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8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08
|
引用:
有見過很注重實務的科系, 但他們理論也強 -> 譬如成X, X科大 有見過很注重理論的科系, 但他們理論也不怎樣, 實務就更差了 -> 譬如淡X 當然也有很注重理論的科系, 他們理論很強, 實務也算強 -> 譬如台X, 清X 就沒有見過理論很強, 實務很弱的了 -> 沒見過 還需要講的更清楚嗎? 以化工來舉例, 推導出理論, 還要靠實驗來證實, 只會推理論卻不會作實驗, 最多只能在純理論研究的學術領域, 一旦到了業界就行不通了 甚至連學術界都不容易走得通, 要發表論文, 要先作出實驗, 拿出證據, 否則論文也不見得被接受 更甚至於常常是實驗出偶然的結果, 才在研究理論去證實或反駁, 因此反而是先有實務才有理論 別以為會了理論, 就會實務, 就會做出很好的成品, 那還差得很遠, 許多化工的理論早就被證實了, 但為什麼大廠就是能用那些理論做出很穩定又賺錢的產品, 但其他廠商, 依樣畫葫蘆就是作不出來 只能說, 理論距離實務, 還有很長的距離, 業界沒有這個責任與義務來教導實務能力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TW
文章: 667
|
先問問你能給老闆什麼~!大學生.......
![]()
__________________
琴鍵有限,琴藝無限!!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8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08
|
引用:
某朋友沒有大學畢業(還是在三流的大學休學), 去應徵宏達電投資的子公司, 年紀不滿30, 一開口就說不加班, 還開價45k, 最後還是被錄取了 原因是他的履歷, 上面記載已經超越一般研究生的水準 若能力與實戰資歷已達到那個水準, 學歷只是陪襯的啦 但若能力與資歷都不夠, 只靠學歷來充場面, 就像是本文的新聞主角, 雖然有大學學歷, 但可能因為學得課本知識並非業界要需, 本身實務能力又差 (大多業界是不願意花成本時間, 來教導怎麼把你在學校學的課本理論知識, 與他們要的實務作結合), 那只能有那種待遇了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8
文章: 167
|
引用:
時代不同了,張忠謀(麻省理工學院碩士)、蔡明介(台大電機學士、辛辛那提大學電機碩士)、李開復(卡內基美濃大學電機博士)、施崇棠(台大電機學士、交大管所碩士)、施振榮(交大電子所).... 這些都是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時代已經不同,現在的世界,沒有知識就沒有力量,學歷不重要?這是不可能的........ 不要只舉少數例子,郭董、王董....事實上你目前數得到的一流企業家大多數都有顯赫的學歷....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0
文章: 842
|
引用:
理論很強但是實務不行的多的是,PAPER要的東西和業界要的東西可不一樣,況且你專題的方向並不一定和你找到的工作是類似的 只是理論強的要補足實務很快,給他半年一年時間,把沒碰過的東西碰一次,很快就可以上手 而且我覺得你是以工科看世界,工科要有實務經驗比較簡單,但是如果是理學院、文學院的又該怎麼辦? 數學系、歷史系畢業會什麼實務? 你可以怪說那是他們當初的選擇,但我認為最大的責任在於教育部和政府 對於各科系有沒有做有規劃的員額管制,台灣未來產業是否需要真的那麼多大學生? 高端研發的需求不可能那麼多,但是台灣政府把未來要當作業員的人也硬送上大學 他不去浪費4年生命還不行,因為周圍都大學畢業,如果沒唸大學連作業員都當不成 不唸大學只能去跳八家將或鋼管舞,這都是環境逼的而不是學生願意的 但是台灣政府把學生硬拱去念大學,學生發現唸完薪水沒變多,還多背了50萬學貸,你說會不會引起反彈??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0 您的住址: 流放中
文章: 575
|
引用:
這是森青流的直銷話術嗎?超威的創業銷售員? ![]() 啊 ![]() 直銷是很喜歡這套最強銷售的洗腦啦,不過真的起來的有幾個?踩在多少人的 屍體上 ![]()
__________________
不婚教三大指導原則: 投降輸一半 退一步海闊天空 禁止相親聯誼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4,544
|
引用:
近代物理很多都是知難行易 都是先做了實驗有了結果才來解釋想原理這種很多阿 我自己是工科的 以發期刊論文來說 還是有理論+實作會比較好發很多 亂做兜出來的, 不會上 如果要憑空便出一個純理論除非是大師級的才有可能 基本上在台灣理工科做的東西不能馬上實現驗證, 那就是比較沒價值 ![]() 此文章於 2009-01-06 02:53 PM 被 36多蒙卡修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8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08
|
引用:
你講的真不錯, 不過針對這句話, 就我實際看過各種人的經驗是 理論強, 實務也強的人, 要學新的實務就很快 理論強, 實務弱的人, 學新的實務就很慢, 就連當上教授了, 也不例外 我是還沒見過在原先實務很弱, 但出社會後, 實務變很強的人 最多只能成長到勉強應付業界需求 若以後要往業界發展, 學習方法還是重實務, 在以理論輔助, 或是理論與實務並重, 因為確實少數大公司, 有偏研究的部門, 但那是要很偏實務性質的理論, 而不是純理論, 因此得要懂實務, 才知道需要什麼理論 要是很偏理論, 也就是打定主意要往學術研究界發展, 那也別怪業界不要這樣的人才 一些知名的大學工科, 大多教授雖是理論背景出身, 但深知實務的重要性, 因此對實務的訓練要求, 不輸給理論方面, 因此畢業的學生, 也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譬如資料結構, 懂理論就可以了, 那唸書考試就好, 但就有教授對作業要求的份量是很高的, 每兩週一個作業, 作業佔總成績40%, 抓到copy死當(於是當時, 常看到一堆大學生在研究室門口排隊, 助教覺得有嫌疑, 就調人過來問細節), 期末大加分只以作業分數來加乘 對實務的要求已經達到業界標準, 自然而然, 學生到了業界就很輕鬆了, 就以理論方面, 讀完考完, 若在加一個實際作過, 那懂的就更深刻 對學生來說, 這樣要求, 無論是理論與實務都學得更強, 只是大家都很累... 要是每個科目都這麼操, 會21一堆人出去, 只是要這麼操都能活下來, 難道還會怕進業界? 其實, 教授面對一些很難教的學生時, 也懶了, 因此就找出一個大學只要會理論, 出社會就能很快學會實務的藉口... 這也是能體會的, 因為太難教了, 要是當掉太多人, 高層會來關切 廣泛來講 語言系所 -> 多參加課堂外的外語活動, 甚至外語交換學生 理系所 -> 可修相關的工科科目, 譬如數學系也可以來修資工科目, 甚至學程式設計 文科系所 -> 多參加社會人文活動 商科系所 -> 商科的實務活動, 應該是夠多了 工科參與實務機會, 是比較高, 但仍有太多沒有實務經驗的工科畢業大學生...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268
|
難道各位真覺的起薪少到快要跟外勞一樣是正常現象?
雖然最近受到景氣影響 要找到正常待遇的工作已經不容易 但現在這種學歷與薪水差距越來越大的現象已經存在很久 印象中前陣子新聞也報過近幾年起薪逐年降低 顯示這已經是社會問題而不是單純求職者心態問題了 個人覺得心態固然重要 但很多企業已經走火入魔 工時、工作量增加但是薪水沒有增加 待遇差如果正常上下班也許還可以兼個小差 偏偏現在企業很喜歡搞責任制把你綁在那 實在有夠囧 人力派遣也是很糟糕的制度 美其名說是幫你找工作 說難聽就是一種人力買賣 同時也象徵了勞方議價力的弱化 希望台灣別步入日本後塵 高階人才失業是政策與產業結構問題 政府與人民都應該好好思考 否則難保哪天我們不會是別國口中的「台勞」、「台傭」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3
|
引用:
阿宅兄, 第一次對你發言. 想不到你頗有儒林外史王冕的古風. 原來兄臺不是普通的阿宅哦. ![]() |
|
![]() |
![]() |