多,就是空間多,一具發射架不夠就直接多擺幾具放飛彈,VLS系統再快也不會比已經轉向完成,朝向四面八方的發射架更快 引用:
俄羅斯固態火箭技術進步?這句話你可以去和K219潛艦上因為液態燃料火箭燃料外洩而死掉的那些軍人家屬講 就連台灣這種小地方都能做出重量比5V55R還輕且射程更長的飛彈 發射架的重量永遠比直立系統更重,一樣是兩根由氣壓桿外,發射架還多了一個需要載重且轉動的底盤 冷射系統一點都不重,他是體積龐大,空間全部被管道佔滿 前面你自己都知道垂直發射器高度比較高,現在反而質疑高度較低的發射架會擋到雷達? 在蘇聯任何比S300重且掛在旋轉發射架的防空飛彈,全部是固定式的,這樣你了了嗎? 比S300重的系統多的是,但是就是沒有一種是防空飛彈 引用:
= = 你該不會連S400是反飛彈系統都不曉得吧? S400是用來取代S300V的不是S300 自己都知道THAAD是幹啥吃的說不能拿來比,卻又拿S400? 飛彈重並不會影響他的性能,但是卻會影響系統的越野性能 VLS不會比發射架輕?自己去比較MK26系統和MK41阿,S300重直發射桶的重量也不過和愛國者飛彈的殼在重量比例上一樣,而愛國者還多個發射架 另外!有一本原文書是在講蘇聯飛彈的發展史,裡面由SA-1一直寫到SA10,也就是S300系統,你看完了以後就知道這個理由是不是在開玩笑 白揚可以走道路,S300系統就可以了嗎?我前面也講過,比那東西還要重的裝備就別想越野了,白揚有要越野嗎?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
引用:
上一段我有確切提到"響尾蛇飛彈不是影像導引"這幾個字嗎?你可得把文看清楚了,不要老是斷章取義的亂蓋,上文寫的清清楚楚有憑有據,可別跟另兩個討論串一樣看到黑影就開槍,老拿牛頓當擋箭牌他地下有知一定恨死你了~~ 兩者根本不同應凹在一起有意義嗎?戰斧自行發射電波來搜尋地面形狀,而ILS或是VOR純粹都是由地面發射電波導航,前者需要掃描地面的影像與資料庫內部的地形數據互相比對後作為導航之用,後者儀表由僅提供了導航方向,本質上就不同如何認定ILS或是VOR是影像導航?除非你把飛行員腳上的地圖叫做影像,很可惜這樣在中文文法是說不通的~~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9
|
引用:
好棒阿!老式響尾蛇飛彈是影像導引ㄝ 那AIM-9X還特地加了一個"影像"字樣變成IIR還真是脫褲子放屁阿!!!! 你要亂坳定義是你家的事,這種掃瞄的形式外面沒人像你一樣定義成影像導引 錯的東西就是錯的,你自己認為對拿到外面也不會有人認同你的說法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9
|
本來是懶得打這篇的,但是搞到後來你還是不懂,只好打了
一般書上講VLS的優點不外是,射速快、全向射擊 但是這些優點的比較對像是誰?是和陸射系統比嗎?不是,而是與MK26這種艦射發射器比 MK41發射速度比MK26只有在一個情況下成立,那就是要發射的數量大於已經上架的飛彈數量 MK26的發射速度大約是0.5秒一枚,而MK41的發射速度是一秒鐘一枚,也就是發射兩枚飛彈時,MK26的時間只要MK41的一半,而只有當要發射的飛彈大於兩枚時,MK26需要花十秒鐘reload,而MK41還可以再發射十枚,在空數量是4比11,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比較快 但是如果以愛國者系統來看呢?他所有的飛彈都在架上,根本不需要reload,每個發射架的發射速度也大約是1秒一枚,而且發射架不只一個,同樣丟出八枚飛彈,愛國者只要四個發射架來個二連射,兩秒鐘就可以射出八枚飛彈,而MK41兩秒鐘只能射三枚 在空飛彈數量3:8,那個發射架比較快一目了然 如果你看資料都不懂那些敘述句是和誰比較,與其他裝備比較是否也一樣,那我相信你會是廣告商人的最愛 我前面也講過除了省下reload時間外其他都是來鬧的,因為省下reload的時間所以MK41遠比MK26快,但是當不需要reload時,MK41並沒有優勢,反而會因為要等熱燃氣散去,前方六組MK41每秒鐘只有一組能作用,其他47枚都要等第一沒離開後才能繼續,但是愛國者系統一個雷達管八組發射架,大可一次齊射八枚 全向射擊更是不干VLS的事,Tor M1就算是使用昂貴的飛彈做冷射,還是只能乖乖的向砲塔前方那個方向發射,你也不可能找到向後射的影片 射控雷達的方向決定的可攻擊的方向,而不是飛彈 而且一樣的飛彈用VLS發射與用發射架發射轉向速度還是一樣,SM-2並沒有說用MK41發射,飛彈的機動性就變好,每秒轉彎的速度就變快,一樣要轉向,斜架發射架已經幫飛彈預先轉向了,飛彈要轉向的量就變少,而且用馬達幫飛彈先轉絕對比飛彈自己轉還快 這個道理很難嗎?而且斜架發射還能幫飛彈調到最佳的發射仰角,直接就以最短路徑飛向目標,要比誰的飛彈先到,絕對不會是還要先轉個彎才開始飛向目標的VLS飛彈 所有武器的形容詞都是在一個限制條件下得到的,而如果你不曉得那個限制條件是什麼,那你也不用比了 像是戰車砲的貫穿力遠高於ATM,但是他的限制條件就是在同口徑下比較,就算是拖殼翼穩穿甲彈,如果口徑低於75mm,遠小於ATM的直徑,那貫穿力絕對不如ATM 你自己先回頭看看你自己犯了多少這種錯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